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領議政李光佐箚曰, 伏以人臣遭遇, 受恩結知者, 從古何限, 而生逢聖明世, 絶世之殊知, 曠前之異恩, 層疊於一身, 千古尠有臣比, 至於今日所被, 尤有別焉。古事, 相臣引告, 輒命詞臣撰批, 斯已至榮, 今則以至尊而親勞筆硯, 手書賜諭, 雲章寶墨, 交映乎日月, 玆固三百年所未有。伏況首尾敎詔, 凡五百一十有五言, 無非至誠中流出, 懇款惻怛, 昭明洞澈, 字字入肌骨, 言言沁肝肺。臣讀之未半, 不自知血淚之如泉, 而寸心之消盡。噫, 此豈載籍以來所嘗聞覩者哉? 臣雖冥迷, 秉彝不泯, 躬承此敎, 尙安敢更煩辭免? 卽日徹單, 少答明旨, 爲臣子當然之則。顧臣病勢, 實在危域, 氣血之損敗, 扶回無計, 症狀之沈痼, 治瘳難望, 而重務未釋, 妨病不少, 只以貪生之意欲, 及時解脫, 專心調息, 得少延其殘喘, 不得不趨赴於生成顧復之恩慈, 其僭猥亦甚矣。念臣向來矢心自劃, 神明之所鑑臨, 一出而有所施爲, 少裨於國勢民生, 則猶可說也, 而待罪廊廟, 且十朔, 國勢愈凜綴, 生民愈困窮, 其出果何名哉? 欺天欺心, 莫甚於此, 撫己自訟, 無面可顯, 罪一也。逆亂, 醞釀於國中, 身居輔相, 曾不能審察機微, 消絶萌芽, 至使畿輔震驚, 王師遠勞, 罪二也。惡言不怒, 不治治之, 卽列朝之弘規, 而臣則昏昧, 妄有陳請, 使前慢自如, 而後辱更甚, 向俾臣當事詳審, 寧有是哉? 論其負犯, 死有餘責, 罪三也。此皆當受鈇鉞, 爲他人戒, 而聖上不惟不罪, 乃反誠心倚毗, 一至於此。至以邦家之再安, 謂臣與有重輕, 王言一布, 豈不致四方之竊議乎? 若干日應酬西曹, 事兼領試之徹臣, 孰出臣下? 前後以使事敎臣者, 臣固承奉銘鏤。然臣當其時極論無益反害之故, 使必然之理, 曉然於聖聽, 則日月之明, 寧不垂省乎? 反復思量, 罔非臣罪。縱不能如前人之自廢, 獨以何心, 晏然於位著乎? 至於金在魯疏語引告之計, 初不待此, 然斯亦有不可但已者矣。何則? 人懷此意, 繼起無窮, 積受不忍聞之言。夫豈人理之所能堪, 而淟涊蹲冒, 備受迫辱, 獨不爲廟堂之深恥哉? 然臣奄奄之形, 實爲目前之急。引罪請命, 亦所未遑, 顧安能傍及於餘事乎? 籌司凡務, 自臣二月間, 直宿史廳以後, 始爲委滯, 因之以師旅, 重之以按鞫, 以夜繼日, 汩汩靡暇者, 且六朔矣。臣今稍暇, 病又至此, 其切急不可已者, 不獨良役一事, 而若夫良役, 大變固無望, 雖少變, 方今事形, 易生大病敗, 必須大臣諸宰, 累日相會, 爛熟商確, 竭其兩端而用中, 然後庶不至於反生大害矣。以臣沈淹, 縱不在告, 其可辦此哉? 噫, 目今變亂纔定, 彌綸方急, 國計民事, 宜致十分力爲毖後之圖, 而如臣者, 陳力就列, 已無其望, 孤恩負國, 觸處皆罪, 瞻望宸極, 只自拊心流涕。伏乞聖慈, 天地父母, 少垂哀憐, 亟命遞臣職名, 仍命勘臣前後罪負, 俾臣少安於私心, 則臣當銜鏤至恩, 生殞死結, 庶效萬一之報矣。臣於昨朝, 當進此箚, 而昏眩倍加, 終日沈頓, 不能綴文字, 夕始略草, 恐貽丙枕之酬應, 敢此待朝投進, 事涉稽後, 不勝惶恐。取進止。答曰, 省箚具悉卿懇。再昨手批, 罄悉予意, 更何多誥? 卿之今番勞瘁, 業已知之。今玆所患, 予先慮焉者也。因積瘁雖有所患, 而神明所相, 勿藥可瘳。卽今國事之岌嶪, 生民之困瘁, 猶病之膏肓, 何責其速效乎? 此非卿之才力不致也。雖上智之資, 其未然之事, 難先知乎至親, 況其下者乎? 第三件事, 末梢之事, 其雖預料, 其在道理, 豈不爲乎? 至於今番勤勞事, 予雖不言, 卿何辭焉? 卿其體小子至意, 安心勿辭, 亦勿過自引咎, 須加善攝, 俟間造朝, 以副肝膈之旨。仍傳曰, 遣史官傳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