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上缺) 天聽愈邈, 臣等誠不勝抑鬱悶塞之至。噫, 今年藏樂之命, 寔出我殿下追遠寓慕之至誠, 臣等雖甚愚迷, 亦豈昧聖意之攸在, 而是禮也無於禮之禮也。臣等之爲殿下所期勉者, 豈不在於堯·舜三代, 而是禮也, 唐·虞夏殷之所未有也。周公制禮, 儀文大備, 是以夫子有郁郁從周之訓, 而是禮也, 文·武·成·康之所不行也。考之歷代, 亦無可稽, 以殿下學問之高明, 典禮之博洽, 豈不知是禮之萬萬過中, 而特以慕先之孝, 度越前古, 一時義起, 以至於徑情而行, 臣等言不有槪, 誠未見孚, 未能回聽, 以至于今, 此莫非臣等之罪也。聖王制作, 貴在得中, 過與不及, 均之爲失, 無窮者情, 有節者禮, 殿下若以謂復樂, 非所以盡永思之道, 則是有不然者。傳不云乎? 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 今殿下踐先王之位, 行先王之禮, 奏先王之樂者, 乃所以光祖烈而追前休。然則大舜·文王善繼述之孝, 在此而不在彼也。臣等尤有所慨然者, 殿下以予亦知過矣爲敎, 又不以臣等之言爲非, 然而猶夫牢拒群情者, 豈不以行過半年, 餘朔無幾, 姑且挨過, 以準一歲之意歟? 臣等於此, 竊恐爲聖慮一失也。樂記云, 禮樂不可斯須去身, 旣曰不可去, 而必曰斯須者, 極言其不可暫時間斷之意也。今玆藏樂, 五月以前, 已失其中, 五月以後, 尤無可據。殿下亦嘗御龍衮而臨門, 以示終其朔之意, 則五月以後, 樂之當復, 尤宜不俟終日, 而今殿下至降絲綸, 辭旨非常, 俾群下更不得開口仰請者, 是豈大聖人悅繹從改之道乎? 噫, 大庭擧賀, 旣廢柷敔之設, 鑾輅載戒, 不聞管籥之音者, 今幾月矣。邦禮不備, 輿情愈鬱, 上下相持, 國體徒損。苟非然者, 臣等固當將順之不暇, 豈敢以非禮導殿下哉? 此不但臣等之言, 亦三司之言也, 不但三司之言, 實擧國之言也。伏願聖明, 穆然而思, 幡然而改, 亟降復樂之命, 仰答天心, 俯循群情焉。臣等又有所不得請則不敢止者。誕日陳賀, 五禮之所載, 列聖之攸行, 至若今年瑞節, 國朝四百年初有之慶, 戴髮含齒, 擧切同慶之忱, 天理人情, 顧安得不然乎? 國無典禮則已, 苟有典禮, 則今者誕辰之賀, 其可已乎? 殿下每當誕彌之月, 輒停當行之禮者, 固知出於追感之至孝, 撝謙之盛德。而臣等有一言之可以同聖意者, 羹墻之慕切矣, 而未聞虞庭之撤韶, 繼序之思至矣, 而不廢洛都之受賀。況今寶算彌隆, 茀祿是遒, 驗大德之符, 膺無疆之福者, 是誰之賜? 承祖宗積累之仁, 受陟降眷顧之佑, 式至今休, 于前有光, 則遵列朝受賀之禮, 答群下獻忭之誠者, 是乃闡祖宗之休也, 揚陟降之賜也。追慕撝謙之德, 特殿下一己事耳, 時有不同, 事有所重, 殿下雖欲竝與今年之賀, 而一例停止, 烏可得乎? 噫, 聖人之應萬事, 語其要則不過曰, 循天理順人心而已, 天理所在, 循乎其所不得不循, 人心所同, 順乎其所不得不順, 聖人夫豈有一毫固我之心哉? 知其天理之所當然, 人心之所同然, 則沛然行之而已。今者臣等之所請, 皆出於天理人情之所不容已, 則以殿下察理之明, 體下之仁, 宜無不燭, 若以臣等之言, 爲有違於天理人情, 則乞賜罪斥, 不然則殿下亦豈不思所以允從之道乎? 臣等計窮情迫, 玆不得不冒死齊籲, 亟加三思, 竝賜兪允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