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고종 19년
1882년 (임오)
1월
2월
3월
4월
5월
6월
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134책(탈초본 2904책) 고종 19년 9월 20일 계묘
1882년 光緖(淸/德宗) 8년
요목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30일
晝晴夜雨
行都承旨
尹用求
藥院進
。 左承旨
尹相萬
奉命在外
。 右承旨
洪殷謨
病
。 左副承旨
李𨯶永
坐直
。 右副承旨
洪承穆
病
。 同副承旨
張世容
病
。 注書
李勛卿
病
申容善
在外未肅拜
。 假注書
咸遇復
仕直
卞應洙
未入來
。 事變假注書
金東纓
仕
。
○ 上在
昌德宮
。 停常參·經筵。
○ 上在
昌德宮
。 停常參·經筵。
○ 開東前所見彗星, 爲游氣月光, 交相掩暎, 形跡熹微, 未克詳察。
○ 開東前所見彗星, 爲游氣月光, 交相掩暎, 形跡熹微, 未克詳察。
○ 自人定至五更, 灑雨下雨, 測雨器水深八分。
○ 自人定至五更, 灑雨下雨, 測雨器水深八分。
○ 藥房副提調
尹用求
啓曰, 伏未審日間, 聖體若何, 寢睡·水剌之節, 何如? 臣率諸御醫, 趁早入診, 詳察聖候, 爲宜。 大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中宮殿氣候何如? 臣不任區區伏慮, 敢來問安, 竝此仰稟。 答曰, 知道。 大王大妃殿·王大妃殿氣候一樣, 中宮殿氣候安順, 卿不必入侍矣。 大王大妃殿·王大妃殿·中宮殿, 口傳問安。 答曰, 知道。 世子宮·世子嬪宮, 口傳問安。 答曰, 知道。
○ 藥房副提調
尹用求
啓曰, 伏未審日間, 聖體若何, 寢睡·水剌之節, 何如? 臣率諸御醫, 趁早入診, 詳察聖候, 爲宜。 大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中宮殿氣候何如? 臣不任區區伏慮, 敢來問安, 竝此仰稟。 答曰, 知道。 大王大妃殿·王大妃殿氣候一樣, 中宮殿氣候安順, 卿不必入侍矣。 大王大妃殿·王大妃殿·中宮殿, 口傳問安。 答曰, 知道。 世子宮·世子嬪宮, 口傳問安。 答曰, 知道。
○
李𨯶永
啓曰, 明日常參·經筵, 取稟。 傳曰, 停。
○
李𨯶永
啓曰, 明日常參·經筵, 取稟。 傳曰, 停。
○ 又啓曰, 合辭許久闕啓, 事甚未安, 除在外·未署經外, 未肅拜·呈告人員, 竝卽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又啓曰, 合辭許久闕啓, 事甚未安, 除在外·未署經外, 未肅拜·呈告人員, 竝卽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又啓曰, 議政府郞廳來言, 今日, 賓廳日次, 而領議政
洪淳穆
無時急稟定事, 左議政
金炳國
有身病, 右議政未差, 不得來會云矣, 敢啓。 傳曰, 知道。
○ 又啓曰, 議政府郞廳來言, 今日, 賓廳日次, 而領議政
洪淳穆
無時急稟定事, 左議政
金炳國
有身病, 右議政未差, 不得來會云矣, 敢啓。 傳曰, 知道。
○ 又啓曰, 同副承旨
張世容
, 今日不爲仕進, 卽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又啓曰, 同副承旨
張世容
, 今日不爲仕進, 卽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傳于
李𨯶永
曰, 再明日
眞殿
茶禮, 當自內親行矣, 該房知悉, 時·原任大臣·閣臣·宗親·儀賓·二品以上入參。
○ 傳于
李𨯶永
曰, 再明日
眞殿
茶禮, 當自內親行矣, 該房知悉, 時·原任大臣·閣臣·宗親·儀賓·二品以上入參。
○ 傳于
李𨯶永
曰, 再明
〈日〉
眞殿
茶禮時, 東宮當自內行禮矣, 該房知悉, 春·桂坊及相禮, 使之待令。
○ 傳于
李𨯶永
曰, 再明
〈日〉
眞殿
茶禮時, 東宮當自內行禮矣, 該房知悉, 春·桂坊及相禮, 使之待令。
○ 吏曹口傳政事, 禁府都事
權世圭
, 東部令
沈能鶴
已上相換, 禁府都事
王濟千
, 典設別提
宋萬燮
已上相換, 禁府都事
白東學
, 造紙別提
朴璿
已上相換, 禁府都事
李倬
, 監察
李秉勉
已上相換, 禁府都事
閔奭鎬
, 訓鍊僉正
柳錫衡
已上相換, 禁府都事
兪致秉
, 內贍奉事
趙章熙
已上相換, 禁府都事
鄭宜默
, 西部都事
李建相
已上相換, 禁府都事
李敎源
, 繕工奉事
沈僖澤
已上相換事, 承傳。
○ 吏曹口傳政事, 禁府都事
權世圭
, 東部令
沈能鶴
已上相換, 禁府都事
王濟千
, 典設別提
宋萬燮
已上相換, 禁府都事
白東學
, 造紙別提
朴璿
已上相換, 禁府都事...
○ 傳于
李𨯶永
曰, 政官牌招開政。
○ 傳于
李𨯶永
曰, 政官牌招開政。
○
李𨯶永
啓曰, 假注書
盧泳敬
有身病, 勢難察任, 今姑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李𨯶永
啓曰, 假注書
盧泳敬
有身病, 勢難察任, 今姑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盧泳敬
改差, 代
卞應洙
爲假注書。
○
盧泳敬
改差, 代
卞應洙
爲假注書。
○
李𨯶永
啓曰, 行大司憲
洪鍾軒
, 執義
趙漢益
牌不進, 掌令
朴魯洙
·
姜聖喜
, 持平
李益淵
·
朴來奎
在外, 監察茶時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李𨯶永
啓曰, 行大司憲
洪鍾軒
, 執義
趙漢益
牌不進, 掌令
朴魯洙
·
姜聖喜
, 持平
李益淵
·
朴來奎
在外...
