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고종 14년
1877년 (정축)
1월
2월
3월
4월
5월
6월
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131책(탈초본 2837책) 고종 14년 4월 28일 계축
1877년 光緖(淸/德宗) 3년
요목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晴
行都承旨
尹秉鼎
病
。 左承旨 未差。 右承旨
李憲稙
病
。 左副承旨
金永穆
病
。 右副承旨
朴容大
坐直
。 同副承旨
趙準永
坐直
。 注書
閔泳翊
病
金裕成
在外未肅拜
。 假注書
白時淳
仕
閔泳駿
仕直
。 事變假注書
趙圭錫
仕
。
○ 上在
昌德宮
。 停常參·經筵。
○ 上在
昌德宮
。 停常參·經筵。
○
趙準永
啓曰, 明日·再明日
景慕宮
夏享大祭親行齋戒相値, 視事頉稟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趙準永
啓曰, 明日·再明日
景慕宮
夏享大祭親行齋戒相値, 視事頉稟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又啓曰, 合辭許久闕啓, 事甚未安。 除在外·未署經外, 未肅拜·呈告人員, 竝卽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又啓曰, 合辭許久闕啓, 事甚未安。 除在外·未署經外, 未肅拜·呈告人員, 竝卽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傳于
朴容大
曰, 政官牌招開政。
○ 傳于
朴容大
曰, 政官牌招開政。
○ 傳于
朴容大
曰, 呈告兼說書許遞, 今日政差出。
○ 傳于
朴容大
曰, 呈告兼說書許遞, 今日政差出。
○ 傳于
朴容大
曰, 在外禮判許遞, 前望單子入之。
○ 傳于
朴容大
曰, 在外禮判許遞, 前望單子入之。
○ 禮曹判書前望單子入之,
金炳德
落點。
○ 禮曹判書前望單子入之,
金炳德
落點。
○ 兵曹口傳政事, 大護軍
趙成夏
, 副司果
金演壽
, 以上竝單付。
○ 兵曹口傳政事, 大護軍
趙成夏
, 副司果
金演壽
, 以上竝單付。
○
朴容大
啓曰, 正言
孔在範
, 以其親病, 投章徑行, 原疏纔已捧入矣。 所當直捧遞差傳旨及禁推傳旨, 而此與無端下鄕, 有異, 從重推考, 何如? 傳曰, 允。
○
朴容大
啓曰, 正言
孔在範
, 以其親病, 投章徑行, 原疏纔已捧入矣。 所當直捧遞差傳旨及禁推傳旨, 而此與無端下鄕, 有異, 從重推考, 何如? 傳曰, 允。
○
趙準永
啓曰, 大司憲
韓敬源
, 掌令
李建昌
·
趙東弼
, 持平
朴來冕
牌不進, 執義
崔弘周
, 持平
權炫
在外, 監察茶時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趙準永
啓曰, 大司憲
韓敬源
, 掌令
李建昌
·
趙東弼
, 持平
朴來冕
牌不進, 執義
崔弘周
, 持平
權炫
在外, 監察茶時之意,...
○ 以大司諫
尹相賢
, 獻納
閔泳奎
, 掌令
李建昌
·
趙東弼
, 持平
朴來冕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趙準永
曰, 只推。
○ 以大司諫
尹相賢
, 獻納
閔泳奎
, 掌令
李建昌
·
趙東弼
, 持平
朴來冕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趙準永
曰, 只推。
○
朴容大
啓曰, 明日傳香禮房承旨, 當爲齋宿, 行左承旨
李承五
, 所當牌招, 而拘於廳規, 不得請牌, 何以爲之? 敢稟。 傳曰, 牌招。
