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고종 35년
1898년 (무술)
1월
2월
3월
윤3월
4월
5월
6월
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139책(탈초본 3100책) 고종 35년 8월 19일 경자 [양력10월4일]
1898년 光武 2년 光緖(淸/德宗) 24년
요목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晴
卿
金奭鎭
。 丞
李鍾翊
金思濬
趙秉聖
李承淵
。 郞
趙善九
李肇榮
李種完
宋鍾民
入直
。
○ 上在
慶運宮
。
○ 上在
慶運宮
。
〈○〉
太醫院都提調·卿·少卿持粟米飮來待矣。 奉旨, 封入。
〈○〉
太醫院都提調·卿·少卿持粟米飮來待矣。 奉旨, 封入。
〈○〉
太醫院口傳奏曰,
景孝殿
朝上食·晝茶禮·夕上食親行, 已有成命, 而三周祭隔宵, 聖懷雖欲伸情禮, 聖體調攝之餘, 連次勞動, 恐有違於節宣之方, 睿候調攝中, 觸冒勞動, 諸節易致受損, 尤不勝悶迫, 玆敢相率仰籲。 伏乞亟寢成命, 千萬顒祝, 惶恐敢奏。 答曰, 知道。 卿等之懇旣如此, 晝茶禮當親行, 而朝夕上食, 遣議政擧行, 百官入參, 東宮行禮, 勿爲磨鍊。
〈○〉
太醫院口傳奏曰,
景孝殿
朝上食·晝茶禮·夕上食親行, 已有成命, 而三周祭隔宵, 聖懷雖欲伸情禮, 聖體調攝之餘, 連次勞動, 恐有違於節宣之方, 睿候調攝中, 觸冒勞動, 諸節易致受損, 尤不勝悶迫, 玆敢相率仰籲。 伏乞亟寢成命, 千萬顒祝, 惶恐敢奏。 答曰, 知道。 卿等之懇旣如此, 晝茶禮當親行, 而朝夕上食, 遣議政擧行, 百官入參, 東宮行禮, 勿爲磨鍊。
〈○〉
侍講院口傳啓曰,
景孝殿
朝上食·晝茶禮·夕上食親行, 已有成命, 而三周祭隔宵, 睿孝雖欲伸誠禮, 調攝中, 觸冒勞動, 諸節易致受
〈損〉
, 區區下情, 伏切悶迫, 玆敢相率仰籲。 伏乞亟許還寢, 千萬顒祝, 惶恐敢啓。 答曰, 知道。 已有大朝處分矣。
〈○〉
侍講院口傳啓曰,
景孝殿
朝上食·晝茶禮·夕上食親行, 已有成命, 而三周祭隔宵, 睿孝雖欲伸誠禮, 調攝中, 觸冒勞動, 諸節易致受
〈損〉
, 區區下情, 伏切悶迫, 玆敢相率仰籲。 伏乞亟許還寢, 千萬顒祝, 惶恐敢啓。 答曰, 知道。 已有大朝處分矣。
〈○〉
太醫院口傳奏曰,
景孝殿
三周祭, 今將親行, 而俄於晝茶禮行禮, 勞動旣多, 又復寢夜將事, 尤有違於節宣保嗇之方, 睿候調攝中, 觸冒勞動, 諸節易致受損, 區區下情, 益不勝悶迫之至, 玆敢相率仰籲。 伏乞特命攝行, 庸副顒祝之忱焉, 惶恐敢奏。 答曰, 知道。 卿等之懇, 縱復如此, 情理不可不伸, 朕當親行, 太子宮雖在調攝中, 情禮莫遏, 不可無一哭, 亞獻之節, 勿爲磨鍊, 以望哭爲之。
〈○〉
太醫院口傳奏曰,
景孝殿
三周祭, 今將親行, 而俄於晝茶禮行禮, 勞動旣多, 又復寢夜將事, 尤有違於節宣保嗇之方, 睿候調攝中, 觸冒勞動, 諸節易致受損, 區區下情, 益不勝悶迫之至, 玆敢相率仰籲。 伏乞特命攝行, 庸副顒祝之忱焉, 惶恐敢奏。 答曰, 知道。 卿等之懇, 縱復如此, 情理不可不伸, 朕當親行, 太子宮雖在調攝中, 情禮莫遏, 不可無一哭, 亞獻之節, 勿爲磨鍊, 以望哭爲之。
〈○〉
侍講院口傳啓曰,
景孝殿
三周祭, 今將親行, 而睿孝, 雖欲行禮, 侵夜將事, 調攝中觸冒勞動, 諸節易致受損, 區區下情, 益不勝悶迫之至, 玆敢相率仰籲。 伏乞特許攝行, 庸副顒祝之忱, 惶恐敢啓。 答曰, 知道。 已有大朝處分, 只行望哭之禮, 而予小子, 今日情禮, 未可曰少伸, 彌增罔極也。
〈○〉
侍講院口傳啓曰,
景孝殿
三周祭, 今將親行, 而睿孝, 雖欲行禮, 侵夜將事, 調攝中觸冒勞動, 諸節易致受損, 區區下情, 益不勝悶迫之至, 玆敢相率仰籲。 伏乞特許攝行, 庸副顒祝之忱, 惶恐敢啓。 答曰, 知道。 已有大朝處分, 只行望哭之禮, 而予小子, 今日情禮, 未可曰少伸, 彌增罔極也。
〈○〉
詔曰, 命從二品
閔啓鎬
爲宮內府特進官。 詔曰, 命正二品
李鎬翼
·
李正魯
·
金宗漢
爲中樞院一等議官, 命宮內府特進官
閔啓鎬
, 任侍從院侍從
李鍾翊
, 任秘書院丞
閔泳琦
, 任皇太子妃宮大夫
閔京鎬
, 秘書院丞
閔泳琦
兼任掌禮院掌禮, 任中樞院一等議官,
李鎬翼
·
李正魯
·
金宗漢
, 任中樞院二等議官,
洪祐相
·
尹相澈
·
金聲遠
, 任中樞院三等議官,
李範弘
·
安喆壽
·
張錫藎
。
〈○〉
詔曰, 命從二品
閔啓鎬
爲宮內府特進官。 詔曰, 命正二品
李鎬翼
·
李正魯
·
金宗漢
爲中樞院一等議官, 命宮內府特進官
閔啓鎬
, 任侍從院侍從
李鍾翊
, 任秘書院丞...
