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고종 16년
1879년 (기묘)
1월
2월
3월
윤3월
4월
5월
6월
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132책(탈초본 2863책) 고종 16년 5월 22일 을미
1879년 光緖(淸/德宗) 5년
요목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雨
行都承旨
鄭範朝
病
。 左承旨
李載完
病
。 右承旨
朴定陽
坐直
。 左副承旨
趙秉稷
坐
。 右副承旨
洪承穆
坐直
。 同副承旨
金宗漢
緣故出
。 注書
申泰寬
病
一員未差。 假注書
承履祥
仕
玄載辰
仕直
。 事變假注書
尹國柱
仕
。
○ 上在
昌德宮
。 停常參·經筵。
○ 上在
昌德宮
。 停常參·經筵。
○ 自開東至午時, 灑雨下雨, 測雨器水深二寸。
○ 自開東至午時, 灑雨下雨, 測雨器水深二寸。
○
朴定陽
啓曰, 明日常參·經筵, 取稟。 傳曰, 停。
○
朴定陽
啓曰, 明日常參·經筵, 取稟。 傳曰, 停。
○
趙秉稷
啓曰, 合辭許久闕啓, 事甚未安。 除在外外, 未肅拜人員, 竝卽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趙秉稷
啓曰, 合辭許久闕啓, 事甚未安。 除在外外, 未肅拜人員, 竝卽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朴定陽
啓曰, 右副承旨
洪承穆
, 今日不爲仕進, 卽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朴定陽
啓曰, 右副承旨
洪承穆
, 今日不爲仕進, 卽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傳于
朴定陽
曰, 禮房承旨馳詣
健元陵
, 奉審摘奸, 仍留監祭, 局內諸陵, 一體奉審以來。
○ 傳于
朴定陽
曰, 禮房承旨馳詣
健元陵
, 奉審摘奸, 仍留監祭, 局內諸陵, 一體奉審以來。
○ 傳于
朴定陽
曰, 弼善·兼弼善·兼文學有闕之代, 前望單子入之。
○ 傳于
朴定陽
曰, 弼善·兼弼善·兼文學有闕之代, 前望單子入之。
○
洪承穆
啓曰, 大司憲
趙熙哲
在外, 執義
愼錫九
, 掌令
朴魯參
·
洪時衡
, 持平
李康勳
·
金命基
牌不進, 監察茶時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洪承穆
啓曰, 大司憲
趙熙哲
在外, 執義
愼錫九
, 掌令
朴魯參
·
洪時衡
, 持平
李康勳
·
金命基
牌不進, 監...
○ 以大司諫
金昌秀
, 司諫
南啓憲
, 獻納
洪鍾永
, 正言
吳壽煥
·
權采圭
, 執義
愼錫九
, 掌令
朴魯參
·
洪時衡
, 持平
李康勳
·
金命基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洪承穆
曰, 只推。
○ 以大司諫
金昌秀
, 司諫
南啓憲
, 獻納
洪鍾永
, 正言
吳壽煥
·
權采圭
, 執義
愼錫九
, 掌令
朴魯參
·...
○
洪承穆
啓曰, 明日召對, 取稟。 傳曰, 爲之。
○
洪承穆
啓曰, 明日召對, 取稟。 傳曰, 爲之。
○
朴定陽
, 以司饔院監膳提調意啓曰, 今日監膳時日, 下生鮮腐傷體少, 屢次點退, 其所改色, 與前無異, 日勢漸晩, 雖不得不捧入, 而今當潦水, 捉得無路云, 在前如此之時, 曾有稟旨代封之例矣。 莫重御供, 自下不敢擅便, 惶恐, 敢啓。 傳曰, 知道。 代封。
○
朴定陽
, 以司饔院監膳提調意啓曰, 今日監膳時日, 下生鮮腐傷體少, 屢次點退, 其所改色, 與前無異, 日勢漸晩, 雖不得不捧入, 而今當潦水, 捉得無路云, 在前如此之時, 曾有稟旨代封之例矣。 莫重御供, 自下不敢擅便, 惶恐, 敢啓。 傳曰, 知道。 代封。
○ 又以觀象監領事提調意啓曰, 謹承傳敎, 天文學三曆官
安忱
有頉, 代前正
