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고종 1년
1864년 (갑자)
1월
2월
3월
4월
5월
6월
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127책(탈초본 2676책) 고종 1년 4월 19일 기축
1864년 同治(淸/穆宗) 3년
요목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晴
行都承旨
李載元
齋宿
。左承旨
金基纘
齋宿
。右承旨
閔奎鎬
齋宿
。左副承旨
權永秀
齋宿
。右副承旨
金世鎬
齋直
。同副承旨
申正熙
齋直
。注書
朴海哲
齋直
一員未差。假注書
金聲根
齋宿
。事變假注書
李泰永
仕
。
○ 上在
昌德宮
廬次。
○ 上在
昌德宮
廬次。
○ 傳于
金基纘
曰, 召對爲之。
○ 傳于
金基纘
曰, 召對爲之。
○ 傳于
李載元
曰, 瓜近童蒙敎官作窠, 幼學
李商應
, 令該曹口傳擬入。
○ 傳于
李載元
曰, 瓜近童蒙敎官作窠, 幼學
李商應
, 令該曹口傳擬入。
○ 吏曹口傳政事, 以
李商應
爲童蒙敎官。
○ 吏曹口傳政事, 以
李商應
爲童蒙敎官。
○
李載元
, 以吏曹言啓曰, 奉常寺正
申檀
, 以其身病, 呈狀乞遞, 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李載元
, 以吏曹言啓曰, 奉常寺正
申檀
, 以其身病, 呈狀乞遞, 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吏曹言啓曰, 奉常寺主簿
金洛斗
, 奉事
張錫默
, 竝除拜過限未肅拜, 竝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吏曹言啓曰, 奉常寺主簿
金洛斗
, 奉事
張錫默
, 竝除拜過限未肅拜, 竝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吏曹言啓曰, 造成所京看役
廉鎭榮
, 補土所京看役
金豐錫
·
金光漢
, 小浮石所京看役
鄭仁弼
, 陵所守直, 鄕所
金有千
, 竝加資, 三物所莎土匠
金音全
, 木首邊首
朴萬壽
, 竝帖加成結事, 判下矣。今月十二日賞典下批時, 依庚申年例, 已爲加資, 則今不得疊授, 竝置之,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吏曹言啓曰, 造成所京看役
廉鎭榮
, 補土所京看役
金豐錫
·
金光漢
, 小浮石所京看役
鄭仁弼
, 陵所守直, 鄕所
金有千
, 竝加資, 三物所莎土匠
金音全
, 木首邊首...
○ 又以吏曹言啓曰, 繕工監假監役官
閔致友
·
宋持喜
·
申鳳善
, 俱以身病呈狀乞遞, 竝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吏曹言啓曰, 繕工監假監役官
閔致友
·
宋持喜
·
申鳳善
, 俱以身病呈狀乞遞, 竝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吏曹言啓曰, 石刻看役畫員
李世玉
加資事, 判下矣。當爲加資, 而本資乃是崇祿, 今無可加之資, 何以爲之? 敢稟。傳曰, 木布施賞。
○ 又以吏曹言啓曰, 石刻看役畫員
李世玉
加資事, 判下矣。當爲加資, 而本資乃是崇祿, 今無可加之資, 何以爲之? 敢稟。傳曰, 木布施賞。
○
權永秀
, 以魂殿都監, 儀軌廳摠護使意啓曰, 本都監別看役, 依庚申年例, 施賞事, 判下矣。謹考
庚申謄錄
, 則或守令除授, 或加資, 或相當職調用事, 載在, 而有不敢自下擅便, 原別單付籤以入, 上裁, 何如? 傳曰, 竝兒馬一匹賜給。
○
權永秀
, 以魂殿都監, 儀軌廳摠護使意啓曰, 本都監別看役, 依庚申年例, 施賞事, 判下矣。謹考
庚申謄錄
, 則或守令除授, 或加資, 或相當職調用事, 載在, 而有不敢自下擅便, 原別單付籤以入, 上裁, 何如? 傳曰, 竝兒馬一匹賜給。
