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卯十一月初六日巳時, 上御熙政堂。藥房入診入侍時, 提調宋寅明, 副提調金始炯, 假注書柳東垣, 記事官成憲祖·金時燦, 醫官權聖徵·金應三·許信·金德履·姜渭聘, 以次進伏榻前訖。寅明進問曰, 夜來聖體微感之候, 若何? 而寢睡水剌, 更若何? 上曰, 眩氣則不有, 而夜未脫衣, 姑無所進矣。寅明仍請入診, 諸醫更診左右而達曰, 脈道浮數有減, 今則調均矣。寅明曰, 羌活散三貼, 已爲進御乎? 上曰, 欲調保故盡服, 而夜進一貼, 晝進二貼耳。寅明顧諸醫曰, 何藥繼進? 諸醫曰, 湯劑姑停似宜。健脾湯亦宜姑停。上曰, 然矣。姑停, 以觀來頭, 可也。竹瀝, 涼耶補耶? 諸醫對曰, 涼而不補。上曰, 得病於此處, 今愈於此處, 可異也。而鼻不流液, 時吐乾痰, 喉道有時未豁, 以茶飮緩之可乎? 洗時所吐乾痰, 或有如棋子者耳。諸醫對曰, 火也。鬱而不潤, 自己溺和薑汁, 進之爲宜。寅明因進曰, 大臣不出, 宜勉出。上曰, 客使不遠, 當敦勉矣。寅明曰, 前日累陳, 而殿下不納何也? 談笑處之則無事, 而殿下輒存聲色, 此由聖上, 不能加工於涵養之致也。上曰, 所達是, 而昨夜禮判所達, 無據故耳。然予以爲不屑, 俄且獨笑矣。此等事, 在上者看作悶事, 在下者看作好事。申致雲·李度遠事, 自微而至激, 予亦卜其捲堂矣。下批中八字, 看過好矣。而停擧之事, 適于其時, 渠輩藉以爲機關, 其習不美, 此後則予得弛張之道, 予於儒生, 豈有所憎而然乎? 予旣以右袒洪昌漢爲敎, 則斑白重臣, 何心而如彼, 申致雲之辱勿論, 予豈爲忍耶? 彼非斥致雲也, 乃嘲予也。君臣之義至嚴, 而彼輩如此, 若以常時言之, 豈但罷職而止哉? 儒生之辭聖廟, 過又過。且嘲予柔懦, 則豈不思處分之道哉? 昨夜處分, 太爲斟酌, 實無聲色之擧矣。且欲使予僕僕謝罪, 此何道理, 儒生見停, 亦欲盡解, 尤爲非矣。全解儒停, 則無處分之道, 故予爲如是, 而他儒生則不欲入之, 抑有所甚慨者, 其爲父兄不能敎子弟也。寅明曰, 本事勿論, 唯聖意處以平坦, 鎭靜爲務。上曰, 聖廟空矣。豈不心寒, 予衣靑衿而坐此者, 何爲而然乎? 寅明曰, 聖模不廣, 或有芥於胸次, 則不能放下, 殿下豈不思此道乎? 今日尙存, 何不從容待明而處之, 若爲如此, 不亦好乎? 上曰, 所達好矣。各別體念焉。寅明曰, 見常人得壽者, 其人恬無所營爲者, 此爲好道理也。上笑曰, 所言是矣。寅明曰, 蓋聰明浮躁者, 未爲好道, 當其措事時, 隨物應之, 不措事時, 放下思慮, 然後腔子可以妥帖, 凡人則初無未發之時, 唯君子而後有發。李延平於靜字中, 每求涵養之功, 古之聖人, 亦皆以此做去。故中庸之謹獨, 亦此工夫也。夫如此則要於攝養, 審於處事矣。上曰, 前日已言矣。予之當事, 卿豈不見乎? 予之燕居時, 卿不得見, 對卿等時, 雖有言, 至居九重, 則閉口終日, 近來專做此工, 往春之事, 予若爲躁, 則處分豈如彼耶? 從容招卿等爲之者, 正以此也。寅明曰, 雖不語, 有思慮則心不能無動。上曰是矣。此工亦難。寅明曰, 亦有妙處, 坐之若睡, 則近於頹塔, 唯存惺惺, 喚做靜默, 而不爲放下則可矣。然徒爲開眼, 不爲惺法, 則亦有坐馳之患矣。上笑而答曰, 生人, 活物也。不有思量者乎? 寅明曰, 居敬而心不放, 則此爲工夫之最要括也。上曰, 難言也。方到聖人地位, 乃可得此, 而亦難形容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