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고종 23년
1886년 (병술)
1월
2월
3월
4월
5월
6월
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135책(탈초본 2955책) 고종 23년 12월 1일 〈기미〉
1886년 光緖(淸/德宗) 12년
요목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30일
晴
行都承旨
李承五
廚院進
。 行左承旨
李源逸
坐
。 右承旨
閔泳駿
廚院進
。 左副承旨
金永悳
緣故出
。 右副承旨
黃耆淵
坐直
。 同副承旨
閔丙承
坐直
。 注書 二員未差。 假注書
金翊洙
仕
郭琦
仕直
。 事變假注書
白文行
仕
。
○ 上在
景福宮
。 停常參·經筵。
○ 上在
景福宮
。 停常參·經筵。
○
李源逸
啓曰, 來初五日朝參日次, 而
崇陵
忌辰祭齋戒相値, 頉稟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李源逸
啓曰, 來初五日朝參日次, 而
崇陵
忌辰祭齋戒相値, 頉稟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又啓曰, 明日常參·經筵, 取稟。 傳曰, 停。
○ 又啓曰, 明日常參·經筵, 取稟。 傳曰, 停。
○ 傳于
李源逸
曰, 禮房承旨馳詣受香所, 奉審摘奸以來。
○ 傳于
李源逸
曰, 禮房承旨馳詣受香所, 奉審摘奸以來。
○
李源逸
啓曰, 翰林召試被筵當次人
李石榮
薦狀公事, 啓下矣。 令該曹口傳單付, 牌招入直, 何如? 傳曰, 允。
○
李源逸
啓曰, 翰林召試被筵當次人
李石榮
薦狀公事, 啓下矣。 令該曹口傳單付, 牌招入直, 何如? 傳曰, 允。
○ 吏曹口傳政事, 檢閱單
李石榮
。
○ 吏曹口傳政事, 檢閱單
李石榮
。
○ 兵曹口傳政事, 親軍別營單司馬單
宋伯玉
, 副司勇
趙性觀
·
閔健鎬
·
李敏秀
·
金益弘
·
趙秉鼎
, 以上竝單付。
○ 兵曹口傳政事, 親軍別營單司馬單
宋伯玉
, 副司勇
趙性觀
·
閔健鎬
·
李敏秀
·
金益弘
·
趙秉鼎
, 以上竝單付。
○
李源逸
, 以奎章閣言啓曰,
景慕宮望廟樓
, 今朔奉審, 無頉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李源逸
, 以奎章閣言啓曰,
景慕宮望廟樓
, 今朔奉審, 無頉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又以禮曹言啓曰, 謹稽謄錄, 則在前太室追上尊號時, 改題主一節, 不爲磨鍊矣。 今亦依此擧行乎? 敢稟。 傳曰, 依此磨鍊。
○ 又以禮曹言啓曰, 謹稽謄錄, 則在前太室追上尊號時, 改題主一節, 不爲磨鍊矣。 今亦依此擧行乎? 敢稟。 傳曰, 依此磨鍊。
○ 又以禮曹言啓曰, 今此太室追上尊號親上冊寶時, 王世子行禮之節, 依例磨鍊乎? 敢稟。 傳曰, 依例磨鍊。
○ 又以禮曹言啓曰, 今此太室追上尊號親上冊寶時, 王世子行禮之節, 依例磨鍊乎? 敢稟。 傳曰, 依例磨鍊。
○ 又以禮曹言啓曰, 來丁亥年元朝稱慶, 親上致詞·箋文·表裏于大王大妃殿時, 王世子行禮之節及親臨受賀時, 王世子進致詞·箋文·表裏行禮之節, 依例磨鍊乎? 敢稟。 傳曰, 依例磨鍊。
○ 又以禮曹言啓曰, 來丁亥年元朝稱慶, 親上致詞·箋文·表裏于大王大妃殿時, 王世子行禮之節及親臨受賀時, 王世子進致詞·箋文·表裏行禮之節, 依例磨鍊乎? 敢稟。 傳曰, 依例磨鍊。
○ 又以禮曹言曰, 來丁亥年正朝朝賀儀節, 當爲磨鍊, 而與稱慶陳賀相値矣。 謹稽謄錄, 則在前如此之時, 正朝朝賀, 以只進表裏磨鍊矣。 今亦依此擧行,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禮曹言曰, 來丁亥年正朝朝賀儀節, 當爲磨鍊, 而與稱慶陳賀相値矣。 謹稽謄錄, 則在前如此之時, 正朝朝賀, 以只進表裏磨鍊矣。 今亦依此擧行,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上號都監都提調意啓曰, 玉冊或以五簡爲一貼, 或以六簡爲一帖, 而謹考謄錄, 近年皆以七簡爲一貼矣。 今番則何以爲之乎? 敢稟。 傳曰, 七簡爲一貼。
○ 又以上號都監都提調意啓曰, 玉冊或以五簡爲一貼, 或以六簡爲一帖, 而謹考謄錄, 近年皆以七簡爲一貼矣。 今番則何以爲之乎? 敢稟。 傳曰, 七簡爲一貼。
