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고종 23년
1886년 (병술)
1월
2월
3월
4월
5월
6월
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135책(탈초본 2945책) 고종 23년 2월 27일 신유[신묘]
1886년 光緖(淸/德宗) 12년
요목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晴
行都承旨
尹用求
坐
。 行左承旨
李承五
在外未肅拜
。 行右承旨
朴容大
坐
。 左副承旨
趙臣熙
坐直
。 右副承旨
尹相翊
坐
。 同副承旨
金在容
坐直
。 注書
申政均
受由在外
鄭承謨
病
。 假注書
安孝濟
仕直
金熙圭
未入來
。 事變假注書
白文行
仕
。
○ 上在
景福宮
。 停常參·經筵。
○ 上在
景福宮
。 停常參·經筵。
○
金在容
啓曰, 假注書
宋鍾億
有身病, 勢難察任, 今姑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金在容
啓曰, 假注書
宋鍾億
有身病, 勢難察任, 今姑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宋鍾億
改差, 代以
金熙圭
爲假注書。
○
宋鍾億
改差, 代以
金熙圭
爲假注書。
○ 以司謁口傳下敎曰, 朝臣病親呈辭, 自今爲始, 出去與入來肅拜, 如例爲之, 而下直肅單, 則雖非廳坐, 勿拘來呈事, 竝爲定式。
○ 以司謁口傳下敎曰, 朝臣病親呈辭, 自今爲始, 出去與入來肅拜, 如例爲之, 而下直肅單, 則雖非廳坐, 勿拘來呈事, 竝爲定式。
○ 兵曹口傳政事, 副司勇單
金在興
。
○ 兵曹口傳政事, 副司勇單
金在興
。
○
金在容
, 以吏曹言啓曰, 今此
大報壇
祭獻官, 當以時·原任大臣中塡差, 而奉朝賀
李裕元
, 奉朝賀
金炳國
, 領中樞府事
宋近洙
, 判中樞府事
申應朝
, 領敦寧府事
金炳德
, 俱以在外, 議政府領議政
沈舜澤
, 藥院都提調, 例不得塡差, 判中樞府事
金弘集
, 判中樞府事
金炳始
, 俱以身病, 不得進參, 大臣中無可差之員, 何以爲之? 敢稟。 傳曰, 資窮宗親·儀賓中, 塡差。
○
金在容
, 以吏曹言啓曰, 今此
大報壇
祭獻官, 當以時·原任大臣中塡差, 而奉朝賀
李裕元
, 奉朝賀
金炳國
, 領中樞府事
宋近洙
, 判中樞府事
申應朝
, 領敦寧府事...
○
朴容大
, 以禮曹言啓曰, 卽接
積城
幼學
洪裕爕
所志, 則以爲, 同姓三寸叔
秉濟
, 嫡·妾俱無子, 以其同生弟
秉羲第二子褘爕
, 欲爲繼後, 兩家諸族, 相議完定, 而生養父母, 俱爲作故, 拘於常規, 不得循例禮斜, 依法典草記, 稟處事, 呈狀矣。 凡係繼宗立後, 兩邊與受, 明有可據而不得登聞者, 許令該曹論理草記事, 載在法典, 而門長
洪裕爕
所訴旣如此,
洪秉羲第二子褘爕
, 立爲
洪秉濟之後
, 何如? 傳曰, 允。
○
朴容大
, 以禮曹言啓曰, 卽接
積城
幼學
洪裕爕
所志, 則以爲, 同姓三寸叔
秉濟
, 嫡·妾俱無子, 以其同生弟
秉羲第二子褘爕
, 欲爲繼後, 兩家諸族, 相議完定, 而生養父母, 俱爲作故, 拘於常規, 不得循例禮斜, 依法典草記, 稟處事, 呈狀矣。 凡係繼宗立後, 兩邊與受, 明有可據而不得登聞者, 許令該曹論理草記事, 載在法典, 而門長...
