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見時, 左議政睦來善所啓, 近來國體不尊, 分義掃地, 牌招不進, 已成痼弊, 豈不寒心哉? 近日命召之下, 違牌不進者甚多, 其在分義, 安敢乃爾? 衆所共知有實病者, 及有大段難安情勢者外, 初牌不進, 旣所不敢, 至有再牌不進者, 事之寒心, 莫此爲甚, 不可無別樣懲礪之道矣。領議政權大運曰, 牌不進之弊, 誠極駭然, 曾有拿處之擧矣, 中間廢閣不行, 衆所共知實病者, 容或可恕, 情勢難安者, 則一體禁推, 亦無不可矣。上曰, 無端違牌, 或至再三, 事甚可駭, 自今以後, 嘉善以上, 則推考傳旨下字下, 不書某司以入, 堂上以下, 則直捧禁推傳旨, 而臺諫, 則先遞臺職, 然後捧其傳旨, 可也。身有實病者, 則傳旨書入時, 政院微稟事, 定式施行, 可也。又所啓, 命招之擧, 實爲重大, 故昔在仁祖朝, 臣之先臣, 引晝講入侍, 以玉堂講院, 或因一會入直等事, 啓請牌招, 極爲未安之意, 有所陳達, 而如其不關事, 則政院, 勿爲捧入事, 受敎奉行矣。近年以來, 每以不緊事, 輒呈草記, 煩請牌招, 以致紛紜違牌, 傷損事體, 殊甚未妥, 今後不關草記, 勿爲捧入事, 分付政院,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右議政閔黯所啓, 內三廳薦中, 部將薦, 不如宣傳官, 守門將, 又不及部將, 此則其來久矣, 今因行査澄汰之臺啓, 守門將當汰去者, 數多, 竝與薦主, 將至十餘人, 積年勤仕, 一朝失職, 其爲愁怨, 從可憂也。朝家待武人之道, 與文官有異, 不必太生分數, 守門將廳査覈之令, 姑爲安徐, 自今以後, 依臺啓申飭擧行, 似當矣。上曰, 近來內三廳, 不爲擇薦, 臺啓所論誠是, 而第文武有異, 且澄汰之類, 至於十人之多, 則不無落莫之歎, 姑勿汰去, 自今以後, 依臺啓極擇擬薦事, 分付, 可也。領議政權大運所啓, 臣有所懹, 敢此仰達矣。下直守令, 引見別爲戒飭, 意非偶然, 爲守令者, 親承傳敎, 則固當仰體聖意, 恪勤奉職, 而治效無著, 反被罪罰, 如此之類, 固當重罪矣。下直時引見守令之居下者, 曾有歲抄勿爲書入之敎, 故仍爲永不敍用者多云, 此輩所坐, 誠難容恕, 而第道臣一時所見, 情罪得中, 亦未可知, 由此而終身禁錮, 則或涉冤抑, 故敢達矣。上曰, 親承傳敎, 而不謹奉行, 初意必欲重究, 有此下敎矣, 道臣用罰, 未必得當, 大臣所達, 亦有意見, 與循例下敎之類, 一體施行, 可也。吏曹判書吳始復所啓, 畿甸·海西, 失稔最甚, 都下之民, 亦隨而飢饉, 且江水早氷, 船路阻絶, 公私穀物, 皆不得運致, 以此米價踊貴, 擧家遑汲, 將無以卒歲云, 在前如此之時, 則自賑廳, 或發賣穀物, 以救其急, 而卽今所儲不敷, 前頭畿內賙賑之資, 亦難以酬應, 誠爲悶慮矣。近者, 自惠廳春等貢物之價, 例爲分給一半, 則使之出賣市廛, 以爲稍緩市價之地, 而此亦所施者, 不能遍及於民間云, 未及分給之米, 尙有八千餘石, 其中一半, 自常平廳, 從市直計給錢文, 其米, 趁歲前發賣, 而此數, 太半不足, 賑廳所儲, 亦爲參酌減價, 一時出賣, 似爲便當, 敢此仰達矣。上曰, 事甚便當, 依爲之。又所啓, 湖南近峽一帶各邑, 雖曰被災尤甚, 至於下道濱海之邑, 則不至於大無, 比畿甸則輕重懸殊, 而前頭畿甸及都下賙賑之資, 更無所辦出之路, 湖南濱海列邑, 賑廳應納之穀, 殆近萬石, 而春間, 或以無船隻, 或以待明春, 上納論報, 一向遷就, 無意上送, 事甚未便。預爲嚴飭, 趁解氷, 無遺上納之意, 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禮曹判書柳命賢所啓, 頃日筵中, 因大臣所達, 各陵有頉處, 勿爲煩數啓稟之意, 旣承聖敎, 而陵寢事體至重, 不可不明白定奪矣。