○ 又以宗親府言啓曰, 今番
太廟
展謁時, 宗府堂上, 率璿派人在京文蔭武儒生, 入參于
南神門
外事, 命下矣。參班蔭武服色, 依
皇壇
參班之例, 蔭官前銜着巾袍, 武臣前銜及出身, 着天翼之意, 知委,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宗親府言啓曰, 今番
太廟
展謁時, 宗府堂上, 率璿派人在京文蔭武儒生, 入參于
南神門
外事, 命下矣。參班蔭武服色, 依
皇壇
參班之例, 蔭官前銜着巾袍, 武臣前銜及出身, 着天翼之意, 知委, 何如? 傳曰, 允。
○
申正熙
, 以兵曹言啓曰, 今春等進上弓矢, 看品在卽, 而知弓品堂上有闕之代, 依例以在京無故人, 啓下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申正熙
, 以兵曹言啓曰, 今春等進上弓矢, 看品在卽, 而知弓品堂上有闕之代, 依例以在京無故人, 啓下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閔奎鎬
, 以刑曹言啓曰, 全羅前前監司
金始淵
在任時, 壬戌春還餉未分穀條, 囚家僮嚴督, 隨捧隨啓事, 旣承下敎矣。一千兩錢, 先爲捧上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閔奎鎬
, 以刑曹言啓曰, 全羅前前監司
金始淵
在任時, 壬戌春還餉未分穀條, 囚家僮嚴督, 隨捧隨啓事, 旣承下敎矣。一千兩錢, 先爲捧上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義禁府言啓曰, 載寧郡守
李稷鉉
拿問處之事, 傳旨啓下矣。
李稷鉉
, 時在任所云, 依例發遣府羅將, 拿來, 何如? 傳曰, 待待命拿囚。
○ 又以義禁府言啓曰, 載寧郡守
李稷鉉
拿問處之事, 傳旨啓下矣。
李稷鉉
, 時在任所云, 依例發遣府羅將, 拿來, 何如? 傳曰, 待待命拿囚。
○ 又以義禁府言啓曰, 再明日動駕時, 本府都事, 全數進參, 而都事
李鍾文
奉命在外, 無以推移, 令該曹口傳相換, 以爲分排擧行, 慶科庭試·武科初試時, 一二所禁亂都事, 亦無以推移, 假都事二員, 令該曹口傳差出, 以爲擧行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義禁府言啓曰, 再明日動駕時, 本府都事, 全數進參, 而都事
李鍾文
奉命在外, 無以推移, 令該曹口傳相換, 以爲分排擧行, 慶科庭試·武科初試時, 一二所禁亂都事, 亦無以推移, 假都事二員, 令該曹口傳差出, 以爲擧行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 吏曹口傳政事, 禁府都事
李鍾文
, 漢城主簿
尹正善
, 以上相換。
○ 吏曹口傳政事, 禁府都事
李鍾文
, 漢城主簿
尹正善
, 以上相換。
○ 吏曹啓目, 三水府使
李晉純
名字, 改以
敏純
, 前縣監
李進純
名字, 改以
昇純
, 出身
李鎭求
名字, 改以
鼎求
事爲等如告狀依例令藝文館給帖, 何如? 判付啓依允。
○ 吏曹啓目, 三水府使
李晉純
名字, 改以
敏純
, 前縣監
李進純
名字, 改以
昇純
, 出身
李鎭求
名字, 改以
鼎求
事爲等如告狀依例令藝文館給帖, 何如? 判付啓依允。
○ 甲子四月十九日午時, 上御
重熙堂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金基纘
, 侍讀官
兪晩源
, 檢討官
李基正
, 直閣
李世用
, 記事官
朴海哲
, 記注官
宋宅薰
, 別兼春秋
洪軒鍾
, 各持
小學
第一卷, 以次進伏訖。上曰, 史官分左右。上開卷, 讀自女子十年不出, 止神人以和。上曰, 上番讀之。
晩源
讀, 自周禮大司徒, 止八曰亂民之刑。上曰, 下番讀之。
基正
讀, 自王制曰樂正, 止所受是極。上曰, 參贊官讀之。
基纘
讀, 自見善從之, 止是爲學則。上曰, 閣臣讀之。
世用
讀, 自孔子曰入則孝, 止吾必謂之學矣。上曰, 禮相助奠, 何謂也?
