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令崔道文疏曰, 伏以臣之偏母, 年今七十五, 耄老癃痼, 弱息奄奄, 如日將頹, 加以疾病乘之, 委席之日居多, 健匙之時常少, 頃又添得痁患, 間日作痛, 彌月愈劇, 此雖人所恒有之症, 在少壯, 猶可枝梧, 而迫八尫癈之人, 氣力垂盡之日, 豈有一分可堪之勢哉? 念臣區區情理, 斷不可暫時離側從宦, 而適當亂逆逭刑, 擧國同憤之日, 職居言地者, 沬血張膽聲罪致討之擧, 尤不容少緩, 故臣於此, 參量君親恩義之輕重, 遂不敢言私, 猥隨諸臣後, 叩閤血籲, 日已三矣, 登筵力爭, 日已再矣。殿下, 猶且力主先入之見, 强拂大同之論, 一例牢拒, 兪音尙閟, 不審殿下, 此何道理, 此何處分也? 嗚呼, 一國公議之所在, 則雖以人主之至尊至嚴, 亦不可以私意低仰, 可罪則罪, 可誅則誅者, 乃國體之所不可已, 王章之所不可廢者, 從古有國, 莫不皆然, 其或不幸而爲人上者, 强牽於偏係之私, 不斷以義理之公, 則爲人臣子者, 亦不忍慫惥遂非, 使至於委靡喪亂, 故不得已, 爲大擧措大警動之事, 以冀其君之一悟焉。殿下, 試觀今日百僚籲庭之擧, 三司守閤之請, 今幾遭矣, 大小奔遑, 鎭日曠務, 朝著之貌樣顚錯, 臣僚之景色愁慘, 此誠千古國家所未有之一變怪也。有識者之隱憂深歎, 已不可言, 而臣伏見近日批旨之間, 累下臣子所不忍聞之敎, 使今日廷臣, 益加惶蹙, 若無所容者, 是豈平日所望於殿下者哉? 亂逆之罪, 人皆可得以誅, 則雖在匹夫而言, 亦不可强而違之, 況百司造庭, 十日苦籲, 是何等莫大之擧, 而獨殿下, 視若細故, 諉以文具, 莫之少省焉。古今天下, 寧有是耶? 歷觀往牒, 人臣負惡逆之罪, 而得逭王誅者, 未之有也。擧朝有庭籲之辭, 而不格天聽者, 亦未之有也。今則不然, 逆臣之偃息自如, 國人之輿憤莫伸, 此何故也? 臣愚死罪, 殿下眞以爲, 一天不共戴之賊, 尙可以容護, 萬口所同然之論, 亦可以沮遏耶? 噫, 好生之仁, 推恕之政, 豈非人主盛德事, 而若施諸亂逆, 不嚴懲討, 則其流之害, 將使妖腰亂領, 縱橫莫戢, 國體王綱, 隳壞無餘, 如此而其國有不亡者乎? 伏況殿下, 始初之政, 淸明光大, 逈超千古, 朝野拭目, 興隆之期, 不日而俟, 式至今也。祖宗三尺之法, 反爲容貸之虛具, 臣民一國之請, 亦歸無益之空言, 大義因而晦塞, 彝倫以之斁滅, 人心無所依恃, 國勢無所底定, 孰謂以殿下之明聖, 躬蹈亡國之擧而不知恤耶? 臣寧欲流涕痛哭, 裂裳毁冕, 不願立於殿下之朝也, 不得言則去, 人臣當然之則也。臣目見聖斷之不嚴, 國威之漸弱, 尸居臺地, 不能格感, 此固爲必遞之義, 故日昨詣臺, 引避自劾, 恭俟物議, 處置請出, 召牌押臨, 宜卽竭蹶祗承之不暇, 而臣母, 重經瘧患, 氣息綿綴之餘, 更感暑症, 兼挾食癨, 忽然昏倒, 移時稍醒, 臣親自扶護, 不忍暫捨, 未免坐違, 臣誠惶隕蹙迫, 祗俟重譴。不意聖度天大, 罰止問備, 嚴召再辱, 臣含恩怵威, 不得不趨詣於禁扃之外, 而顧臣母病, 一向沈淹, 情理煎迫, 實有所萬萬難强者。玆敢陳章徑退, 伏乞聖明, 亟遞職名, 俾專救護, 不勝萬幸。臣於控免之章, 不宜迤及他說, 而旣有所懷, 不得不略陳, 惟聖明, 澄省焉。嗚呼, 今日國事, 岌岌乎殆哉? 民怨兵窮, 天災物怪, 可言者至多, 臣未知, 行何政而可濟時艱, 修何德而可弭災異, 而君臣上下, 惟當協心圖理, 殆若救焚拯溺之爲, 而見今大論方張, 收殺無期, 百隷奔走, 曠廢彌日, 至於倚閣國事, 置諸相忘之域, 念及於此, 寧不寒心? 惟願聖明, 速降處分, 以幸邦國焉。噫, 當此討復方嚴之日, 苟有一分秉彝之心者, 豈敢容異議, 而知事沈壽賢, 突然挺身投疏, 造意遣辭, 俱極陰凶。噫嘻痛矣, 國賊不可不討, 王綱不可不振, 則今日請討之擧, 寔出於國人之所共憤, 而渠敢一曰構誣, 一曰逞毒, 隱然有沮敗衆論, 眩亂天聽之計, 聖批所謂營護良可異之敎, 實有覰破其奸狀者, 僚臺絶島安置之啓, 亦有得於先治黨與之義, 而殿下, 尙靳一允, 臣竊慨然也。此由於討罪不嚴, 人莫懲畏, 故如壽賢輩, 潛揣上意, 偸隙逞凶, 視君讐恬如薄過, 護血黨如赴樂地, 世道之危險, 人心之陷溺, 胡至此也? 殿下於此, 若不峻加隄防, 則日後接迹而起者, 將不勝其紛紜, 決不可仍而置之, 亦願亟下兪允, 以嚴懲惡之典焉。尙州牧使權孚, 到任以後, 全蔑善狀, 日事貪饕, 撮其大者而言, 則簽定軍官, 其額八百人, 各徵錢二兩, 以歸私用, 其餘不法之狀, 不一而足, 南來之人, 傳說藉藉, 宜罷其職, 以除民害。會寧府使李徵休, 爲人鄙悖, 奴事逆黨, 諂附凶論, 至於迫逐子婦, 壞亂家政, 及典雄府, 政令駭舛, 邊民愁怨, 不可仍置州牧之任。繕工假監役沈餘慶, 稱以朴世堂門徒, 謬守師法, 薄於妻喪, 卒哭以後, 遂廢上食之節, 不近人情, 有悖禮制, 風化所關, 亦不可忝在衣冠之列。竝宜刊去仕籍, 以勵世敎也。判尹權𢜫, 才識精鍊, 通朝所推, 年紀雖暮, 筋力尙强, 顧此位著苟簡之日, 何可任其優閑於鄕廬, 不思招致於輦下乎? 修撰金鎭商, 經學精透, 樹立素確, 宜備經幄顧問之列, 而遲回江郊至近之地, 終不一出應命, 揆以分義, 豈容如是? 宜加規警, 俾卽召致焉。答曰, 省疏具悉。上款事, 予意已諭, 更何多說, 而李德休事, 此等之論, 予誠未知其得當也。權𢜫·金鎭商之累次特敎之下, 終不上來, 事體分義, 俱涉未安, 竝從重推考, 使之作[從]速上來, 而權孚事, 依施, 沈餘慶事, 爾須更加詳察焉。爾其勿辭, 救護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