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승정원일기 43책 (탈초본 775책) 영조 10년 3월 15일 신묘 32/33 기사 1734년  雍正(淸/世宗) 12년

    ○ 三月十五日巳時, 上御宣政殿。常參入侍時, 都承旨李瑜, 左承旨趙命臣, 右承旨李聖龍, 左副承旨李宗城, 右副承旨朴師正, 同副承旨趙鎭禧, 記事官徐命臣, 假注書南德老, 記注官李錫祿·金啓白, 東班, 領議政沈壽賢, 右議政金興慶, 吏曹判書金在魯, 戶曹參判李普赫, 禮曹參議魚有龍, 司諫閔珽, 掌令安相徽, 校理兪最基, 副修撰兪健基, 禮曹正郞任述, 戶曹佐郞李彦熽, 監察李挺益, 吏曹假郞廳李淵起, 西班, 領敦寧魚有龜, 錦平尉朴弼成, 刑曹判書李廷濟, 兵曹參判趙錫命, 光原君樍, 花原君權喜學, 同中樞李震箕, 工曹參議李承源, 兵曹正郞KC03099, 刑曹佐郞崔守約, 工曹佐郞金聖梓, 以次進伏。李聖龍啓曰, 諸臣如有所懷, 使之入奏, 如何? 上曰, 如前分付, 可也。又啓曰, 掌樂院正林光弼, 今日常參, 以入侍官受點, 而稱以有病, 終不入來, 未知病勢之如何? 而不可無警飭, 推考, 何如? 上曰, 事體未安, 從重推考, 可也。出擧條 沈壽賢曰, 小臣病如此, 而今日按覈御史入侍云, 故入來, 而不善趨蹌矣。上曰, 其何關係乎? 魚有龜曰, 惶恐敢達, 聖候, 若何? 上曰, 近來則無事矣。李瑜曰, 聖候, 若何? 上曰, 今日勝於昨日矣。壽賢曰, 李喆輔, 今方辭朝, 而所慮者, 地方人數不同耳。上曰, 使喆輔入達, 可也。喆輔曰, 俄者欲爲稟定之事, 當一一陳達矣。卽今按覈之事, 不過臣之査狀與瀋陽査本, 互相差錯, 故欲令臣更査, 以爲歸一之地, 而所謂歸一, 誠難矣。竊聽廟堂諸議, 則雖不直令臣捏合硬定, 而其意則每在於求合咨, 俾無差錯之患, 凡治獄之道, 寄心於空地, 初無適莫, 聽罪人之言, 而隨事隨覈然後, 獄體乃正, 若獄官先有繫着之心, 則雖自謂不欲牽合, 而自歸於牽合之科, 道理豈非未安乎? 非但此也。雖以後日事言之, 亦多不可不慮之端, 今以三道溝殺掠事, 强謂之羅多乃洞殺掠, 則目前雖得無事, 日後自瀋陽, 如或更發羅多乃洞殺掠事而査問, 則犯者, 何處更得乎? 況瀋陽將, 自今以後, 必無顧護我國之意, 而必將求過不已, 此已可慮, 又見回咨中辭意, 則方令瀋陽將軍, 與寧古塔將軍, 更爲按覈云, 然則今雖强合於査初本, 前頭瀋陽, 若更査得別般殺掠事, 被殺名數及地方, 又與査初本, 互相差錯, 而更爲査問, 則其時又何以爲辭? 臣之査狀, 與査, 不無暗合之端, 今臣亦不曰斷非一事, 而亦未知其斷是一事, 但當從實更査, 從實陳奏然後, 理直事順, 而前頭亦無難便之慮矣。況聞乙丑謄錄, 其時殺掠地方, 亦是三道溝, 而所謂三道溝地方, 移咨鳳城, 問是何地方, 則鳳城答咨曰, 厚州江越邊地方云云, 然則卽今所謂羅多乃洞, 乃是慈城江越邊地方, 而慈城江之距厚州江, 爲四百里, 則羅多乃洞之於三道溝, 亦當爲四百里, 今欲以相距四百里地之事, 强成一處, 豈能無差錯乎? 上曰, 地名尤爲易知矣。雖與査不合, 固無妨, 而殺掠之數有加, 亦無妨矣。今若强合兩處, 日後羅洞事發則亦可慮矣。或別有他處而今乃强合, 則恐有後患矣。三道溝·世洞, 同日殺掠, 旣未可知, 相距四百里云, 不亦遼越乎? 壽賢曰, 按事之臣, 其言固當然矣。