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고종 10년
1873년 (계유)
1월
2월
3월
4월
5월
6월
윤6월
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130책(탈초본 2793책) 고종 10년 9월 17일 임술
1873년 同治(淸/穆宗) 12년
요목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30일
晴
行都承旨
鄭基會
病
。 行左承旨
沈舜澤
式暇
。 行右承旨
李敦應
坐直
。 行左副承旨
黃鍾顯
病
。 行右副承旨
鄭順朝
坐直
。 同副承旨
兪錫煥
未肅拜
。 注書。 假注書。 事變假注書。
○ 上在
景福宮
。 停常參·經筵。
○ 上在
景福宮
。 停常參·經筵。
○ 政院啓曰, 來二十一日, 輪對日次矣, 敢稟。 傳曰, 當次人受點, 後日次待令。
○ 政院啓曰, 來二十一日, 輪對日次矣, 敢稟。 傳曰, 當次人受點, 後日次待令。
○ 又啓曰, 行左副承旨
黃鍾顯
, 不爲仕進, 卽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又啓曰, 行左副承旨
黃鍾顯
, 不爲仕進, 卽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傳曰, 右副承旨許遞, 前望入之。 承旨前望入之,
兪錫煥
落點。
○ 傳曰, 右副承旨許遞, 前望入之。 承旨前望入之,
兪錫煥
落點。
○ 議政府啓曰, 卽見
咸鏡
監司
洪祐吉
災實分等狀啓, 則
永興
等五邑, 置之稍實,
安邊
等十四邑, 置之之次,
富寧
等五邑, 置之尤甚, 浦落災五百六十一結六十九負三束, 特許停稅, 待年豐, 以充元摠, 後錄諸條, 竝請令廟堂稟旨分付矣。 今年
關北
年形, 水旱霜雹, 雖曰爲災, 沿峽之間, 優劣相殊, 統論全省, 不可曰告歉, 而道臣分等, 宜有的確, 漂頹之餘, 浦落之患, 勢所必至, 災結五百餘結, 停稅, 竝依狀請許施, 而待三年還起, 以充元摠, 其一, 新還當捧中, 尤甚邑折半, 之次邑三分一, 停退, 待明秋還捧事也。 目下紓力, 非曰不然, 來歲竝督, 反爲添弊, 置之, 其一, 新還當捧中, 尤甚邑折半, 之次邑三分一, 以相當穀準折代捧, 待明秋還作本色, 稍實邑, 亦與之次邑, 別無異同, 四分一一體代捧事也。 糶糴不可相混, 豐歉亦自不同, 則略加闊狹, 道啓雖然, 準折許代, 終涉難愼, 置之, 其一, 乙未未捧還之指徵無處者, 依前仍停事也。 其一,
文川
流絶還, 官屬欠逋民未捧還, 竝姑仍停事也。 其一,
甲山
·
三水
·
富寧
·
慶興
流絶還, 姑爲仍停事也, 其一,
茂山
流絶還, 姑爲仍停事也。 其一,
富寧
等五邑己庚兩年流絶還, 姑爲仍停事也。 其一, 尤甚邑勿定配所事也。 其一,
明川以南
進俸吏, 姑爲停止事也。 其一, 推奴徵債限明秋防禁事也。 諸條所請, 俱係便民, 竝依施, 何如? 傳曰, 允。
○ 議政府啓曰, 卽見
咸鏡
監司
洪祐吉
災實分等狀啓, 則
永興
等五邑, 置之稍實,
安邊
等十四邑, 置之之次,
富寧
等五邑, 置之尤甚, 浦落災五百六十一結六十九負三束, 特許停稅, 待年豐, 以充元摠, 後錄諸條, 竝請令廟堂稟旨分付矣。 今年
關北
年形, 水旱霜雹, 雖曰爲災, 沿峽之間...