○
朴容大
啓曰, 明日傳香禮房承旨, 當爲齋宿, 行左承旨
李承五
, 所當牌招, 而拘於廳規, 不得請牌, 何以爲之? 敢稟。 傳曰, 牌招。
○ 傳于
趙準永
曰, 公事不審之中官
羅世煥
, 從重推考。
○ 傳于
趙準永
曰, 公事不審之中官
羅世煥
, 從重推考。
○ 傳于
朴容大
曰, 左承旨許遞, 前望單子入之。
○ 傳于
朴容大
曰, 左承旨許遞, 前望單子入之。
○
朴容大
, 以吏曹言啓曰,
水原
補賑人
咸平
居幼學
李景寅
, 六品職加設單付事, 議政府草記允下矣。
長興
庫主簿一員加設, 單付以入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朴容大
, 以吏曹言啓曰,
水原
補賑人
咸平
居幼學
李景寅
, 六品職加設單付事, 議政府草記允下矣。
長興
庫主簿一員加設, 單付以入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朴容大
啓曰, 明日召對取稟。 傳曰, 爲之。
○
朴容大
啓曰, 明日召對取稟。 傳曰, 爲之。
○ 又啓曰, 兵批無緊窠, 吏批無送西之人, 無政事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又啓曰, 兵批無緊窠, 吏批無送西之人, 無政事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有政。 吏批, 行判書
金輔鉉
, 參判
閔謙鎬
, 竝牌招不進, 參議
李源珪
進, 右副承旨
朴容大
進。 啓曰, 行判書
金輔鉉
, 參判
閔謙鎬
, 竝牌招不進, 小臣獨政未安, 何以爲之? 敢稟。 傳曰, 只出緊任。 又啓曰, 春坊闕員, 今當差出, 而擬望之人乏少, 相避竝擬, 何如? 傳曰, 允。 以
李喜元
爲應敎,
徐承輔
爲同義禁,
閔泳翊
爲兼說書,
長興
主簿加設單
李景寅
。 再政。 知義禁單
徐承輔
。
○ 有政。 吏批, 行判書
金輔鉉
, 參判
閔謙鎬
, 竝牌招不進, 參議
李源珪
進, 右副承旨
朴容大
進。 啓曰, 行判書
金輔鉉
, 參判
閔謙鎬
, 竝牌招不進, 小臣獨政未安, 何以爲之? 敢稟。 傳曰, 只出緊任。 又啓曰, 春坊闕員, 今當差出, 而擬望之人乏少...
○
趙準永
, 以義禁府言啓曰, 因議政府草記批旨內, 辦察官安徐事, 命下矣。 辦察官
玄昔運
, 待待命拿囚勿施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趙準永
, 以義禁府言啓曰, 因議政府草記批旨內, 辦察官安徐事, 命下矣。 辦察官
玄昔運
, 待待命拿囚勿施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正言
孔在範
疏曰, 伏以臣, 家在於
京畿龍仁地
, 而昨接家信, 則臣父素患痰癖之症, 當此換節之際, 一倍添劇, 轉側須人, 促臣歸視, 臣自聞此報, 方寸煎灼, 按住不得, 玆敢忙陳短章, 徑尋鄕路。 伏乞聖明, 俯垂鑑諒, 亟遞臣職, 俾便救護, 仍治臣擅離之罪, 以昭法紀焉。 臣無任云云。 省疏具悉。 爾其勿辭往護。
○ 正言
孔在範
疏曰, 伏以臣, 家在於
京畿龍仁地
, 而昨接家信, 則臣父素患痰癖之症, 當此換節之際, 一倍添劇, 轉側須人, 促臣歸視, 臣自聞此報, 方寸煎灼, 按住不得, 玆敢忙陳短章, 徑尋鄕路。 伏乞聖明, 俯垂鑑諒, 亟遞臣職, 俾便救護, 仍治臣擅離之罪, 以昭法紀焉。 臣無任云云。 省疏具悉。 爾其勿辭往護。
○ 前縣監
金炳昱
疏曰, 伏以慈天之德悠久, 克享古來之稀齡, 愛日之誠至深, 爰致罕有之大慶, 凡厥庶類, 莫不向闕而歡娛, 如臣賤微, 亦自在野而歌詠, 第惟歌詠之餘, 竊有憂思者深, 去乙亥六月日, 臣敢陳出位之言, 乞施備預之方, 兼附泰平之策矣。 特蒙包荒之澤, 不以爲罪, 至承留念之批, 退而思惟, 感淚自零, 恭俟三年, 凡所以備預之方, 雖非臣言, 罔不講定其綢繆之道, 而至於泰平之策, 則留中寥寥, 終未蒙見採, 臣不勝訝惑而抑鬱之至。 竊伏覩聖明下臨, 方興唐虞之治, 賢宰上佐, 皆爲
