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言李顯泰書曰, 伏以, 殷制已闋, 禮行祔廟, 聖算無疆, 歲回封爵, 聖心愴喜, 當復如何? 天休滋至, 邦慶荐疊, 中宮殿患候平復, 王世孫冊禮順成。仰惟我邸下忻忭之思, 嘉怳[況]之情, 曷有其極? 凡在含生, 莫不蹈抃。仍伏念臣至庸極陋, 最居人下, 倖竊科第, 濫通朝籍, 備數簪紳, 已踰涯分, 而薇垣寵除, 遽下於千萬夢想之外, 臣誠惝怳踧踖, 不知措躬之所也。夫臺省之職, 上而匡輔君德, 下而繩糾官邪, 立殿陛爭是非, 與宰執, 相可否。其爲責任不輕而重, 儻非言議風采聳動一世者, 則莫宜居之, 顧臣素乏骨骾之資, 且無儻直之氣。今於見職, 萬不近似, 鶴軒鵜梁, 未足以喩, 此不稱之狀, 司直之地, 宜有駁議, 而仄竢累日, 迄未有聞, 望違嚴召, 亦未蒙勘, 狼狽窮蹙, 茫然失圖。人臣事君, 分義雖重, 當官量力, 冒玷爲懼, 宜不敢唐突承膺, 而適値國有大慶, 職忝從班, 爲參盛禮, 黽勉暫出, 而今若寅緣事會, 抗顔蹲居, 毫無報效, 徒以一條華銜, 行呼唱於道路, 則非但私心之悚恧。必將重貽四方之譏嘲, 其爲辱聖簡而羞臺閣, 非細故也。且臣素患痰癖之症, 十年癃痼, 發作無常, 日昨祭班駿奔之際, 失汗過多, 腠虛風襲, 癖氣上衝, 扶曳還家, 作一籧篨, 達夜叫痛, 昏倒不省, 卽者大朝殿下, 有親臨疏決之命, 庚牌儼臨, 而以此病狀, 萬無自力趨參之勢, 臣罪尤萬萬矣。玆敢略入文字, 疾聲呼籲於貳極之下。伏乞离明, 察臣才氣之不可堪, 諒臣病勢之不可强, 亟賜鐫改, 以重名器。仍治臣罪, 以嚴邦憲, 不勝萬幸, 臣方乞免矣。不宜贅及他說, 而有懷耿耿, 敢此附陳焉。臣於冊禮之日, 仰覩我王世孫天資英睿, 日表溫和, 周旋進退, 雍容中節。此實我東方億萬年無疆之福, 顧今德器成就之望, 比前懸殊, 尤宜使之日親正士, 懋勤講學, 而若其密邇之地, 有覩有聞, 爲傚爲則者, 莫切於邸下之以身敎之。邸下勤于學, 則世孫必從以孜孜, 邸下倦于學, 則世孫必從以嬉嬉, 以至一言之害義, 一事之興仁, 無不觸類而效之, 其幾至重, 可不懼哉? 伏聞大朝臨殿宣冊之際, 以十六字懿訓, 勉戒我世孫, 丁寧勤懇, 有足聽聞。邸下當體大朝貽謨之至意, 惕然反顧, 先篤乎時敏之學, 誘而掖之, 先修乎溫文之德, 導而迪之。凡於燕安濩蠖之際, 日用事爲之間, 遏抑嗜欲, 充養善端, 毋使寒曝之相襲, 則其爲世孫之觀感興起, 當如何哉? 易曰, 蒙以養正。又曰, 果行育德, 見今世孫衣尺漸長, 良知日進, 此時訓迪之道, 不容一日少緩。惟邸下念玆在玆, 臣於目下事, 又有一二可言者, 黃海監司鄭玉, 人本疲殘, 年又老暗, 意外藩臬之擢, 一世皆驚, 而不有堂箚之斥, 冒膺補外之命, 廉防大壞, 物情俱駭, 此等之人, 何以責按察之任乎? 雖以今番唐船事言之, 患生營下咫尺之地, 而人多致傷, 則威不能董飭帥鎭, 可知, 報謄列防粧撰之狀, 而語欠辨破, 則明不足覷得情僞, 可知, 而畢竟拿罷之律。只歸於帥臣, 玉則晏然無事, 國家刑章, 恐不宜如是斑駁, 臣謂黃海監司鄭玉, 宜施譴罷之典也。正言安兼濟, 爲人佞詐, 行已鄙悖, 跡遍當路, 言議反復, 初入臺地, 行止飄忽, 已多一世之嗤點, 而向者一書, 指意閃倏, 大違臺體, 萬口皆言, 貽羞搢紳, 如此之類, 不可置之於耳目之列。臣謂正言安兼濟亟施改正之典, 而檢擬之銓官, 亦不可無警, 推考, 可也。答曰, 覽書具悉。歲月如流, 孝昭殿祔廟盛禮順成, 愴慕一倍于中, 大朝封爵年甲載回, 賀儀已擧, 壼聖愆候不日康復, 慶忭之忱, 曷有其極? 所陳體念, 而海伯事, 伊時大朝特敎除拜之後。又因堂箚, 而大朝特命入侍, 因令辭朝, 則此乃大朝處分也。旣非冒膺, 則敢以壞廉防駭特情等語, 有所攻斥, 誠可寒心, 至於唐船事, 豈可竝及道臣乎? 安兼濟事有懷輒陳。雖曰, 臺體改正之請, 亦可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