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승정원일기 75책 (탈초본 1353책) 영조 50년 7월 1일 임자 20/24 기사 1774년  乾隆(淸/高宗) 39년

    ○ 持平朴浚源疏曰, 伏以臣, 本以卑微之蹤, 猥蒙曠絶之恩, 職旣不稱, 徒有負乘之懼, 分宜知足, 益切滿損之戒, 枯朽之木, 非不霑雨露, 而更不得比榮於桃李, 潢汚之水, 非不願朝宗, 而終未能合流於·, 臣誠夙宵懍惕, 措躬無地, 而其雖粉骨縻身, 不足以仰答涓埃之萬一也。去年春, 見叨本職, 嚴旨遽降, 誨責備至, 臣驚惶震迫, 不知所措, 直從闕下, 屛出江外, 爲人臣子, 負罪無前, 寧欲溘然無吪而不可得也。聖度包荒, 恩敍如舊, 自訟愆尤, 撫躬流涕, 筋力奔走, 惟是享官, 縮伏惶隕, 無望榮塗, 歲月雖久, 夢魂猶悸。迺者, 除旨又下於意外, 臣以罪爲榮, 臣是何人? 𨃃蹶出肅, 粗伸分義, 而因仍盤礴, 斷無是理, 玆不得不露章自列, 恭俟威命。伏乞天地父母, 勘臣負犯, 亟命鐫削, 仍令選部, 勿復檢擬, 俾臣, 得以歌詠聖德, 守分飮啄, 不勝幸甚。臣於引罪乞免之章, 不宜贅及他說, 而區區犬馬之忱, 竊有不能已者, 敢陳草草數語, 惟聖明垂察焉。嗚呼, 我殿下, 凡於祭享之節, 務盡誠敬之道, 雖在靜攝之中, 必親傳香之禮, 猗歟盛矣。宜其百神降格, 諸福畢臻, 於萬斯年, 景命無疆, 而至於祭官差遣, 一循井間, 預爲定出, 俾令致齋, 申飭之敎, 非不嚴明。第緣色郞殘疲, 該吏奸濫, 多出空名之帖, 廣開變易之門, 朝差此人, 暮移彼員, 以張三報府, 而使李四陪香, 臨急推移, 淸齋無路, 此誠不可使聞於人者也。凡爲祭官者, 祗迎香祝於闕門外, 隨詣享所, 自是重祀典, 致誠意之古規, 而向者先蠶壇祭享時, 亞獻官前判書李翼元, 徑出都門, 坐於林間, 見香祝詣壇, 送言于初獻官曰, 冠帶板, 姑未出來, 來卽改着公服而進云, 故各司吏隷, 無不嗤點。終獻官徐晦修, 晩後追到, 莫重祭享, 獻官如此, 其他諸執事, 難責潔誠, 臣以大祝目覩之事, 而在朝家規警之道, 不可以事過而置之。臣愚謂, 其時獻官前判書李翼元, 前參判徐晦修, 竝施譴罷之典, 祭監監察, 不能檢飭之罪, 在所難免, 亟令拿處。祭享郞廳, 各別擇差, 而該吏幻弄之弊, 一竝嚴禁, 俾諸執事, 得以預爲致齋, 斷不可已也。嗚呼, 臺閣之含默不言, 未有甚於近者, 豈其無可言之事而然乎? 抑前瞻後顧, 媕娿成風, 或有出一言, 論一事者, 輒目之謂好事, 不復檢擬, 故淟涊苟且, 僥倖圖免而然也。月前酷旱之時, 我殿下, 誕敷絲綸, 廣詢芻蕘, 藹然惻怛之盛意, 溢於十行, 責六事之湯德, 拜昌言之禹謨, 不足專美於古昔也。凡在瞻聆, 孰不欽仰? 然而臺垣諸臣, 濟濟布列, 金口三緘, 鳳鳴不聞, 至有我聖上代撰應旨, 十條自責, 噫嘻甚矣, 群下之以言爲戒, 誠非國家之細慮也。臣謂, 求言後, 只事謄傳諸臺, 竝施不敍之典。至於前掌令盧允中, 則特敎遞差, 出於三令五申之聖意, 而當其至誠求言之日, 在渠感激圖報之道, 不計其職名有無, 固當竭誠盡言, 以副聖心之虛佇, 而不念君父之恩, 終無一言仰答。噫, 我殿下, 復國初之政而許淸顯之職者, 豈但爲榮其身而已乎? 蓋所以疏冤鬱之氣而責報效之實也。其後二人, 繼居憲職, 一遵允中之約束, 孤負聖恩, 夷考其行, 蔑分極矣。言責重任, 焉用此輩? 臣愚謂, 盧允中輩三人, 則不但辱朝廷羞臺閣而已, 其所以負國, 萬萬可惡, 倂施刊改之律也。噫, 臣與盧允中輩, 自是儕流, 今當曠蕩之時, 若可以同心戮力, 共答國恩, 則豈忍爲此論劾之擧也? 