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승정원일기 47책 (탈초본 861책) 영조 13년 10월 28일 임자 21/21 기사 1737년  乾隆(淸/高宗) 2년

    ○ 十月二十八日巳時, 上御熙政堂。大臣·備局堂上引見, 領議政李光佐, 行工曹判書尹淳, 行吏曹判書趙顯命, 行禮曹判書宋眞明, 左參贊尹惠敎, 副司直金始炯, 兵曹判書朴文秀, 戶曹判書朴師洙, 訓鍊都正具聖任, 工曹參判李宗城, 同副承旨趙尙命, 校理吳遂采, 假注書趙載敏, 事變假注書兪彦國, 記事官尹澤厚·李宗迪, 入侍, 進伏訖。光佐進曰, 日候不適, 此時聖體, 若何? 上曰, 無事矣。大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差勝後一樣矣。中宮殿氣候, 何如? 上曰, 無事矣。東宮氣候, 何如? 上曰, 好過矣。光佐曰, 自明日連有事故, 次對將久未爲之, 故今日欲求對而未果矣。自上, 先有引見之命, 臣不勝惶恐矣。上曰, 明日似當爲方物封裹, 故今日命爲次對矣。光佐曰, 僚相一向無入城之意, 臣衰耄如此, 決難支吾, 誠可悶矣。僚相所遭雖慘, 國家旣已洞燭無餘, 小官猶不可數遞, 況大臣重卜, 纔百日, 豈可輕遞, 此時果何等時乎? 天災時變, 日益孔慘, 災異雖未必一一皆應, 如此荐疊而豈能終無事乎? 僚席若同聚, 晝夜僇力, 則庶有一分之益, 右相必於不多日內, 使之入城, 何如? 上曰, 非卿言, 予豈不念? 今此出城, 莫非予誠淺之致, 未知何以則爲好也。光佐曰, 今日爲國, 不可徒用常法, 而目今赤氣, 朝夕亘天, 臣無學術, 雖不能明知其應, 而一日二日, 一向仍循, 脫有事變, 實不知何以救出也。空慮無補, 而每念國勢, 只自焦灼, 若自上克盡消弭之誠, 別樣用工, 則豈不能感回天心乎? 臣雖近君, 而猶未能灼知聖上對越之工, 果能極盡其道也。以常情言之, 心體之出入無時, 固易放失, 而聖人之心, 若能至誠不二, 純然合天, 則彼天之感應, 亦轉移間事耳。此說雖不新奇, 而欲求消弭之策, 此外別無他道, 所望誠爲切迫, 故敢此仰達矣。上曰, 所陳豈不切實, 而祥桑雊雉之不爲災, 皆由實德, 予則非謙讓而言也。德實涼矣學不博矣。近緣日寒, 膈痰時時作害, 而人君不可公然自便, 故今日命爲次對, 雖爲次對, 予亦知別無利益, 而只出於不欲自便之意也。卿與入侍諸臣, 或於古書, 曾見如此赤氣之災乎? 光佐曰, 臣則少日, 或見文字, 而今則盡忘之矣。上曰, 諸臣如有所見, 陳白, 可也。始炯曰, 臣嘗見文獻通考爲名冊, 則晉·宋間, 赤氣亘天云, 而別無應驗矣。顯命曰, 辛亥年慶尙道人, 見日出入時有赤氣云, 而與此差異矣。曰, 臣嘗問觀象監官員, 則以天文書所言, 固不必一一皆驗, 而向者星變, 實爲大段, 今此赤氣, 不至如星變云矣。上曰, 不必他言, 今雖星辰順軌, 風雨調和, 如此昇平之久, 豈能長無事變乎? 