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승정원일기 56책 (탈초본 1035책) 영조 24년 10월 23일 갑진 34/34 기사 1748년  乾隆(淸/高宗) 13년

    ○ 戊辰十月二十三日申時, 上御歡慶殿。儒臣持自省編入侍時, 左副承旨金尙迪, 侍讀官李應協, 檢討官尹東度, 假注書李齊顯, 記注官朱炯質, 記事官盧泰觀進伏訖。上曰, 頃日讀外篇而未畢矣。仍敎曰, 上番讀之。李應協, 自外篇序文帝王治亂, 至噫, 才不借於異代。上曰, 下番讀之。尹東度,自噫, 知人猶帝其難, 至常於政令事爲。上曰, 承旨讀之。金尙迪, 自唐玄宗以無逸書致開元之治, 至漢高刻印銷印。上曰, 注書讀之。臣齊顯承命起伏。上曰, 此大文卽朋黨條也, 今日命爾讀之, 意有在焉。爾年方少, 銘心體行。臣齊顯更爲起伏。讀自噫, 朋黨之害於國於人可勝言哉? 至書不云乎民惟邦本。上曰, 上番兼春秋讀之。朱炯質, 自噫, 世降無才, 至漢昭烈劉表之墓。上曰, 下番兼史讀之。盧泰觀, 自凡聽言也, 至天時不如地利。上曰, 下番儒臣讀之。東度, 自丘濬大學衍義補, 至篇末。上曰, 跋與小識, 竝皆讀之。東度讀訖。上曰, 識跋, 頃日林錫憲讀之矣。東度起伏曰, 此篇卽政事篇, 而一幾字最爲緊要, 推此幾字, 則無處不可矣。卽今仁天示警, 災異荐疊, 此正殿下無失此幾, 勅勵群工, 奮發圖治, 克享天心之時。而近因大臣有病, 廟坐之廢, 已至多日, 亦非殿下遇災修省之道矣。上曰, 所達, 是矣。領相雖以寒心二字引嫌, 而卽今景象, 實爲寒心。黑草査對, 猶且不爲, 況於他事乎? 誠爲寒心矣。應協曰, 述編中有創守俱艱之條, 而人主爲治, 以克終克儉爲貴。非但創業守成之至艱, 試以人主一身言之, 始初淸明之化, 勵精圖治, 則正如開創洪基。雖以聖躬所經歷者言之, 無異創垂之功, 今則如守成之時矣。怠忽宴安之萌易乘, 尤宜兢業, 克臧允德, 愼終如始矣。唐太宗身致創業, 而猶有十漸之失, 尤宜鑑戒, 無致不克終之歎, 是臣之望也。上曰, 儘好矣。應協曰, 諸葛亮宮府一體之說, 眞三代上人物也。頃聞殿下處分一內豎之時, 以宮府一體下敎云。殿下體行述編之義, 臣固欽仰, 而公平正大之體, 表裏純粹, 內外無間, 則治道正而可以馴致·之域矣。上曰, 所達, 是矣。仍命掩卷。應協進伏曰, 近來災沴荐疊。日昨陰虹貫陽之變, 實爲驚愕, 試以述編觀之, 殿下益加對越之誠, 可以孚格天心。而仁愛之天, 警告丁寧, 此實玉成我聖上, 董子所謂, 扶持全安之者也。今日消弭之策, 無過於報本切實之地。殿下資稟粹美, 聖學高明, 其於誠字工夫, 亦嘗用力悠久, 勿以靜攝節宣之時, 有所間斷, 則此殿下典學之實工也。眞德秀曰, 存之〈於〉心爲實心, 修之於身爲實德, 行之於事爲實政, 報本之地, 旣用眞實之工。而朝廷又四方之根本, 正朝廷爲今日第一義。殿下御極, 有一副當規模, 行之卄餘年矣。