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時, 上御進修堂。吏曹判書李秉常請對入侍時, 右承旨朴聖輅, 假注書安相徽, 記事官沈泰賢·李潝。吏曹判書李秉常進伏曰, 咸鏡道試所, 分南·北道爲之, 而北道則評事主試, 南道則都事掌試, 若無評事, 則都事往試北道, 南道則出京試官, 例也。今聞北評事雖新出, 已有變通之議, 都事當往北道試所, 而試所絶遠, 亦不無雨水阻滯之慮, 雖今日內發送, 已甚窘迫, 而新除授都事閔珽, 除拜已至多日, 本曹囚家僮催促, 昨日請推草記, 批旨又極嚴峻, 而稱以患瘧, 終不動念, 雖未知病勢果如何, 而近來厭避都事, 已成痼習, 紀綱所在, 殊極駭然。聞以被罪爲限, 今雖更加催督, 必無往赴之理, 而徒傷朝家事體, 無寧急速變通, 而閔珽從重論罪, 恐爲得宜, 故敢達矣。上曰, 昨日草記, 措辭批答, 則在閔珽之道, 當卽辭朝, 而尙不出去, 極爲駭然。今若許遞, 則適中其願, 而試期已迫, 當爲變通, 然朝家紀綱, 不可因一都事而壞了。閔珽拿問, 其代口傳差出, 使之當日辭朝, 可也。出擧條 秉常曰, 北評事尹心衡, 方有親病, 情勢切迫云, 而國事有急, 則豈可言其私耶? 實錄都廳郞廳, 近甚苟簡。前謄錄亦有雖除外任, 不爲出送之例, 故摠裁官, 欲於前頭登對, 稟達變通, 且玉堂員數不多, 而秋冬新錄, 已有成命, 玉堂必有變通之請, 尹心衡, 決難督令赴任, 此是大臣可達之事, 而試事方急, 故不得已請對陳稟矣。上曰, 北道與他道有異, 守令且多武弁, 祖宗朝置評事之規, 其意不深, 臣子旣已出身事主, 則豈擇其內外官耶? 尹心衡評事之任, 事當發送, 而方以堂錄事命下, 且實錄廳都廳郞廳, 亦係緊重, 尹心衡姑爲改差, 咸鏡南道京試官差出, 可也。出榻前下敎 秉常曰, 近來紀綱, 觸處解弛, 至有厭避薄宦之習矣。都事卽外臺之職, 豈可厭避者, 而今此閔珽, 似無大段病故, 累度催促, 終不肯赴, 必有別樣處分, 然後可以懲勵矣。上曰, 守令之厭避不赴者, 其地定配事, 曾有先朝令甲, 而近來則只有準期不敍之罰, 且或罷黜, 適中其願, 殊無初定令甲之意。此後則守令之厭避者, 親病外, 自政院依承傳, 直捧其地定配傳旨, 可也。上敎出擧條 秉常曰, 近來頻有赦令, 故雖在罪謫者, 卽爲敍用, 旣有敍用之命, 則銓曹唯當調用, 而雖是殿最居下者及御史封庫者, 匪久亦爲敍用, 殊無用罰之意矣。上曰, 臺諫風聞, 未必盡信, 一時警責, 不必深罪。至於御史封庫者, 當有區別之道, 故今番歲抄時, 入於御史書啓者, 不爲敍用矣。聖輅曰, 都政所除十二邑守令, 旣經憲府署經, 而諫院以位不齊, 尙未署經。自前有旣經一處署經, 則特令發送之規, 故敢達矣。上曰, 旣經一處署經, 則三南災邑守令, 夫馬有弊, 除諫院署經, 催促發送, 可也。出榻前下敎 聖輅曰, 朔祭親祭時, 承旨不可不備員, 而都承旨黃龜河受由調理, 右副承旨鄭宅河被論不爲出仕, 合有變通之道, 何以爲之耶? 上曰, 都承旨今已給由, 鄭宅河事, 欲爲下敎矣, 承宣先言之矣。雖是問備之罰, 旣有臺論, 則似爲撕捱之端, 依臺啓推考, 牌招察任, 可也。出榻前下敎 秉常曰, 咸鏡南道京試官, 今當差出, 而卽今出入兩司者, 多罪罷之人。昨出多臺, 不能備員, 罪罷者不敢請敍, 而違牌坐罷人, 竝敍用, 以爲備擬之地, 何如? 