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平奇晩獻啓曰, 臣之庸陋愚拙, 萬不及人, 五十無聞, 蹩躠郞署, 雖於夢寐之中, 敢望涯分之外, 而適承人乏, 驟叨言地, 徒感拂拭之恩, 蔑有絲毫之補, 不待人言之至, 而臣之自知, 固已明矣。及聞李裯, 榻前陳斥之語, 咄咄而言曰, 惜乎, 裯之失言也。國家新經禍亂, 雖盡得忠直, 布列臺閣, 猶恐獻替可否, 未盡其道, 況今選用, 未免雜進, 如臣無似, 亦容代斲, 學士登筵, 所言公耳。但當就今日臺官中, 急擧某某之名, 劾其匪人, 何遽以鄙俚之言, 先設擠軋之機? 一則曰某者之子, 一則曰代立軍士, 嗚呼, 此豈儒臣進言之體乎? 旣而又見其疏, 然後始知其指臣而發也。臣與李裯, 雖無往來交遊之雅, 而至於對面接話, 非止一再, 則所謂曾不聞其姓名者何歟? 欺人猶不可, 況入告聖明之下, 而敢發此言乎? 臣之父名, 李裯年少, 何得知之? 第其兄衯, 娶妻於臣族, 則裯雖不知, 終必知之, 設使一裯不知, 何害於臣之父子乎? 以此言之, 則論臣之家世, 不自量, 甚矣。且其論人過矣, 父雖不得爲宰相, 自先世觀之, 則安得人人盡爲名家子乎? 雖出於名家者, 苟無可取之實, 則亦何必不問其才望, 而引置於淸切之地乎? 所謂入侍之日, 辭意俱激, 不及擧名云者, 尤不近理, 凡人之情, 激則盡言, 寧有辭意已激, 而不擧名以斥者乎? 不及擧其名, 而能及於其親, 亦可謂錯矣。其言無章, 未滿一噱, 若使臣, 呶呶嘵嘵, 內忿外恨, 以與李裯相較, 則不亦淺狹矣乎? 伏惟聖明, 燭照多端, 不以臣卑鄙而廢之, 臣今陳列, 亦知惶懼, 而只緣廉恥所關, 不得掩耳而行耳。仍念其言之不是處, 固不足多辨, 而如其是處, 則臣亦受之而求諸己, 可也, 所謂是處, 其論才望處是也。今臣, 抱百拙而自戇, 無一藝之可稱, 自不干人, 人亦棄臣, 十年從仕, 蹤跡益孤, 非公事未嘗出入於車馬之門, 以臣之愚, 有何才識, 而時望亦何以生乎? 臺官爲職, 異於庶寀, 上以格君非, 下以糾官邪, 言責所在, 地望甚峻, 雖有微瑕細纇, 受人之指點, 其不可冒據也, 明矣。況不許其才望, 又論其家世而斥之者在傍乎? 揆以十分情勢, 決難再玷名器, 而新命又下, 罔知攸措, 寧甘退黜, 以謝人言。且臣前者新忝諫院, 出謝翌日, 隨參合啓矣。昨日伏見杞平君兪伯曾上疏大槪, 及兩司諸官引避之辭, 缺 不治大臣誤國之罪, 先治江都失律之人, 臣實先犯, 而至斥以知有權臣, 而不知有君父, 則臣之罪案, 更無所容, 豈以先犯以下缺以此以彼, 不可仍冒, 請命罷斥臣職。答曰, 勿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