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司成趙顯命疏, 伏以臣於師儒之任, 已成非分, 昨秋始叨, 必遞乃已, 及今再授, 宜無異議, 第以地雖淸華, 實則無預於朝論是非, 又非權要, 爲人所趨慕者, 則一例逋違, 有非分義之所敢出, 故黽勉承受, 蹲據至今, 上辱名器, 下負初心, 中夜以思, 汗出浹背。況以學蔑行薄, 無所取重, 半年抗顔, 毫分蔑效, 前後申飭之敎, 一任歸虛, 臣誠憂愧惶悶, 莫省所處, 固將引罪自列, 以附古人不得則去之義。此際臣兄臣文命, 新除文衡, 在本館, 爲例兼, 夫文衡·國子, 俱係甚選, 主一世文敎者, 而兄弟同時竝據, 不惟微分所不敢安, 以朝體言之, 公器之授, 豈當若是偏也? 噫, 臣於昨年辭勳時, 苦懇哀悰, 前後縷悉, 殿下亦以爲不可, 至下成美之敎, 區區之私, 庶幾畢達於慈覆之下, 而顧豐恩優澤, 有益隆而無暫替, 卽以臣兄所叨言之, 戚姻勳閥之臣, 自古何恨, 而爵祿裨益, 未有若此之盛者, 殿下所以寄休戚於臣家者, 恐失其道也。臣安得無憾於天地〈之〉大, 日月之明也。臣兄弟, 本以薄命孤兒, 受氣亦不完厚, 不幸謬辱遭逢, 驟貴無漸, 造物忌集, 私門過福之災, 已有可指而言者, 自今以往, 私憂過慮, 尤何所不至也? 臣於此時, 不思斂退, 益有以張之, 則其不仁甚矣。臣何忍爲此也? 伏願聖明, 曲加矜察, 將臣所帶國子職, 籌司有司之任, 盡行鐫免, 使以勳號軍銜, 寄命散廩, 以無負於古人知足之義, 則生成之恩, 庸可量哉。臣衷情懇迫, 語不知裁, 惶恐死罪。抑臣於昨日儒臣出補事, 竊有惶蹙不安者, 尹彙貞則臣見其連日在直, 今此撕捱, 未知何故, 而至於李顯謨, 實非無端規避者也。蓋臣前論諡號事, 顯謨以此引入矣, 臣又以經席久曠, 請勉出諸儒臣, 則顯謨陳疏辭, 而有聽命勳宰等說, 臣量狹口粗, 對疏中, 語多不擇者, 到今追思, 誠有駟不及之悔, 而顯謨之積月違命, 實臣有以激之也。然, 臣非有他意, 則以此引爲不安, 誠亦過矣, 而其非出於驕怠厭避之習, 可知矣。此等纖微曲折, 無由自達, 橫被大何, 至斥出邊裔, 求厥所由, 莫非臣罪, 此又臣難冒之一端也。仍竊伏念, 經幄之臣, 地處近密, 自祖宗朝以來, 視遇異於凡僚, 雖有過愆, 類多含覆, 今二臣者, 非有大故, 而天威雷動, 急馬星奔, 氣象愁沮, 聽聞惶駭, 此已有歉於大聖人包荒之量。況彙貞, 年已衰邁, 顯謨, 病又沈痼, 衝冒於千里炎程, 飄零於絶域, 風霜霧露之傷, 難保其必無, 萬一有不幸, 螻蟻之微, 固不足惜, 豈不大有損於化育之仁也? 切乞快霽威怒, 亟賜反汗, 仍治臣失言之罪, 以爲淺之[?]者之戒焉。臣無任惶悚震慄屛營祈懇之至, 謹昧死以聞。答曰, 省疏具悉。上款引嫌, 令該曹考例, 稟處。李顯謨之頃者撕捱, 雖因卿也, 旣已出謝之後, 闕直徑出, 今兩儒臣, 烏可無罰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