光佐曰, 立國三百餘年, 升平已久, 比如人之氣血衰耗, 病敗自至, 思之及此, 誠極寒心矣。上曰, 頃日所進柳壽垣冊子, 昨日盡覽, 則多有可言者, 先言其短處而次言其可取處矣。今者入侍諸臣中, 見文獻通考者, 只是一人, 而此人則能爲此書, 固奇矣。然其中多有迂闊不可行者, 名以迂書, 誠是矣。擧而行之, 豈皆無弊乎? 若曰易法更制, 皆如其言, 則予雖不知, 而大抵我國人爲文字者, 不過類聚先儒說話, 以求工巧, 此人則皆自腹中而書之, 誠可貴矣。又有勝於我者, 予則居可爲之地而懼其不行, 初不言之, 此人則不徒言之, 而乃能筆之於書, 此實勝於我矣。其言備局之弊, 尤奇絶矣。曰, 其所救弊之策, 豈盡可行, 而唯能眞知弊源, 故能如此說出矣。顯命曰, 迂則迂矣。其中固多有行不得者矣。若其邃識誠心, 則誠不泛然。上曰, 其言牌招之弊, 亦切實矣。前日沈領相, 嘗言道臣牌招之弊, 故予每遵用其言, 而尙覺甚難, 況全去牌招之規乎? 且其書, 不言正君心一款, 此可怪也。宗城曰, 渠不敢言之矣。上曰, 壽垣, 何以用之, 則爲好耶? 只當用當其人以收實效, 固不宜過用之矣。光佐曰, 今雖赴任, 屬耳召備顧問, 則豈不好耶? 眞明曰, 新錄若從近爲, 則可備顧問矣。文秀曰, 近有已行之例, 經幄廟堂, 何所不可乎? 上曰, 李宗城·李日躋, 曾爲備局文郞廳, 亦依此例, 遞丹陽後, 卽差備郞, 似好矣。顯命曰, 備局無可考文獻, 故前使李熹爲之, 未就而死, 今使壽垣續成, 則豈不好耶? 光佐曰, 若除有俸祿之官兼差備郞, 成出一部文獻之意, 趙顯命, 頃嘗言之, 而以其私情切迫, 故先除外任矣。曰, 臣嘗謂藝文應敎, 於壽垣最爲相當職, 蓋藝文應敎, 專掌朝家製述之事, 且時時入侍, 備顧問矣。顯命曰, 何必如是別格用之耶? 上曰, 卿言是矣。此等職, 於渠反不緊矣。光佐曰, 今已日晩, 水剌尙未進御云, 暫爲少退, 何如? 上曰, 依爲之。文秀曰, 初不欲用壽垣則已, 旣謂之人才而必欲用之, 則何可拘於新赴任而不卽用之乎? 上曰, 丹陽今年年事, 何如耶? 文秀曰, 年事旣不至大凶, 且旣知其有才而欲用, 則拘於丹陽而不用, 事體終爲不當, 今日國家事, 每如此, 誠可悶矣。上曰, 所達誠是, 依大臣所達, 以遞付京職, 仍差備郞事, 出擧條, 可也。抄出擧條 尙命曰, 目今本院廳中甚苟簡, 將無以備員入直, 事甚可悶矣。上曰, 承旨有闕之代, 政官牌招, 以在京無故人差出, 可也。諸臣退出。少頃復入, 進伏訖。上曰, 咨文, 有二字改付標處, 注書出去, 言于提學, 使之改付標, 可也。彦國持咨文出去。光佐曰, 目今天災時變, 若是孔劇, 意外事變, 固不可不慮, 而臣之智慮, 旣甚淺短, 變亂之出, 亦無心汗漫, 實難着力, 然諸侯有道, 守在四隣, 況邦國之內, 豈可不善爲之備乎? 近來監司, 雖曰擇差, 而前頭出者, 尤當各別愼擇矣。至於閫帥, 則近年差出, 殊甚泛然, 今雖猝難變通, 而宜使兵判, 預思臨事變可當一隅之人, 前頭有闕, 則使之商確廟堂, 各別擇此意, 仍爲分付吏兵曹, 何如? 上曰, 所達得宜, 竝爲申飭而兩銓官, 旣已親聽, 擧條則不必出之也。