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고종 2년
1865년 (을축)
1월
2월
3월
4월
5월
윤5월
6월
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127책(탈초본 2689책) 고종 2년 5월 3일 정유
1865년 同治(淸/穆宗) 4년
요목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晴
行都承旨
兪致善
厨院進。左承旨
尹定善
緣故出
。右承旨
趙埰
坐直
。左副承旨
姜蘭馨
坐
。右副承旨
李世宰
坐
。同副承旨
金泰郁
坐直
。注書
沈相穆
病
權好淵
受由在外
。假注書
張原相
遞直
二員未差。事變假注書
金尙萊
仕
。
○ 上在
昌德宮
。停常參·經筵。
○ 上在
昌德宮
。停常參·經筵。
○
李世宰
啓曰, 合辭許久闕啓, 事甚未安, 除在外·差祭外, 未肅拜人員, 竝卽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李世宰
啓曰, 合辭許久闕啓, 事甚未安, 除在外·差祭外, 未肅拜人員, 竝卽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尹定善
啓曰, 右承旨
趙埰
, 今日不爲仕進, 卽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尹定善
啓曰, 右承旨
趙埰
, 今日不爲仕進, 卽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申錫淵
有頉代,
朴奎燦
爲假注書。
○
申錫淵
有頉代,
朴奎燦
爲假注書。
○
張錫烋
有頉代,
李琪永
爲假注書。
○
張錫烋
有頉代,
李琪永
爲假注書。
○
趙埰
啓曰, 左右史, 不可不備, 別兼春秋
洪遠植
·
趙定燮
·
洪鍾學
·
李昌鎬
, 旣有只推之命, 與
趙康夏
, 一體牌招, 推移入直, 何如? 傳曰, 允。以別兼春秋
洪遠植
·
趙定燮
·
洪鍾學
·
李昌鎬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李世宰
曰, 只推。
○
趙埰
啓曰, 左右史, 不可不備, 別兼春秋
洪遠植
·
趙定燮
·
洪鍾學
·
李昌鎬
, 旣有只推之命, 與
趙康夏
, 一體牌招, 推移入直, 何如? 傳曰, 允。以別兼春秋...
○
朴奎燦
有頉代, 以
趙在元
爲假注書。
○
朴奎燦
有頉代, 以
趙在元
爲假注書。
○
李琪永
有頉代, 以
金龜洛
爲假注書。
○
李琪永
有頉代, 以
金龜洛
爲假注書。
○ 傳于
趙埰
曰, 召對爲之。
○ 傳于
趙埰
曰, 召對爲之。
○
趙在元
有頉代,
李圭悳
[李圭德]
爲假注書。
○
趙在元
有頉代,
李圭悳
[李圭德]
爲假注書。
○
金龜洛
有頉代, 以
金養默
爲假注書。
○
金龜洛
有頉代, 以
金養默
爲假注書。
○ 以大司諫
李鼎信
, 司諫
朴昌壽
, 正言
鄭學默
·
金秉喆
, 掌令
李珪永
, 持平
楚秉悳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金泰郁
曰, 只推。
○ 以大司諫
李鼎信
, 司諫
朴昌壽
, 正言
鄭學默
·
金秉喆
, 掌令
李珪永
, 持平
楚秉悳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金泰郁
曰, 只...
