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癸亥十一月二十六日巳時, 上御宣政殿。禮判入侍時, 禮曹判書閔應洙, 右承旨李命坤, 假注書朴師訥, 記事官李敏坤, 編修官李昌碩, 進伏訖。李命坤曰, 上番兼春秋李敏坤入侍命下之後, 未卽來待矣。追後入侍之意, 已爲分付, 而不可無警。推考, 何如? 上曰, 依爲之。擧條 上曰, 謄錄, 禮判持來耶? 閔應洙曰, 持來矣。上曰, 禮判讀而達之, 可也。閔應洙讀訖。上曰, 頃已下敎于大臣矣。朝見後, 餽嬪之禮, 此以姑餽婦之事。而今番慈殿餽之, 則中宮則壓尊, 似不可同日餽之矣。如此則果盤, 似爲二器, 而儀註中以三器爲之, 一器則似當拔之矣。閔應洙曰, 如是爲之, 則此當下詢大臣爲之之事矣。上曰, 卿退出後, 問議于大臣爲宜也。中宮則翌日饋之好矣。同日爲之, 則終涉壓尊。若執贄之禮, 則是在下者爲之。故同時獻之, 無壓尊之嫌, 而饋嬪則唯慈殿爲之, 似合於禮矣。問議于大臣, 後日登對, 更爲達之爲宜也。閔應洙曰, 暇脩棗栗撤出時, 大殿則東出之, 中宮殿則西出之。而辛卯年大妃殿, 亦西出之。今番何以爲之耶? 上曰, 大王大妃殿則北出之, 似好矣。閔應洙曰, 向日進宴時, 大王大妃殿陞殿時, 大殿·中宮殿, 先已陞殿矣。朝見時則何以爲之耶? 上曰, 依進宴儀爲之, 可也。上曰, 俄者下敎事, 問于大臣, 可拔則卽拔於儀註, 不可拔則更爲稟達爲宜矣。上曰, 設饌事, 何以爲之耶? 閔應洙曰, 設於案矣。上曰, 予案則以進宴時所用用之, 其他則使都監造入矣。上曰, 常時朝見禮時, 予與中殿, 坐交椅矣。儀註中, 大王大妃殿下, 設交椅三字, 書入, 可也。上曰, 親迎時往來所由之門, 以何門爲之耶? 閔應洙曰, 姑未定之矣。上曰, 親迎來時, 欲不由建陽門, 則將由何門爲好耶? 俗說謂路不踰嶺, 此說誠可笑。而所謂建陽嶺, 果何處耶? 閔應洙曰, 此是建陽門路而豈爲嶺耶? 不過稍有山脈矣。上曰, 以稍有山脈, 亦謂之嶺, 則其脈到處有之, 何能盡避? 誠爲可笑。而自延陽門入之, 亦似無妨矣。仍命書傳敎曰, 今番世子親迎時, 仁政殿臨軒, 醮禮後, 依前以仁政東夾, 由敦化東夾作行。而回來時, 外門則敦化東而由進善·肅章, 以集英門入, 嬪宮, 以敦化東夾, 入由進善·肅章, 自延陽門入。朝見時, 自禮賢門, 由集賢門, 當爲作行。其令該曹, 依此擧行。李命坤書訖。上曰, 注書出去。延陽門之延陽, 是何字問來矣。朴師訥, 出問入達。上又命李敏坤, 出問禮賢門爲何字。李敏坤, 承命出去。上曰, 李敏坤誰也? 李命坤曰, 實注書被薦, 而見斥之人也。大君子孫云, 被論冤矣。上曰, 此是嚴瑀所謂來歷不明之人乎? 閔應洙曰, 不但大君子孫, 中間亦多冠冕云矣。上曰, 領相習於儀註矣。其儀註, 問于領相, 可拔則節目卽爲修入, 不可拔云, 則更爲, 稟處爲好, 必於今日, 見諸大臣議之, 可也。李敏坤, 問門名而入達。諸臣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