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승정원일기 48책 (탈초본 890책) 영조 15년 5월 11일 병진 23/23 기사 1739년  乾隆(淸/高宗) 4년

    ○ 乾隆四年己未五月十一日巳時, 上御熙政堂。判府事金在魯留待引見。入侍, 行判府事金在魯, 右副承旨申晩, 假注書李翼元, 記事官康侃, 編修官李漢相, 諸臣進伏訖。在魯曰, 近來日熱漸盛, 聖體若何? 上曰, 近來則愈後一樣矣。在魯曰, 大王大妃殿氣候何如? 上曰, 安寧矣。在魯曰, 中宮殿氣候何如? 上曰, 無事矣。在魯曰, 王世子氣候何如? 上曰, 好過矣。在魯曰, 臣於向日復命之時, 有瞻望王世子之敎, 故臣果企待, 而其後國家多事, 一番祗見, 尙今未果, 臣心抑菀, 不容形達矣。上曰, 豈無相見之日乎? 在魯曰, 久旱之餘, 連日霏霏, 而終不大注, 昨日則望其大注, 而終爲未洽, 誠爲悶慮矣。上曰, 幾過一犁乎? 在魯曰, 雖過一犁, 久旱之餘, 故太不足矣。上曰, 尹淳言內, 自春以後, 終無一雨, 故地氣不能上升, 如是旱乾云, 予未知其必然, 而井泉乾涸, 未有甚於近來。古詩云春水滿四澤, 而如是乾涸, 誠甚怪訝矣。在魯曰, 首春備忘, 臣則竊以爲聖上一時之過擧, 而旋卽收還, 咸仰日月之更, 而其後東朝稱觴, 太廟祔儀, 卽聖朝莫大之盛禮, 則聖上慶忭孝思, 當復如何? 而祔廟之禮纔訖, 祈雨之命又降, 此出於聖上敬天爲民之道, 而若有親禱之擧, 則自春以後, 動駕連日, 聖躬必多有傷損之節, 以是爲悶迫矣。上曰, 今此大禮順成, 心甚慶忭, 且稱觴之日, 誠有懽悅之心矣。諸臣以予舒意, 以過於自春以後, 而予則以大禮在前, 故耿耿之心, 不容少弛矣。首春備忘, 亶出於予之苦心, 而諸臣則自以爲是, 以予皆以爲過擧之甚者, 此豈予樂爲? 其苦心可見, 而春後自多有用心處矣。旱氣又將如此, 今雖得雨, 鋤後何可預度? 昨日右相, 爲慮予之焦憂, 有所達, 而旱氣鎭日如是, 則何顧予一身而不爲虔禱乎? 在魯曰, 連年親禱, 誠悶, 而幕次甚熱, 易致傷損, 尤爲悶迫矣。上曰, 旱災何年無之? 而今年則水澤, 如是乾涸, 地脈似將枯竭矣。在魯曰, 以錦城大君瑜贈諡事, 有所仰達矣。之後孫, 今始請諡, 故趙顯命作諡狀, 今方議諡, 而臣見其諡號三望, 竊以爲未安。蓋諡法至重, 至於六臣, 亦不許諡者, 以贈諡則有褒奬之意故也。其時錦城之謫居順興, 與本府府使李普欽謀議, 傳檄於寧越也。有挾天子以令諸侯, 則孰敢不從之說, 則今此諡號三望, 實有過褒之意, 誠爲未安。下詢大臣, 以爲還寢之地, 何如? 上曰, 諡狀卿見之乎? 在魯曰, 見之矣。上曰, 挾天子之說, 在於野史耶? 諡狀中, 宜不有此言, 而野史何可盡信乎? 卿以六臣事陳達, 而成三問則官纔承旨, 其下五人, 似是官微故也。大君則與六臣有異, 循例贈諡, 何妨之有? 注書出問, 錦城大君諡號與愼守勤諡號三望以達, 可也。翼元卽爲問啓。上曰, 大君諡號, 則末望似爲合當矣。在魯曰, 曾有三望中, 合字落點之例, 惟在上裁矣。上曰, 卿久不入侍, 故予欲引見而留待矣。今行, 倘於何間回還耶? 在魯曰, 來月可以還來矣。上曰, 昨日以尹容之不卽入侍, 有推考之命, 而近來原任之不入於次對, 已成謬例, 卿不免於俗套矣。在魯曰, 臣雖不入次對, 其於國家重事, 敢不與聞耶? 上曰, 永嘉府夫人, 旣命致祭, 不可異同於淸原府夫人。祭文, 使知製敎製進, 遣中官一體致祭, 可也。抄出榻敎  上曰, 祭文今日製進, 則明日可以送內侍乎? 曰然矣。在魯曰, 端敬王后國忌之日, 本家所錄, 則乃十二月初五日, 而實錄考出, 則以月朔及干支推之, 乃初七日。今此譜略, 從實錄定以初七日云。二百年來, 以初五日行忌祭, 今猝以初七日改定, 則事係至重, 不可不十分詳審, 而史官書啓, 不過以所考見者, 略爲措辭而已, 實錄本文, 不爲謄來。實錄所書之日, 其果爲上仙之日, 或聞喪之日, 皆未可知。所謂朔日干支, 亦未知其考驗於上下月朔日, 而果不差誤否也? 更遣春秋堂郞, 詳考謄來, 似合愼重之道矣。上曰, 所達是矣。忌辰祭則尙遠, 而璿譜修正甚急, 卽爲分付春秋館, 使之考來, 而近來史官苟簡, 在外別兼春秋, 各別催促上來, 可也。出擧條 曰, 輪對, 以祈雨祭齋戒, 頉稟矣。上曰, 知道。抄出榻敎 曰, 昨日次對時, 北來三報狀, 備局有擧行事, 而尙未下院, 故敢此仰達。上曰, 從當下院矣。諸臣以次退出。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