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승정원일기 63책 (탈초본 1135책) 영조 32년 9월 20일 을유 18/19 기사 1756년  乾隆(淸/高宗) 21년

    ○ 九月二十日卯時, 上御崇文堂。藥房三提調入侍時, 都提調兪拓基, 提調李益炡, 副提調申晦, 記事官尹光暹·金和澤·李鎭恒, 醫官金履亨·方泰輿·鄭趾彦·許礈·李以楷·李泰遠·金德崙以次進伏訖。兪拓基曰, 夜來聖體調攝, 更若何? 上曰, 鳩尾之氣, 尙凝滯矣。寢睡, 何如? 上曰, 寢睡則昏昏矣。拓基曰, 茶飮已進五貼, 使諸醫入診後, 更議湯劑, 爲宜矣。上曰, 依爲之。金履亨進診退伏曰, 脈候左三部則全無數意, 右三部則頗沈遲而虛弱, 湯劑則自今進御香砂六君子湯, 而似不足以補元氣, 〈人蔘〉二錢重粟米飮兼進, 爲好矣。方泰輿進診退伏曰, 脈候左三部則頗虛大, 右三部則虛弱矣, 湯劑香砂六君子湯, 兼進粟米飮, 爲宜矣。鄭趾彦進診退伏曰, 脈候左右三部, 沈靜而虛軟, 今爲本脈體矣, 湯劑則香砂六君子湯, 兼進粟米飮, 爲宜矣。許礈曰, 上同。李以楷曰, 上同。李泰遠曰, 上同。金德崙曰, 上同。拓基曰, 諸醫之見, 旣如此, 蔘橘茶停止, 香砂六君子湯煎進, 何如? 上曰, 依爲之。蔘橘茶, 今姑停止, 香砂六君子湯一貼及二錢重人蔘粟米飮煎入事。出榻敎 益炡曰, 日氣頗涼, 鳩尾之氣不解, 腰帶進着爲望矣。上曰, 甚妨於心, 故尙不着矣。都提調及提調先爲退出, 上曰, 今日次對爲之乎? 曰, 領相及左相則前病尙未差, 不得入來, 只右相出令矣, 曉來, 猝有病故, 亦不得入來, 以故, 次對頉稟矣。上曰, 承旨亦帶備堂, 可以諭之矣, 注書出去, 大臣·惠堂入侍, 置之, 春坊上下番, 使之入侍。出榻敎  輔德宋德中, 司書李福源進伏, 上曰, 今年, 何如云耶? 曰, 採問於諸道上京人, 則今年北道最登, 黃海·平安爲其次。全羅道則沿邊六七邑外, 皆免凶, 慶尙道則或有被災處, 稍下於全羅道, 湖西則差不及於湖南, 江原道嶺東差勝於嶺西, 而其中京畿尤甚云矣。上曰, 北道年事則予忘憂矣, 且時道伯, 可善爲矣。曰, 徐志修累次來往於北道, 故於北事, 詳知之矣。上曰, 然矣。仍命書曰, 儲穀之道, 何時, 豈不關重, 而其於今番, 益宜勉焉。今日大臣·惠堂, 意謂方到入對, 有入侍之命矣, 今問承宣, 俱有恙不來云, 故卽寢其命, 詳諭入侍有司堂上, 其欲下敎者, 一則儲置米事, 一則儲穀事也。儲置米則常時劃定, 不無泛然曲循之擧, 今則登處宜蓄于京, 備不虞於畿甸歉處, 非徒本邑, 竝與近邑而從多留置, 以備其道之不虞, 而以今年穡事推之, 嗣歲不可不顧。儲穀之道, 着意爲之, 耗穀之弊, 一切禁之, 而曾前北道雖歉, 南穀無運, 近歲以來, 有此弊, 北關守令糶糴之政, 常年蕩然, 一或歉焉。必求南穀, 其於嶺南, 水陸之民, 因此受弊, 此弊, 于今北伯, 雖不諭, 已詳知, 此等之歲, 另加着意擧行事, 自備局申飭惠廳, 分付諸道。出傳敎  上曰, 春坊官員進前。宋德中·李福源入伏, 上曰, 元良進講, 其間爲幾次乎? 德中對曰, 七日八日兩日則皆爲兩筵, 九日則不爲矣。