光佐曰, 北路飢荒旣甚, 訛言又興, 人多南遷, 民無固志, 北路事誠可憂悶矣。北路人心, 朝家每欲各別收拾, 故自前屢有北道人才, 別爲調用之命, 而道路絶遠, 聞見未周, 每不能這這收用, 平時如此, 緩急何以得其死力乎? 以臣所睹記言之, 學行卓異, 如李載亨而官不過主簿, 文詞介潔, 如朱炯离, 篤孝貞操, 如李格, 而亦未陞用, 太祖朝國舅安川府院君子孫, 三百年內, 科甲蟬聯, 宣廟韓仁祿, 則至爲翰薦北評事矣。近世壯元韓在垣之子錫坤, 登武科, 知名孫宗濟, 登文科精妙, 而皆不得擧論於宣薦, 承文等職, 其他尙何論乎? 甚可惜也。往時則金柅爲監司, 李之馧爲參判選淸白吏, 全百祿爲水使摠管, 而近來則如韓世襄之淸名, 蔡振遠之傑特, 皆僅爲參奉矣。雖登文科, 通淸路者絶無, 陞堂上者今朱炯离, 國初宰相朱仁子孫, 名父之子也。已屢經侍從及準職, 宜爲堂上。李格曾已通淸, 宜拜侍從, 武人中前雲山郡守吳泰興, 卽故慶源府使廷奭之子, 爲人貞固, 遇緩急不旋踵之人, 前居山察訪黃道洽, 質實有器局, 前穩城府使崔齊白, 中間廢伏, 而非可棄之人, 前長鬐縣監朴慶泰, 戊申棄僉使而從軍, 忠志可尙, 前萬戶蔡泰胤, 名父振遠之子, 此等人宜別用矣。眞明曰, 三水李陽重, 戊申徒步勤王, 曾宰漆原, 而又善治, 亦可用人也。光佐曰, 金世儒·李陽重·崔一衡, 似皆曾經守令, 臣雖未習知, 皆可用人也。臣未聞之中, 可用者又何限乎? 京人之待北人太薄, 將無以聳動遐土, 今宜各別調用矣。上曰, 京人之待北人如此, 已成弊習, 兩銓別爲調用, 則豈不好耶? 吏·兵判方入侍, 先以韓錫坤·韓宗濟爲始, 以宣薦槐院例調用, 其外可用諸人, 亦依此例, 次第用之, 可也。光佐曰, 西北固宜一體調用, 臣則未經西關之職, 雖未詳知, 如鄭德鳴最表表, 金長萬亦可用, 義州白世傑者, 年雖老而最著, 其外亦多好人, 而今不知存歿, 獨孤赫亦可用, 朴東標則曾已臨亂得力, 宜別用之人也。士人尹濟世, 兩代學行, 固窮自守之士也。文官黃敏垕, 曾於洪原縣下直時見之, 其操行識見, 亦不泛然矣。此外文武士可用者, 必多矣。兩銓一體, 申飭, 各別調用, 何如? 師洙曰, 吉禹揆, 以前直長仁和之子, 曾爲僉使, 治績表著, 亦可別用矣。上曰, 申飭兩銓, 西路人, 亦爲各別隨才調用, 可也。出擧條 文秀曰, 朴東樞, 戊申誠有勤勞, 而終未收用, 至如李汝迪, 自谷山一日夜馳至長湍, 其忠勤可嘉, 而朝家竟不償勞, 與汝迪一隊武弁, 幾盡經禁軍別將, 而此人則終不得爲之而死矣, 誠爲可悶。其子禧遠, 亦可用人也。上曰, 汝迪之未及酬勞, 實爲欠典, 其子別爲收用, 以償其父之忠勞, 可也。光佐曰, 人才別薦事, 方欲依前敎擧行, 而但朝臣之議, 多以爲自古爲人才別薦, 則必有題目, 而今則無之, 故取人之際, 實難依據, 而薦章出後, 亦恐有猥瑣竝入之弊, 且各薦一人, 亦太狹, 今雖得可合者數人, 若拘於定數而不得薦進, 則豈不可惜乎云, 今日入侍諸臣之言, 亦多如此矣。