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고종 23년
1886년 (병술)
1월
2월
3월
4월
5월
6월
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135책(탈초본 2946책) 고종 23년 3월 30일 계해
1886년 光緖(淸/德宗) 12년
요목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30일
晴
行都承旨
閔泳韶
藥院進
。 行左承旨
金弘圭
緣故出
。 行右承旨
李起鎬
坐直
。 左副承旨
趙鍾弼
坐
。 右副承旨
李載允
坐直
。 同副承旨
金亮鉉
病
。 注書
李範大
病
沈在建
病
。 假注書
閔輔勳
遞直
二員未差。 事變假注書
白文行
仕
。
○ 上在
景福宮
。 停常參·經筵。
○ 上在
景福宮
。 停常參·經筵。
○ 藥房提調
趙秉鎬
, 副提調
閔泳韶
啓曰, 伏未審日間, 聖體若何, 寢睡·水剌之節, 何如? 臣等率諸御醫, 趁早入診, 詳察聖候爲宜。 大王大妃殿氣候何如, 王大妃殿氣候何如, 中宮殿氣候, 何如? 臣等不任區區伏慮, 敢來問安, 竝此仰稟。 答曰, 知道。 大王大妃殿·王大妃殿氣候一樣, 中宮殿氣候安順, 卿等不必入侍矣。 大王大妃殿·王大妃殿·中宮殿, 口傳問安。 答曰, 知道。 世子宮·世子嬪宮, 口傳問安。 答曰, 知道。
○ 藥房提調
趙秉鎬
, 副提調
閔泳韶
啓曰, 伏未審日間, 聖體若何, 寢睡·水剌之節, 何如? 臣等率諸御醫, 趁早入診, 詳察聖候爲宜。 大王大妃殿氣候何如, 王大妃殿氣候何如, 中宮殿氣候, 何如? 臣等不任區區伏慮, 敢來問安, 竝此仰稟。 答曰, 知道。 大王大妃殿·王大妃殿氣候一樣, 中宮殿氣候安順, 卿等不必入侍矣。 大王大妃殿·王大妃殿·中宮殿, 口傳問安。 答曰, 知道。 世子宮·世子嬪宮, 口傳問安。 答曰, 知道。
○
李起鎬
啓曰, 明日常參·經筵, 取稟。 傳曰, 停。
○
李起鎬
啓曰, 明日常參·經筵, 取稟。 傳曰, 停。
○ 又啓曰, 同副承旨
金亮鉉
, 今日不爲仕進, 卽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又啓曰, 同副承旨
金亮鉉
, 今日不爲仕進, 卽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傳于
李起鎬
曰, 禮房承旨馳詣
宗廟
·
景慕宮
, 奉審摘奸, 仍詣受香所, 奉審摘奸以來。
○ 傳于
李起鎬
曰, 禮房承旨馳詣
宗廟
·
景慕宮
, 奉審摘奸, 仍詣受香所, 奉審摘奸以來。
○ 傳于
李起鎬
曰, 新及第
林軒相
, 校理除授, 新及第
金若濟
·
洪嘉裕
, 竝副校理除授。
○ 傳于
李起鎬
曰, 新及第
林軒相
, 校理除授, 新及第
金若濟
·
洪嘉裕
, 竝副校理除授。
○ 吏曹, 校理單
林軒相
, 副校理二單,
金若濟
·
洪嘉裕
, 已上除授事, 承傳。
○ 吏曹, 校理單
林軒相
, 副校理二單,
金若濟
·
洪嘉裕
, 已上除授事, 承傳。
○
李起鎬
啓曰, 玉堂上下番俱空, 事甚未安。 應敎
閔宗植
, 別兼春秋進, 副應敎
金弼洙
內閣進, 新除授修撰
宋鍾協
, 卽爲牌招入直, 何如? 傳曰, 允。
○
李起鎬
啓曰, 玉堂上下番俱空, 事甚未安。 應敎
閔宗植
, 別兼春秋進, 副應敎
金弼洙
內閣進, 新除授修撰
宋鍾協
, 卽爲牌招入直, 何如? 傳曰, 允。
○ 傳于
李起鎬
曰, 藥院提調許遞, 前望單子入之。
○ 傳于
李起鎬
曰, 藥院提調許遞, 前望單子入之。
○ 內醫提調前望單子入之,
洪鍾軒
落點。
○ 內醫提調前望單子入之,
洪鍾軒
落點。
○ 傳于
李載允
曰, 別營使許遞,
完陵君李景宇
除授。
○ 傳于
李載允
曰, 別營使許遞,
完陵君李景宇
除授。
○ 內務府, 親軍別營使單
李景宇
。
○ 內務府, 親軍別營使單
李景宇
。
○
李載允
啓曰, 新除授親軍別營使
李景宇
, 卽爲牌招, 傳授虎符及傳令牌, 何如? 傳曰, 允。
○
李載允
啓曰, 新除授親軍別營使
李景宇
, 卽爲牌招, 傳授虎符及傳令牌, 何如? 傳曰, 允。
○ 假注書
閔泳敦
有頉, 代以
