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고종 1년
1864년 (갑자)
1월
2월
3월
4월
5월
6월
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127책(탈초본 2680책) 고종 1년 8월 6일 무술[갑술]
1864년 同治(淸/穆宗) 3년
요목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30일
晴
行都承旨
李載元
病
。左承旨
閔奎鎬
式暇
。右承旨
李奎奭
廚院進
。左副承旨
嚴錫鼎
監祭進
。右副承旨
鄭基會
坐直
。同副承旨
李世器
坐直
。注書
權膺善
病
丁觀燮
病
。假注書
安驥泳
仕直
趙秉稷
監祭進去
事變假注書
高景晙
仕
。
○ 上在
昌德宮
。停常參·經筵。
○ 上在
昌德宮
。停常參·經筵。
○
李世器
啓曰, 合辭許久闕啓, 事甚未安, 除在外未署經外, 未肅拜呈告人員, 竝卽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李世器
啓曰, 合辭許久闕啓, 事甚未安, 除在外未署經外, 未肅拜呈告人員, 竝卽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嚴錫鼎
啓曰, 行工曹判書
李宜翼
, 兵曹參判
金炳奎
除拜後, 過三日不爲出肅, 竝依定式推考警責, 仍卽牌招察任, 何如? 傳曰, 允。
○
嚴錫鼎
啓曰, 行工曹判書
李宜翼
, 兵曹參判
金炳奎
除拜後, 過三日不爲出肅, 竝依定式推考警責, 仍卽牌招察任, 何如? 傳曰, 允。
○ 傳于
嚴錫鼎
曰, 禮房承旨, 與右副承旨, 分詣受香諸處奉審, 摘奸以來。
○ 傳于
嚴錫鼎
曰, 禮房承旨, 與右副承旨, 分詣受香諸處奉審, 摘奸以來。
○
金炳洙
改差代, 以
高景晙
爲事變假注書。
○
金炳洙
改差代, 以
高景晙
爲事變假注書。
○
李世器
, 以備邊司言啓曰, 勅行牌文, 今始出來矣, 行大護軍
趙然昌
, 伴送使差下, 今此詔使, 鉅典也。當有專价謝恩之擧, 謝恩使, 令政院政官牌招, 開政差出, 何如? 傳曰, 允。
○
李世器
, 以備邊司言啓曰, 勅行牌文, 今始出來矣, 行大護軍
趙然昌
, 伴送使差下, 今此詔使, 鉅典也。當有專价謝恩之擧, 謝恩使, 令政院政官牌招, 開政差出, 何如? 傳曰, 允。
○ 傳于
李世器
曰, 秋曹堂上竝許遞, 今日政差出。
○ 傳于
李世器
曰, 秋曹堂上竝許遞, 今日政差出。
○
鄭基會
, 以吏曹言啓曰, 北部都事
李承愚
, 以其身病呈狀乞遞, 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鄭基會
, 以吏曹言啓曰, 北部都事
李承愚
, 以其身病呈狀乞遞, 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有政。吏批, 行判書
尹致定
牌招不進, 參判
南性敎
進, 參議
徐承輔
牌招不進, 同副承旨
李世器
進。啓曰, 行判書
尹致定
, 參議
徐承輔
竝牌招不進, 小臣獨政未安, 何以爲之? 敢稟。傳曰, 仍爲之。以
許棨
爲刑曹判書,
兪致善
爲參判,
宋熙正
爲參議,
李冕光
爲兵曹正郞,
洪淳學
爲司僕正,
徐衡淳
爲謝恩正使,
趙熙哲
爲副使,
鄭顯德
爲書狀官, 伴送使單
趙然昌
。
○ 有政。吏批, 行判書
尹致定
牌招不進, 參判
南性敎
進, 參議
徐承輔
牌招不進, 同副承旨
李世器
進。啓曰, 行判書
尹致定
, 參議
徐承輔
竝牌招不進, 小臣獨政未安, 何以爲之? 敢稟。傳曰, 仍爲之。以...
○ 兵批, 判書
申觀浩
病, 參判
金炳奎
未肅拜, 參議
鄭稷朝
入直進, 參知
洪必謨
病, 右副承旨
鄭基會
進, 上護軍
金大根
, 護軍
成載玉
, 副護軍
李僖魯
, 以上竝單付。
○ 兵批, 判書
申觀浩
病, 參判
金炳奎
未肅拜, 參議
鄭稷朝
入直進, 參知
洪必謨
病, 右副承旨
鄭基會
進, 上護軍
金大根
, 護軍
成載玉
,...