上曰, 退去, 可也。德中·福源退出, 仍又命書曰, 今日召大臣, 謂國事又有一欲諭者, 國事已下敎, 而又有一諭者, 何? 噫, 一自今夏以後, 氣海氣結, 非復往日痰滯之比, 幸而近月消愈[稍愈], 今番氣痰交作之後, 于今凡節, 雖復常, 氣海之氣, 又復凝結, 不食而飽, 欲食不應, 日服蔘劑, 尙無其效, 然頃者旣諭, 近日又諭。其雖頹臥, 豈不自强, 而少或費心, 滯氣隨加, 今者所望, 惟元良曁股肱大小臣工, 何以然之? 譬一而言, 雖凡人子弟朋友, 若能知其心而善爲周旋, 其人受效, 不言而見。譬之家事, 奉老親之子孫, 大小凡事, 不待親言, 隨事善爲親, 何費心? 若此而不善調理, 此非子弟之過, 寔父兄之過。其或不然, 篤老其親, 無大無小, 隨事費心, 雖常時無恙者, 其豈無乎? 若此, 此非父兄之過, 寔子弟之過, 昔趙簡子, 授一戒於襄子, 伊後問之, 襄子非徒能誦, 自懷中納其書, 其常目可知。若此之故, 晉陽以先主之所屬, 尹鐸之所寬, 決意以守, 有城不沈者三版, 而民無叛意之效, 近日靜攝中, 忽思于此, 心中豁然。譬之國事, 古人云, 勞於求人, 逸於治民, 昔之唐宗, 仰屋不答, 漢之丙吉, 只問牛喘, 俱得治體, 予之鑑識不明, 用人之際, 雖恥漢·唐中主, 莫曰不明。大小臣工, 各能稱其職, 政事堂百度, 能擧近密之職, 能修惟允之道, 玉署之臣, 有古十八學士之風, 耳目之臣, 各修謇諤之風, 賢關之士, 有濟濟之美, 而方伯·守令, 一心奉公, 一心恪謹, 視民如子, 視國如家, 而其或不能, 其或慢忽, 我元良, 先自勤學而正心, 孜孜國事而代理, 予則曰, 學問聽政, 如車兩輪, 如鳥兩翼, 何以知其然? 學問, 卽知也, 聽政, 卽行也, 此可謂知行竝進也。噫, 養德春邸之時, 何以謂行, 而今則代理, 其豈忽也? 頹臥心慨, 洞諭鬱蓄, 而此猶太上, 今之所望。噫, 予雖不能, 猶召儒臣而聞讀, 憧憧一心, 專在元元, 德成近於臥處, 講讀之聲, 日聞耳傍, 元良股肱, 日近聽政堂, 孜孜國事, 念念元元, 紀綱日擧, 吾民奠居, 則讀書之聲, 若聞絃誦。民若不飢, 予亦飽焉, 而不令若此, 君父費心, 綱紀擧而國事脩, 豈有今番一日添恙之若? 予當淸心息慮, 而調養此等善道, 吁嗟, 元良大小臣工, 豈不憫予而惕念乎? 今者氣海之氣, 蔘橘其難, 砭焫亦難, 近因小愈, 勸元良勤講學, 飭廟堂爲國事, 而講讀之聲, 罕聞, 今日次對, 亦不爲焉。欲諭而默, 反助鬱結, 故自命藥而諭, 予雖不能于百事, 今者之諭, 爲我良方。噫, 爲我良方之際, 國豈不受效, 民豈不被惠? 不然, 于今調攝, 誠難, 于今調攝, 誠難。噫, 此非倦勤之志, 上奉東朝, 下臨臣民, 豈欲靜攝而諭, 豈不憫我, 豈不憫我乎? 願劑此方, 使我淸心。出傳敎  上曰, 今則淸心然後, 可以調病矣, 承旨出去, 持公事入對, 與元良同做國事, 可也。上曰, 再昨·西郊摘奸宣傳官, 使之入侍, 可也。宣傳官金處坤·邊慶遇入伏, 上曰, 使之奏於窻外, 處坤·慶遇各陳農形所見。上曰, 今則雖不霜, 無可望矣。以次退出。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