〈○〉
中樞院一等議官
李乾夏
疏曰, 伏以臣, 待罪
湖
臬, 二朞而歸, 夷考績庸, 一籌蔑效, 才不從心, 未酬圖報之願, 老且淹病, 仍伏寂寞之鄕, 居常愧恧, 若無所容, 頃緣公納之中滯, 至被法庭之鉤覈, 與受自有其人, 推納幸無欠款, 事卽歸正, 縱荷寬縱之恩, 恥將焉洗? 秪切忸怩之忱, 苟究其由, 莫非臣昏錯不飭之致也。 自訟愆辜, 復何怨尤? 不意恩旨遽降, 授臣中樞之任, 臣雙擎九頓, 惶霣震越, 繼之以感淚被面。 噫, 臣雖無常濫躋, 則曾是列卿, 賤年則已近七旬, 而纔經一藩, 疵纇隨露, 僨溺昌披, 一至於此, 孤負聖簡, 貽辱朝廷, 復何可抗顔仕塗, 不顧唾罵乎? 滌瑕甄錄, 特垂記簪之眷, 撫躬反省, 實無進身之望, 廉防莫嚴, 情跡愈蹙, 玆敢不避猥越, 仰瀆崇嚴。 伏乞聖明, 俯賜鑑諒, 亟遞臣現帶職名, 仍治臣不職之咎, 以肅皇綱, 以安微分焉云云。 奉旨, 省疏具悉。 往事何必爲引? 卿其勿辭行公。
〈○〉
中樞院一等議官
李乾夏
疏曰, 伏以臣, 待罪
湖
臬, 二朞而歸, 夷考績庸, 一籌蔑效, 才不從心, 未酬圖報之願, 老且淹病, 仍伏寂寞之鄕, 居常愧恧, 若無所容, 頃緣公納之中滯, 至被法庭之鉤覈, 與受自有其人, 推納幸無欠款, 事卽歸正, 縱荷寬縱之恩, 恥將焉洗? 秪切忸怩之忱, 苟究其由, 莫非臣昏錯不飭之致也。 自訟愆辜, 復何怨尤? 不意恩旨遽降, 授臣中樞之任, 臣雙擎九頓, 惶霣震越, 繼之以感淚被面。 噫, 臣雖無常濫躋, 則曾是列卿, 賤年則已近七旬, 而纔經一藩, 疵纇隨露, 僨溺昌披, 一至於此, 孤負聖簡, 貽辱朝廷, 復何可抗顔仕塗, 不顧唾罵乎? 滌瑕甄錄, 特垂記簪之眷, 撫躬反省, 實無進身之望, 廉防莫嚴, 情跡愈蹙, 玆敢不避猥越, 仰瀆崇嚴。 伏乞聖明, ...
〈○〉
中樞院一等議官
李容稙
疏曰, 伏以皇天祖宗, 陰騭默佑, 玉度睿候, 不日康復, 輪直已撤, 縟儀將擧, 歡忭慶祝, 曷有其極? 仍竊伏念今此議院之實施, 無乃不失先王之成憲, 參互各國之新式, 使我政治, 日進文明之本義也歟? 夫膺是任, 非學識高明, 才猷宏遠, 通古達今, 權衡時宜, 爲世所推望者, 莫可擬議也, 審矣。 以臣愚騃, 毫無近似, 而冒據匪據, 已閱四箇月于玆, 楦麟軒鶴之嘲, 尙矣。 苟充其數, 虛縻其職, 徒足以捐廉恥妨賢路而已, 習慣舊聞, 全昧新法, 亦足以累聖簡招物議而已, 初無所補於政治之萬一, 何哉? 假使臣有一得之見, 雖欲出謀發慮, 內修德政, 外禦隣侮之策, 富强治平, 自主獨立之術, 朝夕講論, 期有實效, 然事務章程, 尙不得見, 何哉? 古語云, 有言責者, 不得其職則去, 不得其職, 猶可言去, 況不稱其職, 不知其職者乎? 雖無人言, 臣實自愧, 是爲臣必遞之義也, 故玆敢仰瀆崇嚴。 伏乞皇上, 亟遞臣議官之銜, 以謝人言, 以重公器焉云云。 奉旨, 省疏具悉。 卿其勿辭行公。
〈○〉
中樞院一等議官
李容稙
疏曰, 伏以皇天祖宗, 陰騭默佑, 玉度睿候, 不日康復, 輪直已撤, 縟儀將擧, 歡忭慶祝, 曷有其極? 仍竊伏念今此議院之實施, 無乃不失先王之成憲, 參互各國之新式, 使我政治, 日進文明之本義也歟? 夫膺是任, 非學識高明, 才猷宏遠, 通古達今, 權衡時宜, 爲世所推望者, 莫可擬議也, 審矣。 以臣愚騃, 毫無近似, 而冒據匪據, 已閱四箇月于玆, 楦麟軒鶴之嘲, 尙矣。 苟充其數, 虛縻其職, 徒足以捐廉恥妨賢路而已, 習慣舊聞, 全昧新法, 亦足以累聖簡招物議而已, 初無所補於政治之萬一, 何哉? 假使臣有一得之見, 雖欲出謀發慮, 內修德政, 外禦隣侮之策, 富强治平, 自主獨立之術, 朝夕講論, 期有實效, 然事務章程, 尙不得見, 何哉? 古語云, 有言責者, 不得其職則去, 不得其職, 猶可言去, 況不稱其職, 不知其職者乎? 雖無人言, 臣實自愧, 是爲臣必遞之義也,...
〈○〉
中樞院一等議官
李宗稙
疏曰, 伏以惟天惟祖宗, 陰隲默佑, 玉度睿候, 不日康復, 賀儀將擧, 臣民慶祝。 仍伏念臣, 荷蒙皇恩, 待罪
萊
·
釜
, 以若謏陋, 全不曉事, 蚤晩良貝, 拱手而竢, 果因外使之交接, 乃有傳說之爽實, 外部論警, 至於免官, 臣誠惶恧靡措, 蹙伏自訟, 日月未幾, 授臣以議官, 不知有罪如臣, 何以得此? 感激居先, 不遑他顧, 時値萬壽聖節, 冒沒趨班, 少伸微忱, 而苟使臣言行素孚於當世, 僥濫不渝於常分, 則人之索瘢, 胡至此極? 臣不必呶呶辨明, 而淵鑑庶似垂燭矣。 臣若不能自返, 以已膺爲當膺, 夤緣恬有, 則安知他日? 又無昨月
[擦拳]
跋疐, 此臣所以大懼者也。 玆敢略具短籲, 冒悚自劾。 伏乞聖上, 察臣自靖之義, 鐫改臣職, 亟命有司, 勘臣未盡勘之律, 以昭法紀, 以安微分焉。 臣無任云云。 奉旨, 省疏具悉。 往來
[事]
何必爲引? 卿其勿辭行公。
〈○〉
中樞院一等議官
李宗稙
疏曰, 伏以惟天惟祖宗, 陰隲默佑, 玉度睿候, 不日康復, 賀儀將擧, 臣民慶祝。 仍伏念臣, 荷蒙皇恩, 待罪
萊
·
釜
, 以若謏陋, 全不曉事, 蚤晩良貝, 拱手而竢, 果因外使之交接, 乃有傳說之爽實, 外部論警, 至於免官, 臣誠惶恧靡措, 蹙伏自訟, 日月未幾, 授臣以議官, 不知有罪如臣, 何以得此? 感激居先, 不遑他顧, 時値萬壽聖節, 冒沒趨班, 少伸微忱, 而苟使臣言行素孚於當世, 僥濫不渝於常分, 則人之索瘢, 胡至此極? 臣不必呶呶辨明, 而淵鑑庶似垂燭矣。 臣若不能自返, 以已膺爲當膺, 夤緣恬有, 則安知他日? 又無昨月<...
