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고종 14년
1877년 (정축)
1월
2월
3월
4월
5월
6월
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131책(탈초본 2838책) 고종 14년 5월 16일 경오
1877년 光緖(淸/德宗) 3년
요목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30일
雨
行都承旨
尹秉鼎
病
。 左承旨
李敦夏
病
。 右承旨
朴定陽
病
。 左副承旨
朴容大
廚院進
。 右副承旨
沈相漢
坐直
。 同副承旨
朴周陽
坐直
。 注書
閔泳翊
病
金裕成
在外未肅拜
。 假注書
白時淳
仕直
尹相翊
仕
。 事變假注書
趙圭錫
仕
。
○ 上在
昌德宮
。 停常參·經筵。
○ 上在
昌德宮
。 停常參·經筵。
○ 自五更至十七日開東, 灑雨下雨, 測雨器水深七分。
○ 自五更至十七日開東, 灑雨下雨, 測雨器水深七分。
○
沈相漢
, 以都摠府言啓曰, 今日入直內三廳武兼禁軍及軍兵等, 中日習射技放。 請出標信。 傳曰, 知道。
○
沈相漢
, 以都摠府言啓曰, 今日入直內三廳武兼禁軍及軍兵等, 中日習射技放。 請出標信。 傳曰, 知道。
○
朴周陽
啓曰, 明日常參·經筵, 取稟。 傳曰, 停。
○
朴周陽
啓曰, 明日常參·經筵, 取稟。 傳曰, 停。
○
沈相漢
啓曰, 合辭許久闕啓, 事甚未安。 除在外外, 未肅拜人員, 竝卽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沈相漢
啓曰, 合辭許久闕啓, 事甚未安。 除在外外, 未肅拜人員, 竝卽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朴周陽
啓曰, 卽者檢閱
金學洙
, 以其親病, 陳疏徑出, 原疏纔已捧入矣。 所當直捧禁推傳旨, 而此與無端徑出有異, 推考警責, 何如? 傳曰, 允。
○
朴周陽
啓曰, 卽者檢閱
金學洙
, 以其親病, 陳疏徑出, 原疏纔已捧入矣。 所當直捧禁推傳旨, 而此與無端徑出有異, 推考警責, 何如? 傳曰, 允。
○ 又啓曰, 卽者檢閱
李重七
·
洪承憲
, 謂有館規, 聯疏徑出, 原疏纔已退却矣。 竝所當直捧禁推傳旨, 而此與無端徑出有異, 推考警責, 仍卽牌招入直, 何如? 傳曰, 允。
○ 又啓曰, 卽者檢閱
李重七
·
洪承憲
, 謂有館規, 聯疏徑出, 原疏纔已退却矣。 竝所當直捧禁推傳旨, 而此與無端徑出有異, 推考警責, 仍卽牌招入直, 何如? 傳曰, 允。
○
沈相漢
啓曰, 行大司憲
李升洙
, 掌令
洪淳馨
, 持平
李集鎬
牌不進, 執義
李國淵
, 掌令
申一永
, 持平
崔德明
在外, 監察茶時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沈相漢
啓曰, 行大司憲
李升洙
, 掌令
洪淳馨
, 持平
李集鎬
牌不進, 執義
李國淵
, 掌令
申一永
, 持平
崔德明
在外, 監察茶時之意, ...
○ 以司諫
權鍾祿
, 獻納
鄭元夏
, 正言
南肅熙
, 掌令
洪淳馨
, 持平
李集鎬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沈相漢
曰, 只推。
○ 以司諫
權鍾祿
, 獻納
鄭元夏
, 正言
南肅熙
, 掌令
洪淳馨
, 持平
李集鎬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沈相漢
曰, 只推。
○ 傳于
朴周陽
曰, 召對爲之。
○ 傳于
朴周陽
曰, 召對爲之。
○
朴周陽
, 以議政府言啓曰, 近來京司之支調, 到底枵罄, 況値昨秋歉荒, 災減尤爲夥多, 如干供稅, 雖能趁限, 諸般應下, 已患難繼, 而外無湊泊之資, 內乏俵頒之需, 窮蔀景色, 轉益顑頷, 不農不穡之地, 公私遑汲, 誠有朝不謀夕之歎, 目下最憂而切急者, 未有甚於此, 而外道則麥事, 在在穰穰矣。 迨此時計價買穀, 勢實不難, 毋論大小米與麰麥,
三南
·
兩西
, 各一萬石,
關東
五千石, 就某樣公錢中, 斯速貿取, 另擇完固船隻, 隨貿隨載, 星夜發送, 使之抵達于
京江
, 而道內公穀中, 如有可以推移者, 則許令準此數, 從便轉運, 今玆貿納之節, 各其道臣, 須宜躬執句檢, 切勿委諸下邑, 以杜其滋弊容奸之端, 而若或不遵令飭, 以致玩愒稽忽之境, 則該道臣, 從重論勘之意, 竝爲行關, 何如? 傳曰, 允。
○
朴周陽
, 以議政府言啓曰, 近來京司之支調, 到底枵罄, 況値昨秋歉荒, 災減尤爲夥多, 如干供稅, 雖能趁限, 諸般應下, 已患難繼, 而外無湊泊之資, 內乏俵頒之需, 窮蔀景色, 轉益顑頷, 不農不穡之地, 公私遑汲, 誠有朝不謀夕之歎, 目下最憂而切急者, 未有甚於此, 而外道則麥事, 在在穰穰矣。 迨此時計價買穀, 勢實不難, 毋論大小米與麰麥,
三南
·
兩西
, 各一萬石,
關東
五千石, 就某樣公錢中, 斯速貿取, 另擇完固船隻, 隨貿隨載, 星夜發送, 使之抵達于...
