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고종 2년
1865년 (을축)
1월
2월
3월
4월
5월
윤5월
6월
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127책(탈초본 2689책) 고종 2년 5월 12일 병오
1865년 同治(淸/穆宗) 4년
요목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晴
都承旨
金世鎬
病
。左承旨
金尙鉉
病
。右承旨
尹秉鼎
病
。左副承旨
曺錫元
緣故出
。右副承旨
徐臣輔
坐直
。同副承旨
申轍求
坐直
。注書
沈相穆
病
權好淵
受由在外
。假注書
李龍雨
仕直
李容萬
仕
。事變假注書
金尙萊
仕
。
○ 上在
昌德宮
。停常參·經筵。
○ 上在
昌德宮
。停常參·經筵。
○
曺錫元
, 以都摠府言啓曰, 今日入直內三廳武兼禁軍及軍兵等, 中日習射技放, 請出標信。傳曰, 知道。
○
曺錫元
, 以都摠府言啓曰, 今日入直內三廳武兼禁軍及軍兵等, 中日習射技放, 請出標信。傳曰, 知道。
○
曺錫元
啓曰, 右副承旨
徐臣輔
, 今日不爲仕進, 卽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曺錫元
啓曰, 右副承旨
徐臣輔
, 今日不爲仕進, 卽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申轍求
啓曰, 卽者應敎
李根秀
, 以其親病, 陳疏徑出, 原疏纔已捧入矣。所當直捧禁推傳旨, 而此與無端徑出有異, 推考警責, 何如? 傳曰, 允。
○
申轍求
啓曰, 卽者應敎
李根秀
, 以其親病, 陳疏徑出, 原疏纔已捧入矣。所當直捧禁推傳旨, 而此與無端徑出有異, 推考警責, 何如? 傳曰, 允。
○ 以執義
孫相馹
, 掌令
閔羲軾
, 持平
李道南
, 司諫
李赫準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申轍求
曰, 只推。傳于
申轍求
曰, 召對爲之。
○ 以執義
孫相馹
, 掌令
閔羲軾
, 持平
李道南
, 司諫
李赫準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申轍求
曰, 只推。傳于
申轍求
曰, 召對爲之。
○
徐臣輔
啓曰, 行大司憲
沈敬澤
, 持平
韓俊熙
在外,
李道南
, 執義
孫相馹
, 掌令
閔羲軾
·
愼在寬
傳旨未下, 監察茶時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徐臣輔
啓曰, 行大司憲
沈敬澤
, 持平
韓俊熙
在外,
李道南
, 執義
孫相馹
, 掌令
閔羲軾
·
愼在寬
傳旨未下, 監察茶時之...
○ 又啓曰, 守令署經事, 命下矣。執義
孫相馹
, 掌令
閔羲軾
·
愼在寬
, 持平
李道南
, 司諫
李赫準
, 旣有只推之命, 正言
金錫輔
自鄕上來云, 一體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又啓曰, 守令署經事, 命下矣。執義
孫相馹
, 掌令
閔羲軾
·
愼在寬
, 持平
李道南
, 司諫
李赫準
, 旣有只推之命, 正言
金錫輔
自鄕上來云, 一體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以執義
孫相馹
, 掌令
閔羲軾
, 持平
李道南
, 司諫
李赫準
, 正言
