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고종 42년
1905년 (을사)
1월
2월
3월
4월
5월
6월
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141책(탈초본 3190책) 고종 42년 12월 11일 기유
1905년 光緖(淸/德宗) 31년
요목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30일
晴
卿
趙定熙
仕
。 丞
李明翔
仕
洪在鳳
仕
金演禧
仕
申政均
仕
趙範九
入直
。 郞
金在序
仕
任百瑛
仕
金鍾琯
仕
金夏容
入直
。
○ 上在
慶運宮
。
○ 上在
慶運宮
。
○ 秘書監丞
申政均
, 宗廟署令
沈起燮
, 農商工部主事
李駿九
·
柳錫鳳
·
徐丙業
, 農商工部技手
李鳳載
依免,
宋能澤
任秘書監丞, 秘書丞
金演禧
兼任太醫院副卿,
南廷七
任宗廟署令,
林之相
任
圜丘壇
祠祭署令,
柳冀彦
任
永懷園
奉事,
李程淳
任
永懷園
參奉, 前敎官
尹榮會
·
金鍾華
, 前主事
權寧瑀
·
具斗書
任外國語學校副敎官, 農商工部技手
柳吉秀
·
李宅鍾
·
權泰式
任農商工部主事,
白元弼
·
李喆榮
任農商工部技手,
朴應潤
命
咸鏡南道
種痘事務委員, 前主事
黃義浩
免懲戒。
○ 秘書監丞
申政均
, 宗廟署令
沈起燮
, 農商工部主事
李駿九
·
柳錫鳳
·
徐丙業
, 農商工部技手
李鳳載
依免,
宋能澤
○ 祔廟都監都提調臣
李命根
[李根命]
謹奏, 本都監都廳郞廳二望, 別單書入之意, 敢奏。 奉旨依奏。 祔廟都監別單, 都廳二望, 秘書監郞
金鍾琯
, 秘書監郞
金在序
。
○ 祔廟都監都提調臣
李命根
[李根命]
謹奏, 本都監都廳郞廳二望, 別單書入之意, 敢奏。 奉旨依奏。 祔廟都監別單, 都廳二望, 秘書監郞
金鍾琯
, 秘書監郞
金在序
。
○ 祔廟都監都提調臣
李根命
謹奏, 本都監監造官三望, 別單書入之意, 敢奏。 奉旨依奏。 祔廟都監別單監造官三望, 農商工部主事
金宜東
, 九品
李相慶
, 九品
閔昌勳
。
○ 祔廟都監都提調臣
李根命
謹奏, 本都監監造官三望, 別單書入之意, 敢奏。 奉旨依奏。 祔廟都監別單監造官三望, 農商工部主事
金宜東
, 九品
李相慶
, 九品
閔昌勳
。
○ 祔廟都監都提調臣
李根命
謹奏, 今此祔廟敎是時,
宗廟
當室龕室·神榻·冊欌·寶欌·祭器·床卓,
孝惠殿
祭器, 仍用與新造者, 爲奉審擧行矣。 臣與都監堂郞, 進詣
宗廟
·
孝惠殿
奉審吉日, 令禮式院從速推擇, 何如? 敢奏, 奉旨依奏。
○ 祔廟都監都提調臣
李根命
謹奏, 今此祔廟敎是時,
宗廟
當室龕室·神榻·冊欌·寶欌·祭器·床卓,
孝惠殿
祭器, 仍用與新造者, 爲奉審擧行矣。 臣與都監堂郞, 進詣
宗廟
·
孝惠殿
奉審吉日, 令禮式院從速推擇, 何如? 敢奏, 奉旨依奏。
○ 祔廟都監都提調臣
李根命
謹察, 取考謄錄, 則本都監別工作, 繕工監分差官擧行, 而現今官制改正矣。 九品
朴薰陽
·
丁柱燮
, 監造官差下, 使之董役, 何如? 敢奏。 奉旨依奏。
○ 祔廟都監都提調臣
李根命
謹察, 取考謄錄, 則本都監別工作, 繕工監分差官擧行, 而現今官制改正矣。 九品
朴薰陽
·
丁柱燮
, 監造官差下, 使之董役, 何如? 敢奏。 奉旨依奏。
○ 祔廟都監都提調臣
李根命
謹奏, 本都監別看役, 帝室會計審査局參書官
金禧錫
, 六品
孫熙一
差下, 使之看役, 何如? 敢奏。 奉旨依奏。
○ 祔廟都監都提調臣
李根命