○
趙埰
以營建都監都提調意啓曰, 自四月初四日, 至三十日, 本都監所捧, 各處願納錢, 爲七十五萬七千八十六兩四錢九分。宗親府所捧, 璿派人願納錢, 爲七萬六千四百五十兩五錢矣。別成冊子四件以入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趙埰
以營建都監都提調意啓曰, 自四月初四日, 至三十日, 本都監所捧, 各處願納錢, 爲七十五萬七千八十六兩四錢九分。宗親府所捧, 璿派人願納錢, 爲七萬六千四百五十兩五錢矣。別成冊子四件以入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大王大妃殿, 傳于
趙埰
曰, 使民務農, 乃王政之大者也。迨此時役民, 則必致失農之患, 故以各歸務農之意, 向有所飭諭, 而近聞
畿
邑之自願赴役者, 一直不止, 有若
靈臺
之庶民自來。民情如此, 非不慶幸, 而但食哉惟時, 時不可失, 今若使吾之赤子, 失其時而乏其食, 則雖有宮闕之美, 予將疇依而爲國乎? 且願納云者, 欲令饒民, 出義捐財, 以助是役之謂也, 而今乃稱之曰, 不能共赴, 則當出資裝, 而不論貧富, 逐戶收斂。然則行者居者, 竝受其害, 必其耕作之暇, 而同歸繹騷之境, 念之及此, 誠極憂悶。自今爲始,
近畿
願赴之民, 一切禁防, 以安意作農之意, 嚴飭各邑, 使之眞諺翻謄, 曉諭防曲, 俾無一民不知之歎, 而外他諸路, 亦必有此弊, 自營建都監, 一體三懸鈴知委於
四都
八道, 可也。
○ 大王大妃殿, 傳于
趙埰
曰, 使民務農, 乃王政之大者也。迨此時役民, 則必致失農之患, 故以各歸務農之意, 向有所飭諭, 而近聞
畿
邑之自願赴役者, 一直不止, 有若
靈臺
之庶民自來。民情如此, 非不慶幸, 而但食哉惟時, 時不可失, 今若使吾之赤子, 失其時而乏其食, 則雖有宮闕之美, 予將疇依而爲國乎? 且願納云者, 欲令饒民, 出義捐財, 以助是役之謂也, 而今乃稱之曰, 不能共赴, 則當出資裝, 而不論貧富, 逐戶收斂。然則行者居者, 竝受其害, 必其耕作之暇, 而同歸繹騷之境, 念之及此, 誠極憂悶。自今爲始,
近畿
○ 傳于
趙埰
曰,
德陵
·
安陵
陵上修改時, 監蕫監司
金有淵
, 加資。
○ 傳于
趙埰
曰,
德陵
·
安陵
陵上修改時, 監蕫監司
金有淵
, 加資。
○ 持平
柳泰鉉
啓曰, 臣言議風裁, 本不合於淸朝耳目之任, 而持憲除旨, 忽下於千萬想之外, 臣感恩怵義, 雖不得不張皇出肅, 粗伸叨謝之忱, 而第臣於本府, 已經掌憲, 揆以公格, 在所當遞, 請命遞斥臣職。答曰, 依啓。
○ 持平
柳泰鉉
啓曰, 臣言議風裁, 本不合於淸朝耳目之任, 而持憲除旨, 忽下於千萬想之外, 臣感恩怵義, 雖不得不張皇出肅, 粗伸叨謝之忱, 而第臣於本府, 已經掌憲, 揆以公格, 在所當遞, 請命遞斥臣職。答曰, 依啓。
○
金泰郁
, 以弘文館言啓曰, 校理
任孝直
, 旣有只推之命, 卽爲牌招察任, 何如? 傳曰, 允。
○
金泰郁
, 以弘文館言啓曰, 校理
任孝直
, 旣有只推之命, 卽爲牌招察任,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都摠府言啓曰, 今日入直內三廳武兼禁軍及軍兵等, 當爲中日習射技放, 而國忌齋戒相値, 不得設行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都摠府言啓曰, 今日入直內三廳武兼禁軍及軍兵等, 當爲中日習射技放, 而國忌齋戒相値, 不得設行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判尹
申觀浩