群下無狀, 不能精白, 雖有治不徯志之歎, 而若或以此, 消沮退縮, 乃反撓奪, 則功虧一簣矣。殿下以實心推去, 執德以貞固, 凝確爲體, 施措以剛毅敦重爲用, 堅持不撓, 則廷臣亦將會極歸極, 偕之大道矣。旣立朝廷之標準, 而推至於設施事爲之間, 振勵奮發, 提掇精神, 則雖在靜攝之中, 有自强之效, 此亦朱子丹田氣海之說。而生民懷保之方, 專在於擇守令, 其本在擇監司, 俾黜幽陟明, 考績公嚴。擇監司之本, 又在於擇銓官, 大恢公道, 務祛私意, 則監司·守令, 得其人矣。如此則民被其澤, 人心固結, 邦本鞏安, 可以克享天心, 收回威怒, 以爲祈天永命之本矣。上曰, 大體是矣, 當留意焉。仍敎曰, 自甘誓·湯誓, 已有誓字, 此亦足以觀世變矣。予之述自省編, 非曰善爲文矣。不能以身敎, 故有此作也。考證諸人, 書之卷末, 亦以表同苦之意也。尙迪曰, 考證諸人, 有何功乎? 上曰, 左相箚, 承旨之見, 以爲何如? 尙迪曰, 上款敎諭東宮一節, 所以勸戒者, 懇且至矣。召試後說書及新錄後陞品事, 大臣之意, 出於救弊, 而至牧官變通, 尤爲好矣。上曰, 太僕知束手矣。左相本有文弊, 近於快闊, 予聞相箚之上, 恐有如此之病矣。覽其箚而後, 心始舒矣。尙迪曰, 今番遇災之後, 未見實事實政矣。相箚誠切實矣。東度曰, 大臣箚語極好矣。上曰, 予初欲召承旨, 而書批答矣。適値憊困, 未果矣。尙迪曰, 箚子中, 有言官勿論有罪無罪, 竝宜疏釋事, 批旨有俱是之敎而當奉行矣。自罷職至竄配, 皆令書入乎? 似當一番稟定, 故敢達矣。上曰, 竄配中, 亦有尹光天·任命周輩, 而光天則犯大訓, 命周則罪名有異, 雖大臣, 必不欲竝爲擧論, 且歲抄不遠, 姑置之。上命注書持入, 左相箚子。臣齊顯承命趨出, 少頃還爲入侍。上曰, 注書出去。今日書筵入侍, 春桂坊竝爲入侍事言之, 臣齊顯承命趨出。上曰, 上番兼春秋出去, 宋鑑目錄卷持入也。朱炯質承命趨出持入。上曰, 下番儒臣讀之。東度讀之至元豐。上曰, 止之。臣齊顯與兼輔德尹光紹, 兼弼善魚錫胤, 洗馬李福源入侍。繼命東宮入侍後, 上命東宮誦中庸無憂文王章, 武王達孝章大文。王世子俯伏誦訖。上問文王何以無憂也? 世子對曰, 以王季之賢爲父, 以武王之聖爲子, 所以無憂也。上問武王之爲達孝者何也? 世子對曰, 武王德爲聖人, 能養志, 又能善繼善述, 所以爲達孝也。上曰, 予固不能以文王自居, 於爾有何觀法? 而列朝聖神相承, 德隆治盛, 爾能超級而繼述先烈, 使予無憂乎? 王世子不能仰對。尙迪曰, 聖敎如此, 宜東宮之難於爲對矣。若以繼述之意, 俯諭則好矣。光紹曰, 聖上執謙垂問, 東宮宜不能仰對。殿下平日有訓諭諸書, 至誠敎飭, 邸下若能一心體行, 則此可爲繼述, 而可使聖上無憂矣。以此爲問, 似好矣。上曰, 然則爾能仰承列聖克體予訓諭之意, 使予無憂乎? 王世子俯伏對曰, 謹奉聖敎。上曰, 向下垂戒三條, 能體則純於天理矣。一有間斷則乃私欲也。爾能克人欲乎? 王世子對曰, 先下工夫, 然後可以爲之矣。尙迪曰, 邸下仰對甚好, 此實非曰能之, 願學之意也。