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原府院君柳根, 伏以臣, 伏奉缺十餘字舍人司移文求言傳旨, 俯而讀之, 臣竊伏惟念, 自古遇災修省之君, 必有求言之旨, 乃今十行絲綸, 頒布中外, 若唐之德宗, 其在奉天, 凡有哀慟之詔, 皆是內相陸贄之辭, 驕將悍卒, 無不感泣者, 是也。我國之制, 銀臺出納王命, 號曰代言, 今此敎旨, 生於一哉之王心, 發於大哉之王言, 求之三代以上, 合乎詩·書所稱, 其曰德不能綏民, 智不及長遠, 大信屢失, 小務是察, 動作失宜, 處事乖當, 此皆致天怒而召民怨也。罪實在予, 可不懼哉? 臣竊聞孟子之言曰, 是心足以王矣。又曰, 保民而已, 莫之能禦也。聖旨所謂天人一理, 顯微無間, 休咎之應, 豈無所感者? 實與乾之文言, 所謂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者, 同符, 吁其盛矣, 臣以七十七歲腐儒, 有何一辭可以少裨天地之德, 少助日月之明者乎? 孟子曰, 人不足與適也。政不足與間也。惟大人爲能格君心之非。程子釋之曰, 天下治亂, 繫乎人君之仁不仁, 欲格君心之非者, 非有大人之德, 亦莫之能也。說命曰, 非知之艱, 行之惟艱, 惟說不言有厥咎, 當今任大人之責者, 自有其人, 惟在聖明敬之信之, 使之展布, 以期德化之成, 如臣不敏, 未死之前, 得與黃童白叟, 扶杖以聽德音, 豈非千載之幸乎? 抑臣旣不能進一策, 乃敢以私懇仰瀆, 固知罪無所逃, 臣於冬初, 受由掃墳於槐山地, 蓋其翊年, 臣年七十, 欲爲致仕之計耳。于時兇逆之徒, 倡爲大論, 及乎臣去之後, 臣之一家之人, 不參庭請者, 非止一人, 而臣大爲兇徒所憎疾, 至請遠竄, 奔走上來, 待命于外, 未及致仕, 今者遭遇聖明, 未敢萌退去之意, 蒲柳衰甚, 缺五六行伏願聖明, 憐臣老病將死, 察臣言出肝膈, 特許差奉朝賀, 以安愚分。取進止。燼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