○ 以執義
趙漢益
, 正言
趙性鶴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李𨯶永
曰,
〈只推。〉
○ 以執義
趙漢益
, 正言
趙性鶴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李𨯶永
曰,
〈只推。〉
〈○ 傳于
李𨯶永
曰,〉行都承旨
尹用求
藥院進, 左承旨
尹相萬
奉命在外, 右承旨
洪殷謨
不爲仕進, 右副承旨
洪承穆
陳疏, 同副承旨
張世容
牌不進, 院中只有臣一人, 伴直無人。 右承旨所當牌招, 而拘於廳規, 不得
〈請〉
牌, 何以爲之? 敢稟。 傳曰, 牌招。
〈○ 傳于
李𨯶永
曰,〉行都承旨
尹用求
藥院進, 左承旨
尹相萬
奉命在外, 右承旨
洪殷謨
不爲仕進, 右副承旨
洪承穆
陳疏, 同副承旨
張世容
牌不進, 院中只有臣一人, 伴直無人。 右承旨所當牌招, 而拘於廳規, 不得
〈請〉
○ 以同副承旨
張世容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李𨯶永
曰, 只推。
○ 以同副承旨
張世容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李𨯶永
曰, 只推。
○
李𨯶永
啓曰, 右承旨
洪殷謨
, 承牌來詣朝房, 有身病, 不得肅謝, 伴直無人。 同副承旨
張世容
, 旣有只推之命, 更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李𨯶永
啓曰, 右承旨
洪殷謨
, 承牌來詣朝房, 有身病, 不得肅謝, 伴直無人。 同副承旨
張世容
, 旣有只推之命, 更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又啓曰, 兼吏曹判書
李載元
, 參議
金演壽
牌不進推
〈考〉
傳旨及罷職傳旨, 今方捧入, 而開政命下之後, 如是違牌, 事甚未安。 參判
李敦禹
在外, 判書更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參議只推, 一體待明朝牌招。
○ 又啓曰, 兼吏曹判書
李載元
, 參議
金演壽
牌不進推
〈考〉
傳旨及罷職傳旨, 今方捧入, 而開政命下之後, 如是違牌, 事甚未安。 參判
李敦禹
在外, 判書更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參議只推, 一體待明朝牌招。
○ 兵曹口傳政事, 副護軍單
魚允中
。
○ 兵曹口傳政事, 副護軍單
魚允中
。
○
李𨯶永
, 以議政府言啓曰, 卽見
慶尙
監司
尹滋承
狀啓, 則本道公都會抄擇覆試, 當爲設行, 而慶科覆試及別試, 俱在不遠, 多
〈士〉
赴擧, 不無相値, 特許停退事, 請令廟堂稟處矣。 大比當前, 多士之奔走京鄕, 在所當念, 依狀請退行, 何如? 傳曰, 允。
○
李𨯶永
, 以議政府言啓曰, 卽見
慶尙
監司
尹滋承
狀啓, 則本道公都會抄擇覆試, 當爲設行, 而慶科覆試及別試, 俱在不遠, 多
〈士〉
赴擧, 不無相値, 特許停退事, 請令廟堂稟處矣。 大比當前, 多士之奔走京鄕, 在所當念, 依狀請退行,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內醫院都提調·提調意啓曰, 駞駱粥自十月初一日, 當爲封進, 依定式擧行事, 預爲分付司僕寺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又以內醫院都提調·提調意啓曰, 駞駱粥自十月初一日, 當爲封進, 依定式擧行事, 預爲分付司僕寺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又以弘文館言啓曰, 新除授修撰
林永相
, 副修撰
尹榮植
·
趙尙學
竝卽牌招察任,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弘文館言啓曰, 新除授修撰
林永相
, 副修撰
尹榮植
·
趙尙學
竝卽牌招察任,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弘文館言啓曰, 新除授副校理
金疇鉉
, 時在
忠淸道懷仁地
, 經筵入番事緊, 請斯速乘馹上來事, 下諭。 傳曰, 許遞。
○ 又以弘文館言啓曰, 新除授副校理
金疇鉉
, 時在
忠淸道懷仁地
, 經筵入番事緊, 請斯速乘馹上來事, 下諭。 傳曰, 許遞。
○ 又以禮曹言啓曰,
仁陵大王
位忌辰, 在來十一月十三日, 與冬至節享相値, 依禮文只行忌辰祭, 祝文中措辭添入, 而王后位冬至祭, 依例設
〈行〉
事, 知委,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禮曹言啓曰,
仁陵大王
位忌辰, 在來十一月十三日, 與冬至節享相値, 依禮文只行忌辰祭, 祝文中措辭添入, 而王后位冬至祭, 依例設
〈行〉
