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尹昉爲右參贊, 申欽爲吏曹判書, 李德泂爲知敦寧府事, 金藎國爲平安監司, 洪瑞鳳爲吏曹參議, 金緻爲東萊府使, 沈光世爲弘文館副校理, 趙希逸爲副修撰, 李明漢爲吏曹佐郞。引見大將金瑬·李貴於別堂。上曰, 戊申獄事, 奸兇羅織, 冤枉莫甚, 十餘年來一國之人, 無不痛惋, 卽位之日, 宜皆蕩滌, 而敎書中不及擧論, 何也? 瑬曰, 聖敎誠是。當以蕩滌之意, 宣布中外, 而事多蒼黃, 未及擧論。上曰, 將士施賞, 固當從容査處, 而犒饋則不可不速行矣。金瑬曰, 將士, 宜分等施賞, 且速行犒饋, 而酒饌難辦, 請令攸司, 略設以行。李德泂曰, 各司無儲, 決無措備之路。當此農節, 久不解陣, 則不無怨苦之弊, 以闕內及營建都監所儲綿布, 速行賞格, 卽爲放送, 可矣。且昨見江華府使狀啓, 則又爲點送軍兵云, 今大事已定, 市肆不變, 多發軍卒, 將何用之? 上曰, 此言是矣。擧義軍兵, 皆有一端忠心義肝, 故冒死而來, 不可不優施賞典, 速行犒饗而送之矣。德泂曰, 古之帝王, 雖在航海之時, 猶講大學, 以論治道, 今當臨御之初, 日御經筵, 頻接賢士, 講論朝廷得失國家治亂, 此是急務。向使廢君, 引接臣僚, 廣詢治道, 則爾瞻雖極奸巧, 焉能惑亂至此哉? 爾瞻父子及數三首惡, 其罪固不容誅, 自餘黨類, 宜隨其輕重處之。上曰, 予已明知, 當令分等處之矣。瑬曰, 爾瞻, 不可不嚴刑究問, 以施典刑。上曰, 爾瞻極奸, 或不無援引嫌怨, 更起獄事之弊, 何用鞫問? 且予意則三昌之罪, 一也。希奮·承宗, 與爾瞻奚異哉? 李貴曰, 柳希奮·朴承宗, 雖有貪婪驕奢之罪, 不無扶護士類之功, 何可謂與爾瞻同罪乎? 瑬曰, 戊午年間, 臣爲群奸所構, 幾陷不測, 承宗, 極力伸救, 得免於死。其時承宗, 若將順廢君之意, 則豈有今日乎? 爾瞻, 以廢母之論, 惑亂廢主, 羅織微事[獄事], 承宗, 力排其論, 救護士類, 何可只以貪贓之罪, 比諸爾瞻乎? 貴曰, 臣初與李曙結約時, 李曙謂臣曰, 此事敢不惟命, 但吾與朴承宗, 爲一家之人, 不得不救, 故以是爲難耳。臣曰, 承宗, 曾不預廢母之論, 何可與爾瞻同罪云, 則曙乃從之。瑬亦曰, 臣與李曙結約時, 已許承宗之免死, 今者李曙, 以不得相救, 爲平生之恨云。上曰, 初雖結約, 不可屈法。瑬曰, 法雖重, 無信則不立, 今若失信, 則他日遇事, 恐難得力。上曰, 此係大段處置, 予難獨斷, 待新大臣同議以處。瑬曰, 柳希奮爲大司馬, 除拜盡循賄賂, 占奪民田, 其罪固大矣, 若與爾瞻同律, 則冤矣。丁巳年間, 許賊投書慶運宮時, 臣家適在三淸洞, 李偉卿以臣爲三淸結約, 扶護西宮, 論啓甚急, 廢君問于希奮, 希奮以爲不可無端緖而起獄, 事遂寢, 其時偉卿之言, 若行則其禍, 將及慈殿, 豈但臣等之死生乎? 貴曰, 功過, 雖不得相准, 其罪豈至於死乎? 上曰, 都下人心不淑, 罪人家宅, 任意毁撤云, 速爲嚴禁, 闕中之物, 亦爲偸去, 如有告者, 宜以其半賞之。散鹿臺之財, 古有之矣, 然不可任其偸去也。貴曰, 昨於蒼黃之際, 事無統緖, 以致軍民恣意偸竊, 定將守護, 則自無弊矣。申景禛·景裕·景禋伏地請曰, 李大燁, 臣之妹夫也。與李貴等結義之初, 約以貸死, 今若不爲上達, 則勢無及矣, 敢來請命。上曰, 申景禛等, 果有結約之事乎? 貴曰, 臣與李曙約救朴承宗時, 景禛亦請曰, 雖曰大義滅親, 大燁不得免死, 則私情甚切云, 臣答以大燁之罪, 雖關國家, 與其父有間, 可以貸死云。瑬曰, 當初果有是言。臣亦以大燁, 雖有死罪, 自可隨宜處置, 答之矣。今則群議以爲大燁之罪, 與爾瞻無異, 斷不可容恕云, 故不敢啓達矣。上曰, 徐當議處焉。瑬曰, 北兵使李适, 今赴任乎? 北方雖重, 不若根本之地, 且适, 今有大功, 宜置之都下, 以爲倚仗。上曰, 北方, 非此人莫可收拾。瑬與貴, 復力請之, 上姑許焉。已上因傳敎考出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