臣意則以經行·才識·謀略, 三者爲題目, 而使之各薦數人, 似好矣。上曰, 然則定爲題目無妨, 而但雖有諸葛之謀略, 若不得·之勇力, 何以用之乎? 且謀略之弊, 易爲巧僞, 今於三者之外, 又加膽勇·敦朴, 何如耶? 光佐曰, 敦朴之於三者, 如五行之土, 不必別立題目, 使之薦進, 有經行·才識·謀略·膽勇者, 而必取敦朴及英特人薦之, 似好矣。師洙曰, 才識·謀略, 又何必分而爲二, 只以才略爲目, 似無妨矣。上曰, 然則以經行·才略·膽勇爲目, 而使之必取敦朴人薦之, 時·原任大臣, 則各薦三人, 其餘則各薦二人, 可也。出擧條 聖任曰, 臣方待罪將任, 適有所懷, 故敢達。都監軍兵, 本以遐方陞戶絜家上來, 官給料布, 不能資生, 故朝家爲慮, 生理之艱難, 手造手持之物, 許令轉賣, 勿侵亂廛者, 當初定奪, 意非偶然, 而近來三司禁吏及廛人等, 不計手造, 混同捉告, 則三司一倂徵贖, 貧寒軍卒, 出債納贖之後, 他無償債之路, 旋又亂廛, 轉致犯禁, 終歸於不得支保之境, 多有逃亡之患, 其在朝家恤軍情之道, 誠可悶慮。今後則依先朝定奪, 軍兵手造手持之物, 則特爲勿禁, 其明白亂廛者, 只可依法治罪, 切勿徵贖, 以爲貧寒軍人支保之地, 而且一族勿侵, 明有事目, 軍兵族屬, 或負債或犯禁, 則法司推捉軍兵, 侵責多端, 不能奠居, 呼訴紛紜, 此亦關係軍情, 此後則一切勿侵事, 申飭法司, 何如? 光佐曰, 訓將所達誠是矣。軍人輩, 手造手持之物, 皆以亂廛律之, 則貧寒軍兵, 何以資生乎? 此則依先朝定奪, 不得混禁之意, 各別申飭, 如有狼藉亂廛者, 雖宜捉去, 只可杖治, 不得徵贖之意, 各別申飭, 則法令可無弛懈之患, 而軍兵亦可以蒙惠矣。至於以一族之事, 捉去侵責之弊, 則尤不可不別樣禁斷, 臣方待罪都提調之任, 故敢此仰達矣。上曰, 所達是矣。竝着實申飭, 而此後若有如前之弊, 則都監自是都提調衙門, 都提調知此意, 直爲禁斷, 可也。聖任曰, 昇平已久, 京外之疎虞, 誠爲可慮, 頃日守禦使趙顯命, 以守禦屬三營, 輪回面操事, 陳達蒙允, 其在詰戎之道, 誠爲好矣。摠戎屬三營軍政之疎虞, 亦不可不慮, 依守禦廳例, 摠廳亦發遣中軍於各營, 與該邑營將, 眼同輪回操鍊, 則必有實效, 使摠戎使聚議廟堂, 依南漢山城面操例施行, 極爲便宜, 下詢大臣而處之, 何如? 上曰, 大臣之意, 何如? 光佐曰, 倉卒之間, 利病雖未的知, 而守禦使則出去時, 只自京至廣州, 且能檢束下卒, 故無支供作弊之端, 摠戎使出巡時, 所率軍校數多, 甚有弊端於列邑, 若使中軍下去, 與營將輪回巡操, 則與摠戎使親巡時似不同, 簡其下屬, 俾勿作弊, 似好矣。上曰, 然則自備局, 講確爲之, 而成出節目擧行, 可也。聖任曰, 都監軍物新造修補, 專自糧餉廳, 依例擧行, 而近年以來, 年例造給之物及修補等事, 以防塞爲一能事, 凡諸應下之物, 亦一切防塞, 十次論報, 僅得折半, 或三分之一上下, 故軍容之疲弊, 殆不成樣, 誠可寒心。戶判方入侍, 特爲申飭, 何如? 