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兵曹判書金構, 兵曹參判李基夏〉等疏曰, 伏以臣等, 伏見持平李東彦避辭, 其所譏詆, 殆無餘地, 臣等誠不勝瞿然也。李碩根, 自是武弁中有名稱者, 其爲人, 謂之精詳則可也, 悖惡, 非其目也。所行無倫, 臣等未之聞, 而臣構, 書問於臺臣, 亦□指言, 追聞臺臣所聞之謗, 有同第五之誣, 無足多辯, 至於殺人, 固已被拿勘罪, 而其時按道之臣, 亦稱其事出□□至深惡, 治邑有績, 精簡可尙, 所謂僇辱宰者□□臣平生親習, 偶聞流言而訝之, 傳說於其一家人, 且其□逋, 幾致生變云者, 蓋言西路人心之可畏耳。設有是事, 不足爲宰臣之累, 何以爲之僇辱也? 宰臣自爲之言, 猶不以爲信, 必欲勒加者, 何也? 假使碩根, 果無顧藉於宰臣者, 誠如臺臣之言, 則武弁之不肯顧藉宰臣, 其罪□□乎? 碩根, 於己巳解官之後, 缺申汝哲, 爲訓局大將, 首以缺半行才, 鮮有完備, 含垢藏疾, 王政之方, 不可以一時缺生, 況如碩根者, 西北二邑, 皆有治聲, 宿將名弁, 無缺以臣等所聞, 只聞其見取於人, 而未聞其見棄也。一篇所論, 全是寫出別人, 而非碩根也。臺啓之發人□, 而其所謂疵釁, 未見有一人得聞者, 豈臺臣, 獨聞於人所不聞之處耶? 論人之體, 責在平允, 文武維制, 自有□□已而臨之, 執理而裁之, 罰不阿私, 賞不遺賤, 則□□體面自尊, 又何必不問虛實, 不論曲直, 踐踏慢侮, 惟意所欲, 然後爲得哉? 臣等, 雖不肖, 忝叨西銓, 甄敍武弁, 乃其職耳。當日注擬, 旣與相議, 及其被彈, 明知其冤, 故問安之班, 偶有酬酢, 何待於別有技能, 傾壓而後, 方可爲一言哉? 因一小事, 侮辱朝班, 此等口氣, 決非和平之發, 其有損於朝廷之體, 亦不細矣。事之虛實, 當付之公議, 以爲可論而論之, 知其不然而止之, 何損於臺體缺於失實, 必立己見如此? 果如所論, 則或削或拿, 乃其□□, 只請改正, 又何意耶? 臣等旣被其深斥, 勢難晏然於擧擬匪人之罪, 伏乞聖明, 亟鐫臣等之罪, 以爲誤擧者之戒, 千萬幸甚。臣構, 本來多病, □□供劇, 近益添加, 絶無寧日, 再昨, 自習儀罷歸, 夜深還家, 寒戰移時, 熱勢大作, 嘔吐泄瀉, 元氣頓脫, 昏昏綴綴, 不省人事, 昨日諡冊寶內入, 及今日再度習儀, 身帶都監提調, 而俱不得進參, 揆以分義, 尤極惶恐, 伏乞亟命有司, 別樣勘罪, 以安微分, 臣等無任云云。批答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