謹奏, 本都監別看役, 帝室會計審査局參書官
金禧錫
, 六品
孫熙一
差下, 使之看役, 何如? 敢奏。 奉旨依奏。
○ 前主事
吳炳序
等言事疏, 伏以嗚呼, 自本年十月日新約以來, 上自京師輦轂, 下至窮巷僻塢, 公卿紳士輿儓婦孺, 莫不奔走號哭, 以爲宗社已亡矣, 疆土屬他人矣, 生靈爲俘虜矣。 棲屑遑遑, 靡所底定, 萬口一辭曰,
齊純
·
址鎔
·
根澤
·
完用
·
重顯
五賊
可殺, 聲討之疏, 聯章累牘, 以至忠義之士, 多自戕而示岡
[罔]
僕, 則彼輩之宜施極律, 不待卞論而可知也。 嗚呼, 祖宗之三尺至嚴, 有非陛下所可低昂, 側聽閱月, 未聞
五賊
肆市之擧, 反或侈以右職, 或位祿自如, 群情疑惑, 莫省所以也。 陛下豈眞以彼輩無可誅之罪耶? 抑實有可誅之罪, 彼挾持外勢, 不可奈何而然耶? 彼有相
[當]
誅, 宜有淵燭之明, 而果憚於挾持之勢, 則此有不然。 彼雖跋扈, 猶我韓之臣子也, 陛下不欲誅之則已, 如欲誅之, 特在一號令之間, 何憚而不爲哉? 以此馴至彼輩自明之疏, 而彼之逆節尤著矣。 臣等請就其所謂自明者而卞之, 彼曰, 獨立之稱不改, 帝國之名依舊, 宗社安寧, 皇室尊嚴, 但以外交一事, 暫寄於鄰邦, 又曰, 此非今日創成之約, 因昨年議定書·協定書而成就結果, 又曰, 苟有忠肝義膽, 如彼輩, 當其時爭執死亡, 而今乃猛省於大事已去之後。 噫嘻, 此可見節節矛盾, 而彼之包藏, 掀露無餘矣。 旣曰宗社安寧, 皇室尊嚴, 則彼所謂大事已去者, 果指何而言歟? 昨年議定·協定等書, 他人爲之乎? 以
址鎔
而爲此二書, 以
址鎔
而歸咎二書, 然則昨年之
址鎔
爲逆, 而今年之
址鎔
, 獨可免乎? 指聲討之人, 譏其忠肝義膽, 則彼輩之凶肚逆腸, 猶爲可奬歟? 彼輩之屢對外使, 稱以斷不可許云云, 則彼輩亦知此案之係國存亡矣。 果如彼言, 而獨立不改, 帝國依舊, 何苦爲斷不可許之說乎? 其曰陛下不卽裁斷, 委之政府, 彼使之陛請, 陛下斷然不許, 至以殉社稷三字, 發諸玉音, 彼輩之委之政府云者, 果指何事耶? 彼曰臣等八人, 自下防塞, 容易之事, 以陛下寬弘之量, 至於容許云者, 抑何心腸乎? 渠輩則有何權能, 防塞容易, 而預料陛下之不得已容許乎? 豈非暗設機關, 稱以預先講究約款增改者, 不過是巧作問題, 要聖敎之不得不答, 以爲他日藉口之計也? 吁, 其設心做計, 至凶且慘矣。 末乃曰以上所奏, 實不過講究準備, 退待日使, 則當以不可却之, 噫嘻, 彼果欲却之, 何不講究却之之方, 而必講究其增改者, 果何意也? 由此觀之, 其和應之狀, 昭不可掩矣。 至引聖敎曰, 不使有憾情可也。 又引聖敎曰, 句語變通, 似有其道, 又引聖敎曰, 好樣措處, 以此謂聖意之欲許, 渠輩圖欲脫擅約之罪, 然無論何國, 不使有憾情, 得我利益, 外交之法, 本自如此, 何敢以此爲渠輩擅許之地乎? 句語變通, 似有其道, 聖敎不過因彼輩之奏, 而泛然下答, 何敢以此爲增改之藉乎? 好樣措處者, 存國體而不生釁之謂也, 何敢以全國, 讓與他人, 而謂之好樣措處乎? 彼輩告退之際, 以不可奉遵聖敎仰對云者, 顯示自上欲許, 而彼輩覆逆之擧, 噫嘻, 此何言也? 聖敎只是好樣措處, 而彼輩之謂之不敢奉遵, 則彼輩心中, 以讓與全國, 爲好樣措處乎? 彼承命後入, 有所祕密奉勅者, 旣曰祕密, 則在敵以下之言, 不當宣露, 彼苟有一分敬畏之心, 莫重祕密之勅, 豈敢大書特書於其疏章, 播人耳目? 其罪固不可勝誅。 況以
韓圭卨
對外使言協商妥辦有敎云云, 觀之, 其所謂祕密奉勅者, 無過是協商妥辦四字而已, 協商妥辦之意, 在協商事, 宜妥辦善後也, 渠輩何敢以此執言, 歸咎聖躬乎?