上曰, 曾亦有所申飭, 糧餉廳, 本爲都監而設, 則戶曹之一切防塞誠非矣。依所達申飭, 而此時都提調衙門, 都提調亦知此意, 若無施行之事, 草記, 可也。宗城曰, 守禦·摠戎廳輪操之請, 雖出詰戎之意, 而臣意則當此凶年, 恐難猝行, 至於陞戶炮手事, 最可寒心。大抵不取京民, 而必使鄕民陞戶者, 意非偶然, 而近來鄕民, 則例皆厭避, 故京民暫入鄕籍, 圖出尺文而來, 都監砲手, 幾皆市井遊民, 而都試今幾三十年不行, 故兼司僕等軍裝技藝, 專不成樣, 爲大將者, 豈皆不忠而然哉? 只恐怨謗之朋興也。事變之生, 有不可知, 都試一款, 亦爲飭厲似宜矣。上曰, 所陳得宜, 都試事前已下敎矣。使之着意爲之, 可也。文秀曰, 近來禁軍, 疲殘特甚, 至於器械服色, 亦不成樣, 反不及於馬兵, 誠可寒心。方欲與別將張泰紹, 從容講議, 以爲陳達變通之計, 而黑角長弓鞭棍長片箭等物, 自上有造給之命, 甲冑價米, 特命劃給, 而其所入物力, 甚爲夥然。見今一軍色, 則以災減之, 故一年應給禁軍之布, 亦難繼用, 只以甲冑價米, 欲爲修改, 則太半不足, 前兵判, 以錢上下之意仰達, 而臣亦往復於惠堂, 終未得施, 縱未能純錢輸送, 以米錢參半上下, 何難乎? 惠廳堂上, 今方入侍, 申飭施行, 何如? 上曰, 軍容之鮮明, 亦係於衣服, 而近來禁軍甲冑等物, 果不成樣, 旣知如此之後, 何可不念, 甲冑價米, 自該廳以米錢折半上下事, 分付, 可也。竝抄出擧條 光佐曰, 終日伏聽玉音, 則感候猶似未解, 再明常參, 恐有添加之慮, 常參特爲停止,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榻敎 文秀曰, 仁遮外萬戶李思海, 以殺獄事, 今方拿囚, 而聞獄官之言, 勿論其罪輕重之如何, 畢竟當勘罪云, 然則邊鎭, 不可久曠, 姑爲改遞,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榻敎 宗城曰, 災異飢荒, 若是孔劇, 而昇平已久, 上下恬憘, 臣於庚戌年, 嘗以此言, 陳白於進修堂中矣。若於無事之時, 全無預備之事, 則變故出後, 雖日夜焦憂, 亦何益乎? 大抵備預之道, 得人最急, 而此則大臣, 已請申飭兩銓矣。純木大同事, 久已陳達, 大臣亦主變通之議, 而迄無了當之效, 朝臣專以言議爲大事, 自庚戌至今, 亦幾年矣, 而了不見實效, 國家事誠極寒心矣。上曰, 所陳是矣。此等事, 自廟堂以下, 各自惕念爲之, 可也。宗城曰, 今人或多以南倭爲憂, 而故相臣尹趾完, 卽臣之妻祖也。識慮深遠, 來頭未形之事, 多能逆睹, 而嘗言百年之內, 南倭則可保無憂云, 以此觀之, 倭寇之說, 似是過慮, 但天災人心, 最可悶矣。上曰, 然矣。顯命曰, 守禦京廳設立後, 敎鍊官皆以京居人爲之, 本府人, 則區而別之, 故本府人甚爲抑鬱矣。奉朝賀李台佐, 爲守禦使時, 始爲稟定京居鄕居人, 分半用之, 故鄕人頗爲慰悅, 而至於本府將校, 久勤數十年, 兵曹全不用之, 其在酬勞激勸之道, 誠極慨然矣。