金錫輔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徐臣輔
曰, 只推。
○ 以執義
孫相馹
, 掌令
閔羲軾
, 持平
李道南
, 司諫
李赫準
, 正言
金錫輔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徐臣輔
曰, 只推。
○
申轍求
, 以營建都監都提調意啓曰, 今於營建之役, 匠手不敷, 木石治鍊, 萬無及期之道。僧徒中以匠手爲業者, 使之募合, 修成冊上送, 限竣事間赴役之意, 星火行會於八道四都, 何如? 傳曰, 允。義禁府啓目粘連, 向前
金百善
, 亦罪人誤捉縱諉, 鎭校之肆橫, 遽爾報營, 極涉疎忽, 庾斃替檢, 未免占便, 而違經做錯非細, 難逭重勘, 以此照律, 何如? 判付啓。依允。
○
申轍求
, 以營建都監都提調意啓曰, 今於營建之役, 匠手不敷, 木石治鍊, 萬無及期之道。僧徒中以匠手爲業者, 使之募合, 修成冊上送, 限竣事間赴役之意, 星火行會於八道四都, 何如? 傳曰, 允。義禁府啓目粘連, 向前
金百善
, 亦罪人誤捉縱諉, 鎭校之肆橫, 遽爾報營, 極涉疎忽, 庾斃替檢, 未免占便, 而違經做錯非細, 難逭重勘, 以此照律, 何如? 判付啓。依允。
○ 行判府事
李裕元
疏曰, 伏以臣, 有願畢遂, 將母赴任, 供備甘旨, 榮極便養, 闔門感戴, 北望攢祝。近因日候驟熱, 水泉不服, 臣母素抱貞疾, 一倍添劇, 連試方藥, 尙未奏效。雖强壯之氣, 一經重證, 有難卽蘇, 況八耋癃老之狀, 時月以異者乎? 問醫調治, 莫如在家之便易, 日昨擔還私次, 別無顯勝, 臣之情私, 轉益煎迫, 而兼帶居留之任, 與汗漫分司有異, 陵殿拱護, 職事莫重, 而臣不得如例, 躬將保障要衝, 其責且嚴, 而臣不得趁期還任, 臣罪滋大, 公私無當。古人有以親老無心仕宦者, 今臣親老而且病矣。左右扶將, 惟臣是須, 則臣敢不疾聲呼籲於孝理之下, 以冀生成之澤乎? 不避猥越, 忙陳短章, 伏願聖上, 仰稟東朝, 亟遞臣見銜, 俾便救護, 臣母餘生, 皆我殿下賜也。臣無任云云。答曰, 省疏具悉卿懇。卿之情懇居留之任勉副。仍傳于申轍求曰, 此批答, 遣史官傳諭。
○ 行判府事
李裕元
疏曰, 伏以臣, 有願畢遂, 將母赴任, 供備甘旨, 榮極便養, 闔門感戴, 北望攢祝。近因日候驟熱, 水泉不服, 臣母素抱貞疾, 一倍添劇, 連試方藥, 尙未奏效。雖强壯之氣, 一經重證, 有難卽蘇, 況八耋癃老之狀, 時月以異者乎? 問醫調治, 莫如在家之便易, 日昨擔還私次, 別無顯勝, 臣之情私, 轉益煎迫, 而兼帶居留之任, 與汗漫分司有異, 陵殿拱護, 職事莫重, 而臣不得如例, 躬將保障要衝, 其責且嚴, 而臣不得趁期還任, 臣罪滋大, 公私無當。古人有以親老無心仕宦者, 今臣親老而且病矣。左右扶將, 惟臣是須, 則臣敢不疾聲呼籲於孝理之下, 以冀生成之澤乎? 不避猥越, 忙陳短章, 伏願聖上, 仰稟東朝, 亟遞臣見銜, 俾便救護, 臣母餘生, 皆我殿下賜也。臣無任云云。答曰, 省疏具悉卿懇。卿之情懇居留之任勉副。仍傳于申轍求曰, 此批答, 遣史官傳諭。
○ 京畿監司
兪致善
疏曰, 伏以臣, 待罪喉院, 劣有日矣, 纔蒙恩諒, 旋紆寵畀, 以臣爲京畿觀察使, 有命隕天, 措躬無地。噫, 邦藩維八,
畿甸