趙秉輯
爲假注書,
李埈鎔
有頉, 代以
洪嘉裕
爲假注書。
○ 假注書
閔泳敦
有頉, 代以
趙秉輯
爲假注書,
李埈鎔
有頉, 代以
洪嘉裕
爲假注書。
○ 傳于
李載允
曰, 行己鄙悖, 宅心陰祕, 興訛造訕, 無非樂禍之意, 聽聞甚駭, 不可仍置, 護軍
申桓
, 前兵使
鄭完默
, 前檢書官
吳友泳
, 竝遠惡島定配。
○ 傳于
李載允
曰, 行己鄙悖, 宅心陰祕, 興訛造訕, 無非樂禍之意, 聽聞甚駭, 不可仍置, 護軍
申桓
, 前兵使
鄭完默
, 前檢書官
吳友泳
, 竝遠惡島定配。
○ 傳于
李載允
曰, 傳敎遲滯之中官
李用善
, 從重推考。
○ 傳于
李載允
曰, 傳敎遲滯之中官
李用善
, 從重推考。
○ 傳于
李載允
曰, 公事遲滯之中官
吳泰煥
, 從重推考。
○ 傳于
李載允
曰, 公事遲滯之中官
吳泰煥
, 從重推考。
○
李起鎬
, 以議政府言啓曰, 卽見
平安
監司
南廷哲
所報, 則本道城餉小米十萬石, 卽緩急所需, 而其中五萬石, 年前京運
嶺
運後, 時存穀五萬石, 逐年分俵, 而每春分散, 更無餘儲, 疎虞莫甚, 此不可不自本營, 某樣措畫, 如數充完, 而有難擅便爲辭矣。 本道蕩還以後, 無他蓄積, 只有城餉名色, 而此亦告蹙, 疎虞之論, 果如報辭, 參酌民情, 漸次充備, 形止修啓事, 行會, 何如? 傳曰, 允。
○
李起鎬
, 以議政府言啓曰, 卽見
平安
監司
南廷哲
所報, 則本道城餉小米十萬石, 卽緩急所需, 而其中五萬石, 年前京運
嶺
運後, 時存穀五萬石, 逐年分俵, 而每春分散, 更無餘儲, 疎虞莫甚, 此不可不自本營, 某樣措畫, 如數充完, 而有難擅便爲辭矣。 本道蕩還以後, 無他蓄積, 只有城餉名色, 而此亦告蹙, 疎虞之論, 果如報辭, 參酌民情, 漸次充備, 形止修啓事, 行會,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議政府言啓曰, 卽見
平安
監司
南廷哲
狀啓, 則
寧遠
郡守
全龍九
, 實績多有可紀, 合施酬賞之典, 請令廟堂稟處矣。 城餉之漸次充完, 電桿之自行措辦, 實績優著, 誠極可尙, 待箇滿, 特令仍任, 以示朝家奬褒之意,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議政府言啓曰, 卽見
平安
監司
南廷哲
狀啓, 則
寧遠
郡守
全龍九
, 實績多有可紀, 合施酬賞之典, 請令廟堂稟處矣。 城餉之漸次充完, 電桿之自行措辦, 實績優著, 誠極可尙, 待箇滿, 特令仍任, 以示朝家奬褒之意,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內務府言啓曰, 卽見
江華
留守
李載元
狀啓, 則本營武士等昨秋都試, 今春固當如例合設, 而東作旁午, 赴擧妨農, 在所當念, 昨秋今春兩等都試及砲都試, 待秋合設事, 請令內務府稟旨分待矣。 農節赴試, 不無相妨, 依狀請退行,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內務府言啓曰, 卽見
江華
留守
李載元
狀啓, 則本營武士等昨秋都試, 今春固當如例合設, 而東作旁午, 赴擧妨農, 在所當念, 昨秋今春兩等都試及砲都試, 待秋合設事, 請令內務府稟旨分待矣。 農節赴試, 不無相妨, 依狀請退行,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戶曹言啓曰, 田賦考, 當爲修正以入, 而
江原道
年分冊, 因田結改修正之致, 尙未上來, 明日不得入呈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又以戶曹言啓曰, 田賦考, 當爲修正以入, 而
江原道
年分冊, 因田結改修正之致, 尙未上來, 明日不得入呈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又以奎章閣言啓曰, 明日, 卽
觀文閣
朔奉審日次, 而臣進詣擧行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又以奎章閣言啓曰, 明日, 卽
觀文閣