疏曰, 伏以時序嬗變, 孝文殿朔祭又過, 聖慕撫時, 益當靡逮。仍伏念濬渠, 國之大役也。實非如臣之幹猷蔑劣者, 所可擔夯, 而仰藉朝家之飭勵, 且賴諸堂之董勤, 始役甫四十有一日而告訖。蓋庚辰·癸巳之地平未徹, 南岸北阡之經界不整, 疏洩焉尙有壅閼之患, 沙土也輒有積散之失, 閭巷謗讟, 臣實自召, 日昨問備薄警, 匪罪伊榮, 惶忸之極, 無所容措。迺者別單之下, 罔功混錄, 至及賤臣, 進臣爲崇政大夫者, 繼伏奉金吾除命, 是誠以罪媒恩, 當黜而陟, 震𢥠懍慄, 歷日靡屆, 莫省謬寵之曷以至此? 以臣受恩如天, 圖報無地, 而遇事僨誤, 至于今玆而極矣。乃殿下洪造至渥, 輒寬假而不之罪已, 是臣畢生感戴, 鏤肝貼額, 而又何藉手, 倖希於更進一步乎? 況今臣所叨之秩, 卽所謂上卿也。人臣之極榮, 位著之亢階, 臣是何人, 驟躐不已, 隆顯至此, 恬若固有, 不思所以積誠懇避乎? 可賞而賞之, 宜受而受之, 方可謂賞罰得允, 勸懲有道。今若一切濫施, 不少愼罰, 爵祿, 緣臣而値骫, 廉維, 緣臣而壞墮, 則人之嗤點, 猶屬臣身之羞愧, 其於磨勵大柄之所, 關係何哉? 左右參倚, 承膺無說, 猥暴情實, 冒瀆崇嚴。伏乞聖明, 仰稟東朝, 收還臣所授爵秩, 仍治臣瘝溺之罪, 以重公器, 以昭法紀, 不勝大幸。臣無任云云。答曰, 省疏具悉。卿其勿辭行公。
○ 判尹
申觀浩
疏曰, 伏以時序嬗變, 孝文殿朔祭又過, 聖慕撫時, 益當靡逮。仍伏念濬渠, 國之大役也。實非如臣之幹猷蔑劣者, 所可擔夯, 而仰藉朝家之飭勵, 且賴諸堂之董勤, 始役甫四十有一日而告訖。蓋庚辰·癸巳之地平未徹, 南岸北阡之經界不整, 疏洩焉尙有壅閼之患, 沙土也輒有積散之失, 閭巷謗讟, 臣實自召, 日昨問備薄警, 匪罪伊榮, 惶忸之極, 無所容措。迺者別單之下, 罔功混錄, 至及賤臣, 進臣爲崇政大夫者, 繼伏奉金吾除命, 是誠以罪媒恩, 當黜而陟, 震𢥠懍慄, 歷日靡屆, 莫省謬寵之曷以至此? 以臣受恩如天, 圖報無地, 而遇事僨誤, 至于今玆而極矣。乃殿下洪造至渥, 輒寬假而不之罪已, 是臣畢生感戴, 鏤肝貼額, 而又何藉手, 倖希於更進一步乎? 況今臣所叨之秩, 卽所謂上卿也。人臣之極榮, 位著之亢階, 臣是何人, 驟躐不已, 隆顯至此, 恬若固有, 不思所以積誠懇避乎? 可賞而賞之, 宜受而受之, 方可謂賞罰得允, 勸懲有...
○ 乙丑五月初三日辰時, 上御
觀物軒
。勸講入侍時, 講官
金學性
, 參贊官
尹定善
, 侍講官
吳德泳
, 假注書
張原相
, 記注官
任膺模
, 記注官
宋宅薰
, 各持
通鑑
第一卷, 以次進伏訖。上曰, 史官分左右。上開卷, 諸臣以次開卷。上誦前受音一遍訖。
學性
讀自起之爲將, 止破遊說之言從橫者, 仍釋義訖。上命授書算于
學性
, 上讀新受音十遍訖,
學性
還納書算。上曰,
吳起
非沓沓底人也。方其不悅爭功之際, 聞
田文
之言, 旋卽自知其不及, 此果不昧於事理, 而至於廢公族一款, 實是違理非情之事也。
學性
曰,
起
之爲人, 出入於將相之任, 其凡百可知, 聞
田文
之言, 寧有不能領會之理, 而公族雖踈遠, 亦當隨才隨用, 以示敦睦之意,
起
乃廢之, 此是薄行人所爲, 竟乃取怨於貴戚大臣, 爲其所殺矣。上曰, 從橫者, 是服於秦之謂乎?
學性
曰, 從者, 六國從合, 以擯秦者也, 橫者, 使六國諸侯, 連橫於秦者也。
蘇秦
, 以合從遊說,
張儀
, 以連橫爲術, 從以利合, 橫以威脅, 皆非正道也。若以仁義爲政, 則諸侯自當感化而服從, 六國之君, 無仁義爲政者, 故
儀
·
秦
之徒, 各以從橫之術遊說矣。上曰, 秦, 可伐乎?
學性
曰, 秦西戎之國也。若有行仁義之國, 則秦亦當歸化矣。上曰,
吳起
之破從橫, 果是善政, 而至於廢公族則不可矣。由此觀之, 則
起
之貪, 非貪貨利, 乃貪功名者也。
學性
曰,
起
之殺妻求將, 已是貪榮殘忍之人, 廢公族亦出於薄行矣。仍奏文義曰,
吳起
殺妻求將, 卽出於貪榮名之心, 非天理人情之所忍爲者也。凡人, 於所厚者厚之, 則人亦厚之, 於所厚者薄之, 則人亦薄之。
起
之所爲, 本欲求君之喜, 而終反爲君之疑, 是以在魯, 而恐得罪往魏, 自魏而懼誅奔楚, 竟爲貴戚大臣所攻殺。雖用兵如神, 殘忍薄行如此, 受疑於君, 被讚於人, 不克令終。蓋論人, 不得不先德行而後才藝。德勝則雖鈍於做事, 無後患, 才勝則雖能於任官, 有其弊矣。
德泳
曰,
吳起
, 自魏至楚, 是羈旅之踪也。爲相之日, 不急之官, 捐之, 公族疎遠者, 廢之, 此皆明法審令, 而楚國强大矣。
定善
曰, 法者, 天下之公也, 苟公而無私, 則不明法而法自明矣。令者, 天下之信也, 王者之令, 如春夏秋冬之有信, 信則令出惟行, 故
論語
曰, 民無信不立, 此之謂也。
學性
曰, 非但今日自止內, 雖前受音, 若有疑晦處, 一一下問, 似好矣。上曰,
吳起
之治百官·親萬民·實府庫三者, 果皆已然之事乎?