事, 知委,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御營廳言啓曰, 卽接
南小營
入直哨官
申椗
所報, 則淸人數百, 來修居接處所云矣。 入直哨官段, 移直於
南倉
, 而軍則依前例減省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又以御營廳言啓曰, 卽接
南小營
入直哨官
申椗
所報, 則淸人數百, 來修居接處所云矣。 入直哨官段, 移直於
南倉
, 而軍則依前例減省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領府事
宋近洙
疏曰, 伏以臣癃疾待盡之中, 不思嚴畏, 陳情徑還, 自速大戾, 走詣郡獄, 祗俟譴罷, 不料守土之臣, 傳宣聖諭, 不但不加何問, 德意反復隆重, 至有抹去批旨中句語之敎, 以罪媒寵, 感悚交摯, 誠不知所以自措。 纔已冒還私次, 而當勘未勘, 罪固自如, 泥首訟愆, 轉益危蹙, 敢托自列之義, 重犯瀆澆之誅。 伏乞聖慈, 亟令司敗議當律, 以爲振國綱而勵臣分焉。 臣無任云云。 答曰, 省疏具悉卿懇。 聞已還第, 予甚喜幸。 勿以江湖爲遠, 敷陳嘉謨, 是予之望也。 仍傳于
李𨯶永
曰, 此批答, 遣地方官傳諭。
○ 領府事
宋近洙
疏曰, 伏以臣癃疾待盡之中, 不思嚴畏, 陳情徑還, 自速大戾, 走詣郡獄, 祗俟譴罷, 不料守土之臣, 傳宣聖諭, 不但不加何問, 德意反復隆重, 至有抹去批旨中句語之敎, 以罪媒寵, 感悚交摯, 誠不知所以自措。 纔已冒還私次, 而當勘未勘, 罪固自如, 泥首訟愆, 轉益危蹙, 敢托自列之義, 重犯瀆澆之誅。 伏乞聖慈, 亟令司敗議當律, 以爲振國綱而勵臣分焉。 臣無任云云。 答曰, 省疏具悉卿懇。 聞已還第, 予甚喜幸。 勿以江湖爲遠, 敷陳嘉謨, 是予之望也。 仍傳于
李𨯶永
曰, 此批答, 遣地方官傳諭。
○ 右副承旨
洪承穆
疏曰, 伏以臣於月前, 猥忝喉院, 罪著溺職, 罰止薄勘, 包悚齎慓
[慄]
, 縮伏訟愆, 曾未幾何, 前望恩點, 忽下於夢想之外, 繼又有蕩滌收敍之命, 臣於是, 惝怳震懍, 無所容措。 噫, 臣今所叨, 卽前日僨誤之職也, 臣於當日, 疎闇失檢, 致有此無前之顚錯, 論其辜戾, 合置何辟? 聖度包荒, 雖出於藏垢匿瑕之至意, 臣之情踪, 豈不思息黥補劓, 晏若無故, 揚揚爲進身之計哉? 庚牌之下, 承膺無路, 玆敢短章自列, 冒瀆崇嚴。 伏乞聖明, 俯垂鑑諒, 亟遞臣新授職名, 仍治臣未勘之律, 以爲不職者戒焉。 臣無任云云。 省疏具悉。 遂事, 何必爲引? 爾其勿辭行公。
○ 右副承旨
洪承穆
疏曰, 伏以臣於月前, 猥忝喉院, 罪著溺職, 罰止薄勘, 包悚齎慓
[慄]
, 縮伏訟愆, 曾未幾何, 前望恩點, 忽下於夢想之外, 繼又有蕩滌收敍之命, 臣於是, 惝怳震懍, 無所容措。 噫, 臣今所叨, 卽前日僨誤之職也, 臣於當日, 疎闇失檢, 致有此無前之顚錯, 論其辜戾, 合置何辟? 聖度包荒, 雖出於藏垢匿瑕之至意, 臣之情踪, 豈不思息黥補劓, 晏若無故, 揚揚爲進身之計哉? 庚牌之下, 承膺無路, 玆敢短章自列, 冒瀆崇嚴。 伏乞聖明, 俯垂鑑諒, 亟遞臣新授職名, 仍治臣未勘之律, 以爲不職者戒焉。 臣無任云云。 省疏具悉。 遂事, 何必爲引? 爾其勿辭行公。
○ 書筵官
李象秀
疏曰, 伏以臣, 猥被濫恩, 連控危懇, 誠未徹於崇嚴, 反蒙驟遷, 罪愈深於違傲, 苟逭王章, 俟命三載, 在臣情私, 不遑暇言, 疵累聖政, 豈其少哉? 何圖今者又授臣爲司憲府執義? 臣於是, 益復惶蹙, 罔知所以爲辭。 顧今救危扶顚, 得其人爲急, 授官任職, 當其材爲要, 臺憲者, 紀綱之司也, 所以糾正百官, 匡輔君德, 專責於此, 則必得其人, 然後少可以振起頹廢, 再整欹器, 乃謾然加之於如臣者, 謂之何哉? 國家, 正以崇虛文棄實事, 致弊, 而仍復襲其謬, 臣不勝憂歎之至。 近日彗星之可畏特甚, 不審有何等亂萌, 潛伏於冥冥之中, 萬口洶洶, 不保朝夕, 聖上憂勤惕勵, 豈不夙夜慥慥, 而至於時象, 若是之棘恐, 猶有未燭也? 然臣聞天命已去, 則災異亦不復作, 我聖上願治之念, 有足以上孚于天, 天心仁愛, 不忍遂棄絶之, 必欲扶持全保, 故旣降禍變而警之, 又出災異而告之, 亦已照然矣。 蓋人事爲形, 天象爲景, 漢
梅福
, 告其君曰, 不見其形, 願察其景, 此言甚可思也, 臣聞近世天文家, 泰西推測之說, 甚明, 日食星變, 皆能預算, 故謂其與人事無干, 嗚乎, 爲此說者, 實啓後世亂亡之漸也。 昔兩漢, 最以此爲重, 凡有天災, 人君必反躬自省, 悔過而求言, 此漢之治, 所以亞於三代, 及夫曆學漸密, 天文占驗, 一切歸之怳惚而不信, 然曆學愈精, 而世道愈降, 何也? 中人以下, 爲善去惡, 必以上之勸懲, 而人君至尊無上, 苟有過惡, 誰得而止之? 其所尊所畏者, 惟天也, 天而不畏, 則復何忌憚之有哉? 故
張禹
·
王安石
, 不免爲千古罪人者, 以其逢君之惡, 使不復畏天也。
孔子
作
春秋
, 所書災異, 爲一百二十二句, 其無干乎人, 則何爲煩瀆如是也?