稷
·
契
之臣, 凡於一政一令之間, 期欲盡美, 以至五刑五禮之際, 莫不留心, 咸仰聖德中興, 擧望惠澤下及, 然民業之艱難, 則尙未施足食之道, 財府之罄竭, 則終未行足用之方, 至若三政之弊源, 亦無一新之仁澤, 雖歲下惻怛之敎, 而民不見效, 日講經濟之策, 而吏緣爲奸, 由是虛僞成風, 欺蔽如雲矣。 苟究其由, 皆欠信之致也, 夫信也者, 人君之大寶也, 所以爲寶者, 卽實心實事之謂, 而一念孜孜, 上下懋實, 令行禁止, 有罪必罰, 則安有法廢僨事之患乎? 伏乞聖明, 奮發大志, 勖勵臣工, 一以誠信御下, 則在下者安敢有欺蔽之心乎? 以之交隣, 而隣國悅服, 以之撫民, 而民心感化, 風行草偃, 孚及豚魚, 向所謂虛僞之事, 皆歸於眞實之地, 上可致熙皞之盛, 下必有富强之效, 曷不偉哉? 其所以富强之要, 則粗具於向臣五策中, 恤貧是王者之仁政, 理財是霸業之先務也。 至如三弊矯捄, 雖千方百計, 要不出此, 此乃臣積費心慮, 自以爲精誠所到也。 此若施之于一國, 則不出三年, 民國可以泰平, 而王霸之業可成矣。 殿下有何顧憚, 而久不爲此, 此無他, 以臣爲賤人而不足信也, 然則叩角之
甯戚
, 飯牛之
百里奚
, 終於棄置而已矣。
齊桓
·
秦穆
, 何以爲霸乎? 若以臣言爲迂闊, 則請且先施於一邑, 如錢貨之先用於
松營
, 大同法之先行於
湖西
, 使誠信者主之, 假以三年, 漸次施行, 則必有可觀矣。 一事有效, 則一事移施於國, 二事有效, 則二事移施於國, 雖不得每事盡善, 必不無一二事有效矣, 不亦幸哉? 邑必大州, 而於
三南
中擇送, 借其威權, 一依其言, 然後可得以發號施令矣。 曾有已例, 而今不難行矣, 當斷卽斷, 復何趑趄? 伏乞殿下, 斷自聖衷, 議及良佐, 使之卽速擧行, 指日責效, 則是爲初有之善政, 將見萬世賴之, 且除時急之弊源, 豈非國家幸甚? 噫, 臣之賤微, 通朝之所知也。 以高門冷族, 爲鄕村學究, 旣不嫺於功令, 復何論於文學? 猥托微蔭, 已是過分, 薄試殘邑, 亦不見容, 只是憂國之心, 耿耿不昧, 早得遊先生長者之門, 略有所聞見, 而平生所究, 乃治平之事也。 然詩書禮樂, 世稱空言說經,
庸學
性理, 人謂老生常談, 第須待於百年積德, 盍先務於一時救急, 肆惟許多年思索, 爰有略干策條陳, 非敢曰自知甚明, 莫不由先輩攸劃。 嗚呼, 小臣身旣謝世, 更何求於白首? 事猶效忠, 卽自發於丹心, 雖知躍爐之金, 以自售而見怪, 亦有在璞之玉, 寧遭刖而無休, 乃玆縳束殘骸, 扶杖而登道, 復敢吐出誠血, 抱章而叫閽, 語多無嚴, 事涉不諱, 旣非當言之職, 難免嚴討之章, 雖以殿下善恕之仁, 豈容賤臣僭妄之罪? 今此一疏, 卽臣九原, 死亦何辭? 年已滿於七十, 言若見施, 榮不啻於尋常。 伏乞天地父母, 治臣之罪, 用臣之言, 亟圖泰平之治, 先下試可之命焉, 益勉大寶之信, 期致誠實之功焉。 臣不勝云云。 省疏具悉。
○ 前縣監
金炳昱
疏曰, 伏以慈天之德悠久, 克享古來之稀齡, 愛日之誠至深, 爰致罕有之大慶, 凡厥庶類, 莫不向闕而歡娛, 如臣賤微, 亦自在野而歌詠, 第惟歌詠之餘, 竊有憂思者深, 去乙亥六月日, 臣敢陳出位之言, 乞施備預之方, 兼附泰平之策矣。 特蒙包荒之澤, 不以爲罪, 至承留念之批, 退而思惟, 感淚自零, 恭俟三年, 凡所以備預之方, 雖非臣言, 罔不講定其綢繆之道, 而至於泰平之策, 則留中寥寥, 終未蒙見採, 臣不勝訝惑而抑鬱之至。 竊伏覩聖明下臨, 方興唐虞之治, 賢宰上佐, 皆爲
稷
·
契
之臣, 凡於一政一令之間, 期欲盡美, 以至五刑五禮之際, 莫不留心, 咸仰聖德中興, 擧望惠澤下及, 然民...
