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戶曹參判尹得和疏曰, 伏以君臣猶父子, 爲人子者不肖無狀, 得罪於父母, 未暴其本情, 而父母過於慈愛, 撫摩之, 呴嚅[呴濡]之, 不忍加之鞭撻, 則爲其子者, 恃其慈愛, 晏然恬然而已乎? 噫, 殿下, 卽臣之父母也。臣何可不一鳴號, 畢暴其危衷乎? 臣至愚至迷, 有疏而意欠明析, 登筵而語沒剖破, 前後聖敎, 至爲嚴截, 臣驚惶震惕, 五內崩裂, 直欲刳心剖腹, 以白此心。而臣誠懦頑不能辦此, 只自屛伏荒郊, 恭俟處分。聖度天大, 不惟不加威罰, 地部佐貳之命, 遽及夢寐之外, 臣雙擎除旨, 不覺感淚之被面。嗚呼, 臣立朝事殿下, 今幾二十年, 本末長短, 宜莫逃於淵鑑之下。而臣雖百不踰人, 一無可取, 惟其不喜乖激之論, 深戒黨伐之習者, 是臣平素自期。惟我殿下苦心血誠, 只在於痛祛朋黨, 陶鑄蕩平, 欲使一世, 咸囿於大公至正之域。凡爲殿下臣子者, 孰不奉承德意, 仰贊治理? 而外假蕩平之名, 欺上蔽下, 托公濟私, 千奇百怪, 無所不有。臣之前疏後對, 只取其末弊而言之而已。指意語脈, 何與於自在之首揆, 而以此見疑於君父, 豈非萬萬冤甚者乎? 以至親而論至親, 人理法例之外, 初無疑不疑之可言。而大臣拖引不干之金若魯兄弟, 隱然擠歸於傷倫之科, 實非恒情之所及也。況其箚辭, 持臣而罪臣者, 罔有其極。至曰病國家而害世道, 病國而害世, 世有公眼, 臣何多辨? 或謂之以國是, 或謂之以天譴。噫嘻, 是何言也? 大臣所不樂聞者, 則輒曰國是以拑人口, 純陰雷震, 何等變異, 乃反移之於論已之言官, 是豈國家之福? 且伏聞前月二十日賓廳之會, 以臣復有十幅大疏, 忽地傳播, 群意疑惑云, 是亦臣之不幸也。臣一言脫口, 罪名狼藉, 犯國是而干天和, 苟非我聖上天地之仁·父母之恩, 則臣之一身, 爲薤爲粉, 卽刻下事也。臣年迫六十, 髮種種無黑, 豈忍動浮議負殿下? 而斷斷血忱, 炳然如丹, 日月之明, 猶有所未盡燭者, 則臣死且不瞑。臣之情事, 其亦慼矣。至若臣家揀單事, 臣之子曾爲宗祀, 出繼遠族, 不幸有其家變, 故先已罷養。其時事狀, 擧世之所共知也。因此而該堂諸臺, 至於罷職, 臣之悚怖震慄, 尤當如何? 卽今踪地, 因無暇論於官職去就, 恩命之下, 亦不敢遽入文字, 徊徨泯默, 靡所容措。卽伏聞以臣啓下竹冊書寫之任, 事關慶禮, 義同往役, 臣豈不欲自效? 而以此情勢, 趨承無路, 罪上添罪, 益切惶隕, 玆從縣道, 略控短章。伏乞聖慈, 俯諒危懇, 特垂哀憐, 先將臣書寫之命, 卽速變通, 毋使都監重事, 一任稽滯。仍削臣本兼諸任, 俾安微分, 避遠駭機, 以卒天地生成之澤, 千萬幸甚。臣無任屛營祈懇之至, 謹昧死以聞。傳于鄭俊一曰, 頃者所陳, 旣涉駭也, 而不過許遞, 可謂參量。身爲宰列, 宜乎自反。而大臣箚陳, 或雖過中, 於宰臣之道, 當自反之不暇, 而語欠其擇。尤爲寒心者, 往者之事, 右相所陳, 而其亦勅末。身爲憲職, 不先自首, 張皇其他, 已涉矇然, 則到今相臣, 雖有陳達, 勅勵之事, 於宰臣之道, 宜當自訟。往忽泯默, 于今而末梢提及, 自損國體, 其涉寒心。參判尹得和罷職, 其章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