易
曰, 荐雷震, 君子以恐懼修省, 若無其理, 則又何爲有此乎?
詩
十月之交集, 傳曰, 其行, 雖有常度, 而實爲非常之變, 聖賢用心, 斯可知矣。 今若有以泰西之說, 進於殿下, 以爲天變無與於時政, 又或言中國當之, 未必晷
[咎]
在我國, 是小人之誤殿下也, 必嚴斥而黜之, 無使邪說惑人焉。 假使天無心以示之, 人有意以應之, 則是亦益於我而已, 彼徒事象器度數之末者, 何足與議於天人相與之理哉? 臣又伏聞前月
毓祥宮
災, 廟主至不能奉出, 殿下有避殿變服之擧。 謹按
春秋
二百四十二年之間, 書星孛三, 書宮室災六, 今彗星則比年疊見, 宮室之災, 連歲頻仍, 而至此無以復加, 豈非天意? 若曰星變, 則人猶以爲高遠, 故更就其切近者, 而戒之乎其丁寧懇摯, 不啻耳提面命矣, 然猶無所警動, 則臣恐天怒旣甚, 後雖欲有爲, 亦無及也。
程子
曰, 國祚至於祈天永命, 工夫到則有此應,
朱子
曰, 陽氣發處, 金石可透, 精神一到, 何事不成? 古哲王因災修政, 轉危爲安者, 稽之往史, 班班非誣, 使聖志卓然, 欲祈天永命, 則當務莫先於用人納善。 其用人也, 則必如
成湯
之立賢無方, 旁求俊彦, 任才則如
伊尹
之興土功, 長脛者使之蹋钁, 强脊者使之負土, 眇者使之準繩, 僂者使之塗地, 隨其器能, 莫不得宜, 其納善也, 則必如
漢文帝
止輦受書疏,
齊桓公
嘉納野人九九之術, 然後有日新之效, 天災可弭, 而民心可靖。 臣所慮者, 不能出此, 而政令施措, 只在文具體面上講求, 以今臣所蒙臺銜而可見矣, 是何異於聾瞽之理絶視聽, 而授以耳目之任乎? 是用人之失當也。 臣頃進中興務本說, 伏奉見批, 諭召鄭重, 至以言出身可出爲敎, 臣尤萬萬惶悚, 直欲鑽地而入, 臣雖至愚, 豈敢自附於先賢出處之義哉? 徒見聖上, 有更始之志, 下求言之旨, 歡喜不自勝, 竭盡微忱, 以貢愚見, 而不通世情, 不嫺文辭, 意其陳腐, 支離可厭, 毫髮不足以動於宸聰, 而契於聖衷。 昔
唐太宗
, 詔百官言時務,
馬周
爲
常何
, 代艸數千言書入, 卽召問
何
,
何
對曰, 臣不知書, 客
馬周
所爲也。
太宗
促召
周
, 不時至, 連遣中官數三輩, 旣見, 與語大悅,
宋太祖
幸東都,
張齊賢
獻十策, 召令面陳,
太祖
謂九策皆可, 而其一不可,
齊賢
力言十策, 皆可, 抗爭不屈,
太祖
怒, 以柱斧, 撞折其齒。 臣所言十餘事也, 雖不敢望如
馬周
邀
太宗
之悅, 而若得如
張齊賢
遭
太祖
之怒, 則設有罪譴, 臣亦何恨? 今聖旨, 無所可否, 例如優奬, 臣言庸妄, 固無足恤, 若言之可采, 而汎應以此, 則是納善之未盡也, 若是而何以望祈天永命乎? 批旨有痛祛文具之敎, 而徒爲聖上又增一段文具, 煩猥之罪, 至是益重矣。 伏乞聖明, 亟遞臣新授臺銜, 仍治臣罪, 以懲妄言者焉, 且刊汰臣講職筵銜, 永寢召命, 以重名器, 不勝至願也。 臣無任云云。 省疏具悉爾懇。 象緯示警, 可見天心仁愛之至, 予方修省之不暇, 而今接爾疏, 尤不覺惕然而懼也。 前疏之批, 可謂敷予心曲, 而爾乃視以文具, 依舊浼浼, 豈予之誠禮, 未能素孚歟? 旌招之動, 文字之繁, 亦文具爾, 爾若諒予必致之意, 則其應不待屢諭, 幡然簉朝矣。 見今講筵與書筵頻開, 側席待賢, 寤想如渴, 爾其斯速登程, 畢陳嘉謨, 無使
宋祖
·
唐宗
專美於前也。 仍傳于
李𨯶永
曰, 此批答, 遣地方官傳諭。
○ 書筵官
李象秀
疏曰, 伏以臣, 猥被濫恩, 連控危懇, 誠未徹於崇嚴, 反蒙驟遷, 罪愈深於違傲, 苟逭王章, 俟命三載, 在臣情私, 不遑暇言, 疵累聖政, 豈其少哉? 何圖今者又授臣爲司憲府執義? 臣於是, 益復惶蹙, 罔知所以爲辭。 顧今救危扶顚, 得其人爲急, 授官任職, 當其材爲要, 臺憲者, 紀綱之司也, 所以糾正百官, 匡輔君德, 專責於此, 則必得其人, 然後少可以振起頹廢, 再整欹器, 乃謾然加之於如臣者, 謂之何哉? 國家, 正以崇虛文棄實事, 致弊, 而仍復襲其謬, 臣不勝憂歎之至。 近日彗星之可畏特甚, 不審有何等亂萌, 潛伏於冥冥之中, 萬口洶洶, 不保朝夕, 聖上憂勤惕勵, 豈不夙夜慥慥, 而至於時象, 若是之棘恐, 猶有未燭也? 然臣聞天命已去, 則災異亦不復作, 我聖上願治之念, 有足以上孚于天, 天心仁愛, 不忍遂棄絶之, 必欲扶持全保, 故旣降禍變而警之, 又出災異而告之, 亦已照然矣。 蓋人事爲形, 天象爲景, 漢...
