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丙子十一月十三日初更。上御崇文堂。儒臣入侍時, 右副承旨李惟秀, 副校理洪麟漢, 副修撰李仁源, 假注書朴相老, 記事官李鎭恒·李仁培, 以次進伏訖。上命儒臣上番, 讀周頌至我享章訖。上又命下番, 繼讀其章訖。上又命承旨注書上下翰林, 繼讀卒章訖。上曰, 儒臣陳文義, 可也。洪麟漢曰, 周頌一篇中, 敬之章, 文義甚好矣。伏願殿下, 日用事爲之際, 政令施注之間, 以一敬字自守, 則庶幾矣。上曰, 誠敬二字, 如車兩輪, 如鳥雙翼, 二者不可偏廢, 互相交資, 而至於敬字, 則其義尤好。自古帝王, 若留心於日監在玆, 則豈有怠慢之心乎? 所陳是矣, 可不體念? 李仁源曰, 周頌篇中, 多有勸農章矣, 今旣過陽至, 而來春不遠矣。伏願殿下, 又下勸農之旨, 飭勉八道, 則度幾來年, 又如今年之食效矣。上曰, 所陳誠是矣。周家八百年基業, 實由於稼穡之勤業, 而何獨周家然? 大凡人君, 舍稼穡而何哉? 今年勸農, 可謂勤矣。而予誠不足, 未見效矣。洪麟漢曰, 臣來自關西, 關西則有效矣, 今年農事, 不至荒歉, 是皆勸農之效矣。上曰, 誠不足, 故未見豐稔, 可謂效乎? 予實自愧, 無以爲言, 然來歲豈無勸農之命乎? 上曰, 儒臣道中, 逢見道臣乎? 洪麟漢曰, 營中見之矣。上曰, 儒臣之兄, 凡於國事, 每用勞心, 今當關西, 將爲何事乎。洪麟漢曰, 臣兄謂臣曰, 軍政紊亂, 莫此道若, 將有變通矣。上曰, 故判書金取魯, 與李判府事, 同有所釐正軍政, 而今又有弊乎? 洪麟漢曰, 法久弊生, 勢所必至, 臣待罪殷山邑時, 亦見黃口簽丁, 至今尙存, 以此推之, 一道同然, 故臣兄果欲變通釐正云矣。上曰, 儒臣先退可也, 儒臣上下番皆趨出。上命承旨書之曰, 陽至日旣行, 明年元朝, 自內眞殿, 行禮後, 自泰秋門, 由明禮門, 行望拜禮於奉室, 而服色以衮衣行之, 只予行禮, 政院知悉, 侍衛以入直擧行, 軍亦只入直禁軍隨駕。出傳敎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