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閏三月初一日申時, 上御熙政堂。禁府堂上, 請對入侍, 判義禁閔黯, 知義禁權大載, 右承旨李聃命, 假注書權大臨, 別兼春秋南致熏·李萬元。閔黯曰, 本府罪人李師命之獄, 有稟處之事, 而知事尹深未肅拜, 同知事尹以濟, 以御營大將, 出往習操, 故臣等, 獨爲來詣矣。師命供辭曰, 癸亥春間, 在御營時, 有一幅匿名書, 軍官辛範, 得而來納, 係是海外難測之事, 送示金錫胄, 癸亥冬倭書出來之後, 此一款, 亦爲傳說云云。倭書, 癸亥十二月二十一日啓下備局, 而以爲鄭錦舍, 丕募奇兵, 風舶萬里, 侵於貴國, 直入北京云云。甲子二月冬至使趙師錫別單曰, 癸亥閏六月, 鄭克塽, 齎送降表, 遍告宗社云云。甲子三月, 冬至使李濡狀啓曰, 閣老明珠, 以帝命問曰, 日本, 有文書來者□□□□向來倭書, 閭巷騷屑, 終使流入云云。書狀官李缺入侍時, 啓曰, 因寧古塔之報, 兵部, 將有按問整治之擧云。乙丑謝恩使南九萬所得彼中文書內, 以爲寧古塔將軍殷杜, 稱以癸亥十二月二十五日, 朝鮮國人, 偸過邊界, 言以朝鮮, 與倭連結, 圖謀不軌云云。大槪其時, 錫胄·師命等, 以爲通報倭書於彼地, 出於其時失志之人, 至遞李世華北伯之任, 差送副使, 使之探問其事, 以爲戕殺一邊人之計, 與吳始壽獄事, 同一撥也。文書得來後, 日月差違, 其計未售矣。癸亥十二月二十二日, 倭書, 啓下備局, 而同月二十五日, 北邊人, 偸過邊界, 寧古塔將軍, 馳報北京云云。二十二日之與二十五日, 中間不過三日, 則所謂失志之人, 何以傳通於三千里外北邊之人, 以報於彼中乎? 克塽兵敗投降, 在於癸亥閏六月, 則癸亥十月所出倭書中, 侵於貴國, 直入北京等語, 何爲而出乎? 癸亥春間, 師命所得之匿名書, 癸亥冬間倭國出來之書, 其意何相符合, 而卒無事實乎? 以此觀之, 匿名書, 同出於一二人之手, 或托於倭人, 或傳於彼地, 其意欲假異邦之事, 以嫁禍於我國異己之人, 而畢竟寧古塔, 加不軌之名於我國家, 兵部, 欲有整治之擧, 告訃使之行, 若不在於其時, 得以辨說, 則國家之禍, 何可量乎? 師命處, 此一款, 當爲嚴問, 以施王法矣。權大載曰, 倭人文字措辭, 與我國之人有異, 今觀倭書, 酷似我國之文, 當初尹趾完之所謂虛妄者, 以此也。黯曰, 趾完, 定以爲倭書, 出於中間做出云云, 而陳於榻前, 壬戌說話中, 卞承業與倭人問答之語, 詳載於日記, 卞承業, 當爲拿問, 以覈其間情節矣。上曰, 卞承業生存乎? 對曰, 生存云矣。大載曰, 譯官李浚漢, 與承業同往, 似必與知, 竝爲拿問, 何如? 上曰, 其時主張之人, 誠極無狀, 卞承業·李浚漢拿問, 可也。黯曰, 朴再興, 癸亥·甲子, 連往日本, 亦可拿問矣。上曰, 拿問, 可也。黯曰, 師命罪惡, 難以毛擧, 而令箭入闕, 禁軍易次, 係是顯著之事, 渠亦何敢發明, 而至於與致祥同謀, 造言之迹, 旣無可證之事, 故渠敢牢諱矣。上曰, 李師命則目以老論, 洪致祥目以少論, 初則不協, 後則極爲親密矣。黯曰, 臣聞武臣朴挺英者, 驍勇, 錫胄, 稱以軍官, 夜則同處, 晝則出入時隨行, 入闕時, 亦不令暫離者也。錫胄死後, 師命, 又以爲腹心, 使之詗察所謂少論者, 以近宗一人, 爲禍媒, 事未及成, 而渠先竄矣。今聞挺英, 自知其罪難逃, 至於自首於搢紳間云云, 挺英, 當爲拿囚, 問其情節矣。上曰, 朴挺英, 一體拿問, 可也。黯曰, 師命之罪, 實難容貸, 夫旣殺一邊之人, 又欲構殺自中異己之人, 如此妖惡之人, 不可不設鞫嚴治也。上曰, 諸人拿囚嚴問之後, 觀其端緖, 漸次治之, 可也。李聃命曰, 師命原情判付之後, 臣與同僚, 亦陳設鞫之意矣。自上有徐觀稟處之敎, 今則獄情更無可待之事, 湖營文書, 待錫胄回自北京, 聽其言, 然後焚之云云, 此必是渠之所自作也。此則猶或姑置勿論, 而以顯著者言之, 令箭之直入, 軍次之改易, 乃是人臣必誅罔赦之罪, 請設鞫嚴問, 何如? 大載曰, 直入令箭於闕內, 任意遞職, 野次扈駕之軍行, 猝然改易, 此兩件事, 尤當急爲鉤問, 而本府日次之刑, 似難承款, 設鞫嚴問, 宜矣。上曰, 朴挺英, 拿囚嚴問, 則端緖想必次次現出, 得其端緖, 然後更問師命, 似好矣。聃命曰, 臣十年在外, 致祥之事, 不得聞知, 伏見禁府判付, 有初親後離之敎, 伏想聖明, 已洞燭其情狀, 而渠敢以元不相知爲辭, 其爲情迹, 極爲痛惡, 亦足設鞫嚴問, 鉤得其情實也。黯曰, 自古亂臣賊子, 必先試其人情之從違, 然後逞其不軌之心, 師命伊日之擧措, 雖未易測度, 而其探試軍情, 縱恣無嚴之狀, 不可不設鞫嚴治, 以正邦刑也。上曰, 太宗時, 沈溫墻垣修理時, 以擅發軍丁事, 至於賜死, 師命之罪, 有浮於此, 朴挺英拿問後, 速卽嚴問, 可也。黯曰, 朴挺英, 爲先拿問後, 當爲稟處矣。上曰, 爲先拿問挺英, 可也。遂罷出。以上燼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