○
瀛陵君金應夏
疏曰, 伏以臣, 姿質庸愚, 才智空疎, 固不可與聞於朝廷政事, 又無官守之責, 退伏郊坰, 歌詠聖化, 老於康衢之煙月, 而耿耿丹忱, 明發不寐, 繞壁徊徨, 而尋常一夢, 長繞於蓬萊之五雲矣。 第伏見近日世道汚下, 綱紀紊亂, 名分掃如, 下賤軍民, 敢爲犯上作亂, 有此千萬古無所
[所無]
之大變, 天道孔昭, 母位還御, 實是擧國臣民莫大之慶也。 在朝群臣, 守官任職, 布列于王庭矣, 一自騷擾之後, 各率妻子, 背其君國, 遯避鄕邑, 不知與國同休戚之義, 是可謂有禮而爲忠乎? 誠不可使聞於隣國也。 四郊多壘, 卿大夫之恥, 而外國軍兵, 屯據城闉, 爛居廬舍, 糜
〈費〉
億萬, 穀價漸踊, 閭巷人心, 變爲夷狄, 由是離散, 携持厥婦子, 日事分散, 以哀籲天, 將轉溝壑, 而莫之救恤。 守宰之臣, 則不思字牧之責, 惟利是求, 賦稅還穀糶糴之時, 倍加濫捧, 期
〈圖〉
肥己, 陷人於不孝不睦之科, 威劫愚氓, 奪取幾千萬錢, 窮厄之民, 呼訴無處, 擧皆思亂, 惟願曷喪, 是可謂國而爲國也, 民而爲民乎? 言念及此, 不覺心寒, 百疣層生, 難徧疏擧, 玆將數條時弊, 猥瀆崇嚴。 伏願殿下, 不以人廢言, 俯採一得之誠, 特軫聖念, 晨夜愼謹, 復明三代之治, 簡擇賢否, 能者賞以勸之, 不肖者黜以陟之, 嚴加詗察, 明正當罰
[賞罰]
。 在外文武諸臣, 則使該方官, 隨在捧現告, 召還入朝, 穀價則江郊船主與各邑胥吏, 暗相扶同
[符同]
, 厚捧稅穀, 潛賣於各國, 以得倍簁之利, 而掩置不問, 仍成例套, 逐年如是, 雖在稔歲, 民不免飢, 倉無積粟, 況於歉年乎哉? 願使道臣, 嚴明糾察, 訪塞
[防塞]
外貿之穀, 犯禁者一切梟警, 以爲後日之鑑, 而穀多則民安, 民安則風俗稍厚, 俗厚則國是自靖, 國靖則世自躋於泰平矣。 夫儲宮, 一國之根柢, 社稷之宗主也, 自古聖王, 常爲敎導, 方今秋涼漸高, 日候尙調。 伏願招延師傅講官, 以勉輔世子睿學, 俾得日就月將, 擴充聰慧, 仰追
孔
·
孟
之道, 以致
堯
·
舜
之化, 千萬幸甚。 臣無任云云。 省疏具悉。 黜陟嚴明, 果爲今日切急之務, 當留念矣。
○
瀛陵君金應夏
疏曰, 伏以臣, 姿質庸愚, 才智空疎, 固不可與聞於朝廷政事, 又無官守之責, 退伏郊坰, 歌詠聖化, 老於康衢之煙月, 而耿耿丹忱, 明發不寐, 繞壁徊徨, 而尋常一夢, 長繞於蓬萊之五雲矣。 第伏見近日世道汚下, 綱紀紊亂, 名分掃如, 下賤軍民, 敢爲犯上作亂, 有此千萬古無所
[所無]
之大變, 天道孔昭, 母位還御, 實是擧國臣民莫大之慶也。 在朝群臣, 守官任職, 布列于王庭矣, 一自騷擾之後, 各率妻子, 背其君國, 遯避鄕邑, 不知與國同休戚之義, 是可謂有禮而爲忠乎? 誠不可使聞於隣國也。 四郊多壘, 卿大夫之恥, 而外國軍兵, 屯據城闉, 爛居廬舍, 糜
〈費〉
億萬, 穀價漸踊, 閭巷人心, 變爲夷狄, 由是離散, 携持厥婦子, 日事分散, 以哀籲天, 將轉溝壑, 而莫之救恤。 守宰之臣, 則不思...