上顧諸臣曰, 所對, 何如? 光紹曰, 之授, 以精一心法相傳。今殿下天理人欲之問, 卽執中之妙也。以此爲問, 宜邸下之以工夫爲對也。上曰, 三條垂戒, 所言雖淺, 所包則深, 爾能奉行乎? 世子曰, 謹當奉行。魚錫胤曰, 臣等於日昨書筵, 仰問三條中何者易於體行乎云。則邸下答曰, 吾意則欲勉行三條, 而其中推誠條, 似易行云。聖人所戒, 無過於色, 愛人便是保民, 保民而王, 莫之能禦。邸下已知兩條之不可易言, 而只以推誠最易爲答, 此意甚盛。臣等其日, 歸而相語, 喜而不寐。上問王世子曰, 何謂推誠之易也? 王世子對曰, 若與春桂僚屬, 着實講學, 則自可爲推誠之道矣。上曰, 戒色何以爲難? 孟子云, 知好色則慕少艾。爾固不知而不言乎? 王世子對曰, 臣今固不知, 故無以爲對矣。上曰, 愛人, 何如? 王世子咨且[趦趄]不對。上曰, 何不卽對? 王世子對曰, 此條敎意頗廣, 不知所以仰對矣。上曰, 愛人異於愛民, 爾之今日愛人, 在於僕從輩矣。王世子對曰, 僕從則愛之似易矣。上曰, 爾能推此心, 可以做治平, 俄聞書筵中善繼善述之問, 出於爾心, 予甚嘉之。又敎曰, 戒色·推誠·愛人三條, 出予苦心, 爾能體行, 則予心嘉悅, 容有旣乎? 頃夜, 只言御人之道第一件事, 爾在沖年, 故姑不詳言, 而自明年, 爾當知之。若有關雎·麟趾之盛, 則豈不爲美乎? 此則述編已諭, 而若不體念, 便爲荒淫之君, 可不凜然? 第二件事, 諸臣在彼, 爾能思予言, 體行於將來, 他日可以有顔於祼薦, 爾意, 何如? 王世子對曰, 聖敎三條, 謹當銘心。上顧史官, 命書諸冊。仍敎曰, 書冊之意有在, 蒼蒼在上, 陟降洋洋, 爾何能欺負也? 傳曰, 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紫陽綱目, 人君殺無罪之臣者, 書以殺字, 其筆法可畏。爾於書筵, 以不能忍憤爲答云, 而此非不忍憤也。乃爾快意之病也。雖彼什物之微者, 摧之則傷, 況於人乎? 爾須切戒三百年祖宗愛恤之臣民, 托爾一身, 爾若不能銘念, 有所傷損, 則豈不寒心? 銘心二字, 思之凜然, 常訓·自省編訓諭文字, 爾須常目在之, 無負銘心之言, 且爾過於沈默。卽今春坊之官, 當難盡言, 況於他日, 其能有言, 而如此則國事又將何如也? 上下交則泰, 不交則否, 此之義也。予之以文王無憂章, 申申警爾, 意甚深矣。予雖涼德, 爾能不敎而能, 則豈不美乎? 爾尤銘心, 書諸座右, 時時警省, 可也。上又仍世子河圖先後天之問答。敎曰, ·於爾切實, 而此則非爾急務也。向見爾燕室左右書冊之所披閱, 恐有泛博之弊, 爾之前後所看, 凡幾書乎? 世子對曰, 漢書·史漢一統·綱目·唐鑑·宋鑑·東國通鑑等書, 間間披閱矣。上曰, 爾何以知有漢書等冊乎? 王世子對曰, 通鑑有懸註故知之, 自漢以下考見矣。上曰, 爾見東國史, 有哲辟賢君乎? 王世子對曰, 無可觀矣。上笑曰, 爾年十四, 何其侮前代之甚也, 使前代之君聞之, 則豈不笑爾乎? 王世子對曰, 不如漢·唐·宋矣。