晩源
曰, 女子十年, 始敎祭祀之禮。故使之禮相長者, 助其奠獻之儀矣。上曰, 家有塾, 止國有學, 何義也?
晩源
曰, 三代之法, 必建學立師, 自王宮國都, 以及鄕黨州閭, 莫不有學, 八歲入小學, 十五入大學矣。
基纘
曰, 家塾黨庠, 如今鄕外之學舍講堂矣。州序國學, 如今之鄕校與頖宮也。古人敎人, 各有次序, 自鄕升學, 成就培養, 我朝之有敎官, 所以訓童蒙也, 四學之有敎授, 所以試多士也。成均則有泮長, 而設月講月課之制, 以勸生進儒生, 建寘本意, 實倣三代美規。今我聖上, 旣以此發問矣, 苟欲申明舊典, 挽回古昔, 則春秋禮樂, 冬夏詩書, 敎之, 非難矣。且伏況近日以來, 聖學勤勵, 無少間斷, 自搢紳章甫, 至匹庶童蒙, 莫不觀感興起, 將至於家弦而戶誦, 則塾庠序學之敎, 在今日可行, 則行之而已矣。上曰, 自逸居而無敎, 止敎以人倫, 何義也?
晩源
曰,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 以其有彝倫之敎也。蚩蚩之人, 不自知其有秉彝之性, 而安於暴棄, 逸居而無敎, 與禽獸無異。故
帝堯
, 惻然憂之, 命其臣
契
, 有以敎之也。上曰, 自命
蘷
曰, 止簡而無傲, 何義也?
晩源
曰, 凡人氣質之性, 偏於此則不足於彼, 故聖人作樂, 養人性情, 救其氣質之偏, 而以至於中和之德也。
基正
曰, 樂之敎, 大矣。古之敎胄以樂, 而薰陶德性, 非但
堯
之時然也。後世
周文王
之爲世子, 亦以禮樂敎導, 其成也, 恭敬而溫文。故
禮記文王世子篇
, 有此語也。上曰, 無相奪倫, 神人以和, 何義也?
晩源
曰, 樂以八音諧協, 而不失倫次, 然後可以用之朝廷, 用之郊廟, 而神人咸和矣。
基纘
曰, 陰陽六律五聲八音, 合而爲樂, 不相侵亂, 則薦之郊廟而神道諧, 用之邦國而人事協, 是以,
黃帝
張樂而魚龍出聽,
舜
作簫韶而祖考格, 庶尹諧, 聖人作樂之本, 由於德化之盛, 其孚感之效如此矣。
基正
曰, 樂之召和如是, 故
尙書
註曰,
舜
之德, 致和於上,
蘷
之樂, 召和於下, 大抵樂者, 所以崇德而作。故聲律詩歌, 形容盛德, 德之和順而積中發外, 此乃樂之感召和氣, 而至於神人以和者也。故樂記曰, 大樂與天地同和, 倫者, 樂之倫次也。樂記所云, 樂作而倫淸者, 正與無相奪倫之義同也。
基纘
曰, 齋誠致愨, 以奉享祀, 則神祗顧歆, 行仁施惠, 以化民俗, 則人心悅服, 譬如無聲之樂, 日聞四方, 不待諧八音協五聲, 而天地之和應矣。每於此等旨義, 克軫體驗推類之道焉。
基正
曰, 至治之世, 謂之笙簫之治, 此亦無聲樂之謂也。上掩卷, 仍命吏官就座。又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甲子四月十九日午時, 上御
重熙堂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金基纘
, 侍讀官
兪晩源
, 檢討官
李基正
, 直閣
李世用
, 記事官
朴海哲
, 記注官
宋宅薰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