林聖淵
塡補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又以觀象監領事提調意啓曰, 謹承傳敎, 天文學三曆官
安忱
有頉, 代前正
林聖淵
塡補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洪承穆
, 以兵曹言啓曰, 卽接
景慕宮
入直守門將訓鍊院主簿
李秉熙
手本, 則
通化門越邊含春苑墻垣二間
·
弘化門越邊含春苑墻垣五間
頹圮云。 爲先令繕工監堅實圍排, 卽速修築, 而亦令巡邏營門, 申飭校卒, 各別巡察之意, 分付, 何如? 傳曰, 允。
○
洪承穆
, 以兵曹言啓曰, 卽接
景慕宮
入直守門將訓鍊院主簿
李秉熙
手本, 則
通化門越邊含春苑墻垣二間
·
弘化門越邊含春苑墻垣五間
頹圮云。 爲先令繕工監堅實圍排, 卽速修築, 而亦令巡邏營門, 申飭校卒, 各別巡察之意, 分付,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義禁府言啓曰, 時囚罪人
金順文
, 加刑一次, 訊杖第三十度, 今已準二次矣。
金順文
,
全羅道羅州牧智島
限己身定配, 而以承傳內辭意具罪目, 依例發遣府羅將, 押送配所,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義禁府言啓曰, 時囚罪人
金順文
, 加刑一次, 訊杖第三十度, 今已準二次矣。
金順文
,
全羅道羅州牧智島
限己身定配, 而以承傳內辭意具罪目, 依例發遣府羅將, 押送配所, 何如? 傳曰, 允。
○ 己卯五月二十二日申時, 上御
重熙堂
。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朴定陽
, 檢校直閣
姜𧄽
, 侍讀官
金正浩
, 檢討官
丁弘燮
, 假注書
玄載辰
, 記事官
李起鍾
·
李容稙
, 各持
通鑑
第十卷, 以次進伏訖。 上曰, 史官分左右。 仍開卷。 上曰, 上番讀之。
正浩
讀自時霖雨益甚, 止悉委太子處決然後聞奏。 上曰, 釋義。
正浩
釋義訖。 上曰, 文義奏之。
正浩
曰,
太宗
之使
頡利
, 疑突厥者, 出於一時權變, 而姑許其請和者, 亦又一道。 蓋戎狄之爲患, 自古爲然, 舞干羽, 格有苗, 有
大舜
之德化, 然後可致, 而來則懲而御之, 去則備而守之, 卽帝王馭夷之常道也。 上曰,
太宗
之使二可汗相疑, 未或不可, 而請和許之, 亦出於羈縻之計也。
周穆
·
漢武
, 窮兵黷武, 終事於夷狄者, 有何快哉?
正浩
曰, 誠然矣。
周宣
之時,
玁狁
內侵, 命將征之, 至于
太原
而止, 驅之出境而已, 不窮追之也。 上曰, 然矣。
正浩
曰, 夷狄者禽獸也, 不可但以恩意撫之, 則備禦之策, 不可以不嚴矣。 上曰, 安不忘危, 豈可無陰雨之備乎?
正浩
曰, 誠然矣, 故
易
曰, 其亡其亡, 繫于包桑。 上曰,
舒州
都督
張鎭周
, 到州之日, 與親戚歡飮, 治州之日, 不許交遊者, 無乃防其私而務其公乎?
正浩
曰, 蓋私之一字, 害政之大者。
舒州
, 本其鄕里, 故先事而慮, 以致境內之肅然。 後世近民之官, 若得如斯人, 則何患乎不治乎? 東漢
蘇孺文
之言, 亦類此也。 仍奏曰, 佛者無父無君, 別爲一端者也,
傅奕
當此六朝崇佛之餘, 能疏斥, 非但明於天文術數, 亦可謂學文中人。 上曰, 然。
張道源
稱
奕
言合理,
蕭瑀
則當治其罪。 以此觀之, 二人之學術可知矣。
正浩
曰,
蕭瑀
雖是
太宗
勳臣, 而得罪於名敎者, 則後世何足稱也?
梁武
·
齊襄
, 皆以崇佛祚短, 而
太宗
立國之初, 辟異端崇正學, 此可爲後世龜鑑, 而三百之洪業, 實基於此矣。 上曰,
太宗
此事, 出於不得已之擧也。 欲俟其發, 然後以義討之, 不亦可乎? 以此觀之, 伏兵於
玄武門
者, 必不欲先下手也。 秪欲爲自全之計, 而乃至於如此, 是
太宗
之不幸也。
正浩
曰。 然矣, 周有
管
·
蔡
之變, 齊有
桓公
·
子糾
之事, 而至於
太宗
則終未免有慙德也。 上曰,
世民
此事, 甚萬萬不幸也。 定天下之功, 皆在於
世民
, 則唐主何不立
世民
爲太子乎?