上笑曰, 漢·唐·宋三國, 孰優孰劣? 爾試如銓官之擬三望, 定其高下也。王世子對曰, 漢爲首, 宋爲副, 唐爲末。上笑曰, 爾何以唐爲末乎? 王世子對曰, 齊家以後國治, 唐國不能齊家, 是以末之矣。諸臣一時起伏曰, 邸下此言, 迥出尋常, 臣等不任欽仰贊歎矣。上喜而笑曰, 予實初聞矣。予未嘗有奬爾之事, 此則心實嘉悅, 不料爾之能有此言也。推此心則東國庶幾乎? 予方未及水剌, 而聞爾此言, 腹自充然矣。此則書之史冊, 無愧矣。依會講例, 筵話一通錄之。春坊日記, 又錄一通, 納之春宮, 可也。王世子退出。宮官亦次次退出。上曰, 承史退待閤外, 夜三更, 復命入侍。承史更爲入侍。上命承旨讀左相箚, 至兼說書條。上曰, 說書勝乎? 兼說書勝乎? 其間必是百五十步之間, 而大臣之意, 欲重翰林, 而有此論耶? 新榜中說書通淸者爲誰? 尙迪曰, 黃仁儉·李宜哲·尹得養諸人, 而仁儉則方爲說書矣。上曰。近來說書, 似以此箚爲嫌而已, 通說書者, 旣在令前, 則何可强以爲嫌乎? 新錄後, 舊錄一竝升品, 則此亦朝三暮四也。尙迪曰, 左相之意, 似出於杜捷逕抑紛競也。上曰, 此非一時構成者, 大臣常有運用矣。今果書呈矣。仍命書傳敎。傳曰, 相箚批旨, 大體則是, 故可以依施者, 雖依施, 其中不無指一定式者, 亦不可循例混勅者, 原批旣簡, 故雖摠而言之, 不可不一番詳諭。兼說書·說書備擬條, 此亦予意若此者, 而若是定式之後, 不待翰圈, 先擬春坊, 當不勅而自無。凡事有令前令後, 令前事, 此正孔聖所謂遂事勿說也。已檢擬者, 勿拘中庶, 六品仕滿者, 察訪·監牧官一體檢擬事, 雖在依施之中, 此不可不指一下敎。監牧官比諸察訪, 其雖差等, 牧場之民, 非王民乎? 以此推之, 亦一牧民之官, 古人問國, 數馬以對, 牧官之任, 比諸察訪較重, 何則, 有馬然後可以立矣。故頃者取官案而覽此意深也。大抵視歇而不擇, 故馬政疎虞, 牧民嗷嗷, 其欲申飭而然矣。相臣箚請, 亦若予意, 而何以兩其請乎? 爲武士扈衛所任軍官, 纔已下敎更法, 況爲民乎? 不可兩其定式, 令銓曹眩於奉行, 一依察訪例擧行。無論郵官·牧官, 計朔差除, 亦依相箚例擧行事, 申飭銓曹, 亦飭太僕, 詳嚴考績。登進人才事, 亦在依施之中, 而此可謂不可循例混飭者也。薦目稟定而槪已久矣。更爲申飭其令, 卽爲擧行, 儲養將才事, 亦在依施之中, 箚語浩博。噫, 當今之時, 其登進者, 是此套中人, 欲爲登進者, 亦此套中人, 授之韜略謀猷者, 孰能爲之? 日稽月考者, 亦孰能爲之? 噫, 以人事君, 大臣之任也。自大臣·大將儲養以薦, 其大將亦以儲養其下而登進, 此亦董子所謂, 正朝廷正百官也。此深有望於股肱, 而頃者因領相陳達, 年少武弁抄啓講書, 時或親試, 若文臣焉者, 意甚切實, 故許之, 尙不擧行, 是豈務實之道乎? 若此而日考月稽, 其能遵乎? 前後兵判, 從重推考, 其令卽爲抄啓。大抵射者, 六藝中一, 而古無文武之異。孔門七十子, 文武具, 一自文武異岐之後, 各習其長, 以文習文, 以武習武, 可謂各率職之意。