〈○〉
前承旨
李㝡榮
疏曰, 伏以臣, 我朝獨立之會, 以忠國之誠, 特成協會, 而以雪
南漢
之羞恥, 只爲本國自主之權矣。 近日會員, 切不以此爲議, 但以朝廷能爲誹訕, 欲除莫嚴近侍, 直諫之臣, 每多大皇帝陛下語逼之境, 是豈臣子之口氣, 豈謂臣子之分義耶? 向日
趙秉式
·
閔種默
·
鄭洛鎔
言之, 我朝一品之宰臣, 皇命以外, 不可招致, 而以若民人等, 何敢呼來斤
[斥]
去, 亦何知爻象昌皮又至?
李容翊
縱有論說之紛紜, 然旣以政府處斷, 上奏爲議, 則以待乎政府之裁處, 可也。 此何不爲? 又作會黨數千名, 會員中摠大
[代]
委員
崔廷植
曰, 吾往
李容翊
家, 見其前後文蹟, 則證據昭然有之, 可謂的確, 然吾輩則初無證據, 何可防責? 大皇帝陛下以爲裁辨可也云云。 然則我政府大臣至公無私之廷議, 因歸無用, 奚如是語逼之甚哉? 若此不已, 則國法頹弛, 民習駭然, 臣聞此言, 毛骨聳然, 非但臣一身之憤惋, 全國臣民之擧皆痛憤也。 此會中
鄭喬
曰,
趙秉式
·
李容翊
小小之事, 如是未決, 則來頭大事, 何以決定? 其言又到此境, 渠之所謂大件事, 指何以爲言耶? 且以
松都
·
平壤
之地, 欲設此會, 然則京外蠢民, 沒入其中, 來蔽難遏, 今以此會, 因爲置之, 言念國事, 將不至
[知]
何境, 故臣不避猥鉞
[猥越]
之誅, 敢陳短章。 伏願陛下, 廓揮乾斷, 卽罷此會, 但置獨立自主之義, 嚴禁會民浮雜之亂, 以
崔廷植
·
鄭喬
等, 一治政府凌滅之罪, 一治皇上語逼之罪, 朝綱不絶, 民權黨永罷焉。 臣無任云云。 奉旨, 省疏具悉。
〈○〉
前承旨
李㝡榮
疏曰, 伏以臣, 我朝獨立之會, 以忠國之誠, 特成協會, 而以雪
南漢
之羞恥, 只爲本國自主之權矣。 近日會員, 切不以此爲議, 但以朝廷能爲誹訕, 欲除莫嚴近侍, 直諫之臣, 每多大皇帝陛下語逼之境, 是豈臣子之口氣, 豈謂臣子之分義耶? 向日
趙秉式
·
閔種默
·
鄭洛鎔
言之, 我朝一品之宰臣, ...
〈○〉
前主事
康洪大
等疏曰, 伏以臣等, 俱以遐遠蹤跡, 瓦礫之姿, 樗散之材, 何敢有言於政令之間? 鄒經云, 矢人猶恐不傷人, 函人猶恐傷人, 世皆矢人, 則人無完人, 亦有函人, 則人必得全, 臣等請爲函人, 欲全人物, 伏惟聖明澄察猛省焉。 凡於天下, 人孰無過, 改則爲善, 今所謂獨立會人, 彰人前過, 逐出大臣, 萬人瞻聆, 語逼至尊, 十字衕街, 呼漢元老, 竊伏想就中, 或有沒覺者, 聞風以從, 或有謀陷者, 伺隙而起, 有此悖妄之說, 又有此虛無之說, 大抵會人, 常稱曰二千萬口, 皆爲同胞, 若有一人之所失, 則乃二千萬口之失也。 逐出大臣,
〈不〉
啻曰一人之辱也, 乃一朝廷之辱也, 是可曰民習乎? 竊伏念會人之衆, 未必盡善也。 參會之
徐載弼
, 倘非甲午以前之賊, 國家之罪魁,
安駉壽
, 亦非昨日之會長耶?
