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고종 11년
1874년 (갑술)
1월
2월
3월
4월
5월
6월
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131책(탈초본 2807책) 고종 11년 11월 11일 경술
1874년 同治(淸/穆宗) 13년
요목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30일
雨
行都承旨
金炳始
病
。 行左承旨
徐臣輔
坐直
。 行右承旨
申道熙
式暇
。行左副承旨
任孝準
病
。 右副承旨
金聲根
緣故出
。 同副承旨
趙昌永
坐直
。 注書。 假注書
林相僖
。 事變假注書。
○ 上
〈在〉
昌德宮
。 停常參·經筵。
○ 上
〈在〉
昌德宮
。 停常參·經筵。
○ 自人定至四更, 灑雨下雨, 測雨器水深二分。
○ 自人定至四更, 灑雨下雨, 測雨器水深二分。
○ 傳曰, 直閣
尹用求
, 馳詣
仁陵
, 奉審摘奸, 仍留監祭, 仍詣
獻陵
, 一體奉審以來。
○ 傳曰, 直閣
尹用求
, 馳詣
仁陵
, 奉審摘奸, 仍留監祭, 仍詣
獻陵
, 一體奉審以來。
○ 傳曰, 藥院提調許遞, 前望單子入之。 內醫提調前望單子入之,
尹宜善
落點。
○ 傳曰, 藥院提調許遞, 前望單子入之。 內醫提調前望單子入之,
尹宜善
落點。
○ 政院啓曰, 行左副承旨
任孝準
, 今日不爲仕進, 卽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政院啓曰, 行左副承旨
任孝準
, 今日不爲仕進, 卽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兵曹, 以
任興準
爲御營中軍。
○ 兵曹, 以
任興準
爲御營中軍。
○ 義禁府啓曰, 時囚罪人
李昌會
, 以親年七十一, 無兄弟獨身, 依律文收贖草記, 批旨內, 旣犯貪贓, 則不可以親年容貸, 收贖置之事, 命下矣。
李昌會
, 依本律, 杖一百收贖, 告身盡行追奪,
平安道肅川府
流三千里定配, 而以議啓內辭意, 具罪目, 依例發遣府羅將, 押送配所, 何如? 傳曰, 允。
○ 義禁府啓曰, 時囚罪人
李昌會
, 以親年七十一, 無兄弟獨身, 依律文收贖草記, 批旨內, 旣犯貪贓, 則不可以親年容貸, 收贖置之事, 命下矣。
李昌會
, 依本律, 杖一百收贖, 告身盡行追奪,
平安道肅川府
流三千里定配, 而以議啓內辭意, 具罪目, 依例發遣府羅將, 押送配所, 何如? 傳曰, 允。
○ 左諭善
任憲晦
疏曰, 伏以臣, 前擔未卸, 後負逾重, 玆殆臣命卒之秋也。 史官之歸, 略陳惶怵之情, 而病力魂懹, 語不倫脊, 彌增踧踖, 歷日縻
[靡]
定。 噫, 庸瑣如臣, 空疎如臣, 而虛名上徹, 謬恩猥及, 奄歷兩朝, 垂二十年所, 許多控籲, 徒歸虛僞, 其所僥冒, 至于今番新除而極矣。 夫天官佐貳, 命德之器, 地望自別, 遴選人才, 爲任至重, 上不可以輕授, 下不可以冒受也審矣。 今乃不詢於尉薦, 不備於銓格, 中批特授, 不少留難, 擧而加之於空山樵牧之社, 疲癃殘疾之身, 臣誠愚昧, 求其說而不得也。 蓋臣之不敢進, 其端有三。 臣之所叨, 是何等淸官美職也? 自昔名儒碩德之所逡巡而莫敢居者, 臣若若固有之, 揚揚出膺, 則是
孟子
