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승정원일기 15책 (탈초본 283책) 숙종 7년 7월 1일 임자 15/17 기사 1681년  康熙(淸/聖祖) 20년

站의 巨役, 淹留, 喂馬, 柴木 등 勅使의 왕래에 따른 義州의 여섯 가지 폐막에 대해 개진하고 변통을 청하는 朴時馨의 등의 상소

    ○ 義州幼學朴時馨等疏曰, 伏以臣等所義州一邑, 卽國家藩蔽, 夷夏控扼, 丁卯以前, 人民衆多, 綰轂都會, 爲西塞之一雄鎭。其時慘經兵火, 武夫健卒, 死亡殆盡, 子女幼稚, 竝爲俘虜, 邑里丘墟, 人煙斷絶, 公私板蕩, 無望成聚, 幸頼國家, 別爲撫恤, 務存字惠, 明宰賢倅, 相繼宣化, 孑遺殘氓, 流散丐乞者, 扶老携幼, 四歸安集, 幾得完保。及至丙丁[丙子]之變, 死傷囚擄, 雖不如丁卯之慘, 民産之蕩敗, 無異前亂, 而事定之後, 勅行之往來, 使价之絡繹, 供具之費, 責應之繁, 百倍於亂前, 站上支待, 一番經過, 兩西列邑, 何處不然, 而列邑所無之役, 諸站不爲之事, 惟以義州一府, 獨受其弊, 雖云有竝定官, 而只於龍灣館一半, 飯奉茶啖, 助之而已。其餘七大站之巨役, 每每獨當, 如安州·定州, 物衆民阜, 猶愈於日敗之義州, 不過本邑一站, 一日之支供, 尙有竝定, 兩邑相助。且以過站言之, 車輦·劍水·蔥秀等站, 亦有竝定出待之官, 而義州之民, 抑獨何罪, 受此萬分難支之弊乎? 蠭午蝟集之弊, 難以悉擧, 姑撮其民命所係, 邑力所關, 目今難堪之最大弊瘼, 冒萬死仰籲於睿覽之下。伏願殿下, 矜察焉。本府, 介在兩國分界之間, 勅使去來之時, 爲留住治行之所, 上來之時, 雖不過一二日流連, 而入往之時, 例亦二三日淹留, 而或値夏潦之漲, 則有七八日之留, 少不下四五日之留。其間公家之糜費, 民力之蕩竭, 有不足言, 而若有一事之未及措辦, 則必致生事。故勅行先聲, 來到, 則一邑上下, 竭盡心力, 罔夜豫備, 非但本府站上宴享需用之物, 自鴨綠柵門外, 越邊彼地, 宿所中火三處大站, 勅使一行, 止息假家, 竝爲造成。凡諸接應支供之具, 無遺輸置, 待候於各處, 而人夫之入把, 最爲浩大者, 勅使, 牽來數百匹淸馬, 所喂之草, 必先刈取, 積置於三處之站, 達夜備虎, 淸人燭輝之柴, 謂之過冬之木, 積於五六十處, 過夜之日, 則通宵燎明於數里之內。又用軍卒, 四面衛護探候之卒, 自本府至柵門, 三五立待, 絡繹相望, 人夫所入, 若是其多, 刷馬之立, 亦與之同, 宴需諸具, 飯奉器械, 載去載來, 絡繹相屬, 立馬之數, 不可勝數, 而鳳城淸將衙譯麻貝·博氏, 甲軍隨來二百餘名, 所供糧饌等物器具, 亦爲同時輸應, 而淸馬牽來之人, 又不下數百名, 如此許多人夫刷馬之入, 皆前路各站所未有之大弊也。且勅使出來時, 中江越邊, 本府爲設都司, 宴享而護行, 淸人以將爲名者, 五人甲軍百餘名, 跟隨之人, 少不減六七十名, 而其中將者五人, 各受宴床, 所謂宴床, 與大通官一體高排, 甲軍之宴床, 亦皆高排, 跟隨之人, 雖是平排, 合計床數, 則將至二百餘床。且中江此邊[北邊], 例設宴廳, 宴雖或有不捧之時, 排設, 則不得不爲, 而竝皆撤給於護行淸人等處, 自初至今, 已爲定規, 則飮食之費, 已不可言, 而輸運器具之弊, 人夫刷馬之倍數容入, 豈可與中路三處之比也? 