春秋
無將之誅, 漢法不敬
〈之〉
斬, 正爲彼輩合置之律矣。 彼曰, 可否之間, 忠逆立判云, 而外使稱以可邊, 則含默不卞, 自以爲可, 竟至調印, 彼輩之自歸於逆, 渠雖喙長三尺, 不可得以自解矣, 此非遲晩之結案乎? 彼曰, 彈覈之人, 輒稱臣等五人, 曰賣國賊, 曰誤國賊, 若歸罪政府, 則八個人, 俱有其責, 何必五個人專擔哉? 然則八個人, 同爲賣國誤國之賊, 則渠輩賣國誤國之罪, 有可減輕乎? 欲引他人, 同歸逆科, 尤見其辭之窮而情之慼矣。 又曰加之以無實之罪名, 嗚呼, 罪在隱微, 不易摸捉, 人以疑似而指目者, 謂之無實可也, 以渠手增改約句, 以渠手調給印章, 以渠口自列其罪, 而謂之無實者, 是可成說乎? 且被覈者, 反請加罪覈人, 前或有之否, 廉恥一節, 固不足責之於彼輩, 而無恥之極, 必至爲逆, 此亦不可不論也。 噫嘻, 彼輩旣知全國之讐已, 乃多帶外兵, 揚揚呼唱於道路, 自以爲人莫我敢何, 此眞所謂謀背本國, 暗從他人之謀反大逆也。 古之
莽
·
卓
之所不敢爲者, 而彼
五賊
能爲之, 此窮天地亘萬古所無之逆也, 雖食肉寢皮, 不足以洩神人之憤矣。 臣等熱血弸中, 出位妄言, 仰瀆崇嚴。 伏乞皇上, 廓揮乾斷, 採納蕘說, 亟斬
五賊
, 以謝天下, 則紀綱立而主威張, 使已墮之國權, 復得回復矣, 宗社幸甚云云。 批旨, 省疏具悉。 爾言詳明有條理矣。
○ 前主事
吳炳序
等言事疏, 伏以嗚呼, 自本年十月日新約以來, 上自京師輦轂, 下至窮巷僻塢, 公卿紳士輿儓婦孺, 莫不奔走號哭, 以爲宗社已亡矣, 疆土屬他人矣, 生靈爲俘虜矣。 棲屑遑遑, 靡所底定, 萬口一辭曰,
齊純
·
址鎔
·
根澤
·
完用
·...