最重, 內而翊輔京國, 外而拱護陵園, 兼管乎四都分司, 黜陟乎諸部郡縣。除非望實素著, 計慮俱全者, 判不可擔夯剸理, 而況一初淸明, 益勵剌牧之職, 尤豈容輕授而濫膺也? 念臣曾所閱歷, 秖是數三下邑而已, 亦未能洞該其利病, 至於良二千石之重, 熙朝所以與共治理者也。受責甚大, 昔之殷盛, 猶難勘任, 今尤艱棘, 末由可捄, 土瘠民懻, 全省枵如, 局殘弊痼, 列郡均然。軍田大政之歸正無期, 餉糴巨逋之牽補沒策, 往往有無邑之歎, 症到不治, 良醫亦走, 臣以何術, 妄試針砭, 責其蘇完之望也? 臣之長短本末, 臣實自知, 見識魯鈍, 而每患機務之未幹, 資性罥滯, 而輒致物情之難愜, 夷考歷試, 分寸蔑效, 重之以蒲質早萎, 藥裹爲命, 臨事善忘, 遇劇耗神, 家常酬應, 尙難耐煩, 今乃使按, 一方旬宣之職, 九重宵旰之憂, 不幾近於眇求睇而跛求步乎? 大纛高牙, 匪榮伊懼, 華誥寵諭, 旣濫且悚, 臣安得不揆分量能, 以效必辭之義也? 左右參倚, 承當無路, 玆敢披瀝衷懇, 仰瀆崇嚴。伏乞聖明, 察菲才之不逮, 念藩寄之必愼, 仰稟慈旨, 亟改臣按使之任, 回授可堪之人, 俾公私俱幸焉。臣無任云云。答曰, 省疏具悉。卿其勿舜往欽哉。
○ 京畿監司
兪致善
疏曰, 伏以臣, 待罪喉院, 劣有日矣, 纔蒙恩諒, 旋紆寵畀, 以臣爲京畿觀察使, 有命隕天, 措躬無地。噫, 邦藩維八,
畿甸
最重, 內而翊輔京國, 外而拱護陵園, 兼管乎四都分司, 黜陟乎諸部郡縣。除非望實素著, 計慮俱全者, 判不可擔夯剸理, 而況一初淸明, 益勵剌牧之職, 尤豈容輕授而濫膺也? 念臣曾所閱歷, 秖是數三下邑而已, 亦未能洞該其利病, 至於良二千石之重, 熙朝所以與共治理者也。受責甚大, 昔之殷盛, 猶難勘任, 今尤艱棘, 末由可捄, 土瘠民懻, 全省枵如, 局殘弊痼, 列郡均然。軍田大政之歸正無期, 餉糴巨逋之牽補沒策, 往往有無邑之歎, 症到不治, 良醫亦走, 臣以何術, 妄試針砭, 責其蘇完之望也? 臣之長短本末, 臣實自知, 見識魯鈍, 而每患機務之未幹, 資性罥滯, 而輒致物情之難愜, 夷考歷試,...
○ 應敎
李根秀
疏曰, 伏以臣, 於持被之中, 卽接家信, 則臣父素患痰癖之祟, 當此換節之時, 諸般形症, 一倍添劇, 委頓床笫, 食飮全却, 促臣歸視。臣以終鮮之身, 得聞此報, 焦遑煎迫, 按住不得, 忙陳短章, 徑出禁扄。伏乞聖明, 仰稟東朝, 亟遞臣所帶職名, 以便救護, 仍治臣擅離之罪, 以肅朝綱焉。臣無任云云。省疏具悉。爾其勿辭救護,
○ 應敎
李根秀
疏曰, 伏以臣, 於持被之中, 卽接家信, 則臣父素患痰癖之祟, 當此換節之時, 諸般形症, 一倍添劇, 委頓床笫, 食飮全却, 促臣歸視。臣以終鮮之身, 得聞此報, 焦遑煎迫, 按住不得, 忙陳短章, 徑出禁扄。伏乞聖明, 仰稟東朝, 亟遞臣所帶職名, 以便救護, 仍治臣擅離之罪, 以肅朝綱焉。臣無任云云。省疏具悉。爾其勿辭救護,
○ 乙丑五月十二日辰時, 上御
觀物軒
。勸講入侍時, 講官
洪鍾序
, 參贊官
曺錫元
, 檢討官
李承皐
, 假注書
李龍雨
, 記事官
安翊豐
, 別兼春秋
洪鍾學
, 各持
通鑑
第一卷, 以次進伏訖。上曰, 史官分左右。上開卷, 仍讀前受音一遍訖,
鍾序
讀自甘龍曰不然, 止卒定變法之令, 仍釋義訖。上命授書算于
鍾序
, 上讀新受音七遍訖, 上進茶。
鍾序
曰, 使承旨·玉堂, 輪讀一遍, 自上暫須領意入聽, 恐好矣。上曰, 講官先讀之, 使之次第讀之, 可也。
鍾序
曰, 謹依敎矣。
鍾序
·
承皐
·
錫元
等, 以次讀奏訖, 上仍讀三遍訖,
鍾序
還納書算。上曰,
甘龍
之言, 勝於
衛鞅
之論也。
鍾序
曰, 聖敎至當矣。法之更張, 出於不得已之事, 如無是也, 舊法成典, 豈可輕改?
衛鞅
一進變法之說, 而國雖富强, 其術全務刻薄, 俗化日敗, 末流之弊, 有不可勝言者, 王覇義理之不同, 有如是矣。上曰, 方是時也, 戰爭不息, 朝爲秦, 暮爲齊, 故有此强兵之議乎?