朔奉審日次, 而臣進詣擧行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又以奎章閣言啓曰, 直閣
金世基
疏批已下, 卽爲牌招入直,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奎章閣言啓曰, 直閣
金世基
疏批已下, 卽爲牌招入直,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奉常寺提調意啓曰, 祭享所用春等中脯三百六十三貼, 今三月三十日畢造, 而所入牛隻, 爲三十六首矣。 進上看品中脯二貼, 依定式封進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又以奉常寺提調意啓曰, 祭享所用春等中脯三百六十三貼, 今三月三十日畢造, 而所入牛隻, 爲三十六首矣。 進上看品中脯二貼, 依定式封進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又以侍講院言啓曰, 新除授行兼輔德
李承五
, 事當牌招, 而時値夜深, 待明朝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侍講院言啓曰, 新除授行兼輔德
李承五
, 事當牌招, 而時値夜深, 待明朝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李載允
, 以統理交涉通商事務衛門言啓曰, 副司果
宋伯玉
, 本衙門主事加差下, 令該曹口傳, 下批, 何如? 傳曰, 允。
○
李載允
, 以統理交涉通商事務衛門言啓曰, 副司果
宋伯玉
, 本衙門主事加差下, 令該曹口傳, 下批,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親軍營言啓曰, 本營郞廳
尹相衍
陞資代, 前判官
李根敎
差下, 仍令該曹, 口傳付軍職, 使之察任,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親軍營言啓曰, 本營郞廳
尹相衍
陞資代, 前判官
李根敎
差下, 仍令該曹, 口傳付軍職, 使之察任, 何如? 傳曰, 允。
○ 直閣
金世基
疏曰, 伏以臣於今月二十四日, 伏奉除旨, 以臣爲奎章閣直閣, 震慓惶愧, 鑽地未遑, 歷屢日而四大靡定。 第伏念臣, 孤而失學, 未奉過庭之訓, 懶無立志, 不合需世之用, 承藉先蔭, 發迹郞調, 妙年綰紱, 周流
兩湖
, 志願足矣, 涯分極矣。 匪意通籍, 周旋經幄, 涵濡雨露之澤, 依近日月之光, 每自循省, 螻蟻賤末, 無以仰答洪私, 則但當寄心虛舟, 斂迹名途, 以不報爲報, 卽臣斷斷自矢于中者, 而今者謬恩, 胡至於斯? 臣誠左右究而不得其說, 竊覸聖念特軫, 以臣爲世祿之裔, 姑且置之於淸切深嚴之地, 將以薰沐而成就之, 然臣之椎魯揜陋, 惟不克職。 思之居, 竟負我殿下至仁大德, 則奚但以過福致咎, 不衷招災, 是懼是怵已哉? 夫本閣掌故, 臣未嘗見知, 而河洛雲漢, 琬琰珪璋, 與宋
龍圖
·明
文淵
, 不啻比方, 故鴻儒名碩, 莫不逡巡退讓, 則又何敢張皇煩瀆, 都歸崇飾者哉? 召牌狎至, 典式莫越, 拚廉而肅, 冒昧暫膺, 而因仍蹲據, 諒非義分所可安, 玆敢疾聲仰籲。 伏乞聖明, 天地又父母, 憫恤之全成之, 刊改臣奎華之銜, 俾名選無䙝, 私諦獲妥, 千萬顒祝, 臣無任屛營祈懇之至。 答曰, 省疏具悉。 爾其勿辭察職。
○ 直閣
金世基
疏曰, 伏以臣於今月二十四日, 伏奉除旨, 以臣爲奎章閣直閣, 震慓惶愧, 鑽地未遑, 歷屢日而四大靡定。 第伏念臣, 孤而失學, 未奉過庭之訓, 懶無立志, 不合需世之用, 承藉先蔭, 發迹郞調, 妙年綰紱, 周流
兩湖
, 志願足矣, 涯分極矣。 匪意通籍, 周旋經幄, 涵濡雨露之澤, 依近日月之光, 每自循省, 螻蟻賤末, 無以仰答洪私, 則但當寄心虛舟, 斂迹名途, 以不報爲報, 卽臣斷斷自矢于中者, 而今者謬恩, 胡至於斯? 臣誠左右究而不得其說, 竊覸聖念特軫, 以臣爲世祿之裔, 姑且置之於淸切深嚴之地, 將以薰沐而成就之, 然臣之椎魯揜陋, 惟不克職。 思之居, 竟負我殿下至仁大德, 則奚但以過福致咎, 不衷招災, 是懼是怵已哉? 夫本閣掌故, 臣未嘗見知, 而河洛雲漢, 琬琰珪璋, 與宋...
