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승정원일기 46책 (탈초본 827책) 영조 12년 6월 1일 갑자 37/41 기사 1736년  乾隆(淸/高宗) 1년

    ○ 六月初一日卯時, 上御興政堂, 吏·兵判, 吏·兵批承旨引見入侍時, 吏曹判書宋眞明, 兵曹判書趙尙絅, 吏批承旨趙錫命, 兵批承旨韓師得, 假注書鄭夏彦, 記事官李寅賓·李成中進伏。上來[曰], 近來都政, 每不趁時, 而昨冬之政, 至今夏始爲, 誠爲寒心。向來大臣陳達, 下敎之後, 又復姑息。凡事欲大更張, 則去一弊, 生一弊, 不可輕議。而卽今要道, 惟在擇方伯守令, 廟堂擇方伯, 銓曹擇守令。我國監司, 比中國則爲藩方方岳, 而守令, 專掌百里, 亦與中國之侯伯倚毗, 亦不輕矣。守令擇則一邑之民, 蒙其惠, 不擇, 受其害, 可不重歟。近來擇守令之言, 亦爲文具, 而卽今守令之闕, 幾何耶? 各別擇差, 可也。方今要道, 惟在此矣。眞明曰, 方伯則職在總察, 而守令, 專掌治民, 得人則布惠百里, 不得人則流害累年, 臣亦豈敢不奉承上意乎? 但都政, 次次轉薦方在六品職者, 補守令之闕然後, 方可次次出闕用之。卽今守令之闕亦多, 而湖西至殘之邑居多, 能蘇蔽者尤難得, 數昨講坐見之, 該司員之入眼者少, 悶悶不能睡而來矣。尙絅曰, 兵批無差守令之事, 而臣曾經吏判, 差送之際極艱矣。方其未去也。以爲此人豈可爲守令乎者? 或善爲, 以爲必善爲者。反或不治, 人不可以外貌知矣。眞明曰, 循私用不治之人, 使赤子抱怨者, 實爲殃及之事。故非不欲盡心, 而節次推薦之際, 則亦有無可奈何者矣。上曰, 俄欲下敎, 而兵判先言之, 此言是矣。人果難知, 下直時見之, 以爲不治者反或善治, 近來守令之弊多端, 國家官職, 豈擇燥濕。而以李浤見之, 坡州則善治, 而黃州則不治, 此非才之不逮也。其心生厭耳。如此者, 陞用何爲乎? 且貪吏之弊, 固不可言。而貪吏之害, 猶止於一時, 要譽之弊, 全棄一郡, 一郡棄而浸浸及於他郡矣。向者右相言, 三代以下, 猶恐不好名, 然, 必善其道而爲治然後, 方可謂之善, 如李秉貞者, 一時雖得善譽。而民受其後弊, 豐年當捧者, 皆不捧, 不[而]至歉歲始捧, 其弊誠無窮矣。李顯弼則其心爲心, 吾雖與上使相較, 將來豈不可爲守乎? 其心如此, 則將復爲秉貞之事矣。鄭來周, 初不知其能, 而到處善治, 柳珽·金泰衍, 亦到處善治。今須陞用循吏, 而不用能吏, 可也。眞明曰, 因御史, 書啓, 限年禁錮者, 其年數之輕而過限者, 似無事於更稟。而向者吏議朴師正, 檢擬一人, 而大臣請推矣。尙絅曰, 推考則臣未知, 而張斗壽則卽遞矣。上曰, 斗壽所限者, 幾年乎? 眞明曰, 二年矣。其時下敎, 有定年年過之後, 豈必稟乎之敎, 而右相, 以不稟爲非矣。上曰, 若年數多者, 豈可輕解, 而數三年勅勵者, 則豈可續續皆稟乎? 尙絅曰, 李守身事多稱冤, 故小臣嘗擬於望耳。上曰, 初入仕, 例常, 申飭者, 而擇守令之道, 專在於初入仕, 漢時出宰百里之語, 卿宜思之耳。孝廉薦幾人乎? 眞明曰, 諸道各一人來, 而今欲擬一望矣。上曰, 孝廉各擧一人似少, 而孝廉, 宜小[少]不宜多故也。今初入仕窠多乎, 少乎? 眞明曰, 窠則十四, 而京中之名下士及嶺南別薦關西··湖西·一道之望士, 當用之, 而向來南德淳·李后芳趙明勗事, 亦當奉行矣。上曰, 一道之望士, 以孝廉薦用之, 豈不好乎? 所謂望士, 亦不過問而知之矣。眞明曰, 有別薦者亦懸之矣。上曰, 孝廉薦中, 有別薦者, 皆令入之, 可也。上曰, 兵曹都政, 武士輩舊勤及賞格之類, 或多沈屈, 一經都政。則兵判之能不能·頌不頌, 專出於此, 須秉公道, 至於遐方武士, 尤宜各別調用矣。尙絅曰, 聖敎如此, 臣敢不盡心, 而遐方武士用處, 不過初入仕, 闕窠或餘, 則當先遠人, 而今最可悶者, 新出身也。日日塡門者, 豈可盡用乎? 觀其身手稍勝者, 書名置之, 出觀則其數比窠闕, 不啻十倍, 此最切迫矣。上曰, 只觀其身手, 而他無可試之道乎? 尙絅曰, 以薦及取材壯元者入望矣。小臣初爲都政時, 盡驅試射, 隨其高下之次擬望, 此似公道。而其後思之, 則又有不可者, 可人者或不能中, 而不可者或偶中爲之, 寧不如空中選擇。故今番則不爲之矣。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