臣義不忍比肩同列, 以負我殿下天地父母生成陶勻之澤也。嗚呼, 含默不言, 固是群下之罪, 而臣愚死罪死罪, 竊恐殿下, 亦有以致之也。昔唐太宗, 令臣下, 極陳無隱, 言可用者採之, 言不可用者置之, 故貞觀之治, 號稱少康, 今我殿下求言之誠, 非不勤摯, 而挺身進言者, 或不免譴罰, 則趑趄畏㤼, 不敢開口, 亦人情之所固然也。伏願殿下, 抄錄前後以言獲罪者, 次第甄用, 以示優容之意, 以開對揚之路, 則嘉言善謨, 庶無伏於田野, 豈不休哉? 嗚呼, 國家之設官分職, 所以御世而出治者也, 內以政府六曹, 以至各司, 外而方伯營閫, 以至列邑, 莫非上佐君父, 下理黎元者, 而惟其汲黯之願, 在於禁闥, 班生之行, 此於登仙, 則內職之重, 可推而知矣。牛刀不用於割鷄, 鸞鳳不棲於枳棘, 則外官之輕, 亦可推而知矣, 挽近以來, 世道不古, 貪風大振, 內職則勞於供劇, 而外官則優於財用, 故內職反輕, 外官反重, 雄藩腴邑, 傾奪爲事, 都忘廉恥, 奔競日甚, 崇宰名官, 必欲求外, 離違君父, 不少爲難, 圖差藩邑, 得而後已。剝割生靈, 耗損經費, 專歸私橐, 爭尙侈靡, 第宅之踰制, 田土之廣占, 未有甚於近日, 而司法之臣, 莫敢誰何, 哀哉編戶, 實受其害, 臣愚謂, 從今以往, 嚴明飭敎, 職在淸要, 罕出州郡, 藩任則必以淸愼公平, 有才略識治體者擇差, 而守令中, 如有作奸犯科者, 依法重繩, 無或饒恕, 俾一世之人, 曉然知內重外輕之義, 以爲礪廉恥尊官方, 復古制焉。嗚呼, 海東一域含生之倫, 罔非皇天生遂之類, 而以殿下一視同仁之德, 寧或有貴賤之殊遠邇之別乎? 獨所謂寺奴婢者, 每當推刷之行, 托以加現之規, 椎髓剝膚, 徵索無節, 一族不足以當之, 則姻戚當之, 姻戚又不足以當之, 則逃散四方, 一家逃散, 則諸族替當, 年年若此, 存者幾希, 同道平民, 見其然而畏避, 惟恐知面, 寺奴婢子女, 或有年過三十而不得婚嫁者, 厦氈蔀屋, 隔如霄壤, 其何以揭光明之燭於逃亡之屋也? 其爲煩冤之氣, 誠足以感傷和氣。伏願殿下, 俯憐寺奴婢窮毒之狀, 亟令道臣, 別加安集而制其産業, 勿復差送推刷官, 特令所在官, 較數歲中貢納之數, 徐徐徵捧, 定吏納寺, 則無欠縮之弊, 而奴婢有全保之道矣。奴婢世役之法, 殊失箕聖八條之意, 而有非聖王至公之政也。我殿下恢弘天地之大德, 高揭日月之明光, 思所以矯革之方, 先自婢貢爲始, 旣命永罷, 此誠·之用心而三代之仁政也。爲馬官者, 焉敢違越朝令, 以無爲有? 論其罪犯, 不可罷職薄勘而止。臣愚謂, 當該諸驛察訪, 不可不施以竄配之律也。因伏念驛奴婢身貢, 入居木上納之外, 都爲察訪之私用, 婢貢雖罷, 奴貢自如, 則入居木上納數, 不患不足, 婢貢代給, 實爲不關。請令廟堂, 更加商確, 勿爲擧論焉。嗚呼, 還上之設置, 蓋所以爲軍需, 亦所以爲農用也。當初設置之意, 若是其重且大, 而苟値歉歲, 則賑貸之資, 耕種之力, 非此, 實無着手處, 其爲有關於國家而爲助於民生, 誠無如還上矣。然而法久弊生, 民以爲患, 臣請略陳之。還穀之數, 耗上生耗, 年年增加, 大戶所食, 殆至二三十石之多, 中小殘獨, 以此替降, 則秋成後, 上農夫一年之作, 不足當其所受之穀數, 收捧之際, 鞭扑狼藉, 奸吏因緣, 盜竊太半, 故還納時, 一石竝耗, 與色落之數, 爲十◆斗五六升, 而受食時則縮之又縮, 纔爲八九斗, 此已窮民難保之巨弊, 而以精實捧上, 以空殻散給之患, 邑邑皆然, 此何異於初不分給而公然勒捧者乎? 村民以錢代納, 而監色以虛簿彌縫之弊, 處處皆同, 國穀之逋欠, 全由於此矣。