○ 承文副正字
卞應洙
疏曰, 伏以臣一庸愚鄕氓, 職非言責, 何敢預聞於笙鏞之治黼黻之猷, 然彝性攸同, 其所憂愛之誠, 不以疎逖有間, 猥控一籲, 冒犯僭越, 伏望聖慈, 特垂矜納焉。 臣聞民惟邦本, 本固邦寧, 百姓安, 國誰與不安, 百姓足, 國誰與不足, 百姓旣安且足, 於爲國乎, 何有? 我殿下, 今當國勢岌嶪之日, 旣與贊襄輔弼之臣, 定謀於廟堂之上, 又慮奇才異能之人, 或遺於蓬蒿之下, 廣開言路, 屢降恩綸, 輿情歡忭, 思皇多克生之士, 須臾少毋死之民, 莫不傾顱跂趾, 思見德化之盛。 然而挽近以來, 漕運與糶糴之法壞, 已久矣, 以至痼瘼而莫之救焉。 臣本鄕曲草莽之踪, 粗解民間疾苦者, 雅矣, 正供上納之元額定數, 未當加增, 而民間之逐年加斂者, 病源有所由耳。 我國之船艦, 質鈍不利, 船主奸猾漸長, 或裝載移纜, 見高價而私賣, 無故臭載, 解風濤而捉影, 地方官之橫被罷罷
[譴罷]
, 拯閱
[劣]
米之橫徵平民, 中間之簸奸幻弄, 有不可勝計。 假使各地方官, 修改敗艦, 新造完船, 列邑沿海, 山童而濯, 苦無可船之材板, 則可謂無麪之弗托, 設或窮搜可材而製造, 船主之奸猾固自如, 則破船而害歸於民, 造船而害亦歸於民, 上納之愆滯, 亦固自如, 京司應用, 每患窘跲矣。 臣愚以爲, 弛弊杜奸之策, 莫如迅駛船行, 期日到泊, 過期者罪之, 趁期卽納, 幾次往來者, 輒賞之, 則彼船主輩, 奚暇作奸於不多日之間乎? 方今字內各國, 皆用火輪駛艦, 萬里往來, 不過一旬, 則其行之疾迅, 無過此矣。 今
京江
, 旣有日本貿來之輪船, 亟求能解行船之人, 往來
湖
·
嶺
沿海, 裝載稅米, 定期到泊, 用之以省費杜奸, 俾小民咸知實效之所在, 則其他泰西機器之便利, 技藝之精妙, 吾民之才智者, 亦必有不待勉而樂趨者, 多矣。 此豈非導民鼓舞, 而爲國家富强之先路乎? 至若糶糴之弊到極處, 不可不變通, 當初之從民願半留半給之制, 尙矣毋論, 雀鼠之縮, 以耗爲補罅, 取耗爲補用云者, 古制雖存, 而後弊層生,
嶺
·
湖
·
三南
, 春糶秋糴, 如數依法者, 百無一焉。 乾於逋欠, 沒於舞弄, 名存實無, 徒擁
〈虛〉
簿, 而或現在於民者督捧, 而又輒欠縮, 倉庫枵然, 在在皆是, 萬一國家有急發挪移, 則穀旣無矣, 奚取用之乎? 臣愚以爲, 列邑還穀元數, 仍令留置於民間, 每年只取其耗, 以爲應用, 則民無輸運之勞, 邑無懲督
[徵督]
之患, 此豈非便於民利於民之一大關者乎?
湖
·
嶺
之間, 或已有臥還之邑, 民皆便之, 此可謂擧一而反三者也。 況今年形不登, 場圃已築, 民無京坻之積, 大東已頌, 家無杼柚之
〈貯〉
, 終歲勞苦之民, 救活遑汲, 若至明春, 則必至於顚連溝壑, 啼號道路, 此豈非大可矜恤者? 伏望特垂恤存之澤,
八域
還穀, 一竝留置於民, 自今秋入糴時, 不爲捧納, 俾民只納其耗, 以爲公私兩便焉。 見今外交始通之時, 各國鱗至, 庶民亦知國財之匱乏正供之不足, 猶恐取斂之或加, 故浮言之胥動, 衆心之靡定, 職此之由, 誠以此時, 特行此二條, 則民心之安, 易於反手, 聖德之頌, 溢於豐口矣。 夫如是, 則民安得不固, 邦安得不寧乎? 凡今時務時弊矯正之方, 近日紳士服儒, 章奏臚列, 畢露無餘, 如臣膚淺之辭, 更不必疊床架屋。 只伏願殿下, 每有事爲, 務從民心, 以庸厚生, 崇儉用人, 克修保邦之規矱焉。 竊伏念臣, 羈旅日下, 苟全性命, 忍見窮千亘萬無前之變, 旋復見天日昭回之慶, 懽欣蹈舞之中, 斷斷一心, 敢效芹曝之悃。 更伏祝聖明, 勿以人廢言, 俯賜財納焉。 臣無任云云。 省疏具悉。 輪船載穀, 誠爲便利, 而未經代用, 不可易言, 臥還取耗, 雖非經制, 亦可爲救時之法也。
○ 承文副正字
卞應洙
疏曰, 伏以臣一庸愚鄕氓, 職非言責, 何敢預聞於笙鏞之治黼黻之猷, 然彝性攸同, 其所憂愛之誠, 不以疎逖有間, 猥控一籲, 冒犯僭越, 伏望聖慈, 特垂矜納焉。 臣聞民惟邦本, 本固邦寧, 百姓安, 國誰與不安, 百姓足, 國誰與不足, 百姓旣安且足, 於爲國乎, 何有? 我殿下, 今當國勢岌嶪之日, 旣與贊襄輔弼之臣, 定謀於廟堂之上, 又慮奇才異能之人, 或遺於蓬蒿之下, 廣開言路, 屢降恩綸, 輿情歡忭, 思皇多克生之士, 須臾少毋死之民, 莫不傾顱跂趾, 思見德化之盛。 然而挽近以來, 漕運與糶糴之法壞, 已久矣, 以至痼瘼而莫之救焉。 臣本鄕曲草莽之踪, 粗解民間疾苦者, 雅矣, 正供上納之元額定數, 未當加增, 而民間之逐年加斂者, 病源有所由耳。 我國之船艦, 質鈍不利, 船主奸猾漸長, 或裝載移纜, 見高價而私賣, 無故臭載, 解風濤而捉影, 地方官之橫被罷罷...