所謂非其招而往者, 非其招而往, 虞人之罪人也, 臣雖無義, 何忍爲此? 此臣之所不敢進, 一也。 臣從前除拜, 不爲不多, 而一未膺命, 在前日則辭之, 在今日則就之, 莫無歸於辭卑而就尊耶? 辭卑而就尊, 古所謂索價也, 龍斷也。 臣雖無狀, 何忍爲此? 此臣之所不敢進, 二也。 臣年病俱劇, 死亡無日, 縱欲貪寵懷榮, 忘廉傷義而進, 不死於道路, 必死於旅邸, 死於旅邸, 則適所以見笑於千古也。 臣雖無恥, 何忍爲此? 此臣之所不敢進, 三也。 有一於此, 猶不敢進, 況兼有之乎? 一自近日召命之頻仍, 有識之嗤點尙矣。 雖路旁細民之無知者, 目見王人之絡繹於道途, 亦必曰, 方今民隱國計之急於此者, 宜多有之, 不此之憂, 彼其之子, 直一鄕曲千萬可笑底未冷屍耳。 假使出脚, 其不能一言建白, 一事猷爲, 憒憒而進, 伈伈而退也必矣。 是果何補於國, 何益於民, 而虛施恩禮如此哉? 此實至神之言也。 臣之羞愧欲死, 已無可論, 其爲損於國體, 尤何如哉? 臣抑又聞之, 君臣之際, 其分雖嚴, 恩義之行, 貴在流通, 臣之前後哀懇, 可謂刳心而瀝血矣, 崇聽逾邈, 槪之爲飾讓, 不問分之當否, 病之輕重, 一切以必致爲敎, 以敦迫爲事, 是尙可謂恩義之流通乎? 殿下之於臣, 天也, 天之不諒人只, 胡乃至此? 此無他, 臣之行己無狀, 不見信於君父而乃爾也。 如是者, 得免法義之誅, 倖耳, 殿下又何取於臣哉? 伏願聖慈, 察臣愚陋無用之實, 矜臣待盡朝暮之狀, 亟收成命, 竝刊本兼諸職, 俾臣風燭殘喘, 安意就溘, 寔天地父母終始生成之大恩也。 臣身旣不出, 言亦不當出, 而臣竊有愚衷耿耿者。 玆於丐免之章, 聊以贅陳, 惟聖明垂察焉。 向夜雷變, 亦大矣, 臣心悸膽駭, 不無漆室之憂, 及聞殿下有減膳撤樂之擧, 則有以仰聖明反躬引咎, 以圖自新之盛意, 而抑嘗聞先正
文正公臣宋時烈
, 因冬雷有所陳戒於
孝廟
朝, 蓋其言, 出於先正之斷斷忠赤, 而一字一句, 無非切於帝王之學, 爲聖祖所虛受者也。 今當殿下遇災恐懼修省之日, 一陽之復, 又不遠矣。 先正之言, 似若預爲我殿下準備者然, 故敢依
朱夫子
貼黃故事, 徼進于左, 未知此或已經睿覽否乎, 而此等切至之論, 當此
湯
盤
武
盂, 不厭常存, 則亦何嫌於瀆進哉? 假饒臣進身殿陛, 其所備問, 亦不過此。 伏乞殿下, 以是爲則, 以是自省, 體之於心, 驗之於事, 怳乎若先正之日侍燕閒, 則聖學日臻於高明, 治道日昇於休熙, 卓然爲我東方
堯
·
舜
之主矣。 惟殿下, 念哉念哉。 且其中所謂庸陋反被其澤, 匪頒或加僥倖, 數句語, 卽臣今日之謂也。 臣不勝彌增皇恐, 而亦豈非殿下所當惕念而財處者耶? 仍伏念, 向來恩賜, 乞蒙反汗, 而聖慈不許, 卒未免爲讓不失本利之歸, 臣不敢自諭於心矣。 無幾日, 又有所頒, 臣尤惶感靡極, 而每每瀆告, 亦涉屑越, 不得已泯默祗受, 其有若賤分之所當得者, 無恥尤甚矣。 內愧私心, 外懼物議, 又當如何哉? 更乞殿下, 治臣辭受無節之罪, 以昭法紀焉。 臣無任瞻天望聖, 屛營祈懇之至, 謹昧死以聞。 先正臣
宋時烈
疏略曰, 方今聖賢相逢, 治具畢張, 上帝譴告, 何乃至此? 臨下之際, 雖極恭莊, 而屋漏之中, 或有所愧耶? 用人處事之時, 卽未盡出於天理, 而或間之以人欲歟? 苟逭目前宵旰之憂, 而釀成宴安酖毒之禍歟? 朝廷之上, 貨賄或上流, 而閭巷之間, 恩澤不下究歟? 賢者不萃於朝著, 而庸陋者反被其澤歟? 匪頒之式, 或加乎僥倖, 而洗冤之澤, 或閡於幽隱歟? 直諒之言壅遏, 而謟脅之態逞歟? 德義之風埋沒, 而汙賤之俗成歟? 大禍之端, 已暎於冥冥, 而細娛之惑, 能蔽其昭昭歟? 枕人熟睡而人或不可信歟? 割身療飢而身已隨而將斃歟? 公卿憂國之深, 不如營私之切, 愛民之甚, 不如愛身之至歟? 夫必有是數者然後, 乃可以召災而致異矣。 末又曰, 適玆冬至, 陽氣已復。 伏乞聖明, 少留意於愚臣前後所進
朱子
之說, 復善猶恐不盡其量, 除惡猶恐不去其根, 改過猶恐不猛, 遷義猶恐不疾, 析理猶恐不精, 涵養猶恐不深, 幽獨之中, 猶恐隱慝, 紛華之際, 猶恐有奇衺, 毋以一長, 自多己德, 毋以一短, 竝棄人善, 毋以畏怯而成委靡之習, 毋以少康而萌苟安之念, 端出治之本, 淸歷物之源, 觀閉關之象, 謹
缺