凡事宜仔細, 而但國事如此, 亦豈無方便之道乎? 上曰, 非但奉命之臣, 當如此, 事實關於國家矣。壽賢曰, 上敎以爲, 殺人之數, 雖有加, 亦無妨, 而其無弊, 未可知。且以前事觀之, 興慶柵門外則雖相去甚遠, 皆稱以興慶門外, 羅洞, 卽我國所稱地名, 世洞, 乃我地, 去渾河甚遠, 以罪人口招, 爲之合此二處, 造成文書, 則豈必有見露之弊乎? 上曰, 次對言之矣。我國人自白直, 而彼人, 雖比我人不細, 所見則甚詳, 彼必以不爲査明, 又有辱及之事矣。若暗昧爲之, 被辱則是自取也。使灣尹馳通鳳城, 問三道溝渾河, 務爲査明, 在我道理, 是矣。正法之人, 亦無怨矣。獄官若有意構成, 則成矣。苟且捏合, 甚不可也。卽今名數多寡及地名, 當問之矣。合而一之, 爲第二件事矣。曰, 御史之事, 非矣。謀國交隣, 不可無權字, 向來大臣·備局, 不無此意, 設令的是好策, 法座前, 不可陳達, 退與大臣諸宰, 商議爲之, 可矣。自上初無强合之敎, 則以此縷縷爲辭, 已極不當, 而今日況是常參大朝會, 則尤不當如是煩複矣。喆輔曰, 都承旨, 以臣爲非, 而臣則不知其然矣。俄者臣言, 亦不曰自上使之强合也。不過以事體道理爲言, 臣旣受命而出, 則所按之事, 詳細稟定, 固臣之職, 而此非臣之私事, 國家前頭之慮, 亦不可不預念, 則其言自不得不多, 以此爲非, 臣未知其可也。上曰, 御史所達, 大體然矣。孔子曰, 忠信可行於蠻貊。凡事有不誠實而成者乎? 況其中或有曖昧者, 而强合被殺, 則便是殺一不辜, 是可忍乎? 又況前頭事不可不念之言, 亦有見矣。今雖强合, 安知前頭, 又不差錯乎? 御史下去, 殺掠名數及日字及地方, 更爲詳査, 據實馳啓, 可也。世洞·三道溝則不必明言, 只言地名有相違處, 而問于鳳城, 宜矣。喆輔曰, 姜周虎處, 亦當問之矣。上曰, 然。金興慶曰, 御史之言有意, 蓋慮國家査得之後, 復有他事而然也。然此事宜歸一, 不必爲後患矣。地名里數若彷彿, 則强合無妨矣。上曰, 彼人勿如此視之, 所見則甚詳矣。金在魯曰, 聖敎雖以爲殺一不辜, 而此則不然矣。雖未知渠輩, 殺掠於何處, 而殺掠則的實矣。雖死, 豈爲不辜乎? 殺掠名數及日字地方, 試更査問, 好矣。曰, 地方則似不必問矣。上曰, 何可不問乎? 喆輔曰, 地方則問與不問, 固非大事矣。彼我稱號不同, 語音亦殊, 則雖問地名, 安知其與彼人所稱相符乎? 上曰, 乙丑亦有移咨之事, 移咨雖重難, 使灣尹馳通鳳城, 問其殺掠地方, 可也。壽賢曰, 雖馳通瀋陽, 査本內辭緣, 不必擧論, 所謂三道溝·渾江近處等說, 亦不必自我先發矣。喆輔曰, 此則然矣。李宗城曰, 馳通事, 旣有下敎矣。當分付於平安監司乎? 壽賢曰, 自備局發關乎? 上曰, 御史旣已親承下敎, 不必別爲分付矣。曰, 若待畢査, 而一時封啓, 則這這査問之事, 廟堂不得聞知, 此爲可鬱, 御史下去後, 隨覈隨啓, 而其中如有可疑處, 則自廟堂, 知委發問, 似好矣。上曰, 廟堂他公事亦多, 而不得一一爲之矣。況此非多日遲滯之事, 御史畢査而封啓, 可也。喆輔曰, 出身趙東鼎, 今方軍官啓下, 而更聞之, 則先已赴防啓下云, 赴防則雖還歸後, 亦無不可爲之事。今姑除防率去之意, 敢達。上曰, 何必除防乎? 今姑率去, 而還歸後, 赴防, 可也。壽賢曰, 備局有司堂上有闕, 以堂上差出, 則以副提調啓下矣。承旨李宗城差下, 如何? 上曰, 依爲之。備局副提調, 以承旨李宗城差下事, 榻前下敎。壽賢曰, 宣惠廳堂上有闕矣。