鍾序
曰, 聖敎, 是也。時非平寧之世, 則兵威亦不可不强, 而耀武實非爲國先務也。
衛鞅
初見
孝公
, 陳說王道, 則
孝公
, 時時睡而不諦聽, 知
孝公
之不悅, 他日更進富强之術,
孝公
悅而從之。蓋王道近於迂遠難用, 覇術似乎襯近易行故也。由此觀之,
鞅
非無行王道之才, 特
孝公
不樂而然也。
承皐
曰,
甘龍
緣法之說, 欲守常也,
衛鞅
變法之論, 欲更張也。更張而使民仁厚, 導民禮讓, 則夫孰以更張, 爲
鞅
之罪哉? 雖然
孝公
樂聞富强之說, 故
衛鞅
狹其才而中之耳。若使
孝公
, 自期以三代之治, 則
鞅
亦以三代之法佐之, 而勝於鞅者, 當以王道進之矣。以此觀之, 人君用人之際, 不可不擇術也。
錫元
曰,
甘龍
之緣法而治, 吏習而民安之云者, 不亦善乎?
宋神宗
, 欲行新法,
蘇軾
奏曰, 法相因則事易成, 事有漸則民不驚, 蓋法者, 先王之令德美政, 可爲法於後世者也。若或法久而弊生, 隨其弊而更張之可也, 何可一朝盡變也哉?
衛鞅
·
甘龍
, 善惡之易辨, 不啻白黑也。
鍾序
曰, 正其誼, 不謀其利, 明其道, 不謀其功, 此漢儒
董仲舒
之言, 而所以卓越百家者也。夫不計功利之如何, 只事道誼之明正, 則天理之公藹然, 而人欲之私, 不能容於其間, 施諸政令, 無有不善, 此謂王道之大也。譬之
衛鞅
之術, 不啻天淵之間也。上掩卷, 仍命史官就座。又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乙丑五月十二日辰時, 上御
觀物軒
。勸講入侍時, 講官
洪鍾序
, 參贊官
曺錫元
, 檢討官
李承皐
, 假注書
李龍雨
, 記事官
安翊豐
, 別兼春秋
洪鍾學
○ 乙丑五月十二日申時, 上御
觀物軒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申轍求
, 檢校待敎
趙寧夏
, 侍讀官
金奎弘
, 檢討官
李承皐
, 假注書
李龍雨
, 記事官
安翊豐
, 別兼春秋
趙康夏
, 各持
通鑑
第一卷, 以次進伏訖。上曰, 史官分左右。上開卷, 仍命授書算于奎弘, 上讀自甘龍曰不然, 止卒定變法之令, 仍讀十遍訖。
奎弘
還納書算。上曰, 上番讀之。
奎弘
讀奏, 仍釋義訖。上曰, 下番讀之。
承皐
讀奏, 仍釋義訖。上曰, 參贊官讀之。
轍求
讀奏, 仍釋義訖。上曰, 閣臣讀之。
寧夏
讀奏, 仍釋義訖。上曰, 史官讀之。
龍雨
·
翊豐
·
康夏
等, 讀奏訖。上曰, 何不緣法而治, 必欲更張, 何義耶?
奎弘
曰,
秦孝公
, 慨然自振於衰微之餘, 其志則固大矣。所務者, 不過富國强兵, 自期則甚卑, 若以奮發之心, 行王者之道, 則其功業, 豈止於强秦而已哉? 此甚可惜矣。
承皐
曰,
孝公
用
衛鞅
之言, 卒定變法之令, 雖有功於秦, 而人臣進身, 光明正大然後, 可行其道。今
衛鞅
, 因嬖倖而進, 可謂曲逕, 立身之初, 大節已虧, 則餘無足道也。
轍求
曰,
秦孝公
憤其見擯於諸侯, 欲爲富强之術, 而
商鞅
以刑名之學進, 有此變法之令。
鞅
之才非不足於輔國治平之道, 而
孝公
急於富强, 厭聞其久安長治之策。故
鞅
以雜覇苛刻之法, 迎合
孝公
之意, 非變法則不可以動君心, 而顓國權故也。
甘龍
以循舊守常之見, 不欲變法, 而
商鞅
以尙功計利之說, 因其勢而固其寵, 竟使
孝公
, 遂成富强, 而末乃一敗塗地, 爲法自廢, 豈若導之以政, 齊之以刑, 仁義立國, 歷世久遠也哉? 以是推之, 專在人主一心上, 用人之何如耳。
寧夏
曰, 儒臣·參贊官備陳無餘, 臣無容更達矣。上掩卷, 仍命史官就座。又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乙丑五月十二日申時, 上御
觀物軒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申轍求
, 檢校待敎
趙寧夏
, 侍讀官
金奎弘
, 檢討官
李承皐
, 假注書
李龍雨
, 記事官
安翊豐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