○ 又以上號都監都提調意啓曰, 本都監各房, 今日始役, 郞廳·監造官中一員, 依例入省記, 輪回上直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又以上號都監都提調意啓曰, 本都監各房, 今日始役, 郞廳·監造官中一員, 依例入省記, 輪回上直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黃耆淵
, 以漢城府言啓曰, 年終獻民數, 京中及
八道
戶口摠數, 每年十二月初一日抄錄入啓, 卽不易之定式, 而
平安道
·
咸鏡北道按撫營
民數, 尙不上來, 京中及各道民數, 不得修正入啓, 極爲悚惶。 獻民數事體, 何等重大, 而如是疎忽, 事甚未安。 該道道臣, 爲先推考擧行, 營吏卽爲捉上嚴繩, 民數成冊, 別定監色, 罔夜上來之意, 發關申飭, 待齊到後, 竝與各道民數, 同爲入啓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
黃耆淵
, 以漢城府言啓曰, 年終獻民數, 京中及
八道
戶口摠數, 每年十二月初一日抄錄入啓, 卽不易之定式, 而
平安道
·
咸鏡北道按撫營
民數, 尙不上來, 京中及各道民數, 不得修正入啓, 極爲悚惶。 獻民數事體, 何等重大, 而如是疎忽, 事甚未安。 該道道臣, 爲先推考擧行, 營吏卽爲捉上嚴繩, 民數成冊, 別定監色, 罔夜上來之意, 發關申飭, 待齊到後, 竝與各道民數, 同爲入啓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 吏曹啓目粘連, 觀此別兼春秋
李貞稙
上疏, 則以爲臣叔父臣
承五
, 見帶都承旨矣。 臣所帶別兼春秋之銜, 在法當遞, 伏乞聖明, 俯垂鑑諒, 照例鐫改, 以存公格亦爲白有臥乎所, 史官春秋, 例不得減下, 都承旨
李承五
所帶春秋館修撰官之銜, 今姑減下, 何如? 判付。 啓, 依允。
○ 吏曹啓目粘連, 觀此別兼春秋
李貞稙
上疏, 則以爲臣叔父臣
承五
, 見帶都承旨矣。 臣所帶別兼春秋之銜, 在法當遞, 伏乞聖明, 俯垂鑑諒, 照例鐫改, 以存公格亦爲白有臥乎所, 史官春秋, 例不得減下, 都承旨
李承五
所帶春秋館修撰官之銜, 今姑減下, 何如? 判付。 啓, 依允。
○ 副提學
洪淳馨
疏曰, 伏以, 太室闡烈, 長樂颺徽, 玉牋金簡, 隆典將擧, 凡百有位, 胥慶以祝, 亞歲王庭, 公卿會議, 玉署之長, 例當與聞。 廼者銓剡, 謬及於無似賤臣, 至蒙恩點, 庚牌宣召, 促臣參坐, 事體至重, 義分是怵, 顚倒出肅, 而退伏思惟, 顔騂背汗, 措躬無地。 夫人臣仕宦於熙朝, 流品庶秩之倖占冒據, 猶爲逡巡退讓, 矧此堂堂淸要之地, 衮職有闕, 則補綴之, 廈氈顧問, 則啓沃之, 苟非籍囿之詞英, 藝林之儒宗, 則莫宜居之。 必其人通經博古, 孄章修辭, 如古之祕書直學士, 龍床虬漏, 講周冕殷輅之制, 鳳閣蓮燭, 演漢冊唐綸之義, 責任緊重, 地望逈峻, 視侍讀檢討之列, 其選嚴重, 寧曠不備, 而有或値事擇授, 尤有所顧名而難愼。 若臣本末, 淵鑑畢燭, 而才本庸鈍, 性又疎懶, 以學則未通章句, 以藝則莫辦書數, 重以早通文籍, 偏被天眷, 依近末光, 騫翥亨衢, 罔非冥墑驟躐, 而縹緗之秩, 全抛笆籬, 研槧之工, 亦屬筌蹄, 凡惟翰墨之司, 無以供奉從事矣。 今乃裒然據一館長席, 恬然若擔夯職事, 是欺天也, 欺心也, 其爲聖簡之累, 名器之玷, 果不淺淺焉爾。 且念臣祖先以來, 奕世趾美, 亦膺是職, 以臣之無能爲役, 徒諉榮觀之爲可襲, 不知忝墜之爲可懼, 則玆豈非自貽伊戚於身家之計哉? 庸是惶懼, 歷日愈滋, 敢控衷懇, 仰瀆崇嚴。 伏乞天地父母, 憫之恤之, 亟遞臣瀛館之銜, 以爲重官方安私分焉云云。 答曰, 省疏具悉。 所請依施。
○ 副提學
洪淳馨
疏曰, 伏以, 太室闡烈, 長樂颺徽, 玉牋金簡, 隆典將擧, 凡百有位, 胥慶以祝, 亞歲王庭, 公卿會議, 玉署之長, 例當與聞。 廼者銓剡, 謬及於無似賤臣, 至蒙恩點, 庚牌宣召, 促臣參坐, 事體至重, 義分是怵, 顚倒出肅, 而退伏思惟, 顔騂背汗, 措躬無地。 夫人臣仕宦於熙朝, 流品庶秩之倖占冒據, 猶爲逡巡退讓, 矧此堂堂淸要之地, 衮職有闕, 則補綴之, 廈氈顧問, 則啓沃之, 苟非籍囿之詞英, 藝林之儒宗, 則莫宜居之。 必其人通經博古, 孄章修辭, 如古之祕書直學士, 龍床虬漏, 講周冕殷輅之制, 鳳閣蓮燭, 演漢冊唐綸之義, 責任緊重, 地望逈峻, 視侍讀檢討之列, 其選嚴重, 寧曠不備, 而有或値事擇授, 尤有所顧名而難愼。 若臣本末, 淵鑑畢燭, 而才本庸鈍, 性又疎懶, 以學則未通章句, 以藝則莫辦書數, 重以早通文籍, 偏被天眷, 依近末光, 騫翥亨衢, 罔非冥墑驟躐, 而縹緗之秩, 全抛笆籬, 研槧之工, 亦屬筌...