○ 丙戌三月三十日二更, 上御
乾淸宮
。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李載允
, 直閣
金世基
, 檢討官
宋鍾協
, 假注書
閔輔勳
, 記注官
張益厚
, 別兼春秋
閔宗植
, 各持
綱目
第五卷, 以次進伏訖。 上曰, 史官分左右。 仍開卷。 上曰, 上番讀之。
鍾協
讀自臣竊聞, 止不能用也。 上曰, 釋義。
鍾協
釋義訖。 上曰, 文義奏之。
鍾協
曰,
魏尙
, 名將也, 在
雲中
, 軍市稅饗士卒, 私養錢饗賓客, 至於凶奴不敢近, 而文吏繩之, 賞不行而法必用, 由此觀之, 自古帝王, 親賢臣遠小人, 讒間不行然後, 國事正而治道隆矣。
馮唐
, 以一言, 赦
魏尙
而不得拜官, 此是
文帝
翕受之盛, 故
綱目
, 特書而美之也。 上曰,
漢文
, 恭儉爲治, 寬厚御下, 凡厥施措, 至矣盡矣, 而於
魏尙
之事, 賞不行罰作之, 有若聽讒, 然從諫如流, 謙抑如不能, 故
馮唐
, 以郞署小臣, 得魚水之契, 而盡言無隱, 若非
文帝
虛己受人, 則
唐
能如是乎? 由是觀之, 則君明然后臣直也。
鍾協
曰, 聖敎切當矣。 上曰, 參贊官讀之。
載允
讀自是日令唐, 止由此自絀。 上曰, 釋義。
載允
釋義訖。 上曰, 文義奏之。
載允
曰,
文帝
, 漢之明君也, 躬率儉約, 以德化人, 治道隆盛, 侔擬於周之
成
·
康
, 然猶有祀壇場增珪幣之詔, 未免爲薦神, 求福之擧, 似爲盛德之累矣。 上曰, 以
文帝
之治, 有祀壇場增珪幣之擧, 爲盛德之累者, 似或然矣。 至於祝釐祈福, 欲歸於百姓而不有於己, 且令祀宮致敬而已, 豈非謙讓之德, 卓越乎後世人君者哉?
載允
曰, 聖敎切當矣。 遠施而不求其報, 望祀而不祈其福, 此固先王至明之德, 而
文帝
增諸祀壇場珪幣之下, 有此無所祈於朕躬之詔, 其愛民一念, 藹然不已, 爲後世龜鑑, 伏願體念焉。 上曰, 閣臣讀之。
世基
讀自夏四月, 止封禪事。 上曰, 釋義。
世基
釋義訖。 上曰, 文義奏之。
世基
曰, 王者之治國平天下, 在乎得人, 而九重深嚴, 無由知草野之遺賢, 而雖虛懷納諫, 爲臣下者, 有難盡言, 故爲臣而直言極難也。
文帝
親策賢良, 而首求能直言極諫之士, 可見其求賢如渴, 從諫如流, 甚盛德也。 上曰, 人臣而最難者, 極諫也, 爲人君而好直言, 亦不易也, 故古者天子五人, 諸侯三人, 此蓋得人之謂也。
漢文
, 非但求直言極諫, 卽以
鼂錯
爲中大夫, 其好賢樂善, 不讓於古先王矣。
世基
曰, 聖敎切當矣。 昔
武王
, 有臣三千, 同心同德, 周室大治, 故王者爲治, 急於得人矣。 上掩卷, 仍命史官就座, 又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丙戌三月三十日二更, 上御
乾淸宮
。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李載允
, 直閣
金世基
, 檢討官
宋鍾協
, 假注書
閔輔勳
, 記注官
張益厚
, 別兼春秋
閔宗植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