○ 前主事
李升遠
言事疏曰, 伏以臣地微才劣, 一無類人, 而彝性所同, 粗知事君而必盡其義, 臨事而必窮其理, 自以爲平生所守, 能不離於是, 則庶可以不負化育之恩, 而得全所賦之天, 夙夜兢業, 罔敢忽或。 乃於丙申春, 妄陳時事, 至蒙嚴譴, 旋被恩宥, 隕結之忱, 愈益靡懈, 戊戌之春, 又復條陳愚衷, 而有承優批, 未獲採納, 退伏十年, 撫膺泣涕。 目見國勢之日漸危迫, 切欲區區陳籲於聖明之前, 而階卑者不許言事, 又有近日成例, 莫敢違越, 且自度蕘說之無補於廟猷, 已成時弊, 屛息含忍, 以至于今。 竊伏覩近日新條約締結以來, 人心奮激, 朝野沸騰, 百僚庭請, 儒生叫閽, 元老重臣, 不勝忠憤, 仗一死報國之義, 以至自戕其生。 夫爲人臣者, 孰不欲忘身殉國, 而及夫事至而能判一死者, 終古罕有, 其烈烈危忠, 有可以扶植百世, 而亦從以奮勵士氣者, 可驗其瞻覩也。 書生孺子, 莫不扼腕疾怒, 隨處抗論危亡, 且聲討之疏, 四面同唱, 此皆我陛下涵育群生之德化, 發顯於今日者也。 臣獨何人, 敢不效死於國家存亡之地哉? 然而此皆適足以煩惱宸襟, 貽損國體而已, 其於今日捄亡之道, 恐非得策也。 且日本之警吏兵勇, 惟意驅逐, 甚至拘囚大官, 壓迫生靈, 蓋新條約締結, 雖阽於危亡之機, 而當下爻象, 反致危亡之眞相也。 噫, 此新條約, 果成立於今十一月十七日之夜乎, 曰非也, 其大要, 已發於韓日議定書之時也。 韓日政府之野心乎, 曰非也, 皆是我政府大臣之不識事理, 僨誤國事而自招者也。 距今十數年來, 我政府上秉𨋀之臣, 能實心憂國, 秉公盡職者, 其誰可與乎? 雖或有以公心見稱者, 而其所謂公心, 非憂國忠公之心也, 只不過以無挾私欺君, 自爲第一流之人, 而慢不知公明盡職之爲眞正公心也。 其他滔滔是諂君誤國, 難容於覆載間之佞臣奸黨也。 以我陛下之仁聖, 得人如此而任以國事, 遂駸駸然致此目前之禍, 將以何術而捄之乎? 自近年來, 我政府之變換改革, 不翅屢十回, 而觀其組織之方便, 則朝任度支者, 暮轉軍部, 纔解外交者, 旋任司法, 內部之銓選, 學部之敎育, 農商工之實業, 警務之衛生, 莫不如是, 傳相交遞, 視爲應有。 不意我陛下朝廷大臣, 若是其通才之竝萃於一時也, 以若此之通才, 陛下信而任之, 此等大臣, 何足以知職務之當盡, 而焉能一毫念及於國家存亡之際歟? 陛下丙枕無寐, 轉輾憂思, 不特萬機, 而其大關於聖慮者, 願宗社之鞏固, 欲生民之安業, 何以則富强, 何以則皇威益尊, 未審我陛下宵旰憂思, 果是乎否乎? 若陛下之政府大臣, 其夙夜憂思, 果能仰體聖意, 而罔敢或怠乎? 其所欲, 卽不過曰, 何以則固寵祿, 何以則專權柄而已, 若使一毫念及於國勢與職務, 則萬萬不至於韓日議定書成立之地頭也。 然則失職誤國之罪, 雖使自爲之解說, 必不能容喙而掉脫也。 且陛下宵旰願圖者, 另有一大願一大欲, 而陛下姑未之思者, 曰何以則得賢士與共國, 何以則敦外交無厚薄? 此一事, 卽保宗社於將亡, 捄羞辱於未萌之洪謨大猷也, 陛下若早有是願, 則此等大臣, 必不得久據於廟堂之上也, 內修外交, 無往不親密而寅協也。 東洋之戰雲, 無從而起也, 然則當初韓日議定書成立之源委, 其將何由而生乎? 且日本政府, 設有對我之野心, 肯不恤世界之人道, 無視天下之公法, 而發此幾微於對我政略乎?