○ 又以禮曹言啓曰, 卽接
泰安
幼學
吳元善
所志, 則以爲, 族姪
漢泳
, 嫡·妾俱無子, 以其同姓六寸兄
夏泳子山鳳
, 欲爲繼後, 兩家諸族, 相議完定, 而養家父母, 俱爲作故, 拘於常規, 不得循例禮斜, 依法典草記, 稟處事, 呈狀矣。 凡係繼宗立後, 兩邊與受, 明有可據而不得登聞者, 許令該曹論理草記事, 載在法典, 而門長
吳元善
所訴旣如此,
吳夏泳子山鳳
, 立爲
吳漢泳之後
,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禮曹言啓曰, 卽接
泰安
幼學
吳元善
所志, 則以爲, 族姪
漢泳
, 嫡·妾俱無子, 以其同姓六寸兄
夏泳子山鳳
, 欲爲繼後, 兩家諸族, 相議完定, 而養家父母, 俱爲作故, 拘於常規, 不得循例禮斜, 依法典草記, 稟處事, 呈狀矣。 凡係繼宗立後, 兩邊與受, 明有可據而不得登聞者, 許令該曹論理草記事, 載在法典, 而門長
吳元善
所訴旣如此, ...
○ 弘文館啓曰, 新除授副修撰
李敏奎
, 卽爲牌招察任, 何如? 傳曰, 允。
○ 弘文館啓曰, 新除授副修撰
李敏奎
, 卽爲牌招察任, 何如? 傳曰, 允。
○ 副修撰
趙鍾純
疏曰, 伏以臣學識淺短, 才質鹵下, 不足備數於熙明器使之列, 何敢以見職自居, 而第有懷必達, 固是臣子之常情也, 玆敢不避猥越, 冒昧仰陳之, 惟聖明矜察焉。 臣母年今六十有五, 疾病常仍, 氣息綿綴, 臣本計拙, 謀生蔬糲, 朝晡之供, 已患難繼, 蔘朮滋補之劑, 尤何可論?
子路
之米, 未聞負於旣仕,
董生
之耕, 猶可諉於有田。 臣今濫通朝籍, 又無家業, 古人之行, 靡所措手, 惟當冀幸於慈覆之天, 少補於洗腆之地, 而崦嵫之急景無幾, 烏鳥之私情轉迫, 危衷所激, 未暇緩聲。 伏乞天地父母, 亟察由中之懇, 曲垂逮下之恩, 仍令該曹畀臣一小縣, 俾遂便養之願, 則臣母餘年, 皆我殿下賜也云云。 答曰, 省疏具悉。 疏辭, 許令該曹, 稟處。
○ 副修撰
趙鍾純
疏曰, 伏以臣學識淺短, 才質鹵下, 不足備數於熙明器使之列, 何敢以見職自居, 而第有懷必達, 固是臣子之常情也, 玆敢不避猥越, 冒昧仰陳之, 惟聖明矜察焉。 臣母年今六十有五, 疾病常仍, 氣息綿綴, 臣本計拙, 謀生蔬糲, 朝晡之供, 已患難繼, 蔘朮滋補之劑, 尤何可論?
子路
之米, 未聞負於旣仕,
董生
之耕, 猶可諉於有田。 臣今濫通朝籍, 又無家業, 古人之行, 靡所措手, 惟當冀幸於慈覆之天, 少補於洗腆之地, 而崦嵫之急景無幾, 烏鳥之私情轉迫, 危衷所激, 未暇緩聲。 伏乞天地父母, 亟察由中之懇, 曲垂逮下之恩, 仍令該曹畀臣一小縣, 俾遂便養之願, 則臣母餘年, 皆我殿下賜也云云。 ...
