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處大, 以宣惠廳言啓曰, 司憲府啓辭內, 安民之政, 莫先於均役, 國家大同之設, 所以均役, 則已行之道, 宜無異同也。江原道此法之行, 久矣, 而一結之米, 乃六十斗, 則旣多於湖西, 土産上供之物, 以六斗計給其價, 以當初所定, 比諸卽今物價, 則不啻什百, 況且守令衙祿之外, 一應所用, 不論於大同, 故, 巧作名目, 責出民間者甚多, 民安得不窮且困乎? 又以刷馬爲名目, 每三結出一馱, 一馱之價, 乃好木三疋, 竝其資糧十許斗, 以此爲官家凡百需用之地, 通一境輪回入量收捧, 不定其數, 或至於一年再三度, 嶺東之皆有此弊, 雖未之知, 而竊聞春川·原州特甚, 峽中殘氓, 膏血已盡, 如在水火, 朝夕莫保, 朝廷若不變通, 無以拯濟孑遺之命, 當此軫念講究荒政之日, 獨使一道, 有向隅之歎哉? 土産貢物之價, 量宜改定, 俾無濫觴, 守令衙祿之俸, 參酌加給, 使之足用, 其他科外之役, 一切釐革, 此後守令, 如有犯者, 令其道臣, 一一査出啓聞, 論以重律, 則倒懸之氓, 庶有安堵之望, 請令該廳, 別爲事目, 稟旨擧行。答曰, 依啓事傳敎矣。本道大同以下缺年弊端已生, 民怨日滋, 自前言之者, 多矣, 而未得變通之策矣。今此憲府之論, 實出於救民祛弊之意, 變而通之, 不容少緩, 第念本道元結, 除復戶, 則應役實結, 只是八千七百結零, 不及於三南之一大邑, 以此訾少[些少]田結, 一結收米十六斗內, 十斗則上納, 計給貢物之價, 六斗則留置本道, 以爲各邑需用, 而彼此常患不足, 至於守令, 亦未免科外責徵, 大失當初恤民均役之本意, 欲救此弊, 則必須先行量田, 次改貢案, 然後方可更張, 而均田之政, 有難造次行之, 目前之急, 亦宜及時救之, 各邑一年封進朔膳藥材及守令衙祿刷馬各項科外之役, 令本道一一査問, 開錄成冊上送, 而救弊之策, 監司亦爲從長料理, 急速啓聞後稟處, 何如? 傳曰, 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