非徒此也, 至於護行淸人等, 限其勅使入館留住之時, 朝夕飯奉, 亦爲供給, 此亦前路各站所未有之大弊也。惟於龍灣館站, 雖有竝屬之官, 而一半茶啖飯奉, 隨例支供之外, 館所宴享, 則本無毫髮之相助, 本府, 獨自擔當, 此不可堪, 而況所串茶啖飯奉, 亦爲獨當者乎? 勅使之出, 長驅而到本府, 故各處凡干酬應支待之事, 必須豫先備待, 是以中路所用諸具, 不能移運於都司, 都司所用諸具, 不能移運於宴廳, 宴廳所用諸具, 不能移運於館中, 館中所用諸具, 不能移運於所串, 而但宴廳所用諸具, 則罔夜渡江, 男負女戴, 仍爲傳運於去所串四十餘里之地, 支供需用, 百計周旋, 僅僅無事, 每每如此。其爲顚倒狼狽之狀, 不可以文字, 盡爲形容, 此亦前路各站所未有之大弊也。且中江宴廳, 在每爲夏潦所漂沒, 勞動民力, 年年改造, 此尤民所疾苦, 而百數間淸馬之廊, 竝爲改造, 所養場內之地, 經宿一夜, 輒成泥濘, 一境之民, 遞相輪番, 掘去舊土, 塡以新土, 或造長籬, 以之鋪地, 群馬亂踏, 經夜成泥, 一日二日, 無日不然。冬月寒沍, 厥土先氷, 境內衆民, 逐日待令, 持斧荷鍤, 斲氷塡沙, 夜來成凍, 明發塡斲, 冬之氷凍, 夏之泥濘, 人力澌盡, 地道難改。又有小西江·中江·鴨綠江三處津路, 勅行及我國使臣往來之時, 過涉格軍, 多至三四百名, 而若遇夏潦, 津船之一巡往返, 冒險涉難, 出生入死, 民皆怨呼。方皮浦·古津·三江三處, 夏水則亦皆行船, 三津沙格之入[人], 又不下數百名, 而其苦亦然。至於氷泮之時, 則軍卒, 赤身入水, 曳船, 或斲氷容舠, 或結成浮梁, 人夫之入, 倍蓰於事, 此亦前路各站所未有之大弊也。且勅使, 牽來淸馬數百匹, 其中病斃者, 例有三四十匹, 而出給本府, 代以雌馬備納, 故分定各官, 使之代備者, 不過十匹, 而其餘數十匹, 則本府, 皆備擇取內, 體大能步者, 五六十匹, 別定監官, 多發軍卒, 嚴飭喂養, 雖極充肥, 而淸人, 利其受賂, 累度點退, 必先多受賂物後, 始得無事, 而若或一年之內, 再度勅行, 則代給之馬, 無路備數, 奔走他境, 百計貿得, 而彌縫之弊, 亦如之前, 最所難堪者, 本府, 獨當淹留之弊, 種種生梗之端, 在於呼吸之間, 徵索之有萬其色, 雖神輸鬼運, 亦難支當。而具[且]兼前路站忘却未備之物, 亦皆恣意徵索者, 悉出於民之力, 此亦前路各站所未有之大弊也。且春秋開市之時, 凡諸物貨及鹽石之物, 數百餘馱, 亦以本府之人馬, 輸給於彼地, 過涉沙格及 機察列立之軍, 與凡干容入之卒, 多至百數名, 晝夜不離, 長在江上, 動至經旬, 一年之內, 如此之役, 餘日無多。水上各邑, 雖曰把守江邊, 不過蔘節, 而本府之民, 數百軍卒, 隆寒盛暑, 亦不休息, 輪番替直, 日夜巡哨, 有若臨敵待變者然, 勅使回還之時, 淸馬雌馬驅去者, 鷹犬牽臂者, 無慮六百名, 至鳳城始歸, 其他中路三處人夫刷馬之入數, 亦同出來之時, 本府之民, 日就凋瘁, 良由此也, 此亦前路各站所未有之大弊也。