○
李世器
, 以議政府言啓曰, 牌文今已出來, 未下直受由上京京畿兩西守令, 竝當日下送, 何如? 傳曰, 允。
○
李世器
, 以議政府言啓曰, 牌文今已出來, 未下直受由上京京畿兩西守令, 竝當日下送, 何如? 傳曰, 允。
○
鄭基會
, 以吏曹言啓曰, 因議政府草記, 牌文今已出來, 未下直受由上京京畿兩西守令, 竝當日下送事, 允下矣。自臣曹催促, 則未下直守令富平都護府使
趙秉燮
, 中和都護府使
韓用善
, 陽川縣令
高奭鉉
, 俱以爲今日辭朝云, 上京守令孟山縣監
柳承根
, 今日下去云矣, 敢啓。傳曰, 知道。
○
鄭基會
, 以吏曹言啓曰, 因議政府草記, 牌文今已出來, 未下直受由上京京畿兩西守令, 竝當日下送事, 允下矣。自臣曹催促, 則未下直守令富平都護府使
趙秉燮
, 中和都護府使
韓用善
, 陽川縣令
高奭鉉
, 俱以爲今日辭朝云, 上京守令孟山縣監
柳承根
, 今日下去云矣, 敢啓。傳曰, 知道。
○ 左副承旨
嚴錫鼎
書啓, 臣承命馳詣
南壇
壇上神位版, 奉審則無頉, 祭物祭器祭井看審則精潔, 諸執事進排官佾舞工人摘奸則無頉。仍詣
木覓山
神位版奉審則無頉, 祭物祭器祭井看審則精潔, 諸執事進排官摘奸則無頉。仍詣
漢江壇
壇上神位版奉審則無頉, 祭物祭器看審則精潔, 諸執事進排官摘奸則無頉矣。臣則還詣
南壇
享所, 仍留監祭, 待將事還奉神位版後, 復命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左副承旨
嚴錫鼎
書啓, 臣承命馳詣
南壇
壇上神位版, 奉審則無頉, 祭物祭器祭井看審則精潔, 諸執事進排官佾舞工人摘奸則無頉。仍詣
木覓山
神位版奉審則無頉, 祭物祭器祭井看審則精潔, 諸執事進排官摘奸則無頉。仍詣
漢江壇
壇上神位版奉審則無頉, 祭物祭器看審則精潔, 諸執事進排官摘奸則無頉矣。臣則還詣
南壇
享所, 仍留監祭, 待將事還奉神位版後, 復命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傳于
鄭基會
曰, 召對爲之。
○ 傳于
鄭基會
曰, 召對爲之。
○
李世器
啓曰, 卽者吏曹郞廳來言, 中和府使
韓用善
, 陽川縣令
高奭鉉
, 當爲署經, 而兩司不備, 不得署經云, 除在外未署經外, 未肅拜呈告人員, 竝卽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李世器
啓曰, 卽者吏曹郞廳來言, 中和府使
韓用善
, 陽川縣令
高奭鉉
, 當爲署經, 而兩司不備, 不得署經云, 除在外未署經外, 未肅拜呈告人員, 竝卽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又啓曰, 大司憲
李興敏
, 掌令
洪正圭
·
韓龍敎
牌不進, 執義
宋達仁
, 持平
李從鶴
在外,
鄭謙植
未署經, 監察茶時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啓曰, 大司憲
李興敏
, 掌令
洪正圭
·
韓龍敎
牌不進, 執義
宋達仁
, 持平
李從鶴
在外,
鄭謙植
未署經, 監察茶時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以掌令
洪正圭
·
韓龍敎
, 正言
金奭鎭
·
李守曾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李世器
曰, 只推。
○ 以掌令
洪正圭
·
韓龍敎
, 正言
金奭鎭
·
李守曾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李世器
