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승정원일기 37책 (탈초본 687책) 영조 5년 6월 26일 기해 16/17 기사 1729년  雍正(淸/世宗) 7년

    ○ 己酉六月二十六日巳時, 上御熙政堂。右議政留對入侍, 右議政李㙫, 右承旨張泰紹, 假注書蔡命寶, 記注官尹世鳳·李時恒進伏。李㙫曰, 日氣甚熱, 聖體若何? 上曰, 無事。曰, 脚部不平之候, 今則向差乎? 上曰, 已差。曰, 大王大妃殿氣候, 若何? 上曰, 安寧。曰, 王大妃〈殿〉調攝之候, 若何? 上曰, 一樣。曰, 小臣萬萬無似, 常時在卿列, 不過隨行逐隊而已, 千萬意外, 承此萬萬不敢當之命, 福過災生, 反促其微命, 惶悚無地矣。卽今國勢民憂, 萬分岌嶪, 聖意藹然, 收拾人才, 欲其消融蕩平, 做得國事, 群下莫不感祝聖德, 當此之時, 必以有才望識事務, 言議見重於人者, 擇而任之, 可也, 而近來蕩平之事, 漸至緯繣掣肘, 人才若是渺然, 以小臣當鼎軸, 其於國事, 何爲, 寧欲溘然無知。領府事李光佐, 所遭非常, 如彼退在, 聖眷出常, 送宗伯敦召, 誠禮不怠, 今無更達之言矣。判府事沈壽賢, 一時付處之罰, 不過伸臺議而已, 旣以放釋別諭, 則大臣豈可一向屛處乎? 領議政洪致中, 遭臺言, 不至大段, 則與兩大臣所遭有間, 而尙此撕捱, 況致中, 其於事務曉然通達, 且有通鍊之才, 居首席而不來, 國事尤爲悶然, 伏願殿下, 召致時任·原任, 然後斥去小臣, 俾免誤事之罪。上曰, 卿之疏批, 已諭之, 今日世道如此, 嘵[淆]薄日甚, 觀卿向來所爲, 可謂不偏不黨, 當此蕩平之時, 捨卿而枚卜於誰? 今日枚卜, 猶有晩也。曰, 小臣受國隆恩, 致身於此, 爲國之心, 雖赴湯蹈火, 豈不竭力乎? 第蕩平調劑之道, 自有其人, 非臣所敢當也。古人有言曰, 人可信而後, 可做國事, 小臣之言議, 平時人不信之, 臣雖有心, 其言議必不行矣, 小臣豈敢以假飾之言, 達之乎? 殿下雖欲使臣言行之, 其於人不信, 何哉? 上曰, 當辛壬·乙丙之間, 則人或有不信之心, 今時則與前有異, 卿若堅持本心, 則人豈無感動者乎? 曰, 論議携貳, 則雖諭之, 無以挽回世道矣。小臣旣無言論風旨, 則其於挽回之道, 獨難爲之, 願殿下, 下詢諸臣中言議適中者, 某條求蕩平消融之道, 則國事豈不幸甚乎? 各別一篤誠禮, 召時任·原任大臣, 使之速爲入來, 可也。上曰, 然。首揆所遭, 亦不至大段而不來, 予誠淺故然矣。曰, 小臣每有欲奏之言, 而筵席不從容, 故不果矣, 今敢達之矣。之罪狀, 只酌處而已。此出於殿下敦親之至意, 而識者之議, 則以名不正, 譏之矣。卽今兩司, 爭孥籍之請, 而殿下終不快從, 有若尋常泛然之啓, 而以勿煩·不允下之, 豈曰治逆之法乎? 敦親之念, 用之有處, 豈家負大辟之罪, 而置其子於輦轂之下乎? 法不可一日置之, 殿下若不允從臺啓, 則亦豈無善處之道乎? 上曰, 卿豈不知之乎? 予之不聽者, 非一時循例文具也。曰, 都下根本之地, 而民無田土, 徒以貢物市廛, 爲生業矣。近年以來, 百物騰踊, 凡價甚高, 貢人擔當國役, 而實無餘利, 卽今則都民蕩敗, 至於難保之境, 有司之臣, 爲慮經費, 意在節損, 豈不善也, 而若太過則非矣。至於甲者所受, 責之於乙者, 今若以遺在之甚多, 全數不給, 則實無支撑之道, 臣待罪惠廳, 每於貢物, 若其遺在多者, 給價之時, 五分給四分, 就其一分, 計減前受, 如五十石當受者, 給四十石也。如是則三四年間, 可以盡減, 在民無呼冤, 在公家無所失, 此所謂五分一計減也。戶判今當受由下鄕, 及其未下去之前, 査出各項貢物, 參酌計給, 如惠廳例, 五分之一, 或四分之一, 計減前受之價, 則似乎得宜。傳曰, 財聚則民散, 蘇軾宋仁宗曰, 人君當以深仁厚澤, 固結民心, 聚財散民, 何補於國? 此言好矣。近日聖敎飭勵, 實有成效, 外方守令, 各別盡心, 故外邑民生, 頗有安奠之望, 根本之地, 尤宜優恤, 而或有民怨, 則豈不可愍乎? 旣有所懷, 敢此仰達。上曰, 人豈無長短乎? 戶判長與短, 皆過矣。甲者所受, 責之於乙者, 民皆稱冤, 而斷不顧恤, 全無所給, 此其過處, 而其所爲國恤費, 任謗不撓, 此則長處, 故更授戶判, 蓋取其長矣。都民異於鄕民, 無耕桑之事, 而生業專賴於貢物, 則其在優恤之道, 亦不可一向防塞而不給, 卿所達五分一之言好矣。以此意出擧條申飭, 使之依惠廳五分一之例, 擧行事分付, 戶判草記上達後, 下去, 可也。出擧條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