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戌正月初一日卯時, 上詣太廟。擧動入侍時, 行都承旨黃景源, 左承旨金陽澤, 左副承旨金文行, 右副承旨李秀得, 同副承旨韓光會, 假注書李昌任·李聖圭, 記事官洪良漢·鄭尙淳進伏訖。左議政李天輔曰, 氣候何如? 上曰, 又當此日, 感懷一倍矣。李天輔曰, 日寒如此, 加進衣襨, 何如? 上曰, 當加進矣。又敎曰, 鄭判府事之病, 今日亦無減勢云, 人蔘加送, 好矣。仍書傳敎曰, 鄭判府事家, 使之持藥物看病, 而藥物不足, 則加送事, 分付。上曰, 靈壽閣展拜後, 樂作, 詣勤政門後止之, 硯具待令于靈壽閣事, 分付工曹, 可也。上曰, 禮判, 率金孝大·李宗德及奉審中官, 初四日往江華, 可也。上曰, 耆社諸臣, 太廟祗過後, 直詣靈壽閣, 可也。上詣永禧殿。望拜奉審後, 仍詣靈壽閣。行望拜禮後, 上曰, 柳復明入耆社乎? 黃景源曰, 有實職然後當入矣。上曰, 實職姑無窠乎? 景源曰, 實職姑無窠, 而雖爲知事, 亦當入矣。上曰, 兵判入侍。兵曹判書李益炡進伏。上曰, 柳復明·魚有龍·尹鳳朝特除知中樞, 在京者竝入侍于靈壽閣事, 分付, 可也。上曰, 李重庚·洪重徵, 開靈壽殿門, 禮堂奉出冊櫃, 設席, 可也。禮堂奉出。上親開櫃門, 親書小識訖。上曰, 當今年感懷一倍矣。俄者路逢老人之賀祝, 今年可謂已受賀矣。諸臣之賀, 其止之, 可也。兵曹判書李益炡曰, 本朝參知, 見方有闕, 而本曹是宿衛重地, 不可久曠。參知有闕之代, 卽爲口傳差出, 何如? 上曰, 擧動雖過, 依爲之。出擧條 上曰, 陪從百官, 自耆社門落後, 勿入光化門, 直詣毓祥宮事, 分付。出榻敎 李重庚曰, 人君入耆社, 誠不易之事, 且臨御三紀, 亦史牒所罕。今承諸臣之賀其止之敎, 群情方此抑鬱, 恐不可不俯從矣。上曰, 又來請於此處耶? 昔亦有甲戌年, 何獨於余, 謂異事耶? 重庚曰, 玆事光明正大, 豈可不俯從耶? 上曰, 延秋契父老, 使之來待于毓祥宮門外事, 分付。出榻敎 上曰, 永禧殿門外下馬石, 移豎於紅箭門外事, 分付。出榻敎 上顧謂金在魯曰, 犀帶入來云, 欲取覽於此矣。在魯曰, 好矣。上曰, 犀帶禮郞奉來, 可也。禮判金尙星曰, 犀帶當由正門入來乎? 上曰, 此門異於他門, 由正門何妨也? 此帶今日見於此處, 誠異事矣。金尙星曰, 李埉能善封進矣。上曰, 埉之爲人, 可爲誠實矣。禮郞李世鉉, 進犀帶櫃。上曰, 此似是潛邸時所帶矣。金在魯曰, 犀帶本非人君所帶, 潛邸時所帶, 誠無疑矣。上曰, 訓將所帶, 是古人歐陽脩之帶, 我朝亦有御犀帶矣。在魯曰, 平壤武烈祠, 亦有賜送犀帶云矣。金尙星曰, 李埉廉雅可尙, 而以此帶之封進, 亦可知其爲人矣。上曰, 果然矣。尙星曰, 此帶當還于三陟乎? 上曰, 好矣。上曰, 諸司預備。上曰, 回駕時以弘化門擧行。上命書傳敎曰, 今年回甲, 豈意始料? 追惟昔年入耆社, 尤倍此心。靈壽閣展拜後, 使耆社諸臣前導, 由光化·神武門, 詣毓祥宮。而勤政門前乘輿。回駕時, 同門前乘輦, 以此分付。上曰, 旣由光化門, 先後廂軍兵·禁軍, 皆留住於光化門外事, 分付。出榻敎 上曰, 諸司預備之後, 元無侍臣上下馬節次。而今見侍臣班中, 多有不卽下馬, 竝推考, 可也。上仍詣毓祥宮。展拜罷後。上曰, 王子大君及儀賓, 例入殿庭, 而今番則不入, 可怪。