上曰, 已爲議定差出者則陳達, 可矣。壽賢曰, 向者尹淳爲之, 有故不在京, 且今宣惠廳多事, 尹游差下似好, 而右相則以爲, 尹淳前爲此任, 故差下爲可云矣。上曰, 姑從領相所見, 爲之, 可也。宣惠廳堂上有闕之代, 以兵曹判書尹游差下事, 榻前下敎。上曰, 陳奏使, 何時離發耶? 壽賢曰, 在四月間矣。其在主辱臣死之義, 雖死於道路, 誰敢不往, 而副使朴文秀項瘡之宂通於口, 此則人所共知, 渠則欲往, 而宜有體下之道矣。上曰, 渠則必欲往矣。大臣則左揆當往, 而因左揆寧城引嫌矣。朴文秀只用爲使臣則已, 不然則副使遞差, 更爲望, 可矣。曰, 開政甚急, 政官牌招, 如何? 上曰, 依爲之。陳奏副使朴文秀改差, 政官卽爲牌招, 開政差出事, 榻前下敎。壽賢曰, 權以鎭旣已拿來, 國法已施, 姑爲削職, 如何? 上曰, 依爲之。在魯曰, 申晩爲吏郞, 而以問事郞廳, 開政時不爲入參, 開政時, 使之時時來參, 鞫坐單子, 依宣諡例, 懸注, 如何? 上曰, 依爲之。吏曹佐郞申晩, 自今開政時, 間間來參, 鞫坐單子, 依宣諡時例懸注事, 榻前下敎。李廷濟曰, 國家雖以得其善言不足喜, 惡言不足怒爲敎, 如此而何以爲國乎? 此群下不能𦇯縫之致也。宗城曰, 今日北道監·兵使狀啓入來, 以梟示犯越人啓請矣。上曰, 狀啓持來。注書徐命臣出去, 持狀啓入進。廷濟曰, 江邊蕩然, 以致犯越之弊, 御史下去, 與監司各別申飭, 防秋武弁, 不使遠離, 如何? 舊時則兵使在寧邊, 與江邊相通矣。适變後, 兵營移於安州, 與江邊不相應, 若置行營於寧邊近處, 則似爲便宜, 御史之行, 使與監司相議, 如何? 上曰, 御史不必更爲陳達, 下去, 與道臣相議爲之, 可也。宗城曰, 李喆輔出去矣。上曰, 然。姑待賜物, 可也。司諫閔珽, 掌令安相徽所懷, 臣等, 今日朝講, 已爲傳啓, 而適有區區所懷, 敢此仰達矣。俄因大臣陳達, 有平安前監司權以鎭, 勿爲拿問, 削職放送之命, 臣等竊以爲不可也。犯越生事之後, 監·兵使拿問, 自是舊例, 而況今北咨中慢語, 專由於此, 其在嚴處分之道, 徑先放送, 有傷國體, 亦非所以使聞於彼人者, 亟寢權以愼削職放送之命, 仍令拿問, 宜矣。上曰, 所達不無意見, 依爲之。出擧條 曰, 國家之置撥路於兩西者, 意實非偶。以謄錄考之, 則古者, 能一日夜馳到京城, 所以聲息絡繹, 命令無滯, 近來百度廢弛, 而撥路事, 尤屬寒心。雖時急文書, 必至四五日, 或五六日而後始來, 雖以今番陪持事言之, 其所遲稽, 誠極絶痛, 備局方囚禁今來陪持, 然今後若無別樣嚴處之道, 則日後必將甚於今日矣。自備局各別嚴飭, 兩路及當該官府, 俾無遲滯之弊。凡有陪持來後, 自備局考察封啓之日字, 驗其遲速, 而或有不遵申飭, 過日淹遲者, 陪持則勿計其勞而削仕, 當該封啓之地方官員, 則各別論罪事, 定式施行。此意仍爲知委於兩路, 以爲惕念擧行之地,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宗城曰, 落點官, 異於他官, 宜宣召, 使之陳達所懷矣。聖龍曰, 若無所懷, 則與常參官無異, 退出無妨矣。上曰, 然。雲劍差備, 無佩劍之事, 而以摠管及守門將見之, 則皆佩劍, 守門將, 雖以武士之故佩劍, 而雲劍差備, 無佩劍之事矣。雲劍差備, 雲劍之外, 勿佩環刀事, 榻前下敎。諸臣以次退出。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