上曰, 以昨政臺望見之, 可知其苟簡矣。溫陽郡守李秉泰, 非不知情理之可矜, 而前頭將爲堂錄, 且有議諡之事, 故已爲落點矣。違牌坐罷人員, 竝敍用, 可也。秉常曰, 兩司出入之人, 有春夏等居中, 亦爲一體蕩滌乎? 上曰, 依爲之。出榻前下敎 秉常曰, 故相臣李濡子, 有除職之命。本曹事當擧行, 而與本曹參判洪錫輔, 有相避, 不可擬望, 使西銓隨闕擬差, 似好, 故敢達矣。上曰, 當爲翊衛司乎? 秉常曰, 西銓初入仕, 有翊衛司·四山監役兩歧, 翊衛司參下, 例以生進擬差, 而東銓齋郞, 雖是生進之窠, 若有除職承傳, 則無所拘礙, 此亦有成命, 則該曹自當隨窠擬望矣。上曰, 其言好矣。依所達爲之, 可也。出擧條 秉常曰, 江華府試才時, 閑良鄭泰興三技入格, 當爲高參榜目, 旣已修正, 將欲封進之際, 猝然身死。旣致身死, 則不可登諸御覽榜目, 故卽爲拔去, 改定次第, 而今此別設文武科, 仍令放榜於本府, 實是前所未有之盛擧, 大小人民, 莫不歡欣聳悅之餘, 遽有此慘, 一島之人, 孰不驚愕矜憐? 雖未入於御覽榜目, 而旣謄草榜, 便是登科。自前直赴之未赴殿試者, 多有贈職之例, 此則雖不可一例贈職, 而追贈紅牌, 以慰地下含恨之鬼, 似無妨於矜恤之典。臣與本府留守, 俱不勝慘然, 已議一番陳稟, 而事係恩典, 趑趄不敢, 今始仰達矣。上曰, 身故後賜第, 亦有旁照之例乎? 秉常曰, 上番翰林沈泰賢之三寸沈瀷, 分館前身死, 而追贈注書, 廣州府尹魚有龍之父魚史商, 唱榜前身死, 亦爲贈職, 幼學之初試入格後身故者, 亦出禮曹進士公文。此則旣不入於榜目, 雖與此差異, 亦或爲旁照之例矣。上曰, 今番江都設科, 蓋有所重, 而仍令唱榜于本府者, 意亦有在, 三技三格, 而猝然身故, 未得參榜, 則誠極慘矣。豈可以慰悅衆心之意, 獨使一人抱恨於九原耶? 旣有旁照之例, 令該曹取來本府草榜, 以其入格次第, 付標榜目, 殿試則付之末端, 仍給紅牌, 可也。出擧條 秉常曰, 江都文科五人中三人, 皆江都死節人子孫, 李善泰之曾祖李惇五, 以廣興守死節, 朝家累贈至贊成, 黃沇之曾祖黃守身, 以本府中軍死節, 配享於忠烈祠, 趙侹之曾祖趙廷翼, 與金益兼等同死, 至爲旌表, 而三人之孫, 皆參此科, 事甚稀貴, 而若有感應之理, 存於其間者矣。上曰, 予不知如此矣。今聞所達, 事雖適然, 亦甚貴矣。分館後, 銓曹先卽收用, 以示崇奬節義之意, 可也。出擧條 秉常曰, 江都死節表著人, 旣已立祠腏食, 此卽忠烈祠也。此外如李惇五者又多, 閔垶家一門十三人, 同時死節, 先正臣宋時烈, 爲之立傳, 文集中龍菴傳, 卽此事也。本府曾以此兩人及他四五人, 配享忠烈祠事, 累度狀請, 而幾施旋止, 島人至今慨恨, 令本府留守, 採取其中公議之最協者狀聞, 使該曹更爲稟處, 則似爲因事激勵之道, 故敢以所懷, 仰達矣。上曰, 其言儘好, 分付本府, 使之採公議狀聞, 可也。出擧條 秉常退出。上曰, 承旨進來聖輅進伏, 上曰, 咸鏡都事, 口傳差出, 當日內發送事, 承旨書出榻出[榻前]下敎, 使注書持往分付, 此兩疏讀之。假注書安相徽, 奉下敎出閤門外, 分付後, 還爲入侍, 其間略有說話, 而不能記。聖輅讀持平李挺樸疏及判義禁申思喆等聯名疏, 上口呼賜批。疏本及批旨在日記 聖輅書之。上曰, 羅織二字, 所付批旨, 還入, 可也。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