學性
曰, 非謂已能如此也, 自詡其才之能於此云矣。上曰, 若論
文
·
起
兩人, 則
文
眞宰相也。
學性
曰, 人各有所長, 任官適於其材, 則事擧國治,
起
則長於將者也。
李克
曰, 用兵,
司馬穰苴
不能過,
起
之自言, 亦曰將三軍, 敵國不敢侮, 及其爲相也, 相業亦在於撫養戰鬪之士。以此觀之, 將才勝矣, 而
楚悼王
, 乃任之爲相, 用達其才, 至於廢公族, 而取怨於貴戚矣。上掩卷, 諸臣以次掩卷。上曰, 史官就座。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乙丑五月初三日辰時, 上御
觀物軒
。勸講入侍時, 講官
金學性
, 參贊官
尹定善
, 侍講官
吳德泳
, 假注書
張原相
, 記注官
任膺模
, 記注官
宋宅薰
○ 乙丑五月初三日酉時, 上御
觀物軒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趙埰
, 檢校待敎
洪承億
, 侍講官
任孝直
, 檢討官
李承皐
, 假注書
張原相
, 記注官
宋宅薰
, 別兼春秋
趙康夏
, 各持
通鑑
第一卷, 以次進伏訖。上曰, 史官分左右。上開卷, 諸臣以次開卷。上命授書算于
孝直
。上讀自文曰主少國疑, 止破遊說之言從橫者, 讀至十遍訖,
孝直
, 還納書算。上曰, 言從橫者, 是周遊騁談之謂乎?
孝直
曰,
關東
之國六, 曰韓·魏·趙·燕·齊·楚,
關西
之國一, 曰秦。
蘇秦
, 說六國和親, 以擯秦謂之從,
張儀
說六國絶和, 以事秦, 謂之橫。上曰, 上番讀之。
孝直
讀奏。上曰, 釋義。
孝直
釋義訖。上曰, 下番讀之。
承皐
讀奏。上曰, 釋義。
承皐
釋義訖。上曰, 參贊官讀之。
埰
讀奏。上曰, 釋義。
埰
釋義訖。上曰, 閣臣讀之。
承億
讀奏。上曰, 釋義,
承億
釋義訖。上曰, 楚王之以
悼
爲諡, 何也?
孝直
曰,
禮記
七年曰, 悼, 諡法中年早夭曰悼, 蓋不能遐壽之稱。上曰, 然則楚王之年, 幾何?
孝直
曰, 楚王之壽, 非止七歲, 不能遐壽, 故諡曰
悼
。此亦所當下問, 而帝王之學, 與韋布不同, 當先求其大義之可合於治道者也。以
田文
·
吳起
兩人之自相論功言之, 則魏國將相之各得其人, 可以見矣。以
吳起
之爲相言之, 則爲國之要, 在於法令之明審, 舞文弄法, 則法不明矣, 不愼所令, 則令不行矣。若法令不便於民, 頻數更改, 則民不信矣, 將何以爲國哉?
承皐
曰,
吳起
, 乃殘忍薄行之人, 焉得爲賢, 而楚王之素聞其賢者, 特聞其能而已矣。
起
以羈旅之蹤, 深得楚王之知, 苟有所學, 其所施措, 豈獨如是而止哉? 由是言之, 一將之智有餘, 而宰相之才不足也。
埰
曰, 大臣未附, 百姓不親之時, 則屬之
田文
,
吳起
亦有治百官, 親萬民之才, 則不必讓與於田文矣。
承億
曰, 諸臣所奏文義, 詳盡無餘, 臣無容更達矣。上掩卷, 諸臣以次掩卷。上曰, 史官就座。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乙丑五月初三日酉時, 上御
觀物軒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趙埰
, 檢校待敎
洪承億
, 侍講官
任孝直
, 檢討官
李承皐
, 假注書
張原相
, 記注官
宋宅薰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