兵判今方入侍, 此後則每都目, 各別收用久勤之意, 特爲申飭, 何如? 上曰, 依爲之。顯命曰, 戎器雨備之屬, 例以落幅紙爲之, 蓋落幅於軍中最緊, 可以爲雨衣火箭之需, 而積置備局, 或多爲閑漫之用, 甚可惜也。此後則自備局, 多少間逐年定其數, 會錄移送於山城, 以爲戎器修補之地, 何如? 上曰, 依爲之。眞明曰, 北漢, 亦依南漢例, 一體會錄, 何如? 上曰, ·北漢, 一體會錄, 可也。顯命曰, 山城所積箭矢, 年久盡朽, 蓋聞年老武弁之言, 則以其入火氣, 故易致朽傷云。昔尹鐸, 爲晉陽時, 以銅爲柱, 以荻爲垣, 及其被圍, 以銅爲鏃, 以荻爲矢, 其預爲儲積, 臨時取用, 可知矣。臣方以本廳所捧鐵物, 將運置於山城, 而備局所捧湖西·湖南箭竹, 多少間逐年定其數, 會錄藏置於山城, 何如? 上曰, 依爲之。顯命曰, 奉朝賀李台佐, 爲守禦使時, 敎鍊官以京居人及山城人分半爲之矣。近來則他處居生者, 圖得山城窠, 久勤間姑爲移住山城, 其情狀, 已可惡, 此路一開, 山城人應得之窠, 必將盡失, 其弊不可不嚴防, 如此之類, 爲先詳査汰去, 嚴明定式, 一切禁斷, 何如? 上曰, 依爲之。顯命曰, 山城軍餉, 聞今年則幾盡畢捧云, 唯是營庫·別庫等還米, 流來散貸者, 多至七千餘石, 而分給文書, 太半閪失, 以其未捧都案見之, 則京居士夫, 多數受食, 尙不還報者, 甚多, 此不過別將輩, 一時生色之資, 而莫重軍餉, 若是耗縮, 誠爲寒心, 前後不納之人, 竝令査出嚴督, 期於畢捧, 如不準納, 則從重論罪之意, 出擧條申飭, 何如? 上曰, 依爲之。顯命曰, 山城守禦之備, 塊石最緊, 或反勝於弓矢, 故奉朝賀李台佐, 爲守禦使時, 使之多聚大石, 積置城內矣。近來太半散盡於遊人轉石之戲, 西北隅所積之石, 殆盡無餘, 此由於前後府尹, 不能嚴禁之致, 不可無警責, 前後府尹, 從重推考, 明年還分爲始, 使受糶民人, 拾運大石, 每年積置, 何如? 上曰, 依爲之。顯命曰, 山城在於高峯之上, 營府所屬, 實無資生之路, 故朝家曾給募民復戶千結, 而自本府不爲均給, 且府尹, 奪取餘結, 自官廳捧用, 極爲不當。今府尹沈聖希, 雖已出給, 而尙多有不均之患云, 此後, 則無論營府屬與居民, 一從役之苦歇, 分其等數, 均一分給, 何如? 上曰, 依爲之。顯命曰, 山城近處, 四站撥將, 前則以本府將校爲之矣。近來畿營奪取之將校輩, 頗爲抑鬱, 其情亦甚可矜, 此後則四站撥將, 還給廣州, 以本府將校差出之意, 特爲, 分付畿營, 何如? 上曰, 依爲之。顯命曰, 本府名號雖重, 處於孔道, 酬應甚煩, 而奴婢只是十餘口, 殆不成官家貌樣, 曾前朝家, 以本府境內所在各司奴婢十名, 劃給本府矣。今則本府所在各司奴婢, 亦甚數少云, 雖難優數劃給, 似當有參酌劃給之道, 分付掌隷院, 何如? 上曰, 所達是矣。以境內所在奴婢五口, 特爲劃給之意, 分付該院, 可也。顯命曰, 本府出站等差役, 只於境內爲之, 不得越境差定事, 在先朝曾爲定式矣。近來則過去使星, 皆爲越境出站, 殆不能支吾, 今亦依先朝定式, 不爲越境差役之意, 特爲申飭畿營, 何如? 