頃年, 以各陵有頉處, 陵官, 切勿續續煩報, 以待道臣春秋奉審時之意, 至有成命, 粘諸各陵齋室壁上矣。近來陵官, 過生驚㤼, 陵上小小有頉處, 輒皆論報, 以爲自已發明之地, 旣見陵官所報之後, 該曹, 亦不得不啓稟, 其在事體, 殊甚難便。大臣旣以續續煩稟爲未安, 自上亦有參酌啓稟之敎, 此後, 則陵官設有所報, 措語不至大段, 則臣曹, 當以待道臣奉審後, 更報之意, 題送, 至於雨水之節, 陵上大段有頉, 及莎草枯損, 尺量數多者, 不得不直請奉審, 其他些少傷損, 自本曹難於自斷之處, 具由入啓, 以候睿裁, 何如? 上曰, 陵上些少有頉處, 以上裁稟啓, 則當審其奉審當否, 而裁處矣。刑曹判書睦昌明所啓, 頃年徐文重, 爲刑曹判書時, 裒集癸亥以前列聖受敎, 分爲六典, 作爲兩卷, 至經兩司署經, 而未及刊行矣。自臣待罪本曹, 刪改疊書, 及文勢不暢處, 且添入癸亥以後受敎, 才已畢役矣, 令寫字官, 精寫後, 送于校書館, 以爲刊行之地, 不可無弁首之文, 使大提學製進,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右議政閔黯所啓, 日者閤門外, 判決事朴慶後, 以王妃族親之免賤者, 一遵敦寧寸數定式之意, 問議于臣等, 臣等, 泛然應之矣。追後取見文書, 更思之, 則大王姓孫, 限九代免賤, 而七代以後, 有代口之規, 王妃族親, 似當有減殺之節, 況異姓之親, 不可以一從敦寧寸數, 許令免賤隷禮, 免賤, 出於一時特敎, 不可援以爲例, 此後, 則只當依前法例施行, 掌隷院元啓目中, 定式二字, 改付標, 何如? 上曰, 依所達改付標, 可也。吏曹參議李萬元所啓, 戊辰年, 以湖西木花失稔之故, 山郡大同木, 作米收捧, 而留各邑矣, 今自該廳, 使之作木上納, 十分嚴督云, 湖西年事之慘, 臣所目見, 而常年作米, 捧留糶糴, 至於五年之久, 當此無前大飢, 始令作木上納, 宜致民人之怨咨, 今姑依前作米收捧, 以資賑資, 待明秋作木上納, 則賑活飢民, 得力頗多, 而其所遲滯, 亦不過六七朔矣, 下詢于大臣而處之, 何如? 領議政權大運曰, 此作米, 若已捧留於官家, 則當此米貴之日, 以米作木, 亦可爲救民之資, 可謂公私兩便, 旣許捧留, 則爲守令者, 例不收捧, 散在民間, 今若督捧, 使之作木, 則必有民怨, 姑待明秋, 作木上納似宜矣。右議政閔黯曰, 頃年因淸州牧使趙祉錫, 公州牧使趙渭叟等上疏, 許其作米, 自宣惠廳, 貸用兵曹軍木一千同, 今無以備償, 有此作木之擧, 此是當年應捧之物, 遷就四五年, 又無所納, 其習可惡。第湖西饑荒, 特甚云, 留以爲明春救急之資, 似爲無妨, 如是分付之後, 各邑之督捧, 亦未可必待其畢捧, 令監司別遣摘奸, 似可矣。左議政睦來善曰, 木花貴時, 願爲作米, 而朝家, 從民願聽許, 則守令, 所當收捧其米, 年年糶糴, 而遂其所望之後, 不勤收捧, 民亦以姑息爲念, 不肯輸納, 其習可惡, 而及此凶荒之歲, 不可無爲民變通之道, 今姑勿爲作木, 以其米留賑飢民, 待明秋使之備木上納, 似爲便當矣。上曰, 依爲之。又所啓, 崇善君山所, 用於公州之後, 其近處寺刹, 皆自同宮次知, 使堂上李姓人, 往來收稅, 其所貽弊, 罔有其極。俗離, 以湖左名山, 多有世祖朝故蹟, 而殆將一空, 甚可駭然。至於公州之甲寺·麻谷, 皆是大刹, 本道進上紙地, 皆出於此, 而僧人輩, 不能支堪, 亦將有離散之擧, 此宮, 素以謹愼見稱, 若知此弊, 必無是事, 而任非其人, 貽弊至此, 誠爲寒心, 且此外此人之橫恣閭里, 亦多云, 人言雖不可盡信, 旣有所聞, 不得不仰達, 請令本道, 明査啓聞, 果有所犯, 則所謂李姓人, 令該曹從重論罪, 何如? 上曰, 令本道詳査啓聞, 可也。以上朝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