此後毓祥宮展拜時, 儀賓及宗臣入參於內庭事, 分付儀曹。出榻敎 上曰, 永禧殿展謁時儀注, 乘降輿處所, 以下馬碑, 爲定式事, 分付。出榻敎 金文行曰, 寶劍三員, 不卽待令, 不可無飭, 竝推考,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上曰, 三陟戶長之子來待事, 分付。出榻敎 御製編次人趙明履, 使之入來。李秀得曰, 三陟戶長待令云矣。上曰, 使之入來。戶長進伏。上曰, 汝詳陳犀帶首末, 可也。戶長曰, 小臣卽累代戶長之孫, 而臣亦爲戶長, 此帶, 自臣先祖, 世世奉安以來, 而臣父又使小臣, 敬奉以置矣。府使李埉廉察之時, 見此帶, 謂是異事, 有此封進之擧矣。且穆祖朝陵寢地圖, 方此持來矣。上曰, 入之。下覽後敎曰, 果有陵寢之形狀乎? 戶長曰, 略有之。而其基人稱宅田宅基矣。上曰, 宅字其稱何謂也? 李秀得曰, 尊稱矣。上曰, 犀帶, 以何事賜送汝家云耶? 戶長曰, 別無文字遺跡, 而臣祖或嘗帶之, 賜送之物, 誠無疑矣。臣祖冠帶紗帽, 亦有之矣。上曰, 其帽能有餘形乎? 戶長曰, 然矣。長溪君棅曰, 李成中家, 亦有傳來之玉帶矣。上曰, 然乎? 李成中使之入侍。李成中進伏。上曰, 卿家有玉帶乎? 成中曰, 果有廣平大君所着之帶, 而中間見失矣。年前臣之六寸, 還得傳來矣。上曰, 卿於廣平大君, 爲幾代孫耶? 成中曰, 十二代孫矣。李曰, 臣之父任平昌時, 其邑人家, 有穆祖朝紗帽冠帶, 以名日每致祭於郡祠。故臣父自官家給帽帶於致祭之人, 使於每名日行祭, 三陟事似亦此等事矣。帶則何帶與否, 臣果忘之矣。戶長曰, 此帶亦置之於府司, 而不置臣家中矣。上曰, 此戶長可謂自中之傑出, 此帶得之於今年, 尤可貴, 戶長若除授某官則好矣。李益炡曰, 禮賓·典獄參奉等官, 豈可不爲乎? 明履曰, 然矣。秀得曰, 戶長得官則過矣。上曰, 李秀得釋褐屬耳。沮遏君命, 極爲非矣。予豈惜一參奉乎? 仍命遞差曰, 任瑋爲人極佳, 頃日擧動時見之頗衰, 可惜矣。其間無暇隙, 尙未陞擢, 亦是異事, 此正任瑋陞擢之時矣。任瑋能多識故事, 文亦才士矣。李益炡曰, 果是能文之才士矣。仍命書傳敎曰, 承旨李秀得遞差代, 執義任瑋除授, 先察職後肅拜。又命書傳敎曰, 國初洪武癸酉所賜三陟戶長之犀帶, 得於六癸之年, 親審于甲戌元朝靈壽閣前。而本府戶長, 以前朝金仁範之十七代旁孫, 今元朝上京, 其涉稀有, 令銓曹待窠, 卽爲調用。又命書傳敎曰, 春元載回, 萬品咸新, 而吁嗟吾民, 其亦與歲俱新乎? 思之及此, 不覺自恧。況昨月行大禮, 今年卽我聖祖入耆社之年, 尤宜保民恤民, 而若欲保民, 其先在農, 此政國以民爲本, 民以食爲本也。每年歲首, 下勸農之敎, 而徒歸文具, 可勝歎哉? 勸農要旨, 在於諭書, 亦在七事之首, 咨留守道臣, 體予此意另飭, 而設賑之道, 尤可着意奉行, 毋替此諭事, 下諭于八道道臣·三都留守。上曰, 昔年予以二十五歲時, 以寶劍, 入參於肅廟入靈壽閣之時, 而予又扶杖, 而當此年, 愴懷一倍矣。仍命書御製十一句, 使編次人趙明履讀奏。奏訖。上曰, 明政殿與勤政殿同, 前導鼓吹, 入於殿庭事, 分付。出榻敎 上曰, 耆社諸臣落後事, 領相處史官往諭事。駕前下敎。還宮後。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