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丑八月初一日四更一點, 上詣孝昭殿。親臨朔祭入侍時, 行都承旨 金器大, 左承旨 鄭榦, 右承旨 金時默, 左副承旨 鄭存謙, 同副承旨 朴昌潤, 假注書朴相老·邊得讓, 記注官 朴必珍, 記事官李東泰。上自賓陽門出宮, 至齋殿住轎, 召昌潤入侍, 命書傳敎曰, 噫, 陵三時祭奠, 一付守陵官, 殿三時祭奠, 付諸享官, 其所躬行, 卽大小享祀, 而其雖皆行, 三年之內, 一朔不過二祭, 一年五享, 節日亦不過九次, 而凡事有本有末, 親行本也, 攝行末也, 而今則以攝行爲本, 親行爲末, 此本末倒置也。噫, 予之氣, 三年祭奠, 豈可信也, 而然本末宜整, 此後攝行命下之外, 大小祭享, 一依五禮儀例, 親祭擧行事, 分付儀曹, 以此載於補編。上曰, 承旨年幾何? 昌潤曰, 五十九矣。上召騎判曰, 庚子年山陵封閉官, 卿之父也。其時年幾何? 洪啓禧曰, 五十八矣。上曰, 曾已聞之, 而今聞此承宣所奏, 卽加一年, 而年甚相似, 其亦異矣。上曰, 補編今幾爲之? 啓禧曰, 綾恩君具允明, 纔遞承旨, 今不冠帶上仕, 故姑未爲之, 而從當仰稟爲之矣。上入齋室後, 命遠接使·問禮官入侍。上曰, 勅使牌文, 未知何日來到, 而凡事預則立矣。上下馬宴, 彼雖問之, 答以我國喪禮自庚子大備, 不用宴饗云爾, 則彼亦不必頉矣, 而又有一事, 乃醴酒也。我國, 旣用醴酒, 國中之所無, 不可待他賓云則好矣。昌誼曰, 宴饗事較此尤重, 沿路則皆爲之, 而入京後不爲, 則彼必爲言, 當以譯舌爭之矣。上曰, 徐宗順輩, 若問以宴饗儀註, 何不爲之云, 則答以國王, 方在哀疚中, 不得爲宴饗之節, 而國王所待者, 只有茶禮而已云云, 可也。昌誼曰, 醴酒則彼亦知我國之酒禁矣。上曰, 彼必言以待吾則何不用酒云矣。瑩中曰, 彼雖索酒, 我國所無, 何可用之耶? 上命禮判入侍。上曰, 弔與祭, 一而二二而一矣。旣有祭則不可無弔, 雖加俸弔字, 別無光色, 而弔之一字之加呼, 在渠, 亦豈有持難之理乎? 以弔祭, 磨鍊儀註, 可也。昌誼曰, 彼中雨水連霔, 故告訃使先來, 今始來到, 勅行之來, 姑難指日, 而臣等之行, 不必等待牌文, 先期下去, 然後似免窘急之患。當退去, 量議爲之矣。上曰, 唯唯。遂就位行禮。上至樽所, 問禮判曰, 執盞乎? 執爵乎? 益炡曰, 執盞矣。上命右相入侍曰, 陵祭無奠弊禮, 只行三獻, 而且用爵矣。以孝純宮見之, 亦用爵, 而何獨於此用盞乎? 此與上食有異, 若用盞, 則非祭而卽奠也。晩曰, 補編, 亦載以用盞矣。上曰, 文廟酌獻, 亦用爵, 則於此用盞非矣。以爵, 改載於補編, 可也。晩曰, 然則徽寧殿, 亦一體用爵乎? 上曰, 依爲之。上行初獻禮, 降復板位。上曰, 庭燎鐵, 廟社·永禧殿, 各置二, 而孝昭·徽寧殿, 各置二, 各具阿里金, 令工曹, 卽爲鑄成, 禮判知而分付, 可也。出擧條 行禮畢, 上遂還內, 住轎于涵仁亭前, 命承旨入侍, 書傳敎曰, 噫, 三月承慈敎, 展拜毓祥宮, 怳若昨日, 而今則旣着視事服, 亦拜眞殿, 上慰陳懷, 宜卽行也, 而今日晝有茶禮, 明朝, 欲行展拜禮於毓祥宮, 少伸此心。三嚴, 以卯正初刻爲之, 開門差早, 元良, 祗迎隨駕, 置之, 步軍五哨·馬軍三哨·禁軍三番, 隨駕, 禁·御兩營留陣, 置之, 右副守宮。噫, 此乃三月後動駕者, 而呼寫之際, 無慈殿問安承旨, 不覺涕淚被面。小洩此懷, 然後心可庶定, 噫。上曰, 承傳色, 敢爲前導, 當該承傳色推考, 政院申飭。出榻敎 時默曰, 此後則問安於明政殿階下, 似好矣。上曰, 建福門外問安, 甚不安, 承旨之所奏誠是矣。上曰, 初六日, 是敬順王致祭乎? 時默曰, 然矣, 而式例稟定後, 可以爲之矣。上曰, 與溫祚王致祭同矣。高句麗·百濟·新羅皆同, 而但於勝國, 有異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