○ 義禁府啓目, 粘連向前
李奎興
亦, 儒案漁船, 雖爲自明之報, 而計深斂索, 封山饒戶, 但欠可據之數, 而罪重斫貸兺除良, 毒杖又及無辜, 濫刑亦有當律, 以此照律, 何如? 判付啓依允。
○ 義禁府啓目, 粘連向前
李奎興
亦, 儒案漁船, 雖爲自明之報, 而計深斂索, 封山饒戶, 但欠可據之數, 而罪重斫貸兺除良, 毒杖又及無辜, 濫刑亦有當律, 以此照律, 何如? 判付啓依允。
○ 檢閱
金學洙
疏曰, 伏以臣, 顓蒙蔑識, 百無肖似, 倖忝科籍, 猥玷名選, 廁列簪筆, 仍持被襆, 感怵交騈, 何敢言私, 而卽接家信, 則臣之母, 素抱貞疾, 寧日恒尠, 而近因火旺之候, 重添寒熱之症, 一倍凜綴, 促臣歸視, 臣自聞此報, 五內煎灼, 按住末由, 不可晷刻滯遲矣。 臣雖愚迷, 寧不知義分之莫嚴, 瀆撓之是懼, 而情急勢迫, 玆敢忙陳短章, 徑出禁扃。 伏乞聖明, 俯賜鑑諒, 亟治臣擅離之罪, 以肅朝綱焉。 臣無任云云。 省疏具悉。 爾其勿辭救護。
○ 檢閱
金學洙
疏曰, 伏以臣, 顓蒙蔑識, 百無肖似, 倖忝科籍, 猥玷名選, 廁列簪筆, 仍持被襆, 感怵交騈, 何敢言私, 而卽接家信, 則臣之母, 素抱貞疾, 寧日恒尠, 而近因火旺之候, 重添寒熱之症, 一倍凜綴, 促臣歸視, 臣自聞此報, 五內煎灼, 按住末由, 不可晷刻滯遲矣。 臣雖愚迷, 寧不知義分之莫嚴, 瀆撓之是懼, 而情急勢迫, 玆敢忙陳短章, 徑出禁扃。 伏乞聖明, 俯賜鑑諒, 亟治臣擅離之罪, 以肅朝綱焉。 臣無任云云。 省疏具悉。 爾其勿辭救護。
○ 丁丑五月十六日酉時, 上御
迎春軒
。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朴周陽
, 侍讀官
李正來
, 檢討官
鄭元和
, 待敎
閔泳翊
, 假注書
白時淳
, 記注官
許綸
, 別兼春秋
金羽均
, 各持
通鑑
第八卷, 以次進伏訖。 上曰, 史官分左右。 仍開卷。 上曰, 上番讀之。
正來
讀自
顗
喜飮酒, 止
王邃
爲右僕射。 上曰, 釋義。
正來
釋義訖。 上曰, 文義奏之。
正來
曰, 此時晉室輔佐之臣, 未有賢於
王導
者, 而不幸有
敦
之凶逆, 則以法論之,
導
亦難免其連坐之律矣。
元帝
, 納
周顗
之言, 不惟不罪, 乃反寵擢委任, 其辨別忠逆, 可謂明矣。 雖不能克復中原, 終乃保全
江左
, 得成中興之業者, 賴有此也。 上曰,
敦
之爲逆, 合施門族之誅, 則
導
之隨坐, 在法當然, 而終免其連累者,
元帝
爲念其前日勳勞也。
導
之忠藎見孚, 亦可見矣。
正來
曰, 當時晉室南遷, 百度草創, 而民心之歸附,
王導
之力也, 故
元帝
, 不忘其功, 當此危疑之際, 任用如此, 其君臣契合之深, 推可知也。 且
導
之精忠,
敦
之凶逆, 竝出一門, 則爲忠爲逆, 本無族類之可論也。 上曰, 忠自爲忠, 逆自爲逆, 惟在人主辨別之如何耳, 何可以族類爲論乎?
