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兵曹參判崔鳴吉箚曰, 伏以, 缺支陪[倍]苦, 繼以旱災, 兩麥枯損缺 臣聞來酸鼻蹙額, 不能爲懷。噫, 缺民之政, 固非一二, 卽欲救之, 須先革其弊, 缺以走次陳也。第以近年科外之賦言之, 其大者缺有曰, 五結收布也。曰毛兵糧也。毛糧則姑無徵索之弊, 而賑飢儲餉, 此時爲急, 一年收捧, 勢所缺 但前歲旣歉, 今年又旱, 一結一斗五升缺 恐難責辦。臣意來戊辰條, 除其五升, 只捧一斗, 或可爲一分之直, 而湖西皂隷米, 又是他道所無之役, 毛糧之收, 特減一斗, 只捧五升, 令無偏苦之患, 可也。至於五結收布之令, 蓋緣西路物力不振, 故兩西貢物, 移定於內地, 以爲數年救急之計, 非欲久遠行之也。不幸西路形勢, 一至於此, 數十年內, 斷無蘇復之望, 實爲缺等棄之地, 則尙可以西路之役, 責諸他道, 使缺俱受其困乎? 然此係上供之事, 非秩微言賤之臣所敢輕議也。第意匠人·餘丁收布, 自是無中生有之物, 而丙寅條所捧, 則已失於胡變之日, 丁卯條所捧, 除軍需費用外, 所餘且數百同, 而未收者亦多, 戊辰條則全未捧之, 通計兩年所納, 應不下千餘同。竊聞五結布, 都數一千二百餘同, 若以匠人布, 代用於兩西貢物, 而戊辰條五結收布, 限一年缺以救五道之窮民, 則庶使外方, 稍知朝廷恤民之意, 似甚便當。臣方句管匠人收布之事, 故偶有一得, 冒昩陳稟, 試缺廟堂商議處之, 幸甚。取進止。批答見上 燼餘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