正浩
曰, 世亂先有功, 時平先嫡長, 或有其說, 而謹按
溫公
之言有曰, 使
高祖
有
文王
之明隱,
太子
有
泰伯
之賢,
太宗
有
子臧
之節, 則亂何自而生哉? 此實萬世不易之正論也。 上曰,
泰伯
·
仲壅
, 可謂仁矣。 仍敎曰, 下番讀之。
弘燮
讀自初洗馬
魏徵
, 止悉爲精銳。 上曰, 釋義。
弘燮
釋義訖。 上曰, 文義奏之。
弘燮
曰, 內而禽荒, 外而遠物, 卽明王之所禁戒。
太宗
縱禁苑鷹犬, 罷四方貢獻, 此
周文王
不敢盤于游田, 萬邦惟正之供之意, 而且能咨臣隣懋治道, 使中外悅服, 實後世人主所可法者也。 上曰, 罷田獵貢獻, 惟以政治爲孜孜一念, 海內孰不歡忭乎?
弘燮
曰, 念宮女之幽閟, 各任其適人, 是後又放怨女三千, 誠善政也。 上曰,
頡利
之進寇也, 輕騎自出, 以致制服, 可謂壯矣。 然以萬乘之主, 躬自臨敵, 或不無戰伐之餘習歟?
弘燮
曰, 帝王親征, 元非得已, 而行之若
太宗
, 則貞觀文明之治, 雖極隆盛, 此時則猶屬草創, 每有事, 常身先士卒, 勇於決勝, 此乃英武過之也。 上曰, 突厥之獻羊馬不受, 與
漢文
之却千里馬, 事雖殊而意相近, 且但詔歸所掠戶口, 則其賤畜而貴人可見矣。
弘燮
曰, 不受羊馬, 蓋亦不寶遠物之意, 而民惟邦本, 后爲民父母, 后若不重民, 則民將何恃而生乎? 上曰, 有民, 然後有君, 君非民, 誰與爲邦?
弘燮
曰, 殿庭習射, 議者以爲將帥之事, 然猶爲安不忘危之意也。 上曰, 群臣之多諫, 或慮武事之先施也。
弘燮
曰, 此時創業日淺, 天下猶未昇平, 則陰雨之備, 亦何可緩乎? 且一視赤子, 推心置腹, 眞王者之言也。 上曰, 若言過其實, 惡在其善言也?
太宗
能終始踐言, 以致率服, 此其爲善者也。
弘燮
曰, 聖敎至當矣。 上曰, 參贊官讀之。
定陽
讀自上嘗言吾, 止何憂不治。 上曰, 釋義。
定陽
釋義訖。 上曰, 文義奏之。
定陽
曰,
太宗
初定天下, 臨殿定勳, 辨
淮安
希賞之語, 鎭諸將爭功之習, 雖以國之懿親, 不得濫與勳臣同列, 私恩輕而公義重, 此所以衆皆悅服也。 上曰,
淮安
, 雖國之至親, 今於論功封爵之際, 何可以私恩蔽公乎?
定陽
曰,
唐宗
於秦府舊人, 似先遷官, 而齊府之人, 反有先用者, 乃設官分職, 進賢退不肖, 不以新舊爲先後, 眞得用人之道矣。 上曰, 設官分職, 當擇賢才而用之也, 豈可取捨於新舊乎?
定陽
曰, 廣聚書籍, 選文學之士, 更日直宿, 討論前言, 咨詢政事, 右文之治, 誠莫過於此矣。 上曰, 選文學之士, 討論往行, 或至夜分, 且三品以上子孫之充於弘文館, 是他日進用之意也。
定陽
曰, 今日三品以上之子孫, 卽化日需用之人, 故有此盛擧矣。 上曰, 誠信御下, 果是致治之要道也。
定陽
曰,
裵矩
之請戶給絹也,
太宗
計口爲率, 是誠信之所推矣。 夫誠信者, 人主御下之道, 而
太宗
行此精微之規, 實爲後世之龜鑑矣。 上曰, 非但爲人主之龜鑑, 自天子至于庶人, 豈可無誠信乎?
