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見時, 傳曰, 堂上執禮以下, 無啓下之事, 故雖不知某差, 曾有申飭之事, 意必擇差, 儒臣敍用之命, 意蓋爲差大祝致齋也。今聞該掌承旨所達, 莫重執事, 多不擇差, 而敍用儒臣, 初不差大祝云。事之寒心, 莫此爲甚, 儒臣撕捱, 旣無義意, 則該曹之曲循其便, 不差執事, 抑何意也? 當該堂上, 從重推考, 以敍用儒臣及其他曾經侍從之臣, 在京者更爲博問, 卽令釐正, 及今日致齋, 而頃者吏曹請敍, 蓋爲執事, 則其皆在外, 分義寒心。今則事在令前, 竝爲先從重推考, 文官侍從者其幾何, 而莫重差祭, 若是苟簡, 非特事體之決不若此, 亦不可使聞於隣國。此後則文侍從當執事, 而稱在外者, 依帶軍職下鄕例, 直捧禁推, 禮儀使無職名, 而陞差, 亦涉苟簡。儀曹副貳在外, 爲先改差, 其代, 分付該曹, 卽爲口傳擬入, 奠幣瓚爵官之承批之後, 其尙不謝, 亦爲牌招察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