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令李彙晉疏曰, 伏以, 臣於頃日, 得聞母病添劇, 方寸煎撓, 不能須臾, 冒陳危懇, 徑尋鄕路, 迹涉擅逋, 罪無所逃。伏蒙聖慈, 猥垂矜察, 譴罰不加, 恩批反降, 諭臣以勿辭救護, 臣在途祗受, 且感且惶, 益不知所以自措也。嶺峽之間, 雨潦連仍, 崩崖捍川, 到處艱阻, 發程屢日, 始得還家, 則母病, 比始報臣時, 略有所減, 家中癘氣, 亦稍止熄, 臣驚憂乍定, 骨肉相對, 旣以慰積月暌曠之情, 且得區區自效於藥餌扶護之節。恩靈所曁, 與天無極, 此豈微臣隕結, 所可報其萬一哉? 第伏惟念天工之不可曠, 固無時不然, 而況今大論方張, 言責尤重, 此時臺憲之任, 決非在外之臣, 所可一日虛帶。朝廷如或未卽變通, 臣亦何敢爲逡巡暇豫, 久淹鄕閭之計哉? 顧臣母痰火之疾, 已成癃痼, 少失將攝, 輒致危劇, 輕重無常, 證形難的, 見今雖似間歇, 元氣之澌脫, 日已益甚, 蓋不免於澟澟之憂。而臣一身孑然, 兩老在堂, 暫時離捨, 情所不堪。向之留洛也, 父母念臣不置, 臣亦眷係父母, 荒荒忽忽, 寢驚夢愕, 到今歸側, 尙有餘懍, 誠亦何心? 復事遠遊, 重自陷於曠廢子職之罪哉? 仰惟聖上, 敦孝爲治, 推仁體下, 天地之大, 靡細不覆。臣雖不肖, 獨不可使備一物之數, 與被曲成之澤哉? 伏願殿下, 俯察臣情之萬分懇迫, 重念臺職之不容少瘝, 亟許鐫遞臣職名, 令臣得以留養父母, 仍治臣慢謇之罪, 以安微分, 以肅朝綱, 不勝幸甚。仍念臣以庸陋之姿, 疎逖之蹤, 濫沐新造, 久玷臺端。竊自以爲聖誣未雪, 則無以有辭於萬世, 國賊未討, 則無以擧頭於一天。屢隨諸臣之後, 恭伸沐浴之請, 而誠淺辭拙, 未格聖心, 致令亂賊之輩, 至今假息, 臣誠憤懣憂歎。惟欲愧死, 今又牽迫情私, 遠投窮峽, 不知近日三司, 已伏閤歟? 聖斷, 已赫然歟? 臣每念王綱未振, 大義未伸, 國恩未報, 臣責未塞, 中夜屢興, 有膽輪囷, 敢以向來前席餘懷, 附貢辭疏之末, 以效畢義願忠之悃, 幸殿下勿嫌其煩複, 而少加澄省焉。嗚呼, 辛壬群凶之罪, 擢髮難數, 罄竹難書, 而大抵蓄憾於寧考, 逞毒於殿下, 誣逼敲撼, 無所不至, 必欲以傷先王之友愛, 殄三宗之血脈, 其凶肝忍心, 憯節陰謀, 實千古載籍以來所未有者, 而表裏排布, 首尾和應之狀, 明若觀火。向使鏡·虎兩賊, 無所憑恃, 無所聲援, 渠雖凶狡, 必不敢爲挺身摩疊之計, 此輩腸肚手脚, 旣如是聯絡, 則其妖腰亂領, 豈可不騈比而戮之耶? 以殿下之明聖, 親更變故, 洞覽終始, 此輩情迹, 纖毫皆燭, 而特以懲前之念太勝, 好生之德太過, 以鏡·虎之伏法, 謂巨魁之已殲, 而其餘罪同而惡均者, 竝歸之脅從之科, 不欲爲究竟之法。不審殿下, 有何一分可恕於亂賊之輩, 而乃反力拂輿論, 强屈王章, 使義理晦塞, 倫彝斁絶, 而莫之恤乎? 大聖人討罪癉惡之擧, 宜必光明正大, 直截痛快, 而前後筵敎, 依違遷就, 不免爲假借籠罩之歸。至於經年閱歲之敎, 尤有所未敢曉者, 事苟當爲, 罪苟當誅, 固不必留時引日, 又何待於年歲之久也? 大舜之誅四凶, 周公之誅三監, 孔子之誅正卯, 其氣像必不若是, 臣愚主臣, 竊以爲, 殿下於一嫌字, 雖曰擺脫已久, 而病根依然, 故終不能以宗社臣民之主, 待一身而欲以自私焉。故其弊也如此, 此其爲害, 不但在於懲討之不嚴而已。實恐意必固我之病, 反覆沈痼, 隨處發見, 天理之公, 不能勝人欲之私也。誠願殿下, 按法循理, 亟行天討, 使諸賊無所倖免, 輿憤得以少洩, 而亦令天下後世, 曉然無惑於聖人大公至正之處分焉。臣伏覸殿下聰明睿智, 首出庶物, 誠心典學, 日講義理, 眞不世出之聖主也。第其德性, 或有所偏, 規模未免狹隘。虛明之地, 先著安排, 而或失於鑑空衡平之體, 酬酢之際, 過自退託, 而或欠於雷屬風飛之威, 聽言則喜媕婀而厭殫竭, 行事則忽遠大而察細微, 凡於汚隆之幾, 淑慝之別, 似若不深留聖意, 而專務爲架漏牽補, 苟倖目前者然, 朝象之委靡, 國勢之不張, 未必不由於此, 此古人所以不能無怨於明主者也。