○
廣州
幼學
趙汶
疏曰, 伏以臣本州野
[草野]
愚氓, 門微身賤, 庸陋之質, 淺短之識, 無足比數於人類, 幸値聖世, 亦是仁化中一物也, 今伏見有下求言之旨, 言雖不合, 必無苛責之理, 告布中外, 咸使聞知, 故臣雖白徒, 披肝瀝膽, 不恤觸忤, 以致煩文, 極陟猥濫, 先陳急務, 後及振救
[賑救]
, 伏願聖明睿察焉。 呼鳴
[嗚呼]
, 六月之變, 亘萬古所未聞所未有之事也, 以我東崇禮崇義之邦, 非特軍卒之罔赦士民之惶蹙, 倘復如何? 何幸邦運無疆, 天籙昭回, 壼殿還御, 率土慶忭, 曷有其極? 此是春宮邸下, 仁聖孝理之誠, 天所感應, 殲盡逆黨, 實快輿情, 孰不手舞而足蹈, 披雲而見日, 莫非我聖上至大之盛德。 不意
大院位
, 航海閱月, 久闕承顔, 以殿下天至之誠孝, 日瞻時慕, 不怠不懈之際, 或有瑕損於玉候, 而未遑省念, 萬機或曠, 庶務有隳, 此豈非反有負於
大院位
憂國之誠心乎? 在天之靈, 必有昭感, 行次穩還, 不踰多日, 勿爲過慮焉。 竊伏念事大三百年之間, 有請必奏, 有卷必施, 曾無質問矣, 以途路之流言傳播, 今忽是擧, 誠難曉得, 向日
大院位
政令勤嚴,
八域
之願納, 戶布之創設, 多致構怨者, 必有興訛造訕而然也。 謂以宮室壯麗, 田土廣置, 錢財積堆之說, 伏未知道路流傳, 則宮內亦不無豪悍輩, 藉力怙勢, 冒稱分付, 或微財, 或收稅, 或築洑等節, 莫辦眞僞, 徒成怨藪, 每掩其德徽, 反彰其過失, 以致上國之責, 臣切骨而痛冤, 中外同情。 況復殿下孝思之情乎? 設有錢穀之蓄儲, 當此蒼皇之地, 上無主管, 下多錯落, 尤難善後。 特垂睿智, 無使依勢憑藉之類, 從中渙弄
[幻弄]
, 太半歸虛, 而可革者革, 可留者留, 明其不然, 俾愚昧人民, 覺述
[覺迷]
悟眩, 則此言亦當傳播, 古所謂譖言輕人, 善言易亦進, 無根之事, 無形之語, 必有順會昭晳之道, 而體有輕重, 言有內外, 惟殿下留神焉。 此豈非推源而究本也哉? 自古亂喪之餘, 法度縱弛, 當在更張, 而使紀綱正而條目擧, 然必明禮義, 正人心, 敦風俗, 以爲本也, 法者, 人主之所執, 懸敎, 設令以示人, 而所恃者人心也, 軍卒失伍, 解皁穿白, 四散京鄕, 則行人耳目, 反生疑訝, 傷弓甫已, 餘喘尙爾, 京外人情, 遑遑汲汲, 是所急救之務, 而我東五百年文治之餘, 武備疎略矣。 近日各國來駐, 軍容之整, 兵器之利, 實有可效, 宜摹其規敎鍊軍卒也, 至於工藝之巧, 商辦之滋, 醫藥之術, 擧其精取其妙, 則民得以盡其才擴其智, 無事不學, 無藝不就, 何必廣求多才多藝稀世之人乎? 各任其職, 乾乾自勗, 不外乎士農工商四業而已, 尋簡取精, 不務虛而無失實, 則俗隨國政之方圓, 民猶蠖屈之食葉, 無爲而成, 不勞而得, 其在人力, 可勝造化矣。 爲輪不待曲木, 爲治不待善民, 知時而識機, 當爲變改, 而法不可膠守者也, 古語曰, 奢侈之害, 甚於天災, 侈靡之俗, 可以禁矣, 逐戶塡役, 軍案摠虛, 戶布之令, 可以收矣。 漕倉之弊, 官民俱害, 使其本邑, 賃船自納, 漕運宜可變通也, 糴糶虛簿, 徒添吏逋, 臥其本糴, 取耗先納, 民情大可紓力, 祛弊從便, 隨宜而循俗, 令行而法立矣, 敢陳衷赤, 仰瀆崇嚴。 伏望天地父母, 俯垂鑑諒, 特賜裁處, 不以人廢言, 不以言廢直, 千慮一得, 或有取焉, 芻蕘識見, 語無倫序。 臣無任云云。 省疏具悉。 言近樸實, 然殊欠裁擇, 數條說弊, 當體念矣。
○
廣州
幼學
趙汶
疏曰, 伏以臣本州野
[草野]
愚氓, 門微身賤, 庸陋之質, 淺短之識, 無足比數於人類, 幸値聖世, 亦是仁化中一物也, 今伏見有下求言之旨, 言雖不合, 必無苛責之理, 告布中外, 咸使聞知, 故臣雖白徒, 披肝瀝膽, 不恤觸忤, 以致煩文, 極陟猥濫, 先陳急務, 後及振救
[賑救]
, 伏願聖明睿察焉。 呼鳴
[嗚呼]
, 六月之變, 亘萬古所未聞所未有之事也, 以我東崇禮崇義之邦, 非特軍卒之罔赦士民之惶蹙, 倘復如何? 何幸邦運無疆, 天籙昭回, 壼殿還御...
