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中樞府事李殷相疏曰, 伏以臣於今日, 始得見朴鳳祥疏本, 峻斥大行大王行狀誌文等製述官, 至以周遮蔽莊等語, 爲罪案, 臣於此, 不勝悚然之至, 哀冊是有缺行狀誌文, 體格自別, 記事有詳略之不同, 缺數行且臣有積年痞脹之症, 根柢已深, 風寒轉篤, 不食自飽, 專廢飮啖, 貼身床席, 日就萎苶, 失今不治, 決無復起爲人之望, 極知此時言病之不敢, 而疾痛之呼, 有不能自已者, 伏乞天地父母, 俯垂私察, 亟賜遞改, 俾延殘喘, 千萬幸甚, 臣於乞免之章, 不宜復有所贅陳, 而旣有區區之懷, 安敢含默而不言, 自阻於兼聽之下乎? 伏惟聖明財擇焉。自古臺閣之上, 論議不一, 彼是而此非, 此是而彼非者何限, 人君聽言之道, 固當置其非者, 採其是者, 若以其言之非而罪之, 則何可謂廣言路也, 李嵇疏上所論, 非故欲顚倒是非, 自墜臺體, 不過身居言地, 悉陳所見, 自附無隱之義也。殿下初旣賜批而諭之, 遞職而斥之, 足懲其妄言之失, 何至於加律而深罪乎? 嵇之被譴, 固不足恤, 而其在優容諫官之道, 竊恐有歉於聖明也。仰惟我殿下, 以幼沖之年, 承艱大之業, 聰明首出, 萬物咸睹, 始初淸明, 中外傾嚮, 而但立志太銳, 爲政太急, 用罰太嚴, 夫志太銳則不能以持久, 政太急則有失於無漸, 罰太嚴則無以盡下情, 凡此數者, 皆足以害政而病治, 不可不深念也。臣聞帝王之德有三, 曰仁曰明曰武而已, 仁所以愛人也, 明所以燭理也, 武所以斷事也, 闕一則德不備, 而三者之中, 仁爲大焉, 苟盡仁之道, 則明與武, 在其中矣。惟以明武爲心, 則其於仁有所未盡, 而二者亦不能得其中矣。夫所謂仁者, 非煦煦姑息之謂, 子諒之生, 春噓物茁, 與天地合德之謂也。人君之德, 孰有大於仁者乎? 殿下自在儲極之中, 仁聲仁聞, 入人者深矣, 苟能擴而充之於內, 推以極之於此下數三行斷續燼缺不堪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