南
閫貪贓之
尹雄烈
, 會中, 緣何以掩匿其過,
水原
惹鬧之
鄭喬
, 恬不知愧, 而扼腕於會中, 甲申竄配之
安寧洙
, 冒居司法之委員, 拍掌而裁人長短, 開口而辨人長短者, 擧何面目也? 此豈非恕己則昏, 責人之明者乎? 且以前局長
李容翊
事言之, 誤聽雜人之言, 起此不當之訟, 其誣陷之說曰爲
南
兵使時, 符同本郡鄕人
趙鳳元
·
趙基卨
, 勒捧鄕錢, 又有黃金轎之事云。 蓋閫職, 只管軍務, 不關於民邑事也, 而已至於鄕斂之事, 有何干涉乎? 本郡襟鄕案更修事,
趙鳳元
·
趙基卨
, 與諸鄕發論, 每名十兩五錢式收刷爲計, 自本郡力不能壓民, 屢呈議送, 自巡營許給矣。 乃有鄕鬧, 故所謂鄕斂錢, 卽爲勿施襟鄕案, 至於燒火焉。 本郡人
張丙哲
者, 素以靡室靡家之人, 出沒京鄕, 無賴挾雜, 受囑於鄕任, 不知該郡鄕撓之裏許, 將出黃金龍頭轎之事, 雖至擧烽火之境, 乃到拿覈王府之場, 妥當無根之說,
張漢
卽爲逃躱, 以鄕斂一款, 監兵使俱爲定配勘處, 已爲盪滌罪案, 今勿
[忽]
有惹起前事, 則豈有一事再勘之理乎? 其後更莅
南
兵營, 軍功治績, 亘古難再, 兵謠民頌,
南
·
北
第一, 故民爲萬人傘, 而卽爲禁斷, 則乃以萬人屛爲之, 且有處處去思之碑, 十有餘載, 歌吟不絶, 其曰
永興
府使時藥丸代錢萬餘兩立本, 而拔本, 或出鄕任帖, 或出本錢, 且該郡開礦, 掘人塚墓者, 爲數三處, 且田畓價不給而勒採云, 蓋藥丸錢事, 該郡本無藥丸錢, 乃有藥丸庫也。 自幾十年以來, 藥庫所任輩, 暗自弄奸, 藥丸盡歸烏有? 故監任處, 逐年徵捧, 爲四千餘兩, 立本於民間, 尙有民頌矣。 鄕帖之說, 民冤之事, 實出虛無孟浪之中, 新章程云, 墳墓五十步, 無礙開礦, 亦恐有民怨, 更以百步爲定, 此是京鄕所共知也。 且以三處掘塚論之, 爲人先山, 必有子孫, 若有冤掘, 在其時, 何不呈官? 今爲十三年後, 借協會之力, 欲爲伸冤乎? 此必是私嫌者謀陷之說也。 且田畓價不給云者, 凡於採金田土賣買之事, 都在於別將稅監德隊之所管, 自官但收稅金而已, 實有是事, 則民何不呈官乎? 此亦虛誕無據之說, 其曰錢貨之不造元貨, 而只造銅白貨, 有害於通商, 物價騰踊云, 蓋元貨之不造, 以資本之不足, 姑未爲造, 先爲銅白貨之造者是也。 其曰
淮陽
·
麟蹄
等地, 稱以圃蔘, 抑奪民圃,
李洛汝
等十四人處, 四千兩討索云者, 蓋蔘圃委員
尹相弼
之派送, 在於昨年七月, 而
李容翊
則初不知面, 初無相關者也。 其曰
松都
黃永奎
蔘一百八十間勒奪云, 蓋
黃
民蔘三十五次, 定價三千五百兩出給之文蹟, 昭然可據, 證參自在, 豈曰勒奪乎? 以若無根之說, 不當之事, 把作四五條件, 構虛捏無, 論說於協會, 呈訴於法部, 引人前過, 陷人不辜, 皆非光明正大之事, 伏惟陛下, 以雨露之滋, 蕩滌滓穢, 日月之明, 昭赦白過, 雷霆之威, 制斷强梗, 尺朽之材, 瑕疵之玉, 皆棄短而取長, 凡諸舍生商氣之類, 包容於恢廓寬恕之度內, 大赦維新之化, 足與天地神人, 相孚感, 而所謂忠君愛國之士, 念體下之仁, 詔下於政府及會館, 勿追旣往之過, 而各勉自新之道, 政府責成之臣, 勿復會民, 任意論斷裁處, 以重朝體, 以安朝臣, 雖有裁可已下之公文, 乞寢成命, 使左右無猜疑, 內外無嫌避, 共泳於陽春無私之澤, 事務幸甚。 臣等無任云云。 奉旨, 省疏具悉。 所陳甚猥屑矣。
〈○〉
前主事
康洪大
等疏曰, 伏以臣等, 俱以遐遠蹤跡, 瓦礫之姿, 樗散之材, 何敢有言於政令之間? 鄒經云, 矢人猶恐不傷人, 函人猶恐傷人, 世皆矢人, 則人無完人, 亦有函人, 則人必得全, 臣等請爲函人, 欲全人物, 伏惟聖明澄察猛省焉。 凡於天下, 人孰無過, 改則爲善, 今所謂獨立會人, 彰人前過, 逐出大臣, 萬人瞻聆, 語逼至尊, 十字衕街, 呼漢元老, 竊伏想就中, 或有沒覺者, 聞風以從, 或有謀陷者, 伺隙而起, 有此悖妄之說, 又有此虛無之說, 大抵會人, 常稱曰二千萬口, 皆爲同胞, 若有一人之所失, 則乃二千萬口之失也。 逐出大臣,
〈不〉
啻曰一人之辱也, 乃一朝廷之辱也, 是可曰民習乎? 竊伏念會人之衆, 未必盡善也。 參會之
徐載弼
〈○〉
前參奉
盧相旭
等疏曰, 伏以臣等, 遐土賤品, 學昧時措, 跡涉疎遠, 固不足與聞國計, 然至於事關君父之大義, 則彝性所在, 不容泯默, 玆敢冒瀆宸嚴, 惟聖明察焉。 臣等聞今番之獄, 皆出於陛下之心腹, 私自憤歎曰, 聖躬之孤危, 一至斯也。 亟沐浴請討, 而姑以事未瑩跡未著, 雖於先事輕發, 側聽有日, 及見所謂靑年愛國會匿名印刷書, 辭意絶悖, 可見無將之心, 聖度天大, 雖欲包荒, 若委之浮訛而勿問, 則適售奸凶掩跡之計也。 亦安知此輩轉益無忌, 竟危宗祀哉? 嗚乎, 乙未以來臣等, 卽猶無母之子也。 獨賴君父之在上, 庶冀威權日隆, 討復有期, 以洩我東宮殿下無窮之痛矣。 孰謂讐賊未討, 而亂臣踵起, 復忍危我君父, 語及不諱, 肆然播告, 其言雖若出於㦖念我陛下之憂勤, 而實憚陛下之專制, 欲移其權也。 其跡又若切於愛戴東宮, 實借東宮之代理, 欲竊其柄也。 此書之妖墨未乾, 又見所謂漢城新聞者, 其疎燈夜酌處, 寫得
晉獻公
事, 語檢恐動, 若將實有是事焉, 究其情跡, 爲此說者, 卽靑年之魁也。 無乃今番漏網之賊, 潛影於逋逃之藪, 知其謀泄, 禍心未逞, 先倡靑年之書, 而眩惑我士民, 更播新聞之說, 而驚動我君父者耶? 吁亦凶且巧矣, 伏惟我東宮殿下, 五百年皇室之胄子, 三千里生靈之少主, 一自母后之賓天, 陛下之㦖覆慈庇, 臣民之調護翊戴, 萬倍平昔, 今日爲臣之道, 不過以正事正言, 啓迪輔導, 惟願睿學益進, 令聞益彰, 爲他日卓冠百王之主已耳。 至於代理之事, 雖在陛下倦勤之日, 不由陛下丁寧之詔, 則切非臣子所敢遽議者也。 矧今陛下春秋鼎盛, 志氣奮發, 迨此國勢之岌嶪, 君臣父子, 正宜痛自刻勵, 毋遑寢食, 憧憧矯捄之秋也。 豈可任狐鼠輩權利之爭, 動其君位, 撓其國本, 煽惑中外哉? 是必甘心禍國者, 亂我紀倫, 使君臣未孚, 父子兄弟惎間, 然後猝有機變, 則便行劫遷之計也。 亂臣之跡, 萬古如斯, 漢之
蕫卓
, 齊之
蕭衍
, 豈非前鑑乎? 伏願陛下, 亟命司寇, 漏網之賊, 期於斯得, 究査盤問, 隨其得情, 勿以近倖而或貸, 勿以强禦而或赦, 咸就邦刑, 永鉏其根, 則宗社幸甚, 臣民幸甚。 臣等無任云云。 奉旨, 省疏具悉。
〈○〉
前參奉
盧相旭
等疏曰, 伏以臣等, 遐土賤品, 學昧時措, 跡涉疎遠, 固不足與聞國計, 然至於事關君父之大義, 則彝性所在, 不容泯默, 玆敢冒瀆宸嚴, 惟聖明察焉。 臣等聞今番之獄, 皆出於陛下之心腹, 私自憤歎曰, 聖躬之孤危, 一至斯也。 亟沐浴請討, 而姑以事未瑩跡未著, 雖於先事輕發, 側聽有日, 及見所謂靑年愛國會匿名印刷書, 辭意絶悖, 可見無將之心, 聖度天大, 雖欲包荒, 若委之浮訛而勿問, 則適售奸凶掩跡之計也。 亦安知此輩轉益無忌, 竟危宗祀哉? 嗚乎, 乙未以來臣等, 卽猶無母之子也。 獨賴君父之在上, 庶冀威權日隆, 討復有期, 以洩我東宮殿下無窮之痛矣。 孰謂讐賊未討, 而亂臣踵起, 復忍危我君父, 語及不諱, 肆然播告, 其言雖若出於㦖念我陛下之憂勤, 而實憚陛下之專制, 欲移其權也。 其跡又若切於愛戴東宮, 實借東宮之代理, 欲竊其柄也。 此書之妖墨未乾, 又見所謂漢城新聞者, 其...