曰, 只推。
○
李世器
啓曰, 掌令
韓龍敎
, 正言
李守曾
, 旣入闕中, 不爲傳啓, 直爲出去, 事甚未安, 竝推考, 何如? 傳曰, 允。
○
李世器
啓曰, 掌令
韓龍敎
, 正言
李守曾
, 旣入闕中, 不爲傳啓, 直爲出去, 事甚未安, 竝推考, 何如? 傳曰, 允。
○
鄭基會
, 以奎章閣言啓曰,
景慕宮望廟樓
, 今秋大奉審, 臣
載冕
, 與本宮提調
永平君昱
, 進詣展奉, 奉審無頉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鄭基會
, 以奎章閣言啓曰,
景慕宮望廟樓
, 今秋大奉審, 臣
載冕
, 與本宮提調
永平君昱
, 進詣展奉, 奉審無頉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弘文館言啓曰, 新除授副修撰
李載冕
, 卽爲牌招察任,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弘文館言啓曰, 新除授副修撰
李載冕
, 卽爲牌招察任,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承文院都提調意啓曰, 卽見
盛京
禮部咨文出來者, 以爲今年秋季統廵, 八月二十日, 行抵
靉江
西岸, 與本國地方官公同會哨, 若至陡壁臨江, 人馬不能行走之處, 借用本國船隻, 而轉飭各該地方官, 預行知照云矣, 回咨依例撰出正書, 奉御押後, 定禁軍騎撥, 下送于
灣府
, 使之傳給
鳳城
將處, 以爲轉致
盛京
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承文院都提調意啓曰, 卽見
盛京
禮部咨文出來者, 以爲今年秋季統廵, 八月二十日, 行抵
靉江
西岸, 與本國地方官公同會哨, 若至陡壁臨江, 人馬不能行走之處, 借用本國船隻, 而轉飭各該地方官, 預行知照云矣, 回咨依例撰出正書, 奉御押後, 定禁軍騎撥, 下送于
灣府
, 使之傳給
鳳城
將處, 以爲轉致
盛京
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
李世器
, 以兵曹言啓曰, 今此冬至兼謝恩使一行赴
燕
時, 所把驛馬, 預先分定, 然後可無窘急之弊, 今亦依前例知委, 而應把驛馬四十五匹內,
公忠道
八匹,
全羅道
十匹,
慶尙道
二十匹, 來十月十二日, 京中逢點,
江原道
四匹,
咸鏡道
三匹, 直送
安州
, 來十月十五日逢點事, 各道監司處, 行移, 何如? 傳曰, 允。
○
李世器
, 以兵曹言啓曰, 今此冬至兼謝恩使一行赴
燕
時, 所把驛馬, 預先分定, 然後可無窘急之弊, 今亦依前例知委, 而應把驛馬四十五匹內,
公忠道
八匹,
全羅道
十匹,
慶尙道
二十匹, 來十月十二日, 京中逢點,
江原道
四匹, ...
○ 吏曹啓目, 前縣監
李九東
名字, 改以
壽東
事告狀, 依例令藝文館分帖, 何如? 判付啓, 依允。
○ 吏曹啓目, 前縣監
李九東
名字, 改以
壽東
事告狀, 依例令藝文館分帖, 何如? 判付啓, 依允。
○ 甲子八月初六日辰時, 上御
觀物軒
。勸講入侍時, 講官
朴珪壽
, 參贊官
李世器
, 檢討官
李根秀
, 假注書
趙秉稷
, 記注官
宋宅薰
, 別兼春秋
金炳翊
, 各持
小學
第二卷, 以次進伏訖。上曰, 史官分左右。上誦前受音一遍訖。
珪壽
讀自孝子之事親, 止然後能事親, 仍釋章句註解訖。上命授書算于
珪壽
, 上讀新受音十遍訖。
珪壽
還納書算。上曰, 養則致其樂, 何謂也?