噫, 世級頹夷, 人心墊溺, 學士大夫, 風聲氣槪, 寢以低弱, 不翅厭厭如死人矣, 加以大禍以後, 人皆惴惴, 前有鉅鑊之慮, 後有魑魍之憂, 一種回互委曲計較瞻顧之論, 又行乎其間, 世道之憂, 誠不淺細。今日朝廷, 但當以蕫子所謂正其誼不謀其利, 諸葛所謂成敗利鈍非能逆覩, 爲義, 然後庶幾振擧我綱維, 扶捼我元氣, 不至於淪胥之域矣。先正臣李珥之言曰明王之作, 千載一時, 而世道之降, 如水益下, 今不急救, 後悔無及, 臣每誦至此, 未嘗不三復奉奉也。誠願殿下, 廓運乾剛, 奮發聖志, 毋徒曰蕩平, 而必嚴乎陰陽黑白之辨, 毋務爲姑息, 而必究乎博大深遠之圖, 要使皇極建而庶民定, 聖表端而群物則, 以之恢士氣而壽國脈焉。重惟殿下, 承付託之重, 履艱貞之運, 至德罔愆, 衆邪莫售, 式至今日, 光臨大寶, 明先王之本志, 述寧考之成憲, 以啓我億萬年無疆之休, 玆豈非天歟? 憂戚所以玉成, 拂亂所以增益, 又安知一初淸明之化, 不由於動心忍性之助乎? 然而人情易肆, 天位惟艱, 誠願殿下, 克謹克戒, 愼終惟始, 勿謂崇高之足恃, 而或萌侈泰之心, 勿謂屋漏之可欺, 而或弛敬畏之念, 淸心寡欲, 克篤修齊之工, 杜漸防微, 以盡毖患之道, 使宮闈肅而聖德光, 以答皇天之眷顧焉。嗚呼, 今日生民, 可謂倒懸之極矣。聖上臨御未幾, 仁聞已播, 民皆拭目, 思見德化之盛, 而荏苒時月, 迄未有一政一令, 大慰民心之蘄向者, 蔀屋之下, 反有觖望之歎, 此豈廊廟之上, 忽於民事而然哉? 顧其理勢, 誠有所未遑耳。若此不已, 祖宗之遺黎裔胄, 無所歸心, 而土崩瓦解之形, 成矣, 豈不苦哉, 豈不懼哉? 亦願殿下, 先汲汲於討逆一大事, 俾速了當然後, 申命群工, 講劘治道, 凡係字惠煦撫之策, 一如救焚拯溺之爲, 以爲祈天永命之本焉。嗚呼, 滄桑劫火, 耆舊略盡, 其巋然獨存, 爲國家之蓍龜, 士林之模範者, 領議政臣鄭澔, 是已。澔, 年齡雖高, 神識尙旺, 而大臣之責, 不在於筋力奔走, 使其臥閤論道, 展布所蘊, 必當有大川喬岳之效, 而春江一棹, 浩然長往, 高臥丘園, 造朝無期, 是豈大臣, 果於忘世而然哉? 當此圖任仰成之日, 元輔之奉身在野, 已非朝廷之福, 而其忠君憂國進退不苟之義, 久爲一世之所信服, 故聞其去者, 皆莫不仰疑於殿下誠禮之不足, 此豈非殿下所當猛省處乎? 亦願殿下, 不以虛文彌禮, 冀其縻致, 益篤懇惻之誠, 期回遐遯之心, 使中外有所繫望焉。贊善臣金榦, 一生踐履, 工夫精熟, 吏曹參判臣李縡, 因文悟道, 詞學優備, 此兩臣者, 使之出入經筵, 參討論而備顧問, 必當有啓沃成就之效, 而或堅於東岡之守, 或勇於急流之退, 恩旨之下, 一不趨赴, 甚可惜也。兩臣, 俱以世祿之臣, 本無不仕之義, 儻殿下, 至誠敦召, 勉之以休戚, 責之以優游, 則亦豈無感激幡然之理哉? 願殿下加意焉。近來守令之蔑法虐民者, 固不可勝數, 而臣於二三邑, 適有所稔聞, 略此附劾焉。楊口縣監梁禹甸, 賦性麤悍, 行己無狀, 不孝其父, 不慈其子, 疏棄正室, 而使賤妾專衙, 傷恩悖義之事, 不一而足。西土之人, 莫不駭罵, 羞與爲齒, 其居官貪鄙, 政由賄成之狀, 有不可言者, 人雖卑微, 事關倫紀, 亟削仕版, 以礪遐遠之俗焉。寧越府使金始慶, 年紀已衰, 政令多舛, 不戒在得, 厚斂民怨, 頃遭其妻喪也。稱以賻儀, 濫徵民錢, 多至於八九百兩, 今春荒政, 全不致意, 民皆流散, 峽里殆空。平海郡守柳東茂, 諂事權凶, 濫守名郡, 到任以後, 專事肥己, 政委吏手, 賂由妓口, 村氓海戶, 酷被侵漁, 闔境嗷嗷, 怨聲載路, 亦宜竝罷其職, 以懲貪濁之風焉。臣之鄙滯, 固不能別有谹謀奇計, 可以聳耀人目, 且於湯撓之中, 未暇深思博論, 草草數語, 有同陳腐, 而若義理大根本, 有關於民彝世敎者, 實非臣一人之言, 惟殿下, 不以人微而忽之, 則臣雖枯死田間, 更無所憾矣云云。答曰, 省疏具悉。身在遠外, 眷眷國事, 予甚嘉之, 疏中領相與兩臣事, 爾言切實, 當留意, 而三邑守令事, 竝依施焉。爾其勿辭, 竢母病間, 上來察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