營本官發賣還穀, 以錢分給於民, 而以穀代徵於秋, 取用其剩者, 比比有之, 重之以巡統兵水營還穀, 則雖有蕩減之令, 停捧之敎, 元不入於奉行中, 而只以取耗爲事, 耗穀則營門例爲作錢, 以充用度, 故穀賤處則全數留之, 穀貴處則倂與元還而盡爲發賣, 穀物之數, 或此邑多而彼邑少, 穀多之處, 民害尤甚, 當今之弊, 實無過於還穀者矣。夫以活民之資, 反爲[戕]民之物, 豈非大可憂憫者乎? 臣愚謂, 折半留庫, 另加嚴飭, 而分給時, 若有空殼及未滿斗數者, 當該監色, 卽爲梟示, 營耗作錢, 不計貴賤, 惟以見在穀數多處爲之, 俾無偏多偏少之異, 而守令之不能檢察者, 隨現重繩, 以除一分民弊, 斷不可已也。於戲, 我殿下, 五紀間事業, 卓越百王, 三千里治化, 比隆三代, 以正朝廷·正百官·正萬民·正四方, 爲第一道理, 建中和之極而履位育之道矣。然而大小雷同, 惟事上聰之欺蔽, 則朝廷其可謂正乎? 用舍乖宜, 一任銓地之好惡, 則百官其可謂正乎? 農者貧而賈者富, 則萬民失其正矣, 貪夫多而廉吏少, 則四方失其正矣。甚至於向來賢良科場中所懸御題, 爭先謄取, 片片裂破, 故伊日試所承旨, 艱辛拾得, 糊付補綴, 更爲懸示, 而猶有失之者, 有識之士, 見此光景, 多不製呈而退, 呈券之人, 未得全題, 故所製糢糊莫甚, 御題事體, 何等至重, 而掠取爭裂, 少無敬謹之心, 士習之乖亂, 已無餘地, 試所承旨, 未敢啓聞, 自歸於壅蔽之科, 亦不可諉以旣往而不爲嚴懲。臣愚謂, 當日試所承旨, 宜施譴罷之典也。臣以蔑學無聞, 至微至賤之人, 受恩罔極, 報效無路, 愚衷所激, 言不知裁, 妄論至此, 擠井之患, 自知難免, 而所恃者, 惟天日在上而已。伏乞天地父母, 無以人微而廢言, 留神垂察焉。答曰, 省疏具悉。衆皆含默時, 其能錚錚, 予庸嘉之。首陳獻官事, 其涉駭然, 其時亞獻依施, 終獻則卽先詣者, 何敢若此? 不敍之典亦輕, 特施告身之律, 吏郞擇差, 色吏申飭, 亦依請, 不言臺臣, 亦依施。大抵此類, 不欲擔當, 可知守分而然。旣謝恩, 何媕娿? 三臺所請, 心常慨然者, 亦依施。噫, 名官之近者此弊, 其常爲駭, 見其事欲便, 而究其心, 寔用謀也。另飭銓曹, 其勿曲循其意。噫, 爲官擇人之敎, 自古下焉, 若此, 豈特爲人擇官? 曷勝寒心? 況當今此任, 卽朝鮮名官, 作一閑窩, 今聞爾章, 豈特此也? 其若剝割吾民。噫, 銓官曲循私願, 放虎百里, 臺臣雖聞, 緘口結舌, 此何由乎? 此正彼一時此一時而然也。顧護于今, 卽他日爲身計也, 若此國不亡乎? 此一節循默, 意蓋深也。婢貢勿爲給代事, 今見關東, 爾言雖是, 然其於殘驛, 不給代而何? 四驛察訪事, 其時人君, 只擧大體, 故道臣雖下敎, 察訪略焉, 而古今豈有道臣察訪同律, 以俟臺臣規正? 伊日莫聞, 心切慨然。意謂坐次稍間, 而然後莫聞焉。爾今若此, 可謂今有臺臣, 而然赦令在前, 其何竄配然後懲戢? 萬萬可駭。何云一等三等? 亟施刊版之典, 還穀事, 所陳誠是, 備局嚴飭, 予有御史, 後復若此, 雖道臣統帥, 焉逭重處? 大抵虎行久闕故, 人不謹畏, 此寔由於予, 兼示自慨之意也。當該承旨事依施。予意亦若此, 惜鳥卵, 古旣聞也。故其雖慨然, 亦不深非, 雖然猶有焉, 爾請若此, 今年以後, 臺臣所懷, 若有處分者, 一倂敍用甄用。噫, 嗚呼暮年, 兩司多官, 皆緘口結舌, 其本由困臥堂中, 其臣莫知忌憚, 甚至於因旱求言, 亦然。今爾條陳, 皆有意見, 其亦慷慨, 此予所以深嘉者也。爾勿辭速察職。爾旣知之, 其亦詣臺, 莫效前人, 其醒八十一歲衰夢焉。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