○ 丙戌二月二十七日二更, 上御
乾淸宮
。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趙臣熙
, 檢校待敎
閔丙肅
, 侍讀官
李在淳
, 檢討官
南廷綺
, 假注書
安孝濟
, 記注官
張益厚
, 別兼春秋
閔宗植
, 各持
綱目
第五卷, 以次進伏訖。 上曰, 史官分左右。 仍開卷, 上曰, 上番讀之。
在淳
讀自秦使
趙高
, 止非其理故也。 上曰, 釋義。
在淳
釋義訖。 上曰, 文義奏之。
在淳
曰, 秦以
趙高
爲傅, 而導之以非理, 其享國之不長, 是也, 漢以
賈誼
爲傅, 而輔之以正道, 其歷年之綿遠, 宜矣。 由此觀之, 國之興廢, 享年之近遠, 在於輔導之正與不正也。 上曰, 國家之治不治, 在於得人之賢不賢。
秦皇
之御國,
漢文
之爲治, 皆欲長久之術, 而享國有久近之殊者, 其立規有善惡之異, 而在於用人之如何。 善人爲國家之寶者, 此之謂也。
在淳
曰, 聖敎切當矣。 以力服人者易失, 以德服人者易得。 由此觀之, 秦則力而得之也, 漢則德而得之也。
賈誼
以前轍之戒, 反復進戒, 期願移風易俗, 使天下化洽, 實爲古之賢太傅。 上曰, 下番讀之。
廷綺
讀自鄙諺曰, 止所爲生難知也。 上曰, 釋義。
廷綺
釋義訖。 上曰, 文義奏之。
廷綺
曰, 太子之善, 在於蚤諭敎與選左右, 此言信然也。 敎太子, 必擇正人, 置諸左右, 使太子見正事, 聞正言, 行正道, 則自然習與性成, 無不爲善矣。 上曰, 太子, 國之本, 旁招賢俊, 與之居處, 所聞所見, 無不出於正, 則習與性成, 化易行也。 若早失敎諭, 不能防閑於未濫之前, 則惡日長而害流於生民, 雖欲無危, 其可得乎?
賈誼
之言, 如是切直, 而亦多採用, 其君明臣直可見矣。
廷綺
曰, 聖敎切當矣。 天下之命, 懸於太子,
賈誼
此言, 蓋以太子爲國本而然也。 大抵人君之治, 以正爲要, 故有云, 正心以正朝廷, 正朝廷以正百官, 正百官以正萬民, 正萬民以正天下矣。 上曰, 參贊官讀之。
臣熙
讀自夫慶賞, 止置諸危處則危。 上曰, 釋義。
臣熙
釋義訖。 上曰, 文義奏之。
臣熙
曰, 信賞必罰, 卽帝王家致治之要道, 而致治之本, 莫先乎德敎。 蓋法令極, 則易於苛酷, 故自古聖帝明王, 必尙德敎, 使民心浹洽, 遷善遠辜而不自知也。 上曰, 慶賞刑罰, 人君之權柄, 以此二者, 互相斟酌, 用之得宜, 則刑罰漸措, 慶賞自多, 民日遷善而敎化行矣。
臣熙
曰, 聖敎切當矣。
賈誼
此疏, 非謂法令之不用, 秦餘之苛政, 尙猶餘存, 故專以德敎言之矣。 上曰, 自古及今, 德敎之化順而久,
湯
·
武
是也, 累子孫數十世。 法令之行逆而急,
秦皇
是也, 纔及於二世。 以此觀之, 德敎法令之效, 相去甚遠, 爲人君上者, 豈不審擇於其間哉?
臣熙
曰, 聖敎切當矣。 蓋此時務從仁政, 稍寬刑法, 以至囹圉空虛, 故能致周祚之綿遠, 而
文
·
景
之治, 比之三代矣。 上曰, 閣臣讀之。
丙肅
讀自天下大器也, 止理勢然也。 上曰, 釋義。
丙肅
釋義訖。 上曰, 文義奏之。
丙肅
曰,
賈誼
上疏一編, 無非逼切, 而至於此章, 所論之中,
湯
·
武
置天下於仁義禮樂, 累子孫數十世,
秦皇
置天下於刑罰法令, 子孫不過數世以泯滅, 此句語眞是後世之一大驗明效也。 蓋人主, 以德服人則敎化洽而民氣樂, 以力服人則煩劇切而民氣衰也, 取捨之間, 可不重歟? 上曰, 仁義禮樂, 所以導善也, 法令刑罰, 所以懲惡也。 若用仁義, 則民心皆善, 三代之治可期, 而刑罰無所施矣, 此所謂以德服人者也。 若用法令, 則人心煩劇, 思所以苟免, 禮樂不復可見, 而亡秦之俗復襲, 此所謂以力服人而終不可得也。
賈誼
之言, 美哉。
丙肅
曰, 聖敎至當矣。 上掩卷, 仍命史官就座。 又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丙戌二月二十七日二更, 上御
乾淸宮
。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趙臣熙
, 檢校待敎
閔丙肅
, 侍讀官
李在淳
, 檢討官
南廷綺
, 假注書
安孝濟
, 記注官...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