〈○〉
幼學
金鎔澈
等疏曰, 伏以尊慕
宗廟
·
文廟
, 備國家之報本享禮也。 興立太學鄕校, 關國家養賢明倫也。 君臣由是而有義, 父子由是而有親, 夫婦由是而有別, 長幼由是而有序, 朋友由是而有信, 三綱五倫, 出於是也。 天壤之間, 有衆人之蚩者, 亦有君子之賢者, 耳目口鼻, 心志百體, 雖至衆人君子, 莫不皆有也, 而何以謂之衆人之蚩者也, 何以謂之君子之賢者乎? 衆人之蚩者, 誘蔽物欲, 安於暴棄, 故頹其綱倫, 乃是衆人之蚩者也。 君子之賢者, 篤行忠信, 明於禮義, 故正其綱倫, 是爲君子之賢者也, 而今之君子不然, 頹其綱倫者, 不知其幾, 而有甚於衆人之蚩者也。 夫含糗羹藜者, 不足與論於飯粱食肉也。 被褐荷麤者, 難可與言於衣錦冠帽也。 正網
[綱]
明倫者, 於輔國安民之道, 有益乎粱肉錦帽也。 損綱傷倫者, 不似乎糗藜褐麤也。 以若是糗藜褐麤之含羹被荷者, 難可言輔國安民之三綱五倫也。 然其於綱倫損傷, 豈可曰糗藜褐麤之含羹被荷者, 不足論輔國安民之三網
[三綱]
五倫乎? 猥因尊聖, 疏廳來到, 中心感激, 不避僭踰之罪, 敢陳綱倫之言。 伏乞聖明留意焉。 凡救弊綱倫之道有五事, 一曰, 皇國有
宗廟
之典禮, 祖宗先王, 必不無皇帝尊號也。 二曰, 皇國有
文廟
之釋奠,
孔
·
孟
聖賢, 必不無享祀田土也。 三曰, 皇國有綱倫之典禮, 聖上陛下, 必不無皇后之冕迎也。 四曰, 皇國有新民之政令, 各道郡守, 必不無行政之淸廉也。 五曰, 皇國有施仁之詔勅, 鱞寡孤獨, 必不無時雨之降悅也。 粵自開國以來五百餘年, 而至于光武元年, 統承天命, 爲大皇帝, 其命維新也。 自古統業帝王, 皆有追上尊號之典禮, 而我
太祖
朝由來之典禮也。 雖庶士耆老, 嘉善以上, 有追贈之典, 猗我國家立極之初, 祖宗先王, 豈可無皇帝尊號之典禮乎? 伏乞聖明, 感慕祖宗先王, 追上皇帝尊號也。 夫三綱五倫之所以明, 奠大乎
文廟
,
文廟
者, 綱倫之祖宗也。 昔者中華帝王, 蓋自
堯
·
舜
·
禹
·
湯
·
文
·
武
, 繼天立極, 而以三網
[三綱]
五倫, 治天下, 三綱五倫, 行天下也。 及周之末, 聖賢之學漸衰, 庠序之敎解弛,
孔夫子
獨取綱倫之典, 傳詔來世, 於是
堯
·
舜
·
禹
·
湯
·
文
·
武
·
周公
之道德不泯, 而
夫子
之道德, 卓冠百王萬世也。 其後亦有
孟夫子
曰仁義斥異端之功, 不在
大禹
治水之下也。 至于五季之世, 綱倫壞亂, 極矣。 宋德隆盛,
河南
·
紫陽
程
·
朱夫子
, 繼明
孔
·
孟子
之道德, 而綱倫燦然復明於天下也。 末至于中華晦冥否塞也。 綱倫獨行我國, 而我國遂爲天下綱倫之國也。 由我祖宗先王傳授陛下, 陛下, 天下綱倫之帝也。 爲天下綱倫之帝, 而必是尊慕其綱倫制度之聖也。 其制度, 上自大聖
孔夫子
類
曾
·
思
·
孟
, 下及
濂
·
洛
·
關
·
閩
·
程
·
朱夫子
, 而至于我國, 肇自
箕子
, 傳至先正大賢, 猗若
弘儒侯薛聰
·
孤雲崔致遠
·
晦軒安裕
·
圃隱鄭夢周
·
靜庵趙光祖
·
牛溪成渾
·
栗谷李珥
·
退溪李滉
·
晦齋李彦迪
·
沙溪金長生
·
寒暄堂金宏弼
·
一蠧鄭汝昌
·
河西金麟厚
·
同春宋浚吉
·
尤庵宋時烈
·
玄石朴世采
·
愼獨齋金集
·
重峰趙憲
, 相繼而起, 摭往聖開來學, 以闡明綱倫爲己任, 而實有功於國家也。 自我
太祖
以來, 追感尊慕, 泮宮國都以及州郡, 設爲
文廟
, 賜送復戶結, 以爲春秋釋奠之禮, 旣設太學四學, 又設鄕校書院, 尊聖衛賢, 明倫養士, 列邑儒林, 互相尊慕, 賣置田土, 以爲享需右文之供, 體其牛羊, 實其籩豆, 治其鏤雕文章黼黻, 列其琹瑟鍾鼓笙簧, 以別上下尊卑之等, 自此以後, 文明之治, 郁郁乎周漢宋明之時, 道學之興, 彬彬乎
洙
·
泗
·
洛
·
閩
之風, 此其禮之大成也, 而挽近以來,
文廟
享需, 比前稍減, 鄕校田土, 復今賭賣, 牛羊難供, 籩豆莫掩, 都下列邑, 或闕享祀之禮, 或不
[廢]
謁聖之禮, 或操
桓魋
之心, 敢伐闕里之樹, 或云鄕校齋任, 閣臣子孫之辱, 或曰雖無校宮, 亦不爲傷也。 綱倫之道, 漸頹,
春秋
之敎, 解弛也, 悚懼恐惶, 不知所言也。 且民之生, 綱倫爲大, 非綱倫之道, 無以辨君臣父子長幼上下之位焉。 非綱倫之道, 無以別夫婦朋友親戚疎遠之交。 伏乞聖明鑑燭焉。 夫大昏者, 萬世之嗣也。 上以治
宗廟
之禮, 足以配天地之神, 下以治正言之禮, 足以別尊卑之敬, 天地不合, 萬物不生, 夫婦不合, 家道不成, 蓋三千里之皇國, 無億兆民之慈母, 則其於萬物不生, 何, 家道不成, 何? 嗚呼哀哉, 乙未八月之變, 天下萬古綱常之大變也, 海內
八域