○ 部將
李容仁
疏曰, 伏以臣
關北
賤弁, 猥蒙科擢, 內而履歷, 外而驛丞, 偏彼
[偏被]
洪渥之恩, 未效涓埃之報, 恒抱惶忸, 犬馬之心, 益切, 葵藿之忱, 難裁, 幸際聖人更始之日, 文臣武臣, 具陳疏辭, 時弊時務, 靡不畢擧, 而微忱所在, 不可以架疊之言, 徒自含默, 故不避猥越, 敢陳七條, 伏望細垂察焉。 一曰, 田結。 比年水災, 山崩土解, 或傷於旱虐, 仍爲廢荒,
八路
同然, 而至於考卜之時, 暗符邑吏, 錄於川陳之秩, 國結見縮, 而民結無減者, 何也? 所謂色吏輩, 受其賂幣, 當年川減矣。 明春還耕, 逐處査櫛, 或仍陳者, 亦爲査起, 倂付隱結, 此國漸瘁而民漸困也。 二曰, 還穀。 此穀者所以爲國爲民, 樂歲蓄積, 凶歲賑恤, 春糶秋糴, 每年換色, 以備不虞者也。 近來奸猾之吏, 秋捧精實, 春布空殼, 或一苞而分爲二苞, 徒弄刀筆, 虛備文簿, 此眞國之欠鼠也。 吏逋夥多, 專由於此, 官不知禁, 反作袖中之泥塑, 豈不駭歎哉? 大抵吏額, 原有定數, 而懶農閒丁, 以吏校之族戚, 假稱, 敦寧付案加出者, 倍於原額, 此國漸貧而民漸窮也。 三曰, 驛土與給卜。 此本國家傳命之所重, 名曰, 位畓給卜, 而近者邑吏, 符同驛吏, 全然預賣, 私歸囊橐, 故驛中不得立馬, 莫之使役, 甚至絶站, 此驛不成樣, 而國未傳命也。 四曰, 安民。
書
曰, 民乃邦本
[民維邦本]
, 本固邦寧, 方今我國與各國, 交隣開港, 天下通行之公法, 而隣國之人, 陸續泛海, 則沿路之民以蚩蚩之見, 素昧此事, 風鶴之唳者, 無處無之, 此民不安堵, 而國所見疑也。 五曰, 用人。 向日傳敎內,
西北
·庶孽·醫譯·吏胥·軍伍之奇才異能, 擇而用之, 竝爲顯職矣。 今或才能而薦, 或薦擧而不用, 是用人之不廣, 尙拘於格例也。 六曰, 鍊武。 大槪, 兵者, 善習技藝, 若有猝然之急, 則聖人不得已用者也, 今國家昇平已久, 不見干戈之影, 怠於鍊習, 故向遭亂軍之變, 一無見義之勇, 徒爲全軀之計, 四散於山水之鄕, 豈不寒
〈心〉
痛駭哉? 是誠危急之
〈秋〉
也。 七曰, 經用。 我國偏敝, 素無倉庫之富, 而當此各國通信使軺, 相望於水陸, 需用之道, 太闊於前, 許多所費, 專無區劃之方, 此誠緊急之務也。 臣愚以爲結弊, 日前得見出身臣
張錫基
疏, 則矯救之策, 的是明白, 聖批中言多切直, 雖不中, 亦不遠矣, 伏惟聖神殿下, 聽施之敎, 似在不遠, 是誠我生靈之鴻福新新也。 不必更瀆, 而
八路
列邑之吏額, 不可不酌定, 然後此弊可革也。 驛土給卜事, 預賣之習, 嚴截禁斷, 使各驛別立馬匹, 然後傳命之驛, 各自蘇盛, 驛民亦爲支保矣。 安民事, 在於守令之善不善, 別擇循良之吏, 曉諭民情, 明其法令, 整其軍制, 無敢訛動, 則民心自安矣。 用人事, 人之有才能, 與器無異, 器雖飾以金玉, 無所用之, 則與瓦石同歸, 雖竹籩木豆, 盛以珍差, 置之華堂寶閣, 則與金玉亦同。 且以馬論之, 雖千里良蹄, 買以重價, 棄於寒槽, 則與駑駘, 同。 是故, 泛駕之馬, 亦在御之, 而人雖才能, 知而不薦, 薦而不能用, 與無才, 同, 此有用人之名, 而無用人之實, 何哉? 已薦之人, 隨才授任, 無薦之人, 別爲搜索, 勿拘於私, 特以公取, 則
梁王
之國,
孟子
至焉,
郭隗
之臺,
樂毅
往焉, 用人之路, 從此廣矣。 忘身殉國, 忠義之士, 接武而來也, 鍊武事, 擇其善騎射, 分送八方, 敎鍊軍伍, 則我國之技藝, 不患寡於隣國矣。 經用事, 外邑之官況, 五千兩外剩餘, 劃付大同, 以助國用, 則此與漢之賣官事, 大相不同, 夫官況, 本是國家之物, 而使守宰者, 爲衣食之資矣。 昔
漢文帝
曰, 百金, 中人之産, 令五千兩之廩況, 誠不以富乎? 此國有紓力, 而民亦樂矣。 伏乞聖明, 勿以人賤而棄言, 亟加採納焉。 臣無任云云。 省疏具悉。 所論七條, 俱切時瘼, 而驛土之弊, 不可不別有變通也。
○ 部將
李容仁
疏曰, 伏以臣
關北
賤弁, 猥蒙科擢, 內而履歷, 外而驛丞, 偏彼
[偏被]
洪渥之恩, 未效涓埃之報, 恒抱惶忸, 犬馬之心, 益切, 葵藿之忱, 難裁, 幸際聖人更始之日, 文臣武臣, 具陳疏辭, 時弊時務, 靡不畢擧, 而微忱所在, 不可以架疊之言, 徒自含默, 故不避猥越, 敢陳七條, 伏望細垂察焉。 一曰, 田結。 比年水災, 山崩土解, 或傷於旱虐, 仍爲廢荒,
八路
同然, 而至於考卜之時, 暗符邑吏, 錄於川陳之秩, 國結見縮, 而民結無減者, 何也? 所謂色吏輩, 受其賂幣, 當年川減矣。 明春還耕, 逐處査櫛, ...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