而亦不云乎? 赳赳武夫, 公侯干城。今則爲武弁者, 不習其本, 反趨文藝, 而近甚至於若執弓之書生, 以端雅爲高致, 以赳赳爲羞恥, 此豈武士之過? 卽一世道之弊也。其欲得干城之將, 當先祛此弊。噫, 筆端詩句, 奚益於臨戰? 常日端雅, 何能爲先鋒突陣乎? 申飭將臣, 先祛此弊, 兵判用人之際, 此等之類, 必先抑之之意, 嚴飭, 可也。此則出榻敎  又敎曰, 左相批旨, 多有疎漏者, 承旨書之。省箚具悉卿懇。旣諭領相之批, 卿何若此? 其勉切實, 當益勉。三條飭元良, 意雖深, 文豈能悉也? 今卿以此箚上所陳, 贊我微意, 當以此勉我元良, 爲民以勉, 其意切實, 當留意。而可以擧行者, 依請擧行, 他餘所陳, 具是, 予意亦若此, 竝依施, 其中可以留意者留意。李義豐事, 當下問而下敎矣。其令助步, 自可登對, 況備坐乎? 體予此意, 卿其安心勿辭, 間間登對。備坐·翰圈, 竝參焉。尙迪曰, 此是史官傳諭後添書者, 自本院更謄一通, 使司錄傳之乎? 上曰, 依爲之。尙迪曰, 爲民條, 以留意爲批, 而市民弊瘼釐整事, 請令金尙魯·徐命彬相議講究, 此亦入於依施中耶? 上曰, 然矣。仍命承旨書之。傳曰, 吏曹判書徐命彬, 頃日臺斥, 旣知其過矣。業已歸於爽誤, 則雖當之者, 其不敢撕捱, 況銓官乎? 一向撕捱, 無意行公, 分義攸在, 其涉過矣。參議沈星鎭往日之事, 業已知其言之過, 申飭之後, 旣已諭命行公, 則又復撕捱, 一向違牌, 分義事體, 俱涉寒心。吏曹判書徐命彬, 從重推考, 牌招察任。參議沈星鎭, 只推, 申飭, 其令卽爲察任。又傳曰, 說書旣以令前事下敎, 則小官焉敢撕捱? 此後此等撕捱, 政院嚴飭。竝出榻敎  捕將現告傳旨中, 李義豐去籤, 朴纘新付籤事。榻前下敎。上因吏曹望單子, 敎曰, 注書出去, 吏曹參判, 使之入侍。臣齊顯承命趨出。少頃, 與吏曹參判李天輔入侍。上曰, 吏參進前。仍敎曰, ·牧望, 卿見大臣箚子而擬望乎? 李天輔對曰, 臣見相箚, 僅得有聲績守令以擬, 而竝與未準朔而擬之。上曰, 李夏徵何如人也? 天輔對曰, 臣與此人, 本來素昧間, 而臣頃年禁推時, 相見於禁府。其時渠以太守就理, 而自捧頗簡, 臣以是貴之, 且有聲績, 故擬之首望。上曰, 自捧如此, 則凡事何難之有? 誠貴矣。副望爲誰? 天輔對曰, 淸白之人也。尙迪曰, 非但淸白, 且有經學矣。上曰, 光州牧使首望, 何如人也? 天輔對曰, 有聲績人也。上曰, 宋堯和以善治, 堂上乎? 對曰, 然矣。上曰, 魚有璜, 予見於庚戌年, 而懿陵之親, 只此一人矣。此四五臣者, 比李萬稷, 何如? 天輔對曰, 李萬稷固古之善治人, 而此數臣者, 亦善治人也。上曰, 吏參退出承批。天輔仍爲退出。上曰, 彼宰臣爲國之心, 予甚尙之矣。又命承旨, 書趙載浩·金尙喆·具允明疏批。批答見各疏下  書訖。仍命退出。承史仍退, 夜向晨矣。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