上曰, 依爲之。竝出擧條 師洙曰, 祭服磨練事, 待濟用監提調李德壽上來, 眼同爲之事, 有命而德壽尙不上來, 未知何以爲之乎? 上曰, 雖無提調, 似可爲之, 卿獨爲擧行, 可也。光佐曰, 頃日祭服事, 臣則未及思量, 而倉卒仰對矣。追聞之, 則如工曹參判李宗城之所達, 出付各司, 使之各自修補以置, 則果有永久之效云, 蓋祭服不潔, 則非但有欠於齋明。各司官員, 以其不潔於着身, 擧皆自願受置本司, 隨時修潔云, 依宗城頃日所達, 出付各司, 何如? 上曰, 當初不許者, 爲慮其各司藏置之際, 或有不潔之弊也。光佐曰, 使各司造一淨櫃, 精潔藏置於上直房, 則豈有不潔之弊乎? 行之數年, 如或不便, 則依前藏置於濟用監, 亦何妨乎? 師洙曰, 曾前右相爲戶判時, 修置於戶曹, 而近年以來, 又爲移置於濟用監云, 今自戶曹, 修補出付各司, 有何傷乎? 上曰, 然則爲先限數年, 出付各司以觀之, 可也。出擧條 師洙曰, 典牲署猪羊, 供祭享之用, 司畜署供宴饗之需, 而近聞典守不謹, 多有耗縮之弊, 故使算員摘奸以來, 則典牲署猪十四口, 見縮於本曹給料之數, 司畜署汝火島留養羊二十八口, 見縮於會付之數, 事極駭然。下人則已移刑曹囚治, 而當該官員, 亦不可無警責之道, 竝拿問處之,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兩署提調, 竝從重推考, 可也。光佐曰, 今年旣歉, 來頭年事, 不可不念, 頃日戶曹判書朴師洙, 以三南舊田稅, 作錢輸來事陳達, 而其時聖敎, 以其違於經常之道, 有所持難, 聖上此意, 固爲至當, 故臣亦奉承而退矣。其後詳聞其委折, 則關西稅米, 本多發賣, 至於三南, 如嶺底七邑稅米, 亦多有發賣以來之例, 今此師洙所請, 則旣與當年所納正供有異, 皆是已往年條, 且多積久逋欠, 且聞其年久捧置者, 多有陳雜欠縮之弊, 雖令得船, 運納實難, 頃者聖上, 以毋寧白給飢民爲敎, 而該道賑資, 旣各有劃給者, 又有若干留儲, 今不當遽給稅米, 今此各年舊稅米近萬石, 若許作錢以來, 則其數似不下於累萬兩, 當此地部經費不足之日, 此非小補, 且嗣歲年事, 何可知也? 凡災荒, 自古荐疊, 明年如或荐飢, 則經費何以繼之, 其時則此累萬之錢, 其關係何如哉? 新捧田稅, 則嚴禁其出賣, 使之切勿犯手, 丙辰以上舊田稅, 則依師洙所達, 發賣以來, 似好矣。上曰, 事雖苟簡, 卿於此似有深量者, 依爲之。光佐曰, 前以刑曹判書尹陽來催促上來事, 屢次陳達, 而陽來之一向在鄕, 誠極未安, 且啓覆不可不趁速擧行, 刑判更爲催促上來, 何如? 上曰, 纔於批旨, 已言之, 而本曹亦多有擧行之事, 此後則縣道辭疏, 令政院, 勿爲捧入, 申飭上來, 可也。遂采曰, 玉堂番次, 近甚苟簡, 今日政, 新除授玉堂, 竝卽牌招, 何如? 上曰, 依爲之。竝出榻敎  諸臣以次退出。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