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司諫柳戇疏曰, 伏以臣, 伏見昨日所下備忘, 擎讀嗚咽, 心膽寸裂, 恨不得糜麟漢之死骨, 剌相福之凶肚, 少洩此滿腔悲憤也。嗚呼, 向日事, 尙忍言哉? 和緩內煽凶謀, 樂任外結逆黨, 至於龜柱, 潛款賊峸, 三凶合勢, 外若相殊, 而中實共貫, 儻非我先大王至明至仁之德, 九廟在天之靈, 默佑於冥冥之中, 宗社安得有今日之無疆耶? 思之及此, 髮豎眦裂, 呼天而飮泣者也。以殿下之英明通達, 非不知其罪之必可誅也, 滿廷臣僚, 非不知諸逆之必亟討也, 而上以私恩而掩大義, 下以因循而稽天討, 今日明日, 國威愈屑, 王章益懈, 使四百年禮義之大邦, 將不免君不君而臣不臣, 此臣所以瀝血叫閽, 屢瀆而不知止者也。伏願殿下, 卽允合司之請, 先致巨魁之嚴誅, 繼治黨與之罪, 少謝一國之齊憤焉。前後請討, 非止一二凶孽, 而極惡罪盈, 亟罪無誅者, 相福是耳。相福之千妖萬凶, 已悉合辭之論列, 臣不欲更汚筆端, 而請査言根, 其志將欲何爲? 無君之心, 路人所知, 同逆之情, 賊招具在, 其包藏禍心, 危動國本之計, 連肚厚賊, 添翼·麟逆, 擧國含生之倫, 莫不切齒而痛心。負犯之貫盈, 至於此極, 而猶靳末勘之薄竄, 瑩中只知有賊麟, 不知有國家, 敢肆深文之凶言, 同濟易儲之陰計, 纔施惟輕之典, 尙無拿鞫之請, 相集則當日日記, 全沒事實, 納媚凶賊, 已萬萬痛惡, 而屢命改納, 終始違拒, 設謀用意, 尤不可不嚴鞫痛覈, 而罪止竄配, 殆同已勘之輕犯, 國無法則已, 不然, 相福·瑩中, 安得免嚴問正法, 相集亦不可以人微而置而不問也? 伊時入侍諸臣中, 東西漫漶, 有浮任安之坐觀, 亦令嚴覈重繩, 以懲爲人臣而忘君附賊者之罪焉。夫刑賞者, 國之大權也。工曹判書鄭好仁, 以誠心建白, 已蒙顯賞, 而反是而爲凶爲逆者, 不施常刑, 則善者有賞, 惡者無刑, 是得其半而失其半, 果何益於有國彰癉之政乎? 亦願殿下, 廓揮乾斷, 明示處分, 使刑賞, 無致偏擧之難焉。臣之忝居是職, 月已三矣, 而忱誠未格, 懲討莫擧, 隨行逐隊, 雖幸獲免大戾, 君讎國賊, 便同置之度外, 國是靡定, 世變多難言之慮, 醜類未殄, 王綱有綴旒之歎, 殿下所恃而爲安者, 不過一二忠志之士, 若爾, 廷紳之稍知討復之義者, 而賊徒之前嘗後試, 傍伺而潛狺者, 不但三凶之支黨, 而南投北配, 亦多厲吻而思亂者, 此安而恬, 彼急而專, 此寡而離, 彼衆而合, 一朝嘯聚之徒, 忽驚於不虞之際, 以今國計兵力, 何以抵死中求生之銛鋒驟氛, 而或一之悔, 能無無及之憂耶? 困獸猶能知鬪, 況於人而晏然而不知戒耶? 夫王者治逆之法, 固不可人人而盡誅, 誅其魁而明其賊, 翦其羽異[翼], 斷其爪牙, 則不崇朝而人心大定, 彼凶黨之危疑助亂者, 如無頭之蛇, 失藪之魁, 必將慴伏感戴, 化其龍蛇之舊惡, 歸依日月之新化, 國勢復鞏, 群情胥悅, 去九折而坦道, 焦原而盤石, 殿下何若不爲此, 而以姑息爲大道, 以含忍爲仁政, 藏火於積薪之下, 望幸於不爇, 臣等之不能積誠回天, 罪無所逃, 而殿下所受之位, 卽祖宗之位也, 所守之法, 卽祖宗之法也, 豈可以一己之小小私情, 而低仰於萬世之綱常, 上屈祖宗之大法, 下拒群下之大論, 莅祖宗相承之大位, 傾而不使之正, 危而不措之安, 此豈我殿下對越陟降, 恭承宗廟之義哉? 臣仰而仰而噫, 俯而繞壁, 朝而拊心, 不避瀆聽之誅, 更陳沫血之請, 惟殿下少垂察焉。答曰, 省疏具悉。爾於懲討之義, 一疏再疏, 不得請則不欲自已者, 予豈不知? 爾之沫血之意, 至于此疏, 予亦爲之激切。然而尙靳允兪者, 可知予非無意而然也。爾其勿辭, 從速察職。