神人之共憤也。 尙忍言哉? 嘻噫痛矣, 我
明成皇后
, 五百四年列聖祖宗之宗婦也, 三千餘里億兆臣民之慈母也。 討復慈母之讐, 不踰時日, 然至于今日, 而無可奈何。 嗚呼痛矣, 我
明成皇后
因山已過, 除服在邇, 臣愚以爲亟令揀擇, 冕以親迎, 則萬物化生, 家道大成也。 萬物化生, 家道大成, 則三綱正明, 五倫敦行, 無頹綱之君子也, 無敗倫之衆人也。 豈非萬物化生也, 家道大成乎? 大昏之禮, 有似乎
春秋
,
春秋
者, 正其本而萬物皆正也。 其本正則其身正矣, 其身正則其國正矣, 其國正則天下正矣, 天下正則萬物莫不皆正也。 治國平天下之道, 不外乎大昏, 而大昏, 爲治平之道也。 陛下, 臣民之父母也, 父母, 一天地也, 天地, 一父母也, 豈有天而無地乎, 豈有父而無母乎? 昔者
周太王
, 出以
姜女
, 入亦
姜女
, 國無鱞民, 愛其身以及人之身, 愛其子以及人之子, 繼有
文王
之聖, 親迎聖女
姒氏
, 以爲之配, 有幽閒貞靜之德, 無嫉妬怨尤之心, 宮中之人, 美后妃之德, 而詠螽斯之詩, 思皇多士, 美后妃之德, 而誦麟趾之詩也。
文王
, 以
太任
爲母, 以
太姒
爲妃, 以
武王
·
周公
爲子, 以
太顚
·
閎夭
爲臣, 其德美矣, 其本正矣。
武王
正其身, 以正其國, 正其國, 以正天下, 遂爲天子, 豈非大昏之明效大驗乎? 伏乞聖明察納焉。 夫綱倫之道者, 所以明德也。 德者, 所以新民也, 是以, 非道, 無以明德也, 非德, 無以新民也。 新民之道, 敎化爲大, 敎化之道, 郡守爲大, 郡守者, 宣化新民之官也。 苟非其人, 雖上以德施, 下不被其化, 可不擇其人乎? 今聞郡守, 或忘義好利, 納賂出宰, 討索民間, 欲爲全軀保家之計云, 民安從生乎? 賄賂求官者, 其心譬如賭技, 投之一錢, 欲奪二錢, 投之十金, 欲奪二十, 投之百金, 欲奪二百, 雖至千萬, 如此不已, 以若好利者爲官, 治民則不討索於民間者無幾矣。 且君如舟民如水, 無水不可以載舟也, 亦無可以行舟也。 是故, 君以民爲天, 民以食爲天, 民之安堵安業, 皆由於守宰之宣化也。
詩
云, 未見君子, 憂心惙惙, 亦旣見止, 亦旣覯止, 我心則悅, 郡守之君子者, 以
詩
之悅善之心, 敎民以孝, 節民以禮, 化民以義, 導民以信, 則綱倫敦行, 風俗成美矣。 伏乞聖明採用焉。 億兆庶民之中, 鱞寡孤獨困窮之民, 綱倫餘在, 一線之脈, 最可哀矜惻怛也。 手足不仁之民, 不可成人, 而四肢難用, 生涯難做, 則尤爲哀矜惻怛也, 而大關係國政之所先也。 昔
周文王
發政施仁, 必先以鱞寡孤獨, 四者, 天下之民, 無一夫不得其所, 無一民不被其化, 而周室興隆也。 今陛下繼天立極之初, 平章百姓, 優恤哀矜惻怛之典, 賑恤四窮, 又忴
[矜]
不成人者, 大地欲死生靈, 泰蒙旣濟之澤, 如天仁政, 聖德咸臨, 同人于野也。 猗我聖上之德, 與
文王
之德,
咸興
也。 猗我皇國之業, 與周室之化, 比隆也。 哀矜惻怛之恩典, 已施京城之四窮, 而未施遐鄕之兆民。 伏乞聖明愛恤焉。 世之治亂, 國之治安, 皆由於綱倫明與不明, 可不察乎? 三丈之岸, 車馬不陟, 何故峻高也? 百仞之山, 車馬陟焉, 何故
(也)
陵遲也? 今綱倫之陵遲, 不遠矣, 可不懼乎? 否泰者, 天地之道也, 晦明者, 陰陽之理也, 此誠正綱明倫之時也。 伏乞陛下, 勿以人賤而言輕, 一以示感慕
宗廟
之先王, 追上皇帝之尊號也。 二以示尊慕
文廟
之聖賢, 興復享祀之田土也。 三以示正明倫常之典禮, 亟令皇后之揀擇也。 四以示節用愛民之敎化, 選擇郡守之淸廉也。 五以示發政施仁之聖德, 愛恤四民之困窮, 五事一正, 則綱倫明於上, 敎化行於下, 四方之民, 無不治安也,
八域
之士, 無不悅樂也。 非特四方
八域
而已矣, 亦各國之君, 莫不欣欣然爭慕效之也, 遠近之旅, 無不悅服而來歸如市也。 十年之間,
堯
·
舜
之化,
三王
之業, 可興也。 伏乞聖明留神焉。 臣無任云云。 奉旨, 省疏具悉。 告君文字, 不當如是荒雜也。
〈○〉
幼學
金鎔澈
等疏曰, 伏以尊慕
宗廟
·
文廟
, 備國家之報本享禮也。 興立太學鄕校, 關國家養賢明倫也。 君臣由是而有義, 父子由是而有親, 夫婦由是而有別, 長幼由是而有序, 朋友由是而有信, 三綱五倫, 出於是也。 天壤之間, 有衆人之蚩者, 亦有君子之賢者, 耳目口鼻, 心志百體, 雖至衆人君子, 莫不皆有也, 而何以謂之衆人之蚩者也, 何以謂之君子之賢者乎? 衆人之蚩者, 誘蔽物欲, 安於暴棄, 故頹其綱倫, 乃是衆人之蚩者也。 君子之賢者, 篤行忠信, 明於禮義, 故正其綱倫, 是爲君子之賢者也, 而今之君子不然, 頹其綱倫者, 不知其幾, 而有甚於衆人之蚩者也。...