○ 三軍府啓曰,
尙州
營將, 見方有窠矣, 戢盜重地, 病難視務云, 其代, 不可遲待開政而差出, 令該曹口傳擇差, 卽爲下送, 何如? 傳曰, 允。
○ 三軍府啓曰,
尙州
營將, 見方有窠矣, 戢盜重地, 病難視務云, 其代, 不可遲待開政而差出, 令該曹口傳擇差, 卽爲下送, 何如? 傳曰, 允。
○ 政院啓曰, 卽者兵曹郞廳來言,
尙州
營將口傳擇差事命下, 而判書
閔升鎬
, 未肅拜, 次堂, 例不得擧行云, 何以爲之? 敢稟。 傳曰, 次堂擧行。
○ 政院啓曰, 卽者兵曹郞廳來言,
尙州
營將口傳擇差事命下, 而判書
閔升鎬
, 未肅拜, 次堂, 例不得擧行云, 何以爲之? 敢稟。 傳曰, 次堂擧行。
○ 兵曹口傳政事, 以
李文欽
爲
尙州
營將。
○ 兵曹口傳政事, 以
李文欽
爲
尙州
營將。
○ 御營廳啓曰, 本廳騎士將
韓圭稷
, 以前任
尙州
營將, 方在任所, 上來尙遠, 久曠可悶, 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御營廳啓曰, 本廳騎士將
韓圭稷
, 以前任
尙州
營將, 方在任所, 上來尙遠, 久曠可悶, 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癸酉九月十七日申時, 上御
慈慶殿
。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李敦應
, 檢校直閣
李鎬翼
, 侍讀官
李秀萬
, 檢討官
王性協
, 假注書
金弘集
, 記事官
金㽥
, 別兼春秋
徐正淳
各持
通鑑
第六卷, 以次進伏訖。 上曰, 史官分左右。 上讀自四年校書郞
楊終
, 止皆與焉, 仍敎曰, 此自止, 上番釋義也。
秀萬
釋義訖。 上曰,
楊終
之建言, 甚善, 而其君之聽納, 爲尤善, 此可見上下相孚之意矣。
秀萬
曰, 聖敎誠然矣。 仍奏曰,
漢武
之黜百家, 而表章
六經
, 與皇明永樂朝, 命館閣編纂
七書大全
者, 其爲制作之盛, 與此同符矣。 上曰, 更有文義, 則奏之。
秀萬
曰, 更無敷衍可達者矣。 上曰, 上番讀之。
秀萬
讀自六年
廉范
, 止京師肅淸, 上曰, 釋義奏之。
秀萬
釋義訖, 上曰, 只令儲水, 則可以防大患, 而何必禁民夜作乎?
廉范
毁削, 先令以安其民, 至有五袴之歌, 則眞良吏也。 大抵民可使自便而已, 不可使擾之也。
秀萬
曰, 古語云, 但民稱便是爲良吏, 此之謂也。 上曰, 文義有更陳者乎?
秀萬
曰, 亦無更達者, 而以
周紡
事觀之,
章帝
之知人善用, 致此治平之盛, 可知也。 上曰, 觀於
廉范
之便民,
周紡
之剛嚴, 則可知其時君之明, 能用賢, 而吏治如此, 則朝廷之多賢, 亦可以推想矣。
秀萬
曰, 聖敎誠然矣。 上曰, 下番讀之。
性協
, 讀自八年中郞將
竇憲
, 止皆得其人矣。 上曰, 釋義奏之。
性協
釋義訖, 上曰, 貢擧之賢否, 其要, 在於二千石云者, 鴻臚之儀, 果是也, 任其責者, 賢然後選人, 必賢矣。
性協
曰, 國家用賢, 以二千石爲先矣, 二千石, 果賢, 則何難盡得天下之賢乎? 上曰, 人君則何以周知天下之賢, 而主選之責, 專在二千石矣。
性協
曰, 聖敎誠然矣。 上曰, 更有文義, 則奏之。
性協
曰,
竇憲
, 恃勢而奪公主園, 由是欺君罔上, 莫大之罪也。 上曰,
竇憲
, 恃宮掖之勢, 乃敢如此者, 其可乎? 毋論某事, 欺罔則罪其大矣。
性協
曰,
竇憲
之罪,
章帝
之處事, 詳在
溫公
之論, 而帝若知
憲
之罪, 則罪之, 可也。 今召
憲
數罪曰, 何用愈
趙高
指鹿爲馬云爾, 則罪甚重矣, 責亦切矣, 而乃反不之罪焉, 是不若不知之爲愈也。 上曰, 若掩覆其罪則已, 一則欺罔, 一則賤罵, 烏可無罪?
