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癸未五月初十日巳時, 上御景賢堂。大臣·備局堂上引見, 同副承旨同爲入侍時, 領議政申晩, 左議政洪鳳漢, 右議政尹東度, 行護軍金聖應·洪啓禧, 行禮曹判書洪象漢, 行副護軍李益輔, 兵曹判書李昌壽, 刑曹判書申晦, 漢城判尹趙雲逵, 行副護軍具善行·李章吾·徐命臣, 吏曹參判洪麟漢, 執義呂善應, 獻納玄光宇, 左副承旨李宜哲, 同副承旨金華鎭, 記事官李惠祚, 事變假注書姜彦輔, 記事官韓後樂·金敍九進伏訖。晩·鳳漢·東度, 進前問候, 上曰, 一樣矣。東度曰, 眩候, 更不發乎? 上曰, 今日亦發而少減矣。上曰, 東宮每侍予同食, 予或有事, 則必待予而飯矣, 今日下去, 若有惘然色矣。仍下敎曰, 須思鳩杖之君, 沖年東宮, 精白一心, 可矣。晩曰, 新除吏判, 臣等前已仰奏, 自此可以任用, 下情幸矣。上曰, 方欲任之矣。晩曰, 用之則可知其可任矣。上曰, 無貽予惱則幸矣。鳳漢曰, 近則異於前, 旣異於前, 則亦異於他人矣。上曰, 當直言之, 予每有拜吏判之事, 以好好爲敎, 今無以予惱爲敎者, 是期望之意也。鳳漢曰, 官方亦必惜之矣。此人久當爲此任, 而獨漏於大化之中矣, 今則爲之幸甚矣, 然不善爲之則當罪之, 而必善爲之矣。上曰, 吏判望筒入後思之, 刑判則兄爲領相, 必有撕捱, 故止之矣。鳳漢·東度曰, 寧有是乎? 上曰, 洪啓禧則前已爲之矣。鳳漢曰, 雖已經, 豈不復爲乎? 上曰, 判金吾欲除之, 而曾以亞銓遭彈, 故恐或撕捱矣。晩·東度曰, 與亞銓異, 豈復有嫌乎? 上曰, 李益輔則豈可以一時申飭撕捱乎? 其時事, 本心善故耳。鳳漢曰, 判金吾則臣嫌不敢達, 而李益輔則豈復有撕捱乎? 上曰, 當點下時, 予實難其人, 欲以兵判反之而未果, 何者? 徐志修見遞之後, 卽爲之, 則又恐其有固執故也, 其兄亦可爲, 而此亦有撕捱之端矣。鳳漢曰, 在今則其兄亦無撕捱之端矣。且自上用人之道, 亦不可全顧其私義矣。上曰, 今此下諭, 卽予苦心, 如是洞諭, 此後則俱皆無撕捱之端矣。晩曰, 今者下敎中, 有老成者, 有年少者, 洪啓禧·洪象漢·李昌壽·趙雲逵, 或有曾經者, 或有未及爲者, 皆可用之矣。鳳漢曰, 知敦寧金陽澤, 兵曹參判朴相德, 備局副提調趙曮, 向來譴罷, 不過一時飭敎, 收敍除職, 今已多日, 而尙今在外, 事體未安。竝加申飭, 使之卽爲上來, 何如? 上曰, 從重推考, 催促上來。出擧條 晩曰, 此, 三道監運御史金鍾正狀啓也, 以爲, 杆城·江陵·迎日·蔚珍等邑沈水未拯各穀, 合折皮穀一千二百三十六石零, 實爲可惜云, 十餘萬石移轉無事船運, 而其所沈水, 不過千餘石, 則其數誠不過多矣。御史, 雖不敢直請蕩減, 而旣不可還徵於船格, 則蕩減之外, 無他道矣。上曰, 特爲蕩減, 可也。出擧條 晩曰, 漢城左尹沈鏽, 除拜已久, 纔又肅謝, 而以前事引嫌, 不爲行公云, 詞訟劇地, 曠職固已可慮。且其情勢, 亦旣陳疏承批, 則尤無可嫌之端, 而一向引入, 事甚未安, 宜有申飭之道矣。上曰, 旣已承批之後, 一向撕捱, 其涉過矣, 卽爲牌招察任。出擧條 晩曰, 此, 忠淸道監運御史鄭昌順別單也。其一, 當初船隻發送時, 沙格監色糧資, 先以還穀取用, 而到今還徵, 誠可矜念, 特許蕩減事也。其一, 船價旣無一定之規, 故每百石, 以十三石參酌計給, 而以嶺湖十五石之規, 未免從輕, 兵曹船待變船, 旣係公船, 元無船價, 而沙格則俱是民人, 亦不容全然無給, 分數計給之意, 已報備局事也。沙格糧資之還爲徵捧, 誠亦可矜, 而第其船價, 不可不一依嶺湖例, 加給矣, 以此加給之數, 計減其糧資, 事涉便好。分付道臣, 使之從便處之, 監色糧資則旣無船價所給, 依請蕩減, 爲宜, 首洪待變等船沙格, 亦不可無分數計給之道, 一體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象漢曰, 練祭時儀註, 當依補編磨鍊以入, 而昨年因特敎三獻獻官, 令該曹塡差擧行矣。今番何以爲之乎? 敢稟。上曰, 依補編例儀註入之。鳳漢曰, 昨年諸祭儀註, 一依補編書入, 獻官則更命別爲差入, 今此禮判所陳, 蓋稟獻官之意也。上曰, 獻官, 依昨年例爲之。出擧條 象漢曰, 大駕詣昌德宮時, 東宮祗迎, 何以爲之乎? 敢稟。上曰, 以仁政門外祗迎擧行。出擧條 昌壽曰, 今日東宮陪衛, 摠府堂上一員, 當參而不參, 事體駭然。當該堂上罷職, 何如? 上曰, 極爲駭然, 依爲之。出擧條 執義呂善應所懷, 臣於日前諸臺臣之處分也, 臣忝居言地, 實有含默之愧, 昨日諫長, 以伊時儒臣之不卽爭執, 至請譴罷, 臣於是益不勝瞿然之至。三司之責, 本無異同, 儒臣旣因諫疏而遞差, 則臣何以苟免, 晏然於臺次乎? 請命遞斥臣職。上曰, 所請諸臣, 旣已過矣, 則以此爲嫌, 無乃太過? 勿辭亦勿退待。獻納玄光宇所懷, 臣年紀衰邁, 視聽不明, 本不合於言責之任, 而日前新除之下, 飭敎至嚴, 故不得不冒沒入肅矣, 昨日諫官之疏, 以儒臣之不卽爭執, 至請譴罷, 三司之責, 本無異同, 而臣是伊日入侍之臺臣也。儒臣旣以此許遞, 則臣何敢晏然於臺次乎? 請命遞斥臣職。上曰, 業諭憲臣, 勿辭亦勿退待。命承旨使之傳下敎于光宇曰, 往事已忘, 今勿復諭, 諫臣之子, 予見之於釋褐前, 已佳之矣。方欲用之, 日後放榜之後, 須善事予, 以今日戒朝臣之諭, 歸傳爾子申飭, 可也。諸臣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