〈○〉
前尙衣院主事
金益魯
疏曰, 伏以臣嘗聞君猶舟民猶水, 蓋無水, 舟不可以行, 而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 今於我國, 不幸當之矣。 近所謂獨立會, 常稱之曰, 大韓二千萬口, 謂之同胞, 臣亦同胞中一民, 然苟有可言, 至於君父之前, 不避斧越, 況於同胞, 畏其黨而不言其可言者乎? 凡有國然後有民, 有民然後有國, 是天地常經, 古今通誼, 以今見之, 民之聚黨, 欲行其所爲, 無所不至, 國不能攖其鋒, 是乃有民無國之時也, 寧不寒心哉? 其必曰外國, 有民權黨, 以下凌上之習, 安有如此也? 大抵以前參政臣
趙秉式
言之, 人雖其人, 官是自上擢任者也。 以民勒遞之法, 於千萬古, 其義果何據, 而自有民國以來, 所未聞所未睹之事也。 此非一朝臣之辱也, 是一朝廷之辱也, 尙忍言哉? 又伏聞語逼至尊之擧, 呼漢元老之事, 由此觀之, 其無君無臣, 可知矣。 且欲盡除陛下之股肱, 是誠何心哉? 現今靑年會不軌之說, 陰謀秘計, 未免綻露, 獄事未定, 又有逃躱者幾人, 此豈非腸肚相接, 腹背相連, 陰蓄異志, 恣逞私欲而然歟? 近日在囚諸臣, 俱以陛下寵愛之臣, 偏被恩眷, 其圖報涓埃, 惟恐不暇, 豈意今日而有此不軌之心也? 且獨立會者, 亦陛下所以資其創設, 使之忠君愛國, 其在忠愛之道, 謗訕朝廷而已, 何不論妥獄事之虛實, 而徒事擾擾, 逐出諸臣, 爲一能事, 是豈急先之務乎? 如此不已, 則必乃無君無臣, 將爲民獨立之國矣, 可勝惜哉? 顧其行爲, 無異養虎遺患者也, 安知非靑年會之心腹, 爲其虎前之倀鬼乎? 伏惟聖明詳察時局, 深究人心, 無論此會彼會, 挫其鋒銳, 勿成徒黨, 以杜後弊, 掇桑未陰, 無至噬臍莫及之地, 宗社幸甚, 生靈幸甚。 臣無任云云。 奉旨, 省疏具悉。
〈○〉
前尙衣院主事
金益魯
疏曰, 伏以臣嘗聞君猶舟民猶水, 蓋無水, 舟不可以行, 而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 今於我國, 不幸當之矣。 近所謂獨立會, 常稱之曰, 大韓二千萬口, 謂之同胞, 臣亦同胞中一民, 然苟有可言, 至於君父之前, 不避斧越, 況於同胞, 畏其黨而不言其可言者乎? 凡有國然後有民, 有民然後有國, 是天地常經, 古今通誼, 以今見之, 民之聚黨, 欲行其所爲, 無所不至, 國不能攖其鋒, 是乃有民無國之時也, 寧不寒心哉? 其必曰外國, 有民權黨, 以下凌上之習, 安有如此也? 大抵以前參政臣
趙秉式
言之, 人雖其人, 官是自上擢任者也。 以民勒遞之法, 於千萬古, 其義果何據, 而自有民國以來, 所未聞所未睹之事也。 此非一朝臣之辱也, 是一朝廷之辱也, 尙忍言哉? 又伏聞語...
〈○〉
幼學
南龍鎭
疏曰, 伏以臣, 草野微蹤, 年淺而識蔑, 無足與論於朝家政治, 然不避斧鉞, 裹足千里, 敢陳微衷。 伏乞陛下細細採納焉。 大凡治國之要, 在於用賢, 而用賢而後, 可以行仁政, 行仁政而後, 可以安民, 安民而後, 可以安社稷矣。 自有帝王以來, 不用賢良而能行仁政者, 未之有也, 不行仁政而能安其民者, 未之有也, 不安其民而能安社稷者, 亦未之有也。 故古之聖王, 不貴金玉而貴良臣, 不以利爲利而以義爲利, 若能盡致朝野之賢良而用之, 則仁政可行矣。 仁政旣行, 則萬物輻湊矣, 然則何恨不及
堯
·
舜
之名也, 何患不做
三王
之治乎? 以陛下之明達, 因使小知治體者, 得佐下風, 則致此非難也。 誰憚而久不爲此? 臣竊爲陛下惜之。 古人有言曰, 臨淵羨魚, 不如退而結網, 今臨政願治, 不如退而求賢, 求賢而聽其言, 納其策, 則可善治, 善治則災害日去, 福祿日來, 王道成矣。 夫王者, 繼天之位也。 天道至公無私, 而人主代而行之, 百官奉而宣其化, 不可容一毫之私於其間也。 若行其私, 則是逆天之威也。 逆天而不受其殃者, 未之有也。 故
書
曰, 天聰明, 自我民聰明, 天明畏, 自我民明畏, 爲人主用人任職之道, 不其至重且難者乎? 近來仕路躁競, 行賂之弊竝起, 是則從古以來治世所未有之事也。 如是取人, 則其材不過鳩財嬴利, 其能不過侵漁聚斂, 而安知輔國安民之大體乎? 又豈有全身致死之忠義乎? 然則賢才將何以用之也? 仁政將何以行之也, 而民將何以安之也? 社稷, 將何以不危乎? 臣竊爲國家憂之, 方今治安之策, 莫如立考功黜陟之法, 申明賞罰之威, 使方伯守令, 各擇州郡中最有才德廉公孝悌忠信之士而薦之, 擧賢而進者, 受上賞, 蔽賢而不薦者, 施重罰, 則郡國旣有褒賞之美, 鄕閭又有推譽之公矣。 如此而行之, 則賢士之在野者, 如茅斯拔矣。 何患賢才之不進也? 忠而有功者賞之, 奸而亂政者罰之, 賢者陟之, 愚者黜之, 則朝廷旣有賞罰之威, 群臣亦有警厲之道矣。 如此而行之, 則賢愚之在職者, 如鑑斯照矣。 何患爲政之不治乎? 今陛下納臣之策, 而用臣之計, 非特一國之賢士, 天下之賢才, 皆聞風而從之, 束帶結髮, 而進於朝矣。 緬得天下之賢才, 則何謀而不成, 何爲而不治乎? 夫萬民之趨利, 如水之趨下, 不以敎化隄防之, 不能止也。 故爵賞而勸善, 刑罰而懲惡者, 所以興勵吏民之道也。 明衣制定官銜, 以表尊卑貴賤也, 所以差定