○ 丙戌十二月初一日二更, 上御
興福殿
。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閔丙承
, 侍讀官
李敏英
, 檢討官
金若濟
, 檢校待敎
鄭寅昇
, 假注書
郭琦
, 記事官
趙衡夏
·
李石榮
, 各持
綱目
第六卷, 以次進伏訖。 上曰, 史官分左右。 仍開卷。 上曰, 上番讀之。
敏英
讀自廣與不識, 止鮮不覆亡哉。 上曰, 釋義。
敏英
釋義訖。 上曰, 文義奏之。
敏英
曰,
李
主略·
程
主嚴, 皆與士卒同甘苦, 以得衆心爲本。 故未嘗一敗, 將兵之道, 奚獨然? 治民之要, 亦如此。 伏願殿下, 懋哉懋哉。 上曰, 論此兩人之優劣,
程
云嚴多於
李
之略然, 大抵爲將之道, 徒威而不以惠, 則亦有一偏之失, 必須威惠巽行, 然后可謂善用兵也。
敏英
曰, 聖敎切當矣。 上曰, 下番讀之。
若濟
讀自夏四月, 止更來言神事矣。 上曰, 釋義。
若濟
釋義訖。 上曰, 文義奏之。
若濟
曰,
武帝
, 漢之四百年英傑之主, 而暫爲蔽於方士之術, 如日月之遮片雲。 及其
汾水
秋風悔心之後, 改過復聰, 日月之明更新。 伏願殿下體念焉。 上曰, 策賢良而擧孝廉, 文治之美者也。 祠畤竈而求神仙, 疵政之大者也。 予嘗觀漢史至此, 未嘗不一興起而一嗟歎也。 欲致俊乂之士, 親策文學, 此則可以取法也, 浪求虛無之仙, 妨害國事, 此則可以監戒也。
若濟
曰, 聖敎至當矣。 上曰, 參贊官讀之。
丙承
讀自立太一祠, 止擊之便。 上曰, 釋義。
丙承
釋義訖。 上曰, 文義奏之。
丙承
曰, 天子之兵, 有征無伐, 遣間誘擊, 便是僥倖之計也。 設使
王恢
立功, 猶不過詭愚獲禽, 難免後世之譏。 況蔑效殺身, 豈勝慨歎乎? 上曰, 古昔聖王之待夷狄也, 侵盜邊境, 則敺之而已。 至於
武帝
, 始事窮黷, 甚非所取。 且其時匈奴初和, 秪可以德撫之, 不宜以兵臨之, 而見賣於
莊王
輩之利誘, 妄率動兵, 豈有取勝之理乎?
丙承
曰, 不聽
安國
之言, 甚可惜也。 上曰, 閣臣讀之。
寅昇
讀自
韓安國
曰, 止勿擊便。 上曰, 釋義。
寅昇
釋義訖。 上曰, 文義奏之。
寅昇
曰, 夫兵者, 出於不得已也。 雖有戰勝攻取之萬全良策, 難以輕擧。 今此
武帝
之用兵, 專以詭詐, 恃其徼幸, 而終至於無功, 實昧用兵之道。 上曰,
高帝
平城
之辱, 豈不忿怒也? 特以私怨細故, 不欲輕動天下之兵也, 豁達大度, 固當如是。
安國
之言, 果是矣。
寅昇
曰, 聖敎至當矣。 上掩卷。 仍命史官就座, 又命退諸臣。 以次退出。
○ 丙戌十二月初一日二更, 上御
興福殿
。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閔丙承
, 侍讀官
李敏英
, 檢討官
金若濟
, 檢校待敎
鄭寅昇
, 假注書
郭琦
, 記事官
趙衡夏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