○ 丁丑四月二十八日酉時, 上御
迎春軒
,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趙準永
, 侍讀官
李正來
, 檢討官
金喆熙
, 直閣
金興均
, 假注書
閔泳駿
, 記事官
李重七
·
洪承憲
, 各持
通鑑
第八卷, 以次進伏訖。 上曰, 史官分左右。 仍開卷。 上曰, 上番讀之。
正來
讀自五年初陳群, 止不能改也。 上曰, 釋義。
正來
釋義訖。 上曰, 文義奏之。
正來
曰, 當初
魏氏
之置中正定九品, 亦足爲一時之良規, 至此則法久弊生, 奸僞百出, 其害有不可言者矣。
劉毅
之疏, 指陳得失, 可謂適中其病, 而
晉武
雖善其言, 終不能改, 是可歎也。 上曰, 大抵臣之納諫, 旣知其善, 則行之爲善, 若知而不行, 與不知何異哉?
正來
曰, 誠如聖敎矣。 觀此一事,
晉武
之政令事爲, 推可知也, 如是而其國豈有久遠之理哉? 人君之量, 從諫如轉環, 然後可以爲國也。 上曰, 旣知改過之爲貴, 從善之爲貴, 而知過不改, 知善不從, 何足爲善?
正來
曰, 然矣。 春秋之時郭亡,
齊桓公
問其父老曰,
郭君
何故亡? 對曰, 善善而惡惡。
桓公
曰, 若子之言, 卽賢君也, 何故亡? 對曰, 善善而不能用, 惡惡而不能去, 善善而不用,
郭君
之所以亡也。
晉武
善
劉毅
之言, 而不能用, 與
郭君
何異哉? 由是言之, 則其兼竝一時, 身不及亂, 亦幸矣。 上曰, 下番讀之。
喆熙
讀自初帝以才人謝玖, 止總己以聽。 上曰, 釋義。
喆熙
釋義訖。 上曰, 文義奏之。
喆熙
曰, 皇孫遹年甫五歲, 能有如此之慮, 當此倉猝之時, 雖老成之人, 亦難及此, 則其天賦之明慧, 必有大勝於人者矣。 上曰, 五歲之兒, 能爲此言, 果甚明慧矣。
喆熙
曰, 其明慧如此, 故
武帝
之不廢太子, 亦賴此矣。 上曰, 太子雖戇騃, 有如此之孫, 則無廢立之心, 亦無怪矣。
喆熙
曰, 宇量宏厚, 容納直言, 必是
晉史
之所記, 故如此溢美也。 上曰, 果爲過實矣。
晉武
平吳之後, 怠於政事, 選入
孫皓
宮人, 頗事遊晏, 無足如是稱道矣。
喆熙
曰, 統一之後, 益復修德, 則可謂善始善終, 不能如是, 所以爲
晉武
也。 上曰, 非徒不修德, 尤爲放佚, 國安得爲國乎?
喆熙
曰, 誠如聖敎矣。 上曰, 參贊官讀之。
準永
讀自元康元年, 止華等之功也。 上曰, 釋義。
準永
釋義訖。 上曰, 文義奏之。
準永
曰, 此時晉朝, 闇主在上,
賈后
凶猂, 將至有傾覆之患, 而幸有
張華
等盡忠, 以致朝野之安靜, 良臣之爲國依賴, 蓋如此矣。 晉國爲然, 況聖主得賢臣, 則其效當如何哉? 王業之興替, 政治之汚隆, 皆由於賢臣之用不用, 鑑別人品之善惡, 以明親遠之政, 此尤所在上者之先務也。 上曰, 賢臣得而用之, 此可爲國之寶也。
準永
曰, 然矣。 一日萬機, 不可獨運於上, 是故國之良佐, 比之於股肱棟樑矣。 上曰, 明良際遇, 則安得無治平之效也?
準永
曰, 上有從諫之主, 下有補闕之臣, 上下相濟, 治效不可勝言, 古昔帝王, 莫不得人而興隆矣。 上曰, 閣臣讀之。
興均
讀自七年九月, 止三語掾。 上曰, 釋義。
興均
釋義訖。 上曰, 文義奏之。
興均
曰, 身居廊廟之上, 不思經濟之術, 晝夜會計, 且鑽李核, 貪吝如此, 安得爲輔弼之臣哉? 晉朝傾覆之患, 未嘗不由於此也。 上曰, 位在三公, 執籌會計, 其鄙吝莫此爲甚矣。
興均
曰, 至於鑽核, 雖下賤, 必不爲此矣。 上掩卷, 仍命史官就座, 又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丁丑四月二十八日酉時, 上御
迎春軒
,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趙準永
, 侍讀官
李正來
, 檢討官
金喆熙
, 直閣
金興均
, 假注書
閔泳駿
, 記事官
李重七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