[定差]
納定名分之道也。 立太學設庠序, 養育諸生者, 所以克廣人才, 敎民禮義之道也。 設院立祠, 崇奉先賢者, 所以表勵後進之道也。 先王執此之政, 堅如金石, 行此之道, 信如四時, 據此之公, 無私如天地, 悉去麗末之苛政亂法, 遵布中華之淳風美俗, 衣冠文物之美, 典章法度之明, 自三代以來, 未有盛於我國, 而世世傳受, 以致昇平矣。 今則賞罰之信, 不行矣。 衣制官銜之美, 皆變革矣。 太學庠序之敎, 已廢矣。 院社崇奉之所, 皆毁撤矣。 然則先王傳受之明政美制, 皆安在哉? 臣竊以爲痛哭處也。 今陛下貴爲天子, 倚獨立之基, 則自主之勢, 而悉復先王之舊政, 以致中興之致, 則陛下之功, 不其大乎, 不其美乎? 夫禮義廉恥, 國家之樞柄也。 刑政法度, 人主之斧斤也。 操樞柄之要, 行斧斤之利, 然後綱紀立, 奸邪伏, 有尊尊貴貴之別矣。 故古之聖王之制政也, 有五刑三族九族之法, 而輒行之於大逆不道之罪, 此非好殺人命而然也, 所以懲厲後習也。 近者刑法太輕, 醜類頻出, 而累作禍亂, 自甲午以來至于月前之變, 皆振古所未有之大變也, 而況乙未之變乎? 言念及此, 益不覺心寒骨冷, 尙忍言哉? 陛下何不悉捕其黨, 而依法誅之, 以厲後日之奸人妖徒乎? 此賊之逃在外國者, 雖難致捕, 然誠欲捕之, 實有其計, 今悉其罪目而布告天下, 使之不容於
萬國公法
之中, 又下詔於郡國, 無論他本國之人, 若有捉致賊黨而納之者, 則別以賜賞封功之意, 揭榜于通衢, 則不朞年, 而此黨之頭, 可悉懸於宮門矣。 見今諸生, 皆被髮左袵, 而學外國之語法, 臣雖至愚, 竊伏念語學, 似無益於治安之道, 而惟恐媒孼陰邪之徒, 出於其間也。 夫工於語言外飾, 而豈有忠義內美者乎? 其所長也, 不過反覆縱橫而已, 陛下獨不觀
金鴻陸
之輩, 因其舌端而興化做變者乎? 且以禮義國之民, 不習禮義之學, 而反入於此, 徒着彼之衣學彼之語, 通之者輒付之官, 則急於榮利之徒, 棄禮義沒廉恥, 沛然皆入於此, 臣恐儒術自此晦冥, 而冉冉爲夷狄之域矣。 伏願聖明, 一切禁之, 使諸生更入太學庠序, 而講習經史, 漸之以仁, 摩之以義, 節之以禮, 厲之以忠孝, 闡明儒術焉。 久安之道, 長治之策, 不外乎是矣。 凡此數者, 方今補弊治安之所急也。 伏乞陛下, 俯賜鑑諒, 勿以言微而采納焉。 臣無任
〈云〉
云。 奉旨, 省疏具悉。
〈○〉
幼學
南龍鎭
疏曰, 伏以臣, 草野微蹤, 年淺而識蔑, 無足與論於朝家政治, 然不避斧鉞, 裹足千里, 敢陳微衷。 伏乞陛下細細採納焉。 大凡治國之要, 在於用賢, 而用賢而後, 可以行仁政, 行仁政而後, 可以安民, 安民而後, 可以安社稷矣。 自有帝王以來, 不用賢良而能行仁政者, 未之有也, 不行仁政而能安其民者, 未之有也, 不安其民而能安社稷者, 亦未之有也。 故古之聖王, 不貴金玉而貴良臣, 不以利爲利而以義爲利, 若能盡致朝野之賢良而用之, 則仁政可行矣。 仁政旣行, 則萬物輻湊矣, 然則何恨不及
堯
·
舜
之名也, 何患不做...
○ 戊戌八月十九日午時, 上詣
景孝殿
。 晝茶禮親行入侍時, 秘書院卿
金奭鎭
, 丞
李鍾翊
·
金思濬
·
趙秉聖
·
李承淵
, 郞
趙善九
·
李肇榮
·
李種完
·
宋鍾民
, 直學士
李容善
, 侍讀
李舜範
·
趙南轍
, 以次侍立。 時至, 左掌禮跪奏請出次, 上具翼善冠·玄袍·烏犀帶·白皮靴以出。 掌禮導上入
景孝殿
詣版位。 贊儀唱俯伏哭, 上哭。 贊儀唱止哭興再拜興平身, 上止哭行再拜禮。 掌禮導上詣尊所, 執尊者擧羃酌醴齊。 掌禮導上詣靈座前。 贊儀唱三上香,
奭鎭
奉香,
秉聖
奉
〈爐〉
, 上三上香。 贊儀唱執酌獻酌,
奭鎭
奉酌跪進, 上受酌以授
秉聖
,
秉聖
跪受奠于靈座前。 連獻三酌如儀訖。 掌禮導上降復位。 贊儀唱俯伏哭, 上哭。 贊儀唱止哭興再拜興平身, 上止哭行再拜禮。 贊儀唱禮畢, 上還入齋殿, 諸臣以次退出。
○ 戊戌八月十九日午時, 上詣
景孝殿
。 晝茶禮親行入侍時, 秘書院卿
金奭鎭
, 丞
李鍾翊
·
金思濬
·
趙秉聖
·
李承淵
, 郞...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