且勅使, 牽來本府喂養之馬, 數多則五六百匹, 少不下三四百匹, 而兵營, 定送喂馬軍, 名雖三百名, 只以百名, 分三巡入送, 二十日相遞, 則常患太半不足, 本府, 全爲當之, 而養馬之役, 尤苦於他役, 終晝達夜, 少無閑隙, 若過數日, 人無不病, 人之厭避, 有同毒疾。淸馬之飼, 異於凡馬, 若當夏月, 則一日一馬之所飼, 不足一馱之草, 四十餘日群馬所飼, 合以計之, 則二十有三四萬束有奇, 而隨取隨盡, 每患難繼, 民遇此役, 則自爾廢農。柴木, 最爲本府之所難, 而養馬所入烹熟穀物, 一日之用, 多至五六百束, 通計四十餘日, 大摠二萬六七千束, 而亦以本府軍民, 採取於三四十里之地, 此亦前路各站所未有之大弊也。且本勅使, 往返留住之大站, 故宴需諸具造所入, 各樣雜物, 比諸他邑, 不啻數十倍之多, 至如春秋開市, 出來淸人, 年例咨文, 勅使牌文, 齎來之人, 及每朔一二巡摘奸, 淸人接應需用, 亦極無涯, 而勅使時, 鳳城刷馬雇價, 初則正木五疋, 後減二疋, 減之又減, 今則只給麤木二疋, 以爲塞責, 名雖給價, 其實勒定。此則本以民戶出定, 元居之民, 不得一夕離散, 或出債或賣田, 雇得馬匹, 或負或載, 忍死輸運, 而鳳城往來, 非尋常行路之比, 數日程無人之地, 猛獸所窟, 載持之人, 幾死, 數矣。人之視往, 如往棄市, 此爲本府人民最難堪之役, 今若雇價, 依前所定以給, 病斃馬代給雌之數, 本府獨多, 分定各官, 量宜加數, 以紓民力, 則民情, 庶知國家存恤之德, 必有感慰欣悅之心矣。且西路各邑, 撥軍本無, 自其本官獨當之事, 例有列邑輪次分番之規, 而本府官門站撥軍, 元無他邑之輪番, 獨以本土之民, 替相立番, 勅使時官門站別撥·加撥, 亦自獨當, 而所串站別撥, 又有例定之事。至於冬春之時, 淸馬所飼穀草, 自前上司, 雖有一半分定各邑之規, 而所送, 亦不過如干束數而已。若如今年草貴之時, 則民間所儲, 已盡無餘, 收民米布, 貿諸他境, 以備喂養, 僅免生梗, 而民窘迫狼狽之端, 至於此極。且如前則勅使時, 軍物奉持之軍, 三十餘名, 境內八鎭堡土兵中, 輪次奉持者, 非但自前流〈?〉之規, 亦以量宜事勢, 完減他役, 只以此役, 使之奉持而已。近因龍川張處世之上疏, 革罷鎭堡奉持之軍, 代以府民獨當, 致令日敗月削, 豈不冤乎? 此等色色之役, 層現疊出, 見之尋常, 聞若不緊, 而民生之困苦, 邑力之日瘁, 實由於此, 廟堂, 亦已洞燭此等難堪之狀, 邑力之前後陳弊者, 非一非再, 而每以猝不可變通, 慰諭而已。只淸南軍若干, 劃給於本府, 以爲使換人夫萬一之助者, 意非偶然矣。出身金是英, 居在慶州云, 則慶州〈州〉, 不啻楚越之相遼, 義州之繁盛殘弊, 在慶州, 何以詳知? 而義州之物力, 足以支過勅行, 淸南之軍, 上章請罷, 則廟堂, 亦以是英之言爲然, 行關本道, 革罷當否, 使之詳査啓聞, 則本道監司, 備知本府之許多弊瘼, 淸南軍, 不可革罷之意, 論理啓聞, 則廟堂, 以西路, 去亂已久, 人民繁盛, 比諸亂初, 必然有倍前給, 淸南使喚軍及喂馬軍, 就其元數內, 減三分之一, 其餘減之數, 令本府推移責立云。此不過義州, 乃使价往來, 淸人開市之時, 他道他官, 遠近游手游食, 壟斷射利之輩, 或聚或散, 鬧如街市, 一時所見之人, 以爲本州之物力, 如彼其繁盛, 雖使獨當重大之役, 宜無可慮, 此輩, 皆朝來暮去, 昨無今有之類, 徒以立馬赴燕, 雇價連命者也。