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승정원일기 37책 (탈초본 687책) 영조 5년 6월 3일 병자 24/25 기사 1729년  雍正(淸/世宗) 7년

    ○ 工曹參議成瑍疏曰, 伏以臣, 以寧陵端午享官, 過齋後, 欲見亡妻葬事, 敢將短疏, 猥陳私悃矣, 伏蒙聖慈, 曲軫下情, 答以爾其勿辭, 上來察職, 不以擅留爲罪, 恩批及下, 臣驚惶感激, 莫省攸措, 過葬翌日, 卽爲回程上京, 冒暑撼頓之餘, 宿患關格, 將有復發之漸, 而十八日迎勅習儀時, 黽勉進參, 瘧氣猝發, 上吐下瀉, 中焦關格, 症情危惡, 陳力就列, 已無其路, 頃日迎勅擧動之日, 勢難陪扈, 不得已陳疏請遞, 見阻喉司, 一味惶蹙, 所患症勢, 日益添加, 漸至綿綴之境, 再昨郊外動駕之時, 末由運動, 偃伏私次, 臣罪至此, 尤無所逃, 昨日以常參事, 召牌儼臨, 不敢坐違, 扶病趨詣, 往返之際, 又得暑感, 宿患新𧏮, 一倍苦劇, 人鬼未分, 伏乞聖慈天地父母, 諒臣病情, 亟遞臣職名, 俾臣專治醫藥, 以尋生路, 不勝萬幸。臣於乞免之章, 不宜贅陳他說, 而執藝以諫, 聖經有訓, 有懷必陳, 臣子之職, 玆敢以本曹弊瘼一二事, 爲殿下條陳焉。本曹所管京江津船, 不但往來人渡涉而已, 爲國家陰雨之備, 所關甚重, 而五年改槊, 十年新造者, 卽一巨役, 亦一大弊, 其故何也? 每年修改所入之錢, 多至於一千餘兩, 小不減八九百兩, 而本曹凋殘, 素無物力, 專靠於案付船稅矣。此規自七八年, 或作或撤, 殆無恒式, 而廟堂謂以有弊, 不許其摘奸收稅, 卽今改槊新造之船, 已給價者, 僅三分之二, 未給價者, 猶有三百餘兩, 而姑無見存之物, 未免停役, 可謂寒心。船稅收捧, 明有舊式, 臣取考本曹謄錄, 順治庚子年間, 因本曹郞廳輪對時所啓, 本曹覆啓內, 令該郞出往江上, 往來之船, 不時點閱, 載於曹案, 收稅造船事, 蒙允擧行者, 六十餘年矣。辛丑夏疏決之時, 大臣所啓, 請罷摘奸收稅之法, 而語多爽實, 其時判書引嫌上疏, 條陳其摘奸已行之古例, 筵奏不實之事情矣。至于癸卯, 本曹判書所啓, 備陳春秋摘奸革罷之無義, 依前發遣郞廳, 摘奸收稅, 請下詢于大臣, 大臣所啓, 工曹收用稅船, 旣是前規, 則還爲復舊, 而三兩之稅過多, 則量宜減捧, 似好矣。上曰, 唯。此後依榻前定奪, 發遣郞廳收稅, 以二兩五錢減捧者, 亦兩年矣。乙巳以後, 復循辛丑之舊例, 革罷其摘奸, 船役方張, 價物全罄, 本曹創出無前之規, 稱以造船別將, 差出兩人, 使守上下江口, 往來船隻, 逐日執捉, 一切收稅者, 至于兩朔, 其間操縱侵漁, 罔有紀極, 江海之間, 怨謗朋興, 伊時大臣, 陳達而革罷, 造船之物, 更無着手之地, 此乃摘奸有弊之說, 所由起也。以近日事言之, 本曹堂上, 謂以摘奸有弊, 不欲擧行, 廟堂諸議, 亦曰摘〈奸〉有弊, 仍爲停罷。臣愚以爲, 癸卯筵奏, 旣有復行之成命, 則本曹所當依此奉行, 而乙巳至丁未, 無端廢閣, 不爲擧行者, 誠極無謂, 本曹之前後首堂, 除拜未幾, 旋移他職, 初未詳旣罷復行之實狀, 又未詳郞廳·別將摘奸輕重之懸殊, 泛言之曰, 摘奸有弊, 此所謂因噎而廢食, 誠爲可惜。夫船稅收捧, 其來已久, 春秋摘奸, 非今創始, 今日發遣該郞, 明日摘奸入來者, 古規, 則兩日之內, 弊端幾何? 伏願聖明, 更爲申飭, 春秋發遣郞廳, 摘奸捉船, 依大臣所達, 二兩五錢, 使之收稅, 而舊稅所捧三兩, 亦依此例減捧, 以爲新舊均一之地者, 公私兩便矣。然, 所謂摘奸, 亦有虛實相蒙之患, 奸民謀頉之計, 自本曹先鑄年號之火印, 郞廳摘奸之日, 烙之於船頭, 以防一年疊徵之患, 虛僞謀頉之弊爲宜, 此實造船物力之根本, 可以永久行之也。本曹又有水鐵所鑄之器, 上自陵寢所用, 下至內侍府內班院諸處, 或有新造之進排者, 或有破傷改鑄之酬應者, 而其所使用, 本無定限之年月, 故今年新備者, 明年稱以破坼, 今月改造者, 數朔之後, 更請新造, 此皆本曹錢布耗費之大者, 而其所謂破坼者, 未知本曹所鑄之物也。陵寢守僕, 各所庫子, 以渠家所存傷破之器, 瞞告官前, 則交番出入之官, 何以知其奸狀乎? 報請本曹之後, 不得已造送, 以致曹儲之罄竭, 若無變通之擧, 則其弊難防, 自今以後, 新造者限以二年, 改鑄者限以一年, 而鑄器外面, 以工之一字刻鑄, 則可以防奸, 所破之器, 若無工字, 則還爲退送, 定限之內, 報請改備, 則勿爲施行者, 實是便宜之道, 伏願聖明, 使之依此擧行焉。臣待罪佐貳, 無所施爲, 年老病痼, 尸居其位, 居常愧懼, 無所措躬, 第造船之役, 如右所陳, 不勝慨然, 每欲一達於常參之時, 而辭說煩長, 不敢畢陳於筵前, 今當辭遞之日, 若不一言以救弊, 是負殿下也, 負職責也。罪合萬殞, 前以上章之說, 相議於首堂, 冒昧陳達, 惟聖明裁處, 勿以人廢言焉, 臣無任屛營祈懇之至, 謹昧死以聞。答曰, 省疏具悉。疏陳事, 令廟堂稟處, 而疏末事, 事涉瑣屑, 未知其宜, 勿辭察職。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