定陽
曰, 聖敎至當矣。 雖庶人, 如無誠信, 則何以持身乎? 上曰, 擇用廉吏, 薄斂輕賦, 則道不拾遺, 商旅野宿, 可比三代之治矣。
定陽
曰, 選廉吏裕民食, 則各自恒産, 自不爲盜矣。 賦重役繁而官吏貪求, 則不勝其飢寒, 必抵其罪也。 今此群臣之論止盜, 或請重法, 而以去奢省費, 輕徭薄賦爲先務, 行之數年, 海內寧謐, 道不拾遺, 可謂知所本矣。 上曰, 君依於國, 國依於民, 豈可縱欲而民愁國危乎?
定陽
曰, 聖敎切當矣。 是以有民惟邦本, 本固邦寧之古訓矣。 上曰, 民惟邦本, 本固邦寧八字, 在昔
英廟
, 曾有揭付於各道監營及留營矣。 上曰, 上書言事者, 粘之屋壁, 每思治道, 深夜方寢, 且於
魏徵
之言, 欣然嘉納者, 甚善矣。
定陽
曰, 諫臣之直言, 粘之屋壁, 出入省覽, 戒勅群下, 盡其恪勤, 數引
魏徵
, 訪以得失, 其治道之盛, 於斯可見矣。 上曰, 君以誠信御下, 然後可得治體, 而
唐宗
納
魏徵
之諫, 賜以金甕, 甚盛矣。
定陽
曰, 然矣。 夫信者, 國之大炳, 而法令之所行也。 法不信則民不畏, 令不信則民不從, 點兵之以十八以上爲中男, 而今欲以年未十八者竝點, 則其爲失信大矣。 且況蠲逋之徵督如故, 免租之散還更斂者乎?
魏徵
極言之, 而
唐宗
嘉納之, 此寔後世人辟之所當鑑法也。 上曰,
張蘊古
之
大寶箴
甚切實, 而
太宗
嘉其言, 褒之束帛, 除以大理丞, 可見其好善之意矣。
定陽
曰, 然矣。
大寶箴
之所載是撮要, 而言甚切實矣。 上曰,
裵矩
之侫於隋而忠於唐, 果非性之有變, 而君若樂聞直言, 則侫化爲忠矣。
定陽
曰, 聖敎切當矣。 古有君明臣直之言, 明君在上, 翕受直言, 則庶有侫化爲忠之道矣。 上曰, 閣臣讀之。
𧄽
讀自貞觀元年, 止無惜盡言。 上曰, 釋義。
𧄽
釋義訖。 上曰, 文義奏之。
𧄽
曰,
太宗
之寬律令除肉刑, 出於刑期于無刑之意也。 蓋死者不可復生, 斷者不可復續, 改以役流, 以聞自新之路, 此豈非寬嚴互濟之道乎? 上曰, 刑者出於不得已也, 使之勞苦自悔, 此是愛欲生之意也。 仍敎曰,
戴胄
忠淸
公直, 職在大理, 能犯顔執法, 言無不從, 至於天下之無冤獄, 後稱貞觀之治, 良有以也。
𧄽
曰, 聖敎然矣。 上曰,
長孫順德
, 受人餽絹, 不之罪而反賜以絹, 此是保其功而知其愧也。
𧄽
曰, 人主之寬容如是, 苟有彝性, 則寧不感服而悛改乎? 上曰, 因其山川, 改寘州縣, 爲其民小吏多, 舊弊尙存也。
𧄽
曰, 革命之初, 大有更張, 卽三代建邦設都之遺意也。 上曰, 聞弓工之規諫, 延見京官, 問民間疾苦及政事得失, 可見孜孜爲治之意也。
𧄽
曰, 此所謂工執藝事以諫者, 而
太宗
之虛受願治, 足爲後世之鑑法也。 上曰, 君自爲詐, 則何以責臣下之直乎? 可見
太宗
之誠心待臣也。
𧄽
曰, 聖敎然矣。 上曰, 始有封建之議, 此享國長久之策也。
𧄽
曰, 漢以大封同姓, 歷年至於四百年之久, 此實帝王敦親之意也。 上曰,
魏徵
之願爲良臣, 勿願爲忠臣, 眞善言也。
𧄽
曰, 聖敎然矣。 上曰, 假以辭色, 冀聞規諫, 不亦善乎?
𧄽
曰, 君與臣相親如一體, 然後各盡其情矣。 上曰, 史官就座。 又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己卯五月二十二日申時, 上御
重熙堂
。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朴定陽
, 檢校直閣
姜𧄽
, 侍讀官
金正浩
, 檢討官
丁弘燮
, 假注書
玄載辰
, 記事官...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