戎, 聖學日新, 聖德日
缺
則上帝鬼神, 還收威怒, 聖祖神考, 共深慰悅矣。 答曰, 省疏具悉卿懇。 予之授卿以中銓之任, 豈可以賁飾儀文而然哉? 文學政事, 本無二致, 蓋欲藉卿之學, 而發之於政, 訓迪予元良, 裨益予治敎耳。 今此辭巽, 去益浼浼, 凝佇之餘, 尤不覺悵歎。 卿卽林下讀書之士也, 愛戴致澤之願, 宜倍餘人。 予聞古之君子, 出處之際, 有三讓而進者, 有不可則止者, 何嘗有初不欲進, 而以止自劃者乎? 此必予誠微禮薄, 不足以挽回卿遐志, 而前後批諭之娓娓眷眷, 卿亦庶諒矣。 向日雷異, 莫非涼德而致此警告也, 此時求助之心, 安得不尤所切切耶? 卿須更勿固讓, 幡然登途, 以副予如渴之望。 仍傳曰, 此批答, 遣史官傳諭。
○ 左諭善
任憲晦
疏曰, 伏以臣, 前擔未卸, 後負逾重, 玆殆臣命卒之秋也。 史官之歸, 略陳惶怵之情, 而病力魂懹, 語不倫脊, 彌增踧踖, 歷日縻
[靡]
定。 噫, 庸瑣如臣, 空疎如臣, 而虛名上徹, 謬恩猥及, 奄歷兩朝, 垂二十年所, 許多控籲, 徒歸虛僞, 其所僥冒, 至于今番新除而極矣。 夫天官佐貳, 命德之器, 地望自別, 遴選人才, 爲任至重, 上不可以輕授, 下不可以冒受也審矣。 今乃不詢於尉薦, 不備於銓格, 中批特授, 不少留難, 擧而加之於空山樵牧之社, 疲癃殘疾之身, 臣誠愚昧, 求其說而不得也。 蓋臣之不敢進, 其端有三。 臣之所叨, 是何等淸官美職也? 自昔名儒碩德之所逡巡而莫敢居者, 臣若若固有之, 揚揚出膺, 則是
孟子
...
○ 前掌令
金羽熙
疏略曰, 我東大比之科, 昉式於漢唐盛際, 而朝家之取人, 士類之發身, 莫先於此, 而挽近科規拘束, 儒風日渝, 窮年讀書, 不能理會, 專尙句讀之習, 竟無發揮成就之效, 至於製述, 尤爲荒昧, 言念設科本意, 寧不寒心? 今以講生言之,
八道
之多寡, 雖各不同, 統之假量, 能誦
七書
, 可以應擧者, 料不滿爲初試之數, 而以每式三十三天爲準的, 則可云豐科, 然擧皆積苦費神於拘束之中, 徒讀不已, 兀兀窮年, 而無論已科未科, 莫不有悔恨之心者, 無他, 以其無窮學之驗, 而只是口誦而已故也。 臣愚以爲, 自今以往, 拘束之弊, 一切革去, 務從簡便, 則勸課敎述之路大開, 閭巷多讀書之聲, 場屋無虛赴之人, 而科選之取士, 朝廷之得人, 不啻有少補云云。 省疏具悉。 所陳當留念矣。
○ 前掌令
金羽熙
疏略曰, 我東大比之科, 昉式於漢唐盛際, 而朝家之取人, 士類之發身, 莫先於此, 而挽近科規拘束, 儒風日渝, 窮年讀書, 不能理會, 專尙句讀之習, 竟無發揮成就之效, 至於製述, 尤爲荒昧, 言念設科本意, 寧不寒心? 今以講生言之,
八道
之多寡, 雖各不同, 統之假量, 能誦
七書
, 可以應擧者, 料不滿爲初試之數, 而以每式三十三天爲準的, 則可云豐科, 然擧皆積苦費神於拘束之中, 徒讀不已, 兀兀窮年, 而無論已科未科, 莫不有悔恨之心者, 無他, 以其無窮學之驗, 而只是口誦而已故也。 臣愚以爲, 自今以往, 拘束之弊, 一切革去, 務從簡便, 則勸課敎述之路大開, 閭巷多讀書之聲, 場屋無虛赴之人, ...
○ 甲戌十一月十一日巳時, 上御
熙政堂
。 日講入侍時, 日講官
趙基應
, 參贊官
趙昌永
, 檢討官
李胄榮
, 假注書
林相僖
, 記注官
金在鼎
, 記事官
沈相萬
, 各持
詩傳
第九卷, 以次進伏訖。 上曰, 史官分左右。 上讀前受音一遍, 仍開卷。
基應
讀, 自旱旣太甚, 止雲漢八章, 仍釋義訖。 上命授書算于
基應
。 上讀遍。
缺
○ 甲戌十一月十一日巳時, 上御
熙政堂
。 日講入侍時, 日講官
趙基應
, 參贊官
趙昌永
, 檢討官
李胄榮
, 假注書
林相僖
, 記注官
金在鼎
, 記事官...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