或借便易之事, 不肯俛首而從之, 若加摧督, 則委而去之, 視如脫屣, 此輩一散之後, 則前頭赴燕刷馬之役, 當責於何人乎? 目今已去者, 十有二三, 猶有苟且窘迫之時, 終至於厭避盡散, 則非但本府之生事, 其害必及他邑, 此尤廟堂惕念處也。人民之困頓, 雜役之重疊, 八隅之中, 必無如本府之甚者也。本府, 一經丁卯之後, 孑遺元居之民, 實不滿三千, 而除却八鎭堡土保千餘及驛卒·煙軍, 各邑匠人·箭軍·鹽夫·老弱之類, 則實數應役者, 僅不過千餘名, 以此些少之人, 若環短索, 當此如右所陳莫重大他邑所無之役, 民何以堪命乎? 由此觀之, 他如淸南之軍役, 比諸本府, 不啻若霄壤之懸殊也。惟是之故, 上之民, 今方倒懸, 若不務存寬恤, 以紓其力, 則瓦解之擧, 可立而待也, 豈不痛迫之甚乎? 年年旱魃飢荒已極, 去年失稔, 義州太甚, 今年之旱, 尤慘於前, 芒種旣過, 尙未播種, 海水又溢, 種者亦枯, 持瓢丐乞, 道路相繼, 官無繼賑之穀, 遠糶山郡之儲, 而所受不敷, 已罄於往來之間。妻子飢臥, 菜色半死, 當此之時, 如有勅奇, 則本府形勢, 萬無支撐之路, 若自朝家, 不爲別樣變通, 以爲保全之地, 則小民之散亡, 有不足言, 而國家之西門藩蔽, 護守無依, 藩籬如此之後, 淸南雖完, 亦安所恃乎? 昌城·朔州, 乃水上近之邑, 今則官閑民安, 自成完邑, 獨無分給竝定之事, 若以扼塞江邊之處, 重其移動, 不爲出役, 則扼塞要害, 寧有大於義州者乎? 義州之弊瘼, 廟堂雖欲變通, 而臣等, 亦知救助之無便, 淸南減數之軍, 依前還定, ·二州, 亦使竝屬, 以分所串站之役, 各樣陳弊, 亦爲量宜變通, 則土壤泰山之助, 不無相資益, 疲勞怨苦之民心, 少可慰悅, 而安頓矣。伏願殿下, 留神焉, 特令廟堂, 從長變通, 以解上一府之疾苦焉。臣等心痛, 不能緩聲, 當此極農之節, 繭足千里, 乞食上京, 敢冒鈇鉞, 仰叫天閽, 臣等, 不勝戰灼悚慄之至, 謹昧死以聞。啓下備邊司, 備邊司啓目, 粘連啓下是白有亦, 觀此義州幼學朴時馨等疏辭, 則盛陳本州難堪之狀, 歷擧六條民瘼, 而皆是直路列邑所無之大弊也是如。其所稱冤之說, 不一而足, 有難一一枚擧是白在果, 觀其大要, 則只在於勅使時, 淸南使喚軍及喂馬軍, 還復所減之數, 所串站, 依他過站例, 竝定·二州, 俾分其獨當之勞是白有臥乎所, 本州, 以客路頭站, 凡係責應之繁, 需費之夥, 比諸他邑, 不啻倍蓰哛不喩, 一境元居之民戶, 不滿三千, 除其各樣名號, 不當責役之類, 則所餘良夫之可爲公家調用者, 不過千有餘名, 則民生之困瘁, 邑力之凋弊, 誠如疏中所陳是白乎矣, 淸南軍之初不盡罷, 只減三分之一者, 蓋出於特軫各邑難支之勢。且慮本州責立之難, 酌量定奪, 纔已行會, 則續續更改, 實涉顚倒是白乎旀, 義州本站之外, 其餘三站支勅之役, 竝皆獨當, 則雖以殷富之物力, 各所分排, 必多窘急之慮, 所串站之請爲竝定, 未爲不可, 而至於·二邑之不爲出待, 其來已久, 意有所在, 率爾變通, 或不無窒礙難便之端, 詢問道臣, 使之詳察形勢, 裁量便否, 啓聞後稟處, 何如? 啓依允。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