正來
曰, 誠如聖敎矣。 上曰, 下番讀之。
元和
讀自
敦
據石頭歎曰, 止皆出其門。 上曰, 釋義。
元和
釋義訖。 上曰, 文義奏之。
元和
曰,
敦
之凶逆, 可謂亘古所無, 而當時國綱不振, 兵力疲殘, 不能制其死命, 以法正罪, 曷勝痛歎哉? 上曰, 其時
元帝
, 親率六軍, 不能討誅大逆, 而使公卿百官往見
敦
, 更加寵秩, 其國勢之萎微, 從可知也。
元和
曰, 此亶由於晉室運衰, 紀綱解弛, 君反受制於强臣, 實莫非微弱之致也。 上曰, 晉室非但以微弱論之, 時運浸衰, 不能克制大逆, 誠爲憤歎矣。
元和
曰, 果如聖敎矣。 上曰, 參贊官讀之。
周陽
讀自
祖逖
旣卒, 止爲驃騎大將軍。 上曰, 釋義。
周陽
釋義訖。 上曰, 文義奏之。
周陽
曰,
祖逖
以干城之材, 有克復之志, 故其鎭禦邊境也, 後趙不敢侵犯, 及夫旣卒之後,
河南
失守, 域內騷然。 以此觀之, 國之用人, 關係攸重矣。 上曰, 有國之寶, 得人爲最, 如
祖逖
眞干城之將也。
周陽
曰,
書
云所寶惟賢, 正謂此也。 上曰, 其時若得人任用, 則
石勒
不敢浸犯,
王敦
亦何敢有異志乎?
周陽
曰, 人材何代無之, 但不究其用矣。 上曰, 才不借於異代, 惟在於人君之用舍矣。
周陽
曰,
祖逖
, 晉之良將也, 若掌兵專任, 則雖
王敦
之凶逆, 必不得作爲亂階, 而因運祚衰替之時, 君弱臣强, 養成氣勢, 終不能制, 良可歎也。 上曰, 此時
王敦
之凶逆, 莫可制矣。
周陽
曰, 然矣。 上曰, 閣臣讀之。
泳翊
讀自
錢鳳
謂
王敦
曰, 止卽作亂。 上曰, 釋義。
泳翊
釋義訖。 上曰, 文義奏之。
泳翊
曰, 晉國君臣, 不學
孔
·
孟
之道, 專尙
老
·
莊
之術, 蔑棄禮法, 故有此
王敦
包藏禍心, 王業至於傾危矣。 上曰, 國不行
孔
·
孟
之道, 何以爲治?
泳翊
曰, 聖敎切當矣。 上曰,
王敦
之三計中, 上計則不失其本心矣。
泳翊
曰,
敦
雖凶腸, 所謂上計, 出於本心, 眞是
莊周
所謂盜亦有道者矣。 上掩卷。 仍敎曰, 近雨太頻, 或不至妨農乎?
周陽
曰, 周洽於移秧, 而近見各道雨澤狀啓到院者, 則不至於過多矣。
正來
曰, 移秧之時, 雨水愈洽愈好, 昨秋歉荒之災, 專由春夏間旱乾之致也。 上曰, 麥農無前大登, 民情頷顑之餘, 稍可紓力矣。
周陽
曰, 麥稔之後, 窮蔀賴活, 不勝欣幸矣。 上曰, 今年雨暘, 允洽人心, 果是天矜于民也。
周陽
曰, 以今所見, 可占豐穰矣。 上曰, 外道則市直稍減, 而都下則一向高騰矣。
周陽
曰, 此誠可悶矣。 上曰, 登筵諸臣中, 有居鄕之人乎?
周陽
曰, 玉堂上番, 居在
忠州
, 兼史注書, 俱是西土之人矣。 上曰, 上番何時上來, 而住在何洞乎?
正來
曰, 臣本生長於
忠州地
, 而三年前, 挈眷來住於
京城長興坊
矣。 上曰, 近或聞鄕中農形之如何乎?
正來
曰, 聞於自鄕上來之人, 則麥農已爲登豐, 移秧亦無不及時之歎云, 誠爲萬幸矣。 上曰, 爾等, 家在何邑? 賤臣曰, 臣居在
定州
地矣。
綸
曰, 臣居在
龜城地
矣。 上曰, 爾鄕則農形市直, 何如耶?
綸
曰, 近間市直, 因麥農之豐穰, 每斗減一緡云矣。 上曰, 斗之假量, 比都下何居?
綸
曰, 假量爲京市四升半矣。 上曰, 此是田穀乎?
綸
曰, 臣鄕則田多畓少, 以小米資生矣。 上曰, 日候蒸熱, 有釀雨之慮矣。 仍命賜饌, 諸臣承命祗受分啜訖, 各就座還伏。 上曰, 皆善啖乎?
周陽
曰, 共飽恩德矣。 上命史官就座, 又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丁丑五月十六日酉時, 上御
迎春軒
。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朴周陽
, 侍讀官
李正來
, 檢討官
鄭元和
, 待敎
閔泳翊
, 假注書
白時淳
, 記注官
許綸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