經
曰, 國必自伐而後, 人伐之, 人必自侮而後, 人侮
〈之〉
, 此言尤爲大可戒於今日者也。 然則今我全國上下之所深戒而先務者, 不在乎反駁新條約, 而惟在乎自悔自責, 然後弱可以復强, 衰可以復盛, 轉危爲安, 亦只在一施措一瞬息間也。 陛下猶此不悟於旣𨓏, 乃以國家存亡, 一任委之於如許通才而尙望其恢復國權, 整頓政體乎? 且此等大臣, 亦以何顔, 交坐於政府之上, 廢却國務, 惟自衛是圖, 而猶且阿附强鄰, 反肆恐動崇嚴, 天下萬世, 絶無如許亂逆之忒甚者也。 且此輩之所謂, 不但傾覆我陛下五百年宗社而已, 又早已嫁禍於隣國, 作孽於東西, 攬亂平和, 釀成戰禍, 年來日本之犧牲幾萬生命, 蕩竭累億國財, 從事於
遼河
·
滿野
之外者, 莫不由於此輩之旣誤宗國, 竝害鄰邦之凶謀誖圖也。 然則此不特我陛下之亂逆也, 亦日本之讐賊, 而伊今日本政府之代表者, 於我韓今日之事, 旣得敏腕折衷之宜, 輸誠勸告之機, 當先將此輩, 而陳其警斥之意, 洞洞然懲前轍而戒後圖也, 奈之何計不出此, 有似乎故縱者然, 而隱隱然扼其項而制其命, 使爲前導, 以要目前之小節。 此臣所以滋惑而未解者也。 伏願陛下, 廓然是斷, 赫然斯怒, 凡諸甲午以來, 秉𨋀而誤國辱君之徒, 一律付諸司敗, 盤覈正法, 以保宗社, 以謝鄰邦, 而煥發詔命, 廣搜賢士, 仿
燕昭王
改築宮之誠意與
越王句賤
臥薪嘗膽之苦心, 以光宗廟社稷, 益彰陛下威德。 如有其材, 不拘白衣與樵牧, 擧之版築, 置之鼎席, 次第修擧餘存之政務, 而不使掣肘, 斷行賞罰, 則今雖有新條約之締結, 日本政府必將喜而忠告, 深望其早早自强也, 天下人士, 亦將驚駭拭目, 瞻望聖德也。 此般振作, 皆是尙未晩之事也, 若不早爲之計, 而又欲苟安時日, 則誠恐何等羞辱, 未知又生於何邊, 而五百年祖宗丕基, 將不保於朝暮矣。 然則陛下獨安往而治天下乎? 臣雖至愚, 理實難誣, 以我陛下之聖明, 復有何顧而不爲之思乎? 竊惟今日捄亡之道, 捨此以外, 恐無長策。 伏願陛下, 洞察時局, 無爲奸黨所蔽, 而廓揮乾斷, 以捄睫眉之禍, 則臣雖萬死, 惟生之日, 當含恩蹈舞於泉下矣。 憂惋之極, 言不知裁。 伏乞聖明, 留神採納焉云云。 批旨, 省疏具悉。 已有洞燭, 何爲更提?
○ 前主事
李升遠
言事疏曰, 伏以臣地微才劣, 一無類人, 而彝性所同, 粗知事君而必盡其義, 臨事而必窮其理, 自以爲平生所守, 能不離於是, 則庶可以不負化育之恩, 而得全所賦之天, 夙夜兢業, 罔敢忽或。 乃於丙申春, 妄陳時事, 至蒙嚴譴, 旋被恩宥, 隕結之忱, 愈益靡懈, 戊戌之春, 又復條陳愚衷, 而有承優批, 未獲採納, 退伏十年, 撫膺泣涕。 目見國勢之日漸危迫, 切欲區區陳籲於聖明之前, 而階卑者不許言事, 又有近日成例, 莫敢違越, 且自度蕘說之無補於廟猷, 已成時弊, 屛息含忍, 以至于今。 竊伏覩近日新條約締結以來, 人心奮激, 朝野沸騰, 百僚庭請, 儒生叫閽, 元老重臣, 不勝忠憤, 仗一死報國之義, 以至自戕其生。 夫爲人臣者, 孰不欲忘身殉國, 而及夫事至而能判一死者, 終古罕有, 其烈烈危忠, 有可以扶植百世, 而亦從以奮勵士氣者, 可驗其瞻覩也。 書生孺子, 莫不扼腕疾怒, 隨處抗論危亡, 且聲討之疏, 四面同唱, 此皆我陛下涵...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