珪壽
曰, 此句旨意, 甚大且廣, 孝子之養親, 有養口體者, 有養志者, 飮食之甘旨, 衣服之輕煥, 居處之便適, 所以養口體也。順其志, 適其意, 愉色婉容, 怡悅其心, 所以養志也。養其口體, 所養者小, 養其心志, 所養者大, 是故,
曾子
之養親, 養志之孝也。
曾元
之養親, 養口體者而已, 其不及
曾子
遠矣。上曰,
曾子
, 欲以所餘與人, 而
曾元
, 告以無有, 其志將以復進矣, 然非其養志之孝也。
珪壽
曰, 果如聖敎矣。養親之志而致極其樂, 則是爲養志之大者也。孝子之心, 當以親心爲心, 凡親心所樂, 莫如其子之爲賢人爲君子, 親戚朋友, 稱其孝, 隣里鄕黨, 稱其賢, 當官而盡其職, 事君而盡其忠, 父母之心, 其樂當何如哉? 今我殿下, 承無疆之業, 臨億兆之上, 勤學好問, 聖功日就, 太平郅隆之治, 比侔
堯
·
舜
, 則惟我慈聖欣喜悅豫之心, 豈有大於此乎? 殿下所以養致其樂, 卽在於此矣, 伏願體念焉。
根秀
曰, 講官已有敷陳, 更無所達, 而夫事親之道, 非敬不可, 故以居則致敬爲立言之先, 凡此五者, 溯其源而觀之, 則一是以敬爲主, 而如不致敬, 則不可以爲孝矣。爲人子者, 苟欲以孝事親, 捨是敬何以哉? 此章於事親之節, 雖隨其終始, 各言所致, 而其實樂憂哀嚴, 皆從敬字出, 伏願殿下, 此等旨義, 尤爲沈潛玩味焉。
世器
曰, 講官儒臣, 已備陳無餘矣。臣無容更達矣。上曰, 史官就座。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甲子八月初六日辰時, 上御
觀物軒
。勸講入侍時, 講官
朴珪壽
, 參贊官
李世器
, 檢討官
李根秀
, 假注書
趙秉稷
, 記注官
宋宅薰
, 別兼春秋
金炳翊
○ 甲子八月初六日申時, 上御
觀物軒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鄭基會
, 侍讀官
朴履道
, 檢討官
李根秀
, 檢校待敎
洪承億
, 假注書
安驥泳
, 記注官
宋宅薰
, 別兼春秋
金炳翊
, 各持
小學
第二卷, 以次進伏訖。上曰, 史官分左右。上開卷。上曰, 上番讀之。
履道
讀自孝子之事親, 止然後能事親。上曰, 釋義。
履道
釋章句註解訖。上曰, 下番讀之。
根秀
讀奏釋義訖。上曰, 參贊官讀之。
基會
讀奏釋義訖。上曰, 閣臣讀之。
承億
讀奏釋義訖。上讀十遍訖。上曰, 祭則致其嚴, 何義也?
履道
曰, 祭謂親沒而祭祀之, 嚴謂精潔肅敬, 謹畏將事也。此章中五致字, 有可以玩味也。致者, 推之而至極之謂也。人子之事親, 居則敬, 養則樂, 病則憂, 喪則哀, 祭則嚴, 此人人之常情也。若其至極之道, 敬必戰兢洞屬, 無或慢易, 樂必愉色婉容, 歡悅親志, 憂必色不滿容, 行不正屨, 哀必叩地叫天, 攀號毁戚, 嚴必齋沭肅敬, 明發不寐, 如是然後, 方可謂之孝道也。苟或五者, 一有未盡, 則非所以致孝之道也。人有一身, 心爲之主, 士有百行, 孝爲之源, 親親而仁民, 仁民而及物, 一念之發, 生生不窮, 譬如水之一源, 而千派萬流, 皆此源之發也。木之一根, 而千枝萬葉, 皆此根之生也。
孟子
一本之說, 政謂是也。故爲人子者, 不可斯須忘孝也。
根秀
曰, 今此自止內五條, 皆是人子平日應行之事, 而不可斯須去身者也。燕居則恭順而不慢, 奉養則甘旨而適口, 有疾則憂悶而如焦, 居喪則哀痛而罔極, 祭祀則齋戒而致誠, 苟能如是, 天子可以刑四海, 諸侯可以保社稷, 卿大夫可以守宗廟, 此固必然之道, 而以此觀之, 百行之源, 實由於此矣。於此五者, 一或有闕, 則豈可曰事親之道乎?
基會
曰, 今日召對進讀, 玉音少欠淸快, 若是感冒所致, 豈勝伏慮? 而似是自內勤讀, 致有聲音之如此矣, 還切欣幸。蓋孝有五者之極致, 若人有出天之孝, 則自然極致其誠, 而出天之孝, 安得人人皆有? 必須於此等書, 學而知之, 以盡其事親之道, 則亦能至極致之域也。
承億
曰, 此章文義, 儒臣參贊官, 已備陳無餘, 臣無容更達矣。上掩卷, 仍命史官就座。又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甲子八月初六日申時, 上御
觀物軒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鄭基會
, 侍讀官
朴履道
, 檢討官
李根秀
, 檢校待敎
洪承億
, 假注書
安驥泳
, 記注官
宋宅薰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