章帝
之不能加罪, 大爲欠事矣。
性協
曰, 聖敎至當矣。 上曰, 我國
八道
之薦才行表著者, 亦貢擧之意也, 毋論某官, 惟賢是用, 始可以爲國, 則用賢, 乃有國之急先務也。
性協
曰,
孔子
曰, 十室之邑, 必有忠信, 苟誠心求之, 豈必借才於異代耶? 若擧其賢而用其才, 則此聖主所以待賢而弘業者也。 上曰, 參贊官讀之。
敦應
曰, 臣眼昏, 未能辨字矣。 上命着眼鏡, 仍敎曰, 參贊官, 年今幾何?
敦應
曰, 賤齒六十二歲矣。 上曰, 筋力不至甚衰矣。
敦應
曰, 臣有本病, 常時不健矣。 上曰, 何病乎?
敦應
曰, 積氣矣。
以下缺
, 上曰, 以
朱暉
, 曾有善政, 訪之, 以爲僕射時, 君之知人善任如此, 則其朝廷多賢, 亦可見矣, 且
張林
, 欲復
武帝
均輸之法, 而
朱暉
, 以爲不可, 其言甚賢矣。 大抵國家, 常守經法, 不可有一毫害民之政, 經用雖不足, 百姓足, 則誠好矣。
敦應
曰, 經曰, 民惟邦本, 本固邦寧, 以故, 先王治國, 專務安民矣。
張林
, 只是當場經用, 而
朱暉
守法如此, 是眞知治體者也。 上曰, 古語云民富則君不至獨貧, 民貧則君不能獨富, 財在於民, 與府庫財無異, 民財, 一毫不可傷也。
敦應
曰, 國之百用, 皆取於民, 少有過濫, 則民不得安矣。 誠如上文所言二千石, 賢而貢擧得人, 則民可自安, 而國可自富矣。 上曰, 更有文義, 則奏之。
敦應
曰, 別無更達者矣。 上曰, 閣臣讀之。
鎬翼
, 讀自廬江
毛義
, 止褒寵義均。 上曰, 釋義奏之。
鎬翼
釋義訖。 上曰,
毛義
之奉檄而喜, 非其眞喜也, 乃爲親屈也。 初若眞喜, 則後豈有徵辟不就之事乎? 賢者事, 眞難及, 而帝之褒寵, 亦盛擧也。
鎬翼
曰,
張奉
, 見
毛義
奉檄而喜, 心甚賤之, 後見其徵辟不就, 乃知前日之喜, 爲親屈也。 故益賢之, 以此觀之, 則賢者之心, 眞莫測矣。 夫巖穴之士, 獨善其身, 與在朝致治者, 其出處各異, 而賢士, 若盡在山林而不仕, 則誰當輔其君而治其國乎? 上曰, 巖穴之士, 與在朝者, 其志向, 雖殊, 然若處而不出, 則朝著豈復有賢人乎? 天子, 若躬迎賢者, 如先王之於
伊傅太公
, 則賢者, 豈有不來之理乎? 後世賢者, 雖不及
伊傅太公
, 而國家善治, 而用之則, 豈不甚善哉?
鎬翼
曰, 朝有賢臣, 然後百姓可安, 且賢士, 雖在山林, 亦足有光於國家矣。 上曰, 以故山林之士, 以儒賢稱之矣。
鎬翼
曰, 以我國言之, 禮遇儒賢, 乃祖宗朝已行之盛典也。 上曰, 國之寶, 莫如賢人也。
敦應
曰,
書
曰, 不寶遠物, 所寶惟賢, 此之謂矣。 上曰, 更有文義, 則奏之。
鎬翼
曰, 別無更達者矣。 上掩卷, 上曰, 史官就座。 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癸酉九月十七日申時, 上御
慈慶殿
。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李敦應
, 檢校直閣
李鎬翼